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沧桑巨变南小屯

2016-05-23 11:25 作者:随心所欲  | 6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沧桑巨变南小屯

贾世昌

当你有机会走近绿色伊的工业发展基地——西林小城的时候,在感受它冶金工业辉煌交响、有色工业五光十色的绚丽景象和城镇建设个性韵味标新立异的体验中,一定要抽暇到南苑小区看一看、走一走。

它,是我铭心刻骨的南小屯,它,是我童年生活的老保姆;它,是这个曾经林区小镇的家书族谱。那棵浸润并记载着这一块北方土地历史故事和传奇佳话的老槐树,今天依旧傲然挺拔、绿意婆娑。

走近它谙读它的形象和内涵是:枝干间写尽了多少西林人的苦辣酸甜,绿叶上缀满了多少西林人的缠绵记忆,它就像一位慈眉善目的岁月老人,捋满怀丝丝缕缕的虬须,披一袭深沉厚重的青衫,向人们娓娓叙述着这一方神奇火热的土地斗转星移、沧海桑田的一段段一章章引人入胜的故事……

饱经沧桑的老槐树,谁也不知道它究竟经历了多少峥嵘岁月,只知道爷爷的爷爷就在老槐树下磨亮过锄头和镰刀,把秋天的成熟收获,寄托于辛勤的耕作和老天爷的慈怀;(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父亲就在老槐树下嬉戏玩耍长大,满屯子的农家人逃不脱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苦涩命运,基本上是过着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生活。

那时候的南小屯,一家挨着一家盖起的都是茅草屋、土坯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割不断的是孩子们的啼哭声,听不完的是长辈人的长嘘和短叹。更有那外出逃荒求生计的男男女女,背井离乡别故土,辛酸泪湿透了老槐树下的泥土……遥想当年,外来人来到西林要去南小屯根本无需打探路,只管朝着那棵孤零零、明晃晃、具有标志性特点的老槐树下走就是了。

60年代中期,当我们全家从辽宁沈阳搬迁到西林的时候,南小屯是最赫然的地方,是西林这地方一个响当当的居住中心。因为,它是“灯塔大队”的所在地,是老户人家心目中永远的根据地。

在我的记忆中,那时候的南小屯房屋不到百户,人口不足两千,两口长满了青苔的老井,在辘轳常年不停的转动中吱吱悠悠地唱着古老的歌谣。

还有一条晴天满脸灰、天两脚泥的狭窄的路。这条路是屯子里的人下地劳作,上山狩猎或者拉烧柴、去合作社购物、到火车站外出的唯一途径。

屯子里也有一道让我们这些外来人感到惊奇的风景,几户哥萨克后裔的白俄人,白皮肤、蓝眼睛、翘鼻子、大个子,他们能干、会玩、喜欢溜达、不怕冷,都能说一口地道的东北普通话,我们习惯管他们叫“二毛子”。

日子久了,相互间处的倒也和睦,甚至还有生活来往,我就曾经尝过一个叫林耀星的二毛子家的番茄汤和鱼子酱。据说,当时小镇北边的反修屯住着更多的二毛子,他们很仁义,很和善并且很热情。

不过,不知道为什么一之间所有的“二毛子”就全都消失的无影无踪了。据说,当时国家为了反修防修的需要,通过中苏两国交涉把他们都遣送回国了。

小镇上唯一像模像样的建筑,就是有点俄罗斯传统建筑风格特点的灯塔俱乐部了,它是小镇人集会、活动、娱乐、文艺演出的唯一场所。接二连三的批斗会、传达毛主席最新指示的誓师会等都在这里举行。

每月一两次的电影放映,不管是毫无故事情节的新闻简报,还是味同嚼蜡哭哭啼啼的朝鲜故事片,都极富吸引力地让人们趋之若鹜,拥挤得水泄不通。要是偶尔有哪个外来的文艺宣传队来到小镇演出,人们就像过节一样的兴奋热闹起来。

美溪区排演的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友好木材加工厂排演的现代京剧《沙家浜》,西林铅锌矿排演的现代京剧《红灯记》来西林演出,每天两场,连演三天还不能满足小镇人的愿望。

70年代初期,伊春文工团到小镇慰问演出,人们高兴的奔走相告,蜂拥而至,挤破了俱乐部的大门,撬坏了俱乐部的窗户,非常简陋的观众席人山人海,甚至过道上都挤满了人。那时,恰逢正月十五元宵佳节,歌舞演出结束后,文工团的演员们和小镇人组织的秧歌队共同走上街头联欢,朱敏成、田虹、镐石涛、张德英、徐凤英、关 翘 、武 侠等专业演员和老百姓同乐同舞共秧歌的欢乐情景,那一代人至今提起来还都津津乐道,回味无穷。

即使到了70年末期,南小屯特别是灯塔俱乐部也仍然是小镇人聚会和娱乐的中心地带。

令人感到欣喜的是,阴晦的岁月终于在那棵老槐树的枝蔓间流尽,当粉碎“四人帮”的十月惊雷轰然击碎南小屯的衰草和冻土的沉沉旧时候,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老槐树下蓦然诞生了一个个美丽的童话和全新的故事。

纵横交错的街道拓宽了,笔直的马路不断地延伸着,而且是现代化的水泥路,一座座楼房迅速地拔地而起,以改善老百姓居住条件和规划小区建设的棚户区改造工程,让昔日的南小吞仿佛一夜之间变成了南苑小区。在曾经落后、贫瘠的所谓屯子里,学校、商场、酒店、邮局、银行、书店、文化中心等一个接着一个地卓然崛起,呈现出一派朝气蓬勃、欣欣向荣的喜人景象。

南小屯,这个贫瘠、破旧、沧桑的代名词,终于被现代化村庄里的都市而淹没了。从此,不再寂寞,不再愚昧,不再落魄,唯一作为历史见证的老槐树,沉醉舒心地偎依在供人们茶余饭后休闲的街心花园里,阅读着现代化的多彩之梦,惬意地慨叹着今非昔比的社会巨大变化……

一辈子含辛茹苦的老人,如今在老槐树下一边哄着牙牙学语的孙子,一边牵挂着外出进修深造的儿女们。

曾经赤脚下农田的农家子弟和曾经穿林海、跨原的木把子的后代,现在已经是满身名牌、西装革履,显得意气风发,精明干练,在经理办公室或者厂长会客室里忙不迭地与来自哈尔滨、沈阳、北京、上海、广州和珠三角、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的客商洽谈着项目生意,为西林区的招商引资大业书写着浓墨重彩的华章。

还有那些当年为冲出贫困和闭塞的生活窘境而远走他乡异域的游子,满怀着漫卷诗书喜欲狂的赤子之情,从祖国的四面八方千里万里归来,虽然已是两鬓斑白却仍然乡音未改,昔日的凄楚离别泪,如今化作了相聚的欢笑声。

他们匍匐于唯一还熟悉的老槐树下,吻一次故乡的热土,道一声“亲母亲,我回来了!”然后,开始精心构思运作投资故乡的美好蓝图。

在这流光溢彩的日子里,在小城弹指一挥间蓦然走过40周年岁月里程的喜庆时刻,浓缩写满了城南旧事的老槐树却依然故我,只取清风一瓢,甘露一勺,以其古朴的神韵和沧桑的气质矗立在永恒的天地间。

它仿佛从历史的沉思默想中深刻的感悟到,眼前的世事巨变来自于改革开放的强劲春风,人们的生活富足发源于小康社会的奋发图强,社会的政通人和根植于和谐旋律的明快。

老槐树,更加根深叶茂,英姿勃发,自觉地适应着时代的节奏和绿色转型的需要,敞开海纳百川的宏阔胸怀,满腔热忱地迎接着省里的规划顾问、市里的科技精英,外来的商贾巨富。

纷至沓来的轻快有力的脚步,从老槐树下匆匆往返,白天奔向热火朝天的工业园区,夜晚涌向阳光广场、文化中心、酒吧和歌舞厅,缠绵古老的歌谣与动感韵律十足的现代摇摆,为小城带来了更加青春的气息和蓬勃生机。月上柳梢,春风和煦,灯火阑珊处,老槐树好像也按捺不住躁动的情怀,以现代生活的仪态和节奏扭摆着遒劲的腰肢……

春秋交替,岁月如歌,40年沧桑巨变的故事都镌刻进了老槐树的年轮中。

抚今追昔,你会经常即兴吟哦: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伴着春花秋月,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兴奋高兴之际,也会慷慨激昂的咏唱: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你激动一蓬蓊郁的湛然,伸出健硕的臂膀,似乎渴望紧紧地搂定眼前这火红的年代,幸福安康的生活。

城南旧事,缠绵传奇。昔日南小屯的那棵老槐树啊,像一位仙风道骨的沧桑老人,抚满怀虬须,披一袭青衫,端坐在新与旧的交叉点上,感悟在过去与未来的坐标轴上,笑吟吟地倾诉着城南旧事,昭示着西林小城美好的明天和希望。

哦,朋友,来到西林这个现代化的工业重镇,请千万不要忘了到今天的南苑小区那棵老槐树下去拜谒、去坐坐啊!

2010年季旧作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840759/

沧桑巨变南小屯的评论 (共 6 条)

  • 雪灵
  • 潇潇
  • 梵
  • 心静如水
  • 雪
  • 王平如是说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