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于学杰:《老北京风筝史话》(话说北京系列节目之四十一集)

2020-03-25 07:36 作者:随心所欲  | 1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老北京风筝史话》(话说北京系列节目之四十一集)

作者:于学杰

迟曰江山丽,花草香!北京过了“水",天儿渐渐暖和了,放风筝的也逐渐多了起来。

北京的春天,是个多风的季节,这无疑给玩风筝的人提供了便利条件。既然人们玩,天公又作美,于是乎,放风筝就成了老北京人生活中一项重要的娱乐活动。

风筝又叫纸鸢,南方人管它叫“鹞”。在两千多年前,人们曾经把它当作传递信息的工具和打仗用的武器。作为民间玩物,它最早出现于宋代苏汉臣的绘画作品当中。宋徽宗年间,出了一本《宣和风筝谱》,这是咱们国家最早的讲风筝艺术的书。清代,著名作家曹芹那可算得上是玩风筝的高手。他不仅会玩,还会制作,而且手艺相当高。他还写过一本《南鹞北鸢考工记》的书,专门讲风筝的制作技法和制作过程,说得头头是道。笔者2019年6月29曰曾在《今日头条》发表过散文《鲜为人知的曹雪芹与风筝》,做了较为详细的介绍。

说起风筝的品种,老北京的时候可多了!什么孙悟空的、猪八戒的、哪咤的、刘海儿的、鲇鱼的、龙晴鱼的、花蝴蝶的以及三阳开泰、喜鹊登枝的,真是五花八门,无所不有。(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当年,老北京人玩的风筝一般都在三尺左右,个儿大的老鵰风筝,能达到一丈上下。至于长的,要算是“大蜈蚣”了,它由许多小节儿联制而成,最长的能有好几丈。放这种巨形风筝,可得留点儿神,风力一大,不小心能连人带出去。

有的机灵主儿,做风筝的时候,还能加上不少“花活儿”,比如让风筝背上“风琴”或是“太平锣鼓”,升到空中去演奏;(如今已经很少见了。)有的让风筝带上五彩纸屑,装上个小机关,等风筝飞到高处,突然来个“天女散花”。还有的人更绝,他们做成特制的彩灯,挂在风筝下边儿,让风筝带着彩灯飞到高空,要是在晚上,灯光闪烁,色彩斑斓,甭提多好看了!

在老北京,最有代表性的风筝要算是“沙燕儿”了。“沙燕儿”的造型并不复杂,上边是个头形,中间连身子带膀儿是个横放的椭圆形,下半截是两只燕尾形的腿儿。“沙燕儿”有肥瘦两种,甭管肥燕儿还是瘦燕儿,图案都是彩色的。如果是用纯黑色画的,那就叫“黑锅底”了。

制作风筝,那是一门儿技术,打清朝末年到现在,北京出了四个做风筝的专家,这就是金忠福、哈国良、马祥泽、马晋。他们做的风筝,各有各的特色,代表了四种不同的流派。

除此之外,在老北京的大街小巷,还经常飞着一些自制的瓦片儿风筝,俗称“屁股帘”。这种玩艺尽管造型丑陋、制作粗糙,无法登大雅之堂,但是对那些还不大懂事的孩子们来说,也算上是称心的玩物。

风筝,老北京人抺不掉的永久记忆

(2020年3月24日写于北京)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anwen/vhwebkqf.html

于学杰:《老北京风筝史话》(话说北京系列节目之四十一集)的评论 (共 1 条)

  • 浪子狐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