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屈原与汨罗河(故事随笔)

2016-04-11 08:04 作者:阮海强  | 5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文/阮海强 阮星

奔腾不息的汨罗河,位于湖南省境内。发源于气势巍峨的幕阜山区,自东向西经湖南省平江、汨罗两县注入烟波浩渺的洞庭湖。它之所以驰名中外,并不是因其山光水色如诗似画,而是由于我国古代伟大国诗人屈原晚年在这里度过了一段艰难的岁月,写下了无数不朽的诗篇,并最终在这里殉难。美丽动人的汨罗江畔,至今还保留着诗人的若干遗迹。

汨罗江全长二百五十三公里,流域面积五千五百四十三平方公里,大部分位于湘江断裂带之东盘。在新构造运动的影响下,产生间歇不等量斜揿上升,自西而东出现岗地、邱林、山地等多级阶梯状地貌景观。以花岗岩为主体的幕阜山地,主峰高达海拔一千五百九十六米。由于近年植被破坏,土层深厚而疏松的花岗岩风化壳,在流水侵蚀作用下沟壑纵横,季黄浪滚滚,河床急剧抬升。因此,为防洪水泛滥,不得不在汨罗江两岸筑起长百华里、高且坚固的堤垸。往昔终年通航的河道,如今在枯水季节连独舟小船也难以行驶。江入湖处,河面宽达两公里。由于江水所携泥沙的堆积速度远远超过其沉降速度,因而河口三角洲的面积与日俱增。现在这里已经成为河渠棋布、阡陌毗连的渔米乡了。

公元前二七八年,忧国忧民的屈原抱石自溺于汨罗江。在此之前,诗人在江畔的玉笥山生活了三年左右。玉笥山上的屈子祠,座落在江的北岸,距县城西北约十五公里。始建于汉朝,清乾隆二十一年(公元一七五六年)重建。这里古木参天,清幽雅静。1980年经过修饰,显得更加壮丽。祠前门上方有十七幅浮雕,分别描绘了屈原的生平事迹;在“五龙捧圣”的牌楼上,有大型壁画展现了屈原和渔民促膝抒怀的情景。祠的前厅竖着刻有司马迁《屈原列传》的大幅木刻;后厅矗立着屈原的巨型塑像。塑像两侧挂着郭沫若同志拟就、由他夫人于立群同志书写的对联:“集芙蓉以为裳又树蕙之百亩;帅云霓而来御将往观乎四荒。”左右厢房则已辟为屈原生平陈列室。

著名的“玉笥八景”几乎都与屈原有关。屈原在汨罗江流放期间。常在玉笥山下的渡船亭与渔翁谈心,诉说满腔忧愤,高吟“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故此,后人便将渡船亭改名为“独醒亭”。清乾隆二十一年,此亭移建于玉笥山上。屈子祠右侧的骚坛,高而宏大,状如雄狮,面江面蹲。《离骚》、《九歌》即作于此。玉笥山前有一小溪,名曰玉水,向南流入汨罗江。溪上有木桥,屈原常在桥下浣衣濯足,故有“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之句。后人便以“濯缨”名桥。为缅怀屈原,当地决定将八景中的桃花洞、望爷墩、绣花桥、寿星台、剪刀池以及江畔的屈潭(即罗渊)、江潭、晒尸墩、藏骚阁等,一一加以复建。

相传屈原投江之后,人们立即驾着渔船前来抢救。大家用木板、扁担当桨片,数人同划一只船,前呼后喊,沿江而下,直抵茫茫洞庭。渔民争先恐后驾舟抢救屈原的情景,逐渐演变成“龙舟竞渡”的风俗。至于为什么用“龙”形作舟,当地也有着两种说法:一说船上画龙,可驱邪气、避水鬼;另说屈原尸体顺江而下,直达洞庭龙宫,龙君为屈原一审殉国精神所感,立即从长江调入西水,致使湖水猛涨,河水倒流,将遗体送回玉笥山对岸,船作“龙”形,还包含感念洞庭龙君的意思。(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交通运输部公安局长航武汉分局 阮海强

武汉市鑫宏泰船务公司 阮星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830155/

屈原与汨罗河(故事随笔)的评论 (共 5 条)

  • 襄阳游子
  • 一语渡仙关公子
  • 折腾
    折腾 审核通过并说 hello~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号 paya2016 有福利送上
  • 心静如水
    心静如水 推荐阅读并说 z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