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我的文章被人偷窃

2016-01-19 10:01 作者:weiqing  | 13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2006年,我写了一篇《游现代冰川海螺沟》发表于网上,至今这篇游记仍在我的文集《潇湘情》之中;还有一篇《令人神往的梵蒂冈》,收在《魏清散文选》(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不少网友也读过这两篇文章

   可是,近来我在网上无意之中搜索时,居然发现我的《游现代冰川海螺沟》被人偷了,是2007年11月8日被偷走的,作者署上了别人的名字,惊诧之余,不免有些气愤起来,试想一下,如果,你的孩子不明不白地被人偷去了,算作他的孩子,难道你不伤心,不气愤!自然,文章远比不了孩子,但偷文章与偷孩子同属犯法,只不过程度不同而已。

   在鲁迅先生众多的文学作品中,有一篇极为精炼而又深刻的经典短篇小说《孔乙己》,孔乙己是一个喜剧性的悲剧人物,旧时代穷困潦倒的文人,众人取笑的对象,一生悲凉凄苦地活着,既迂腐又心地善良。

  鲁迅笔下是这样描写的:

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作为那个旧时代的读书人孔乙己,读过圣贤书,是懂得羞耻的,当大家奚落他时,孔乙己涨紅了脸,极力为自己辩白之中却也显出他的诚实,这也可以算作是“不清白”中的“清白”了。(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然而,现在,有的文化人,却没有如此的清白。

   不久前,我在网上找寻自己曾经发表过的几篇文章,竟然发现本人的散文、随笔、杂感不是一、两篇,而是好几篇均在某几个网中赫然醒目地被转载,尽管这些均未曾由敝人授权,但尚能尊重别人的劳动,情有可原,我不予以计较,因为他们还有些法制观念,懂得知识产权中的著作权法,在刊发本人的文章时,是用我的笔名刊载出来的。但是,有一个网则不然,将敝人的《浅谈语言写作》一文的作者改换成“佚名”,如此以来,这篇文章正儿八经地以无名氏身分出现,所采用的为金蝉脱壳之计,行之以障眼之法,打马虎眼,转移他人注意力,只出文章,不露作者,看似合情合理,官冕堂皇,不露任何痕迹,其实,是为了不让人追究而已。我不得不从心底里佩服,此等瞒天过海的遮掩手法之巧妙,实在是高。

   让我万万想不通的是,居然有人不知天下还有羞耻事,竟以他自己的名义,将我辛辛苦苦写出来的作品《游现代冰川海螺沟》偷去,据为己有,全篇一字不改地标榜为他的大作,光天化日之下,堂而皇之地展示出来,道貌岸然,心安理得,没有丝毫半点羞愧之感……俗话说,“偷来的锣是不能敲的”,这位老兄倒好,偷来的锣还敢在大庭广众中使劲敲。

还有更可恶的,有的旅游网竟将《游现代冰川海螺沟》及敝人早年写的《令人神往的梵蒂冈》(只是改了标题《一个很有趣的袖珍国家》)两篇游记,盗去后抹掉原作者姓名,公开用作商业广告宣传,以此来招揽生意。

是可忍,孰不可忍,自己熬更守好不容易用脑力劳动生产出来的成果,被别人鼠标轻轻一点,复制、粘贴,便大功告成,此等偷盗行为实在让人忿恨不已。有道是:“老婆人家的好,孩子自己的乖。”自己的孩子再丑,再不济事,总是亲生的,如果是在公共场所走失了,自然怪不得别人,而时下却是眼睁睁地看着别人活活地偷去,岂只是偷,简直是抢,明火持杖地抢!

  看到如此卑鄙龌龊的偷窃行为,尽管我还算有些涵养,平时为人一贯安分守己,与世无争,并一直遵循老辈子传下来“吃亏是福”的人生信条,但在此等平白无故地公开侵权面前,仍不由使我怒火中烧,为发泄心中的一腔怒火,不得不恶狠狠地骂一声:做人不能无耻到这样的地步!这种人可没有孔乙己的诚实。

   自然,若是大度点,我应该效法著名的书法家启功,以他为榜样,当有人向他反映,某书画市场上,有冒用你启功老爷子名字出售假的书法作品来卖钱时(做假之人尚需花费些临摹的气力),他毫不介意地莞尔一笑:“人家也要吃饭生活嘛!”如此的胸怀,我是没有的。我这个无名之辈,写了几篇稍为像样的文章,却被人窃去,甚至不止是剽窃,因为剽窃只偷去一部分,尚留有余地。对于剽窃的鉴定,似乎有这样一条不成文的规定,若是引用别人的文字不超过三分之一,即不算剽窃,也就是说,一篇文章必须有百分之七十以上的东西是你自己的。若是有人“借用”本人文字,哪怕是全文的一半,我也决不会计较,该放手时即放手,得饶人处且饶人,也就算了。而今,人家不费吹灰之力将文章全部偷去,而且,并不是为了“吃饭谋生”才干此等勾当的。如今,我的作品,虽然微不足道,却也是呕心沥血、费尽脑汁,一个字一个字地用手写板写出来的,也算是一点小小的劳动成果,怎么竟然被别人一网打尽,全盘通吃地拿走,连招呼也不打一声,这哪能不让我义愤填膺呢?更让我气愤的是,这种不良风气在网上也不算罕见,受害者比比皆是,又岂止我一人呢!

其实,在现今社会中,扒窃文袋与扒窃钱袋的行为尽管有所不同,但其实质是没有多少差别的。

我想,剽窃和偷盗别人的文学作品这一现象,这难道不是当前中国文化人的悲哀吗?

文学创作是一种特殊的精神劳劫,是作家心灵的抒发,是作家灵性的流露,曹芹的“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道出了文学写作的真谛。这些用汗水和血泪铸成的文字,无疑已经成为作家精神生活的一部分,永远无法释怀。当作家的这一精神财富被偷窃,如同自己的孩子被人掠走一样,往往比失去任何物质的东西更加使人伤心。

  在现今文学写作界,应该捍卫道德良知,追求理想信念,提倡高尚的情操,提倡文人的骨气,鸡鸣狗盗之事,文字剽窃之勾当,应该止步!

      

附证据:

当前位置:首页 >> 《背景》第六期 >> >>正文

游现代冰川海螺沟………………………………………………尹 铭

 

来源: 作者:发布时间:2007/11/8点击次数:1584  字体【大 中 小】

 

游现代冰川海螺沟

贡嘎山闻名于世,在藏语中意为圣洁无比的神山。早就听说贡嘎山的海螺沟有神奇的冰川,即使不是冰川探险者或登山运动员,就是普通一般人照样也能够亲眼见到冰川,还能与冰川进行亲密接触,尽情领略这一自然景观的独特魅力,这可是常人难得的福份,也是人生的一大乐趣,真想哪一天有机会亲自去走一走,看一看,体验体验。

事随人愿,心想事成。日的一天清晨,我兴致勃勃地登上旅行社的空调客车,开始了参加旅游团赴海螺沟的观光之旅。

早上七点钟,客车从重庆市区出发,沿着成渝高速公路一路快速奔驰,经过四个多小时的路程,经成都转入成雅高速公路。下午四点多钟,到达城雅安(一年中有280余天下雨),再继续沿着通往西藏的公路,爬上“高呀嘛高万丈”的二郎山,穿过目前我国海拔最高(2182米)、长度最长(4176米)、被称作“阴阳界”的公路隧道——二郎山隧道。开初,猛一听到“阴阳界”,还真有点吓人!后听旁边的人解释说,其实是指气候变化,形容山前山后气象变化之大,并非对人而言的。原来如此!这才让悬着的心放下来。你别说,还真是这么回事,并非哗众取宠,亦非浪得虚名,我们的汽车进入隧洞以前,山外面的天气相当好,风和日丽,碧空如洗;等汽车出了隧道口一看,完全不同,只见淫雨霏霏,雾气腾腾,怪不得称作“阴阳界”呵!

翻过二郎山就进入泸定县境内了。一路上,在长达十一个小时的漫长旅途中,本来是既枯燥又无味、既沉闷又无奈的行程。幸好,我们的导游是个典型的重庆妹子,热情泼辣、豪爽能干,她很有些组织才能,而且善于宣传鼓动,调动车内的气氛,让车上的人始终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一会儿她主动带头,大大方方地独唱流行歌曲;一会儿让车上的游客自我介绍并表演节目;一会儿又安排大家玩“成语接龙”的游戏……时间就这样不知不觉地过去

当我们的旅游车进入甘孜藏族自治州时,她又指挥大家齐唱康定情歌:“跑马溜溜的山上,一朵溜溜的云哟……”我们都情不自禁地心驰神往起来……富有民族韵味的歌声,伴随着欢歌笑语一齐飞出窗外,带走我们的心灵,带去我们的遐想,一起融入到川西高原风光之中。

天色渐晚,汽车沿着大渡河河岸继续前行,绵延曲折地行驶了近两个小时,直到晚上八点钟,客车才到达海螺沟脚下的磨西古镇。当晚,我们就下榻在镇上的一个宾馆。说来也巧,宾馆旁边不远就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座天主教堂,1935年5月28日,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中,飞渡泸定桥的前夜,毛泽东在这所教堂内亲自主持召开攻打泸定桥的“磨西会议”,并住宿过一晚。

第二天一早,六点半钟,海螺沟游客服务中心的景区观光车便来接我们。客车途经一号、二号营地,在崎岖陡悄的山腰中爬行,几乎全是急转弯的之字形山路,说是之字形并不准确,应该说是360度的“U”字形。路旁不时出现醒目的警示牌:“坡陡弯急,谨慎驾车!”我们从车上往外看,一个个不由倒吸一口凉气,陡峭的悬崖下是深不可测的万丈深渊,乱石纵横,涧流湍急,叫人胆颤心寒。经过一个半小时的惊心动魄的行程,终于顺利地到达三号营地。这时,导游告诉大家,去冰川有两个方案:一是步行爬山一个半小时,走到冰川上去体验脚下冰川的滋味;另外,还可以乘坐索道去观景平台上尽情欣赏,也可以下到沟底去亲自抚摸冰川。此时,我站在这海拔3000米的高原上,不免感到有些高原缺氧的不适反应,头脑发紧,胸口有点憋气,看着年青人朝气勃勃地徒步上冰川,心头充满羡慕之感。虽然也想尝尝攀登冰川的味道,但是还是有点自知之明,不去为难自己,只好和其他中老年人、孩童一起,坐索道观光车上去。长长的索道,高高低低、忽上忽下地行驶了18分钟,最终到达宽敞的观景平台。

游人们伫立在高高的平台上,放眼望去,完全是一幅令人想像不到的雄伟壮丽场面:湛蓝清澈的天空,像蓝宝石一样的迷人,像山泉水一样的洁静;轻盈柔美的缕缕白云,如烟如雾地飘忽不定,奇幻莫测,变化多端。天幕中,银光闪闪的座座雪山,高高耸立在悠悠白云之中,直插云霄,忽隐忽现。在两座巍峨的雪山之间,一幅摄人心魄、震憾人心的奇景撞入视野:一幅由无数极其巨大、光芒四射的冰块组成的银屏——大冰瀑布陡然从天而降,像施了魔法般地悬挂在天边。大冰宽1100米,落差1080米,冰层厚度达30米,规模之大是贵州黄果树瀑布的15倍。

“哇!好大的大冰瀑布呵!”游人中青少年欢呼雀跃,兴奋地叫了起来。在阳光的照射下,巨型玻璃幕墙似的大冰瀑布显现出无与伦比的璀灿,变幻出奇丽的色彩,其气势之恢弘,场面之磅礴,着实令人心醉神迷、叹为观止。景区解说员介绍说,现在大家所看到的大冰瀑布,这一奇丽的景观是目前国内外海洋性冰川中绝无仅有的。她还自豪地说:“地球上的冰川,几乎全部存在于远离人类居住的地方,少数分布在高寒、高海拔的地区,一般人都难以到达。海螺沟是我国的国家级地质公园,这现代冰川一年四季都可以身临其境。说它神奇,因为有三绝:一是离大都市最近,距成都只有319公里,世界上还没有离大城市这样近的冰川;二是冰川海拔高度低,冰川底端只有海拔2850米,这样的冰川,我们一般旅游者都可以亲身登上去,这又是独一无二的;三是冰川与森林共存,与温泉共存,温泉的出口温度高达摄氏90度。整个冰川有长达6公里的冰舌深入到两边的原始森林之中,这种冰川与原始森林共存的自然奇妙景致,称得上是人间罕见,举世无双!”她介绍完毕,人群中不由齐声发出啧啧的赞叹声。

讲解员越讲越起劲,手一挥,向下一指,说:“那里就是一号冰川!”我们顺着她指的方向望去,与大冰瀑布谷底相连的现代冰川凸现在面前,乍一看去,并非是想像中的晶莹剔透的冰凌,而是一大片巨大岩石状组成的起伏坡地。讲解员解释说:“现在不是季,冰川上复盖了一层泥沙,看上去灰蒙蒙的。你们有兴趣下到冰川上,抹去泥沙就可以接触到洁白无瑕的冰川了。整个冰川面积为23.2平方公里,长14.4公里,冰川厚达300多米深,属山谷冰川。”当我们再次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功时,讲解员向大冰瀑布前上方一指,说:“那里就是著名的神山——贡嘎山主峰,海拔高度7590米,世界有名的山峰之一,经常有国内外登山队来这里登山。现在你们看不见它,被云彩和雾气遮住了,平时也不容易看到它的庐山真面目。据说有缘的人才能见到它,谁能见到,谁的运气就最好。”她的这番抑扬顿挫的煽情话语强烈地吸引着我们,一个个仰起头来,伸长脖子,很感兴趣地久久地等候着,极其渴望见一见这传说中至高无尚的贡嘎山主峰。时间十分钟、半小时、一小时过去了,贡嘎山的主峰像羞于见人的大姑娘,依然隐匿在茫茫的云雾之中。

在彷徨等待中,我们向四面望去,正前方是世间罕见的大冰瀑布;右边是连绵起伏、山顶终年积雪、银光闪耀的群山;左边索道站口一带,全是布满植物、植被的莽莽原始森林,像一片望不到头的绿色海洋。森林中主要的植物是冷杉和高山杜鹃,冷杉树高二、三十米,树干一人合抱来粗。最引人注目的是满山遍野的高山杜鹃,它不像平时所见到的一般杜鹃,它枝壮叶茂,极像乔木而不像灌木,高达三米多,叶子如同枇杷叶,开出玉兰般的大朵鲜花,有红的、白的、淡黄的,繁花点点,远远望去,煞是好看……徜徉间,观景平台的一角,一溜衣架上摆挂着五颜六色、各式各样、鲜艳夺目的藏族服饰,摊主一边吆喝着,一边张罗着让游人穿藏服拍照留念。

忽然,耳旁传来女声的尖叫:快来看哟!贡嘎山主峰,贡嘎山主峰!我闻声向主峰望去,只见云雾渐消,晶莹亮丽、闪耀着光辉的山峰显露出来,洁白无瑕、峻秀挺拔,像清新脱俗的女神,保佑着这方生灵;又像威武不屈的武士,威风凛凛地守护着群山。我们正在惊叹之际,一位女士又高声呼唤:菩萨,菩萨!看啦,佛坐山顶!此时,只见一团白云恰似一尊弥陀佛,正坐在高高的贡嘎山主峰之上。游客们纷纷拿出摄像机、照相机赶紧拍照留影,记下这难得一见的奇观。大约过了六、七分钟,悠悠白云飘浮过来,将贡嘎山主峰悄悄遮去,一切又恢复到原来的样子……游人们大呼:神奇!神奇!每个人心头充满无限的喜悦,充满着如愿似偿的回味,真诚地感到自己是一个最幸运的人。

中午时分了,游人们陆陆续续、意犹未尽地乘坐索道返回三号营地。

游客们分散开来,有的在藏民开设的旅游纪念品商店里挑选风格各异的首饰和旅游工艺品,有的去药材店购买当地出产的中草药,有的在干货摊前选购各种各样的干果、干菌。我信步走到风味特色小吃店坐下来,在藏民老板的推荐下,品尝着散发出茶香、奶味、还带点咸咸滋味的酥油茶,吃着刚烤出来又松又软、香喷喷的青稞饼。邻近的桌旁,有的游客正在开怀畅饮青稞酒,吃着卤牦牛肉,喝着牦牛杂碎汤,兴致勃勃地在那里高谈阔论….. 望着眼前的一切,仿佛来到了藏族民俗村落,在这里,不仅欣赏了奇异的高原风光、神秘的现代冰川,还体验了藏族的民俗、民风。

我端起茶杯,喝下一口酥油茶,看着周围一个个兴奋不已的游人,心里默默地思量着,他们大概也和我有同样的感受吧,这真是一次别开生面的回归大自然之旅,是一次让人着迷的难忘之旅啊!

 · 留学

· 旅行

· 移民

· 出国目的地

· 出国问答

· 机构点评

· 出国论坛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旅行攻略

梵蒂冈游记:一个很有趣的袖珍国家

一日之内,你可以轻松、愉快地徒步游遍一个国家。这并非幻想,也不是童话,而是真真切切的现实。这个国家,就是闻名遐迩的国中之国、城中之国——梵蒂冈,世界上最小的政教合一的国家。

梵蒂冈位于意大利罗马城的西北部,人口只有1380人,面积仅为0.44平方公里。有人形象地描述这个国家的大小:如果你在梵蒂冈国内放风筝,一不小心,线断了,风筝就会飞出国境去。……这真是一个很有趣的袖珍国家。

神话般的国度,天方夜谭似的传说,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旅游观光客。初夏时节,正值旅游旺季。偶然的机遇,我来到了意大利罗马,有幸游览了这个令人着迷,使人向往的神奇国家。

晴朗的早晨,在一幢旧式小旅馆的楼下餐厅,我一边喝着香浓的意式咖啡,一边向胖老板打听。

“请问,去梵蒂冈需不需要办理签证?”

“不用办的,先生。像罗马的任何景点一样,您随时都可以去游览。不过,请注意衣着和仪表,否则进教堂会遇到麻烦。”

谢过胖老板,检查一下穿着,自认为合格。然后,走出旅馆,按照指引的路线,就近搭上一辆公共巴士。下车后,步行几分钟,拐过一条老街街口,忽然眼前一亮__一座雄伟、壮丽、美妙绝伦的建筑,耸立在宽阔的广场前方。远远望去,是一座大得出奇的教堂。这就是世界著名的圣彼得大教堂,也是世界上最高、最大、最美的天主教教堂。

圣彼得教堂,始建于1506年,1626年完成,历时120年之久。教堂总长约200米,宽130余米,其面积之大,可容纳5万人同时祈祷。从地面到屋顶尖端十字架,垂直高度138米,其中顶部的大穹顶部分,竟高达45米,其建筑之巍峨,规模之浩大,足可想见。

教堂的宏伟气势,还在于其两翼向前方伸出的两个半圆形大理石柱廊。整个柱廊,由四排柱子组成,一共284根圆柱,88根方柱,柱高19米。石柱顶端平台相连,上面站立着96尊,高3.2米的大理石雕像。雕像造型,神态各异,栩栩如生,艺术价值极高。环形的柱廊,好似两只伸开的巨大手臂,拱卫着椭圆形的圣彼得广场,欢迎着从四面八方来的朝圣者。

广场长340米,宽240米,整个广场面积,可以容纳50万人之众。环顾四周,空旷辽阔,气派非凡。广场的地面,用黑色小方块石铺砌而成。在边缘处,有一条灰色的石头相嵌着,以此来表示国境线。

广场中心,竖立着一座高插入云霄的石碑。据说,石碑是从远隔重洋的埃及运来的。碑尖是耶稣殉难的十字架造型,因为实在太高,凭肉眼是看不真切的。碑的两边,各有一个巴洛克式喷水池,晶莹闪亮的水花,不间断地从喷泉中心喷出,洒落下来,经圆弧形的大理石表面,流淌着,注入承托它的巨形圆盘中。宽阔、气派的椭圆广场,两旁古典、凝重的柱廊,和谐、巧妙地组合在一起,把整个教堂衬托得格外壮丽辉煌。

穿过广场,便来到圣彼得教堂的门前。雄浑的大理石圆柱构成高大的门廊。门廊之上,高高耸立着耶稣和他的十二个门徒的巨大塑像。耶稣位居中间,门徒分列两旁。教堂正面是五扇青铜大门,宽大的铜雕大门和整块的大理石柱,使教堂显得更加气势恢宏,威严无比。游客从中门出入,其他的门关闭着。右边的第一扇门,称作圣门,每隔25年的圣诞节之夜,才打开一次,由教皇亲自来开启。

游人进入教堂的戒规很严。中门旁,立着一块《入内须知》警示牌:不准吸烟,不准吃食品;衣着要求整洁,庄重,男士禁穿短裤;女士不允许着露脐装和超短裙……

步入大厅,神秘、庄严、肃穆的气氛笼罩下,使你不由不矩步引领,肃然起敬。教堂的大穹顶,象征着宇宙苍穹。由十六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著名的艺术大师米开朗基罗设计。大穹顶四周布满五颜六色的玻璃窗和镶嵌画。阳光从这里挥洒下来,把铜制的中心祭坛照得金光灿烂,绚丽夺目。

大厅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圣彼得铜像和名为《圣母恸子》的白色大理石雕塑。彼得__原是一个渔民,耶稣门徒中的最长者,耶稣将通向天国的钥匙交给了他。圣彼得教堂,就是因建筑在他的墓地上,而得名的。《圣母恸子》雕塑中,圣母玛利亚右手横抱从十字架上取下的耶稣,左手微微伸开,低头望着儿子,神情流露出无限的慈和悲哀。含蓄、动人的艺术感染力和震憾力,让驻足观看的游人惊叹不已。厅内天花板和周围内墙上,全是以《圣经》为题材的壁画和浮雕,这些均出自文艺复兴时代米开朗基罗、拉斐尔等名家巨匠之手。其举世无双的艺术成就和宝贵的精神财富,不愧是人类历史上最辉煌的篇章。

圣彼得教堂大厅中央的上空,垂挂着一幅长达29米的金色华盖。你不要以为这是呢绒绸缎之类织品制作的,你甚至想像不到它竟是出自艺术大师贝尔尼尼之手,耗时11年才完成;华盖全部用黄铜制作,造型成薄薄的吊帘,波纹起伏,好似在迎风招展。这独具匠心的设计,其创作风格和艺术效果,不禁使人啧啧称奇。

金色的巨大华盖之下,是教皇举行弥撒的祭坛。祭坛两旁,各有一架庞大的管风琴。举行弥撒时,从管风琴中,发出低沉、舒缓、优美的旋律,飘散到各个角落,弥漫至整个大厅。

我随着观光的人群,穿过大厅,从后殿的大理石阶梯,盘旋而上,登上距地面70余米高的屋顶大平台,雄伟的大穹顶就耸立在平台之后。从这里向四周眺望,可以看到整个梵蒂冈国,还有远一点的罗马城。平台上立放着两座大型望远镜,邦助你看得更远、更清晰。周围是宽阔的广场、公园、博物馆、教皇宫、火车站和几条不宽的街道……。站在平台上,全国的景色,全部一一纳入眼中。饱览之余,你不由不感叹,这真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奇观。

从屋顶平台下来,我又从“天上”进入“地下”。教堂的地下室,是一所巨大的墓室,其中有圣彼得的墓地;还有一座座石棺,历代教皇静静地长眠在这里,棺盖上刻有他们的名字。数十盏长明灯昼夜不熄,没有阴森、恐怖之感,留给游人的印象是静谧和安祥。

走出教堂,右侧是教皇会客和工作的宫廷重地,游人是禁止入内的。大门两旁,各站一名古代军人风貌的卫士,身着红、兰、黄三色条纹的宽松上衣,灯笼裤子和靴子,头戴红头缨的钢盔,手持一米八长的奇特武器,__既像长矛,又像战斧,威武肃立,神圣不可侵犯。像这样的卫士,梵蒂冈现有100余人。这也是世界上最小的一支国家军队。

我走近一名卫士,一个高个子的小伙子,我问他,能否与他一起合张影?他纹丝不动,也不答话,甚至连眼皮也不贬一下。我见他并无反对的表示,赶紧请旁人抓拍一张,记下这难得的镜头。

教堂的左边,有一条以邮局为中心的街道。道路两旁,有数个电话亭和邮筒,方便游人打电话和寄送邮件,邮电业也是梵蒂冈的重要产业。

我来到邮筒旁,将刚从旅游商店中购买的明信片填写好,分别寄往远方的亲朋好友。这些明信片上,印有教皇约翰·保罗二世的头像和他的手写签名;寄出的邮件都盖有梵蒂冈国的邮戳。这可是一份极具特色的珍贵纪念品啊!

即将告别这个神奇的国家了,我又回过头去,看了看雄伟的圣彼得大教堂,它在阳光下显得那样的壮丽辉煌,那样的魅力无穷。再见了,梵蒂冈!你永远让人心驰神往,永远让人难以忘怀。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811911/

我的文章被人偷窃的评论 (共 13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