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鲁人伊延桥

2015-11-28 13:09 作者:乡村货郎  | 10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初识伊在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原河南部队的新闻报道员培训班。山东人,高小文化,家贫,毫无水浒汉子气,人前一副猥琐式的谦卑,催永元式的笑。

此公在班上特“打眼”,笔记多,提问多,习作多,逮着谁,就能提问,缠上谁都让改稿,那份虔诚让你无法拒绝,只是文字委实难以顺口;但人特勤快,打水,扫地,擦黑板全包,我们这些被宣传股长拍着肩膀夸过才气的自然有优越感,班里有这么个“勤杂工”也乐得受用。

学习结业后,不时的碰见这小子颠颠的跑素材,挖线索,间或帮专职报道员干“家务”而求师改稿,大半年时间不见什么起色;忽一日,俩三乡友邀其照像,经过坦克车库外一门窗破损而失修的岗楼时,他灵犀一闪,将镜头对准了岗楼。月余该照片见诸济南军区《战斗报》,并因此曝光报道而受到团长的“召见”。写稿是有心栽花,拍照是无心插柳,岗楼事件后更是一如既往,从不间断。许是入了门道,果真在《战斗报》上偶有“豆腐块”出现。既而向军报挺进,投稿如泥牛沉海;听人点拔——送稿来得快,于是背一挂包,内装一叠稿件,两个馒头,直奔北京阜外大街。进得军报编辑室,因饥渴劳累晕阙于地,娥倾,醒来稍一定神,便四下张望,寻找是否有力所能及之事。如此怎不令人感动,经编辑“改稿”,还真被采用那么一段,并被介绍入军报的<新闻与成才>函授班学习。

我虽入军校且毕业后分往他处,但常与友人联系中关注他的情况——他入专职报道组了,他转为职业兵了,他作为人才引进调入山东某部了,他转干了……。

当初自感优越的我致今无一字之功,而他已以此为业,怎不让人汗颜,怎一个“勤”字了得。我常以第一目击者的身份拿此公的经历来说教于我的部属和子侄们,且总想让更多的人知道有这么个“活宝”,近乎祥林嫂式的心理。想来这小子也真福气,有个曾对其不屑的“同学”在这么推崇他呢。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800261/

鲁人伊延桥的评论 (共 10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