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乡河

2015-11-23 17:00 作者:笑淡化了那伤  | 13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收录于《乡俗>>第二十三章 乡河

笔名:伊凡

二十三.乡河

鱼在水中游,人在岸上走。一水一路,两重天地。为了这池中之物,为了这盘中之餐,为了这口中之味,人们绞尽了脑汁,垂钓者更是殚精竭虑。于是乎,装备器材琳琅漫目,层出不穷,科技含量尽显赣段,今非昔比,可谓与时俱进。你垂钓食物,赢得美味,我销售钓品,获得利润,各取所需。

钓鱼是手工活,更是急速活,集技巧,经验,智慧,胆识于一身。

任何初学者都有个入门。前些日子,和朋友在龙子湖垂钓,朋友拉好杆,调好浮,挂好饵,规规矩矩的尊在水边,一动不动,眼睛盯着渔漂,不肯移动,然而鱼儿并不愿意吃他的钩。至于我,只是简简单单地将钩丢入水中,然后就走人了,时间不长,再回来时,则已有大鱼吃钩,朋友尽管对垂钓谈不上兴趣好,但对我的行为还是甚感好奇。其实这一切,都归功于我故乡的河。(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我的故乡处于汾河河畔,水草茂盛,再加上每年七月季。河水更是丰足,那里是乡人的母乳,是孩子的乐土,是家乡的靓丽风景线。一年四季,都与那河水相伴,故乡的水养活我们一代又一代的青年。钓过肥硕的游鱼,挖过粗长的黄鳝,捉过滑腻的泥鳅,以及各种戏水的技巧,都是家乡的河水带给我们的。

小时候,除了去学堂上课,其余的大多时间,都会耗在溪水边。

或垂钓,或溪水,或散步兜风。每个孩子,都乐此不彼。我有个习惯,每逢回家,必去溪水河畔,静心漫步。水是有灵性的,能够与你产生心灵的共振,冲去你心头烦恼,还你一个心情顺畅。每次漫步乡河,都有所收获。 苍天厚土,人文赓续,生命的原点与终点息息相通,激情的源泉,使我很早就想为故乡的小河写一副注文,但又恐词阀意薄,表不出一二。为此就讲述几件有关乡河的事情吧。

故乡的河流大致分成五段,分别是西沟,石板桥,芦苇沟,北沟,大桥。

西沟段的水大鱼多,适合游泳野钓;石板桥地势较险,水流囤积,水深而鱼肥。青石鸣铭,浮草相随,清澈见底。小鱼随波濯流,大鱼逆流而上,欲跃龙门。乡里多在此处歇脚乘凉,鱼鹰们则在此地掷上一副假龙门,用于捕捉大鱼;芦苇沟水草丰盛,时有野鸭,天鹅所停歇之所,此处鲫鱼,草鱼颇多,其中最为富名的 便是河虾。撑起一张四角平整的渔网,网中央放一些馒头等食物,缓缓沉入河中,每待上两个小时,收一下网。每次都能捉到大半碗有余。另外,此河段还有一样东西,颇受乡邻喜欢,那便是芦苇了。

季芦苇个个挺拔粗壮,在溪水边欢快的疯长,一节,两节,三节,,,,它比雨后的笋还要涨势凶猛。每年接近五月当午时分,会有城里人来我们这里,收购芦苇叶。三角钱一斤,择大而选优。大人小孩便一起参与,每颗芦苇大约有上百片叶子,而达标的不过七八片而已,不过,相邻并不用为此担心,绿油油的芦苇,放眼过去,看不到尽头。芦苇叶的挑选与采摘也是很有讲究,选择接近顶端的苇叶。此处的苇叶,干净,宽大,坚韧有水分,很适合包粽子。下端的叶子枯黄,干裂;中间的水分不足;顶端的柔嫩短小,这些很难抱出清香的河粽来。城里人也大多不愿意收购。

北沟地势平坦,水深均匀,水草茂盛。唯有中心河段,有一条宽约两米的沟壑,水流湍急,水面无杂草相浮,弯弯曲曲,直达大桥河段,犹如大龙浅居河中,故此乡里陈奇为龙沟。即便是旱季,河床干裂,龙沟依然溪水不断,此处多藏腻大鱼。北沟的河段较长,河面略宽,两岸树木茂盛,又有数座秸秆堆,小孩子一般喜欢在此河段闲钓。铺上一小片秸秆,拿出一副扑格牌,或者是从家中带来一些吃的,一群小家伙围在一起,吃喝打闹,还不耽误钓鱼。

至于大桥河段,此处丰产黄鳝,泥鳅。每年这河段都会出现断流,河床暴露,形成独特的沼泽地貌。沼泽深四五十公分,下方是坚硬的沙岩地。孩子们喜欢在此处挖泥鳅,不过,有时也会挖出水蛇,所以来此处的孩子,技能和胆量都有很高的要求。此处还有一种,让人心有余悸的东西,那便是软体生物蚂蟥。让是让人头疼的东西,曾经在我小腿上咬出血过几次。不过倒也不致命,乡里的孩子都有办法应对。若是遇上蚂蟥入体,就让同行的小伙半对着伤口,冲上几股热尿,然后,用鞋底对着伤口拍打,直到将其打死或者打出体外方罢。

回忆起乡河,大多都是钓鱼和捕鱼的场景,仔细想来,乡河带给我们的东西太多了,处处都彰显我们独特的乡土风气。

关于钓鱼,当时乡人还总结出了条条道道的经验来。比如“先打窝子后钓鱼,脚步轻盈慢慢提”“钓鱼不可思等候,东河无鱼西河走”“小鱼闹,大鱼到”“清水钓素,浑水钓荤”“秋钓阴,钓阳”.....可谓事半功倍。此外,鱼饵要很重要。 以饵为诱,引鱼上钩。舍不得孩子套不到狼,鱼饵耐为重中之中。当时的商品预料也是名目繁多,粉状,糊状,颗粒状。。。香气弥漫,可直用,可搅拌,可捏揉,分别附在单钩,双沟,排钩,炸弹钩上,掉地釜沉,随心所欲。当然,还有一种鱼饵是不容忽视的,那便是,乡下最常见的蚯蚓。不用花钱,随处可见。孩子们多喜欢用此饵钓鲫鱼,一只蚯蚓可钓三四回,且钩取方便,一般是初学者的首选。

那时,我与小伙伴,多选择在北沟钓鱼。

记得有次,我和堂兄弟七人一起在北沟垂钓。他们分别是,吉见,双见,高见,高兴,威子,毛哥,都是钓鱼的好手。各自选择好自己的地盘,将自己配制的窝子,撒如河中,吸引鱼群。其中,毛哥的窝子最为上等,是有小米,麸子,玉米粉,香精,面粉,蚯蚓粉混合,加酒搅拌而成。其次,便是高见的窝子,是有颗粒粉,香油,麸子,加酒,使其发酵而成,也是香气弥漫,闻之即醉。我与其他几人,也各自带了自配的窝子,虽说不算上等,但招一些小鱼还是不成问题的。

我人懒散,不喜欢找那些偏腻的地方,虽说那些地方会有大鱼,但我还是不愿涉险。一来那种地方水深坡陡,没有稳脚的地方,十分危险;二来那些地方多树枝,每次拉杆时,都必须小心应对,一个不慎,钩子便挂在树枝上,那时只能狠心的抛弃钩线。当时的我,总是喜欢只带一钩一线一杆。倘若,钩线断了,来回折腾事小,兴趣受到了影响,就得不偿失了。

一般情况下,我会选在别人的古址处。不是我太过盲目的从众,原因其实有三。其一此处的垂钓位子,更定很优越,不然,也不会迎来那么多的垂钓者,想必收获颇多;其二,此处已有多名垂钓者,在此处撒鱼食窝子,定会引来一群又一群的鱼儿;其三,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看风景,自然会看的更深远。我所选的旧址,周边没有什么植被,身后是一座高高的麦秸垛。此段溪流是南北走向,我位于河岸西侧,双见吉见位于左侧,高见位于右侧,高兴位于河岸东侧,毛哥位于较远一些,被麦秸垛挡住了视线,未能发现他准确的位子。

毛哥属于那些沉着稳重执着宁静的守望者,屏声静气不温不火,任凭朔风炎日,观风向则地形,“心中多少纷繁事,只留鱼漂半点红。”他深信“等的久,自然来”。这便是他的功力和定力。我等几人年龄尚小,没有毛哥那般功力深厚。但却不缺乏技巧,或拉,或移,或动,勾引鱼儿;或挑,或提,或掂,一条条的鱼儿难逃我们的魔掌。当时,我大多喜欢用双钩,一上一下,时隔三四厘米,钩子的型号也大小不一,下方多为大号,上方为小号。北沟的鲫鱼较多,故此,下方多用6-8号的爆炸钩,上方用2-4号的金丝钩。不同钩子针对不同的鱼。倘若要钓两斤左右的鲤鱼,鲶鱼,那便要用12-14号的暴大钢钩;若是钓十斤左右的劲爆青鱼,慧鱼,你得用16号的三叉钢钩。钩子的种类繁多,有钩尖向上竖直的,用此钩时,可硬挑,硬拉,万不可将鱼线松弛;有钩尖是向内弯曲的,此钩不易拉的过猛,轻拉一下即可,倘若一直狠拉,钩子很可能会断;也有钩尖是向外略有倾斜,此钩颇受人们喜欢,唯有不好之处,便是取钩时,很容易钩到人的手指,使其火辣辣的痒痛。

不仅鱼钩有讲究,就鱼线我用的也都不慎相同。钓鲫鱼,我们用廉价的白线;若钓大一些鲤鱼,草鱼,则使用五彩线;若是去池塘钓力气大鲶鱼则用青线。记得我曾用钓斤八鲫鱼的五彩线,一杆双收,两条二斤多的鲶鱼,着实惊了小伙伴一跳。像这样的事,很难有的,一个不妙,鱼.线全无。

一些预备就绪,我们做起了比赛,看谁先钓出第一条鱼来。短暂的宁静,鱼儿便咬起了我鱼饵,鱼漂上下点动两次,轻盈而不失急速,观罢,便知此鱼为一尺长的鲫鱼。手落杆起,一条鱼儿便被我拉了上来,钓鱼的快感也多存在于此。鱼杆快速弯曲,弹力十足,沉甸甸的鱼儿被快速挑出水面。立起鱼竿,让鱼儿荡荡到自己的身边,取下鱼儿,放到事先带的渔网里。整过过程,算是结束,接着,便是快速的重新换食下钩。

第一钩被我拿到了,堂兄弟们也都赶紧围了过来。几条鱼竿全都架在一起,当然,我为此并不会感到不满。因为我们平时的作风大多都如此,一旦发现那儿有鱼,便群而攻之。

大约过了一个时辰,天空阴沉了下来,降起了小雨。威子是我们兄弟几人中,点子最多的人。他放下鱼竿,扫视周围,寻找避雨之所。最后,更是把目光停在了我门身后。那是一座很高的麦秸堆,中高周低,并不适合避雨。我等几人本也打什么希望,此处离我们村太远,即便跑回家,想必也是落汤鸡了。周边根本没有人家,屋舍,庙宇,当然,有一个桥洞,不过常年流水不断,阴冷舍人心弦,还有不少小鬼吃人的传言,那里是生生去不得的。

众人放弃寻找避雨之所,决定来个雨中垂钓。这让我想到了柳宗元的《江》“千山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别有一般韵味,冷风琳琳,细雨蒙蒙,雨中垂钓,周寂无人。

飞雨漫江,天地苍茫,人景融合,大道初一。我们焚香默坐,心中的诗意盎然而生,空灵,顺畅,和谐。我们刹那间与天地真意相融合,成了活脱脱的世外高人。

然,一个极不和谐的声音,剪短了我等的诗绪。

“风在刮,雨在下,我在想你啦

我的内心好害怕,始终在滴答。。。”

唱歌的正是威子,贱贱的表情,很是煞风景。本在太虚神游的我等,差点摔个人仰马翻。

高见更是激进派,怒目而识,出言:“威子,你过来,哥保证不打死你”。我等也是一一附和。唯有吉见发现猫腻,吃惊的对我们说:“不对,你们看那是什么?”

转身望去,顿时心惊。这是谁的杰作?太他妈有才了,威子更是喜眼眉翘,大拍胸口,声称“小弟不才,挖一道洞,给哥几个避雨”。平时不爱读书的他,此时搞的文绉绉的,总让人感觉怪怪的,又说不出那里不妥。

不得不说,威子真是一个人才。我们上小学时,只有两门课,语文和数学。不像城里的孩子,除了语文,数学,还有英语,自然,思想品德,社会,音乐,美术等科目。教育的差距之大,直到现在还没改变,前几日,我回老家,专程回了一趟母校。学校还是和十五年前一样,教育水平不但没有提高,反而越来越糟。一个六岁的娃娃在一年级上了两年了,结果1到5的加减还不会,和那些大城市的三岁神童,四岁神童,差距之大令人咋舌。威子曾经也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只是坏境限制了他的成长。未学过力学和电学,小学三年级的他就会做简易的台灯,风扇。

道洞杰作的,是对威子的最大认可,真是人才。

且看那道洞,洞口是四条约长一米五的树枝,分别插在洞口,用麦秸秆堆放在两棍之间,形式城墙。上方放着细细的树枝大概有六七根样子,又在其上面放了十几片桐树叶子,然后再轻轻撒上麦秸秆。就这样,一个简易的道洞口建成了,远远望去,像一所小房子,很是别致。

透过洞口向里望,一个“弓”型的洞洞。可容下两人,这让我们几个头大。兄弟七八人呢,怎能容得下?威子好像也知道这问题。他直径走到高见那里,说其想法。我们兄弟几人中,也只有高见能拿住威子,其他人很难说上话。据闻,我高见哥是在初中是帮会的,爱打架,威子有时爱欺负我们,每次都是高见哥出来替我们出气。索性,威子被整怕了,处处都让这个厉害的大哥哥。

不过,威子的想法的确不错。从侧面挖出一测洞,同时之前的洞也继续挖,使两洞挖通,和现在山区分段打隧道一个原理。有人指挥道洞方向,有人挖,不多时便通了。无愧为七兄弟啊,还真是“兄弟齐心,其利断金”的真实写照啊。

这时的雨,已经下的很大了。我们七八兄弟都钻进了道洞,钓鱼的事也都抛掷九霄云外了。有点像地道战的感觉,美滋滋的,也不知道事后,这麦秸堆的主人发现这等建筑雅作,会不会气的吐血。我们几个围在一起到也不无聊,有威子的地方,总有种活跃的气场,想冷场都难。

清晰的记得,威子讲的段子,十几过去了,我们都长大成人,有了自己的事业,很难再像孩提那般,时常待在一起。这几年我又不在家,许多故友更是难见上一面,每次都只能追忆一下过去的影子。

这则段子送给我的好兄弟,希望你们一生平安!

“从前有一个富家小孩子,娇生惯养,有一个缺点就是不懂得怎样说话。一日,父母给了他三百两银子,让他外出历练,学习如何组织语言,如何与人讲话?

他离开家走了大约十里地,遇见一建筑工地,忽闻,一男子大吼:“大事不好,楼要塌倒”。很多工人听了此话,都像丢了魂似的,向周围逃窜。他未见过世面,以为这些工人是被刚才那男子的话吓的。便跑到该男子面前,请求男子将刚才的那句话教给他。这名工人很是不约,心想:妈的,你诚心的吧。小家伙很是热情,更是送上一百两银子。男子虽然不明所以,但谁又给钱有仇?便爽快的答应了小家伙的要求,将那句话教给了他。小家伙很是满意,没想到这句话这么厉害,看来自己的一百两银子没有白花。

接着,他又行了十里地,在一条大街上看到一位四十岁的壮汉高喝:“大白屁股,你往哪里跑”,接着,就看到本在街上疯跑的大白猪,突然就停下不动了。小家伙甚是欢喜,觉得人的语言真是太奇妙了,一句可以让人吓跑,一句可以人定住。学会了这两句,以后岂不是无敌于天下了。不行,我一定要学这句话。他目光炽热,双手颤抖,紧紧拉住该男子的一角,请求传受此言。男子对此不屑于顾,出言说小家伙是傻逼。小家伙不懂谩骂之言,更是送上百两白银,恳求传受。得到了银两,壮汉屁颠屁颠的,将刚才话重复传受了十多遍,直到小男孩将每个字节发音都发到位。小家伙得到了此宝言,更是欣喜,觉得此行已算圆满,故此决定返航。

在返航的路上,遇见一老人和一幼童。幼童调皮之极,一会扯老人的胡须,一会老人的脑袋。小家伙心中纠结,是用“大事不好搂要塌倒”将幼童吓跑呢,还是用“大白屁股,你往那里跑”将幼童定住呢?正在此时,忽闻“再打爷,爷不给你买糖吃”,幼童很神奇的停止了大闹,坐在老人面前,自娱自乐。小家伙觉得此言不错,送上白银学了此话。身上的银两已用完,这次可以心无傍物的回家了。

回到家中甚是疲惫,便倒头便睡了。父母见此,也不忍心打扰,便在隔壁的房间睡觉了。

时分,小家伙说起了话。高喊“大事不好,楼要塌倒”,父母都被惊醒,来不及穿衣服,只穿了一件白色的内裤,便向庭院中跑。这时又传来一声大喝“大白屁股,你往哪里跑”,父母停止了奔跑,看看自家的房子,又看看自己的内衣,顿时明白了怎么回事。夫妻二人十分生气,从新回到房内,对小家伙一顿暴打。小家伙不明所以,对父母大喝“再打爷,也不给你买糖吃”。父母愕然,接着便是一场狂风暴雨。”

除了钓鱼,还有几样事情是让人,难以忘怀的。

每年的秋季,都会迎来一波又一波的捕鱼的热潮。首当其冲的便是不太光彩的捕鱼方式,那便是用药,不过,乡里对此把握的有一定的分寸。药量往往不足,刚好使一些小点的鱼潮起来,至于大鱼甚至都没影响。

记得有一年,我和双见以及小弟弟六圈在爷爷家中玩。后来听其街邻说,西沟的大鱼潮起来了。身为捕鱼的好手,我等怎可错过此番好事。来不急整理渔具,便快速奔向西沟方向,我和双见先行,六圈和爷爷在其后,简单带了几个袋子。

到了西沟,只见繁星点点,到处都是人影。大到四五岁的大伯,小到五六的孩童,岸上站满了妇人,有提桶的,有拿袋子的,在岸上大呼小叫,在人群中来回穿朔。在看那河面,一条条鱼儿,在水面上穿越,在人缝间飞行,时上时下,时左时左,东一下,西一下,水面上留下一道道的涟漪。村里的孩子个个都是戏水高手,不用木船,也不用轮胎,在水面上与鱼儿竞足。脚和腿用来感应水下的鱼儿,手也在水随时待命,东抓,西抱,可谓是神能百出啊,不多时,便可着到不少大鱼。

上了岁数的大人们,行为则会文雅一些,他们扁起衣角,拿着摇斗,站在离岸较近的地方,摇一些游向浅水区的鱼儿;有些大人会撑着小船,划到深水区,和一些孩子抢鱼。总之,场面甚是杂乱。

我和双见分开,各自把控一片区域。时不时的有鱼儿碰撞我的小腿,闪电般出手,如影跟随,任你百般变化,终是逃不过我手掌。

不同的鱼潮起的时间还不曾相同。一般先潮起的是小鲫鱼,鲫鱼过后是泥鳅,再紧接着才是水中的大鲫鱼和大鲤鱼,往往接近尾声时,黄鳝才会潮起。

其中,最好捉的便是泥鳅了。药已吃力,泥鳅便在水中忍不住了,纷纷触动,游向岸边。这时妇人和小孩,只需沿着岸边,将其捡起便是。我是很喜欢吃泥鳅的,故此,鲫鱼潮过后,我便那着沿着河边拣泥鳅,当然这也是要有技巧的,要不然,滑溜溜的很难将其抓稳。有的泥鳅躲在人的脚印里,需要你去用手触摸,一旦遇见,快速将中指与食指,无名指错开,呈三角状,抓到泥鳅时,中指向里合拢,食指,无名指向外用力,使其身体弯曲,曾“u”状。这样的一般成功率高到百分之九十五。有的直接浅搁在岸边,至于这类的泥鳅,一般是中毒较深的,活力不足,你可以像抓棉花糖那般直接抓去。一会小,你便收获十几斤的泥鳅,小点的直接丢掉,大的带回家让母亲处理。

除却用药捕鱼,此外还有一种更充满乡土气息的捕鱼之法。

记得有一年,在北沟河段钓鱼。天气还算炎热,鱼儿半天不曾吃钩,我和乡里的十多个小伙伴很是郁闷。各种技能惊现,都没有起色。我和双见等兄弟也没耐心,便收拾形装,打道回府。突闻,一小孩子的嘀咕声,言称鱼儿在不吃钩,便回家带瓶药来,将鱼儿都药死。这话可谓不恨啊,可想那半天我等也都没有收获,心情不顺,是在所难免啊。小家伙的气话同样也转到了大哥哥高见的耳朵里,更是传到了心窝里。

高见叫停了正打算走的我们,另外,也叫停了其他一些不太熟悉的小伙伴们。声称,可以让我们今天,每人都可以捉到几斤鱼。这一下,所有人目光都聚在了高见的身上,等待他说下文。

只见那高见贼贼发笑,在我们每个人身上扫视一番。然后说出了惊人的办法,那便是老家的“轰鱼”。当然,这可不同于大城市所用的鱼雷,砸药,雷管,而是一种很原始的方法。这种方法讲究一个“乱”字,让水的鱼儿迷失其中,方寸大乱,东游西窜。这样一来,鱼儿便潮了起来,效果比下药好的去了,捉到的鱼儿不仅无毒药残留,而且不影响小鱼的繁殖。

但是,这种捕鱼的方法,也有不足之处。那便是对人员有要求,根据水深的情况,个方位部署多少人,都是很有讲究的,倘若部署不好,只能徒番劳累,毫无所得。往年秋季,村里都会组织一些捕鱼老手,年龄分布在二十至四十间,在村里被称为“鱼鹰”,在“老鱼鹰”的指挥下,他们分工明确,恪守其值。细看的话,你会发现他们的部署很像一个大大八卦图,将河面照在旗下。东,南,西,北,东南,西南,西北,东北,八个方位对应八卦图的。。。。。,没处都设有一两人,河面中心,停有两艘木筏对应太极阴阳。老鱼鹰一声呐喊,八方皆动,或踩水,或打蹦蹦,总之动静越大越好。大概十分钟左右,周边的鱼儿因惊吓都游向了河心。这是轮到两木筏发威了,阀上的壮汉,左右帆船,水浪一波紧接着一波,将聚在河中心的鱼儿再次惊吓开来。接着,便是八方换位。八个方位,顺势调位,水浪更是浩大,河水也拙见浑浊,鱼群在大阵中,来回驱赶,不出半个小时,鱼儿便潮出水面。这时候,乡里的大人小孩,便可入河捉鱼了,或手抓,或网摇,或用网拉,或用推网,或用罩笼等。各种工具齐番上场,家家都有所获。

小时候,几乎明年都能见到这种场景。那种场面着实震撼了我们每一颗幼小心灵。只是后来,乡里为了省事,便选择了用药。这种捕鱼方法也拙见淡出了我们的生活。现如今,高见在此时提起,无疑调动了我们每个人的情绪。身为小鱼鹰们后代,我们怎会不想像父辈那般,脚踏木筏战舰,手持天戈,怒指南天,喝万潮于脚下,驱赶十万龙鱼。何其的霸气,何其的风骚!

十三个小孩子的热血,很快被高见引爆,甘愿听其指挥。

时年,高见有十三岁有余,比我们都大了好几岁。此刻来指挥我们,大家也都无反对。相比较而言,他应该是我们这些人中,对“轰鱼”最了解的了。

十三名孩童被高见名为十三太保,分为三等。上等,两人,年龄略大,坐守阴阳;中等,三人,环抱阴阳,呈古鼎三足;下等,八人,对应。。。。。。八门。十三个赤身裸体的孩童,屹立在自己的位子上,行入十三罗汉,静候指挥。高见站在岸边,一声轻喝,大阵开启。

或跑,活跳,或拍击,水面顿时沸腾。处于的中央五名小罗汉,更是卖力,或踩水,或用木棍敲打,来回的转换位子。十分钟过去了,效果不是那么明显,后来许多观看者,也愿听其指挥,加入战局。

场面也越是壮大起来。

后来也不知谁先破了列,不顾阵势,自己先做起了鱼。事先,高见有言,不等鱼完全潮起,不许开抓;不参与者,不能先抓。可是,人员后来太乱,一些人也不顾及这些了,一起开抓。十三太保中有人很是不满,不过也不是生气的时候,鱼已潮起,抓鱼才是正事。

后来,身为十三太保的我,也收获颇多,足有十多斤吧。钓鱼用的袋子早已装满,没办法,后来动用了衣服。将上衣脱下,用河边的破布条将领口和袖口系在一起,当做了简易的袋子。其他人也都大有收获,后来,抓的鱼实在没地方放了,才痛心离开。

回想来,我那时是怎样的一个天生捕鱼娃,每年秋季都会捉几斤鲫鱼,十几斤泥鳅,还有一些鲤鱼,混子,草鱼,野鲶鱼,火头等。家里吃不完,便给亲戚们送些。年年如此,乡河的鱼总是捕不尽,捉不完。它陪伴我们一代又一代人,赋予了我们美食,教会了我们诸多的生活技能。

在我家乡,除了捕水中的鱼外,还有一种鱼,则是在旱季才能捕捉。

鳝鱼,也就是俗称的黄鳝,又叫阴阳鱼,据说鳝鱼的性别一年一变,并无准确的雌雄之分。它形如水蛇,但没有鳞,肤色有青,黄两种,大的有二三尺长,口大,端位,上颚稍凸起,体前圆后部侧偏,尾尖细,头长而圆。体表一般有润滑液体,方便逃逸。

不仅口感甚好,还有诸多医学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痛,祛风消肿,润肠止血,健脾等功效,可降低血糖,和调节血糖,是糖尿病患者的理想食品。在家乡,有“小暑黄鳝赛人参”的说法。

春夏秋三季,鳝鱼会出洞觅食,冬季则待在洞中,一动不动。春季空气湿冷,夏季雨水较多,冬季则有冻土,都不易去挖黄鳝。只有秋季,天气不热不冷,雨水不多,乡河甚至出现断流。当然这是一件体力活,一般的孩子很难做到。

挖黄鳝的讲究也很多,并不是盲目的见洞就挖,见泥就掺。我们村有位有名的“老鱼鹰”,他有一身挖黄鳝的绝技,不过,不怎么外传。像我们这些小鱼鹰都是他的铁杆粉丝,他的一举一动我们都观察的甚是仔细,恐怕错过了什么必要的经验。现如今,那位“老鱼鹰”已经去世多年,他的绝技我也未得到亲传。就将我当年总结下来的经验说一下吧,算是对他老人家的祭奠吧。

《蜀本草》:《图经》云,鳝鱼,似鳗鲡鱼而细长,亦似蛇而无鳞,有青黄二色,生水岸泥窟中,所在皆有之。

前人所讲的“水岸泥窟”,算是笼统的讲诉了鳝鱼的栖息之所,真若去寻找,便有了诸多的难题。

首先是选址,一旦找到了洞穴,就成功了一大半。至于如何选,我也是多次看老鱼鹰前辈选址之后,才有所心得。黄鳝的洞穴一般多处于深潭旁,有些直接将洞打在井底;另外,河边的腐烂的秸秆堆下,也多藏匿鳝鱼。有时鳝鱼也在芦苇的根系下打洞,其洞壁光滑,有粘性,在洞口附近有白沫处在,也有人叫细水泡,不过也有不吐泡的黄鳝,不吐泡的洞穴较深。北方和南方的气候不同,北方的黄鳝一般打的洞有些偏深,不适合垂钓。另外,有时会在黄鳝洞中挖出水蛇来,不过仔细观察的话,还是有区别的,水蛇一般不会打洞,只会占用别人闲置的洞穴,那种洞穴一般比较粗糙。

那时候,常见老鱼鹰在腐烂的秸秆下挖,大约深度有40—50cm,用铁钳将泥土一餐一餐的抛开,速度要快,黄鳝是打洞的高手,特别土质酥软的地方,一旦惊动了它,想再挖就吃力了。老鱼鹰一般采用“一边推”的方法,一排排的挖过,黄鳝想逃都难。不过,这方法太过耗力,也只有他才有那般意志吧。当时,黄鳝的价格是十八元一斤,可谓天价啊。老鱼鹰又是以捕鱼为生的,想必动力在于此吧。

我的乡河便是这样,给了我太多回忆。每每想起那些零碎的画面,都有莫名的感伤。在无数个睡不着的晚上,我相信会有很多人,习惯性的开始闭上眼睛,安静的想念一些人,想念一些事,而在他们心里,能够如此,便不枉经历一番。

很多我们认为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事情,就在我们念念不忘的日子里,被我们遗忘了,关于乡河的一切或许有一天,会忘记在我不愿遗忘却被岁月遗忘的未来里,但愿这份情可以天长地久。

有什么意见的,可以发送到我邮箱,共同学习!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798977/

乡河的评论 (共 13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