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故乡三味儿

2015-10-08 17:06 作者:淡淡的清凉  | 6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记得很清楚,多年以前辞别故乡时,在家吃的最后一顿饭叫面腰,是大姑做的。那天家里人都起来得早,天还没亮,饭就吃毕了。离别的场面自不必说了,单说这叫面腰的饭食,印象最是深刻,不光今次吃了,记忆里每次有重要活动,招待亲朋,早饭好像都是这个。除此之外,有人病了,没胃口,也会拿面腰来调养。这俨然已不是一顿普通的饭食了。

可是,它又的确很普通。用现在人的眼光来看,就是一顿普通的酸汤面而已。但那时却是上品。面腰的面有一指来宽,纯手工擀出来的。煮好以后,碗里着柿子醋,葱花,芝麻,几滴香油,浇面汤拌匀,即可食用。简单、方便、快捷。至于这面腰名称的来历,没有考证过,我琢磨可能因为面比较宽,状如裤腰,故此得名耳。

这样的面食平日里是吃不到的,惯常早饭都是玉米糁配红薯熬粥,就咸菜——现在看来是健康食品,美味,但那时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吃,都吃怕了。面腰才是人们寐以求的美食哩。因为面腰是用白面做的,有油腥味儿,而且还是香油。

我记得很清楚,那时候日子过得很恓惶,打一斤油,能吃一年。家家都有一个盛油的油罐,油罐里除了可怜的一点点油之外,还有一根夹着布条的竹筷。这根竹筷就是炒菜的时候,蘸些油在锅底抹油用的。为了节省油,只好用这种办法意思意思了。

印象中好像很少炒菜,甭说七碟子八碗了,就是平素弄一两个菜,也是很少见的。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吃一回像样的菜——大烩菜。许是过年哩,仔细了一年,人们此时此刻,对自己再也不吝惜了,该割肉的割肉,该蒸馍的蒸馍,该过油的过油,大烩菜当然也不例外了。这大烩菜和面腰一样,也是当地的一大特色。论做法很简单,打来的肉煮了,用煮肉的汤,将萝卜、白菜、红薯粉条、肉丸、肉片(煮过的肉切片),炖在一起,这便是大烩菜了。最有意思的是,这烩菜炖好以后,吃之前,会给街坊邻居,每户都送上一碗,既是礼节,也算是美食共享吧。如此这般,家家如此,户户效仿,经年累月便形成了民风民俗。

吃的时候更是一道风景,每人端一碗烩菜,夹两个蒸馍,蹲到大门外,村街两边,倚着墙或石墩,边聊边吃,很是热闹。此时此刻,烩菜的香味儿,弥漫了整个街道,飘散在小村的上空。这味道既是菜香混合着肉香的味道,也是年的味道,更是忙碌了一年的,农民身上的味道。(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当然了,过年还有一样美食自然也是少不了的,那就是麻糖。这个麻糖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糖果,而是用油拌着面和麦芽糖炸出来的甜品。麻糖的形状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圆形的,状如月饼,一面有花纹,一般是福、禄、寿,或者是莲花,用模子印出来的。还有一种是长条形的,长约一拃,宽约三指,一指来厚,正面用刀轻轻划出两道印痕,两端切透,过油以后,真就如同手指一般活灵毕现。还有些做得更大的,约尺来长,手掌宽,透着豁达与豪放。

这麻糖除了犒赏自己和家人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用途,就是走亲访友的时候,作为礼品来使用。那时候物资短缺,这麻糖就成了走亲访友必不可少的佳品。还记得每次到舅爷爷家去,祖父就用篮子装了满满的礼品:豆包,菜包,花馍,麻糖,末了用白羊肚手巾覆在上面。有钱人家会顺带买包用黄皮纸包的点心,算是稀罕物品,多数人家即为以上四样礼。

麻糖放个十天半个月的坏不了,而且越放越好吃。尤其是回了油以后的麻糖,酥软、甜香,越嚼麦芽的香气就越浓郁。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787958/

故乡三味儿的评论 (共 6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