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我的乡村——《乡村表情》读后漫谈

2015-09-14 10:16 作者:山歌  | 17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我的乡村

——《乡村表情》读后漫谈

马荣宪

作为小镇的一员,找一点空闲,静静的坐下来,读一读记录描述小镇发展变迁的文字,是一件温暖、幸福、自豪的事。

熟悉的人,经历的事,通过阅读吴文峰老师的报告文学《乡村表情》,再一次浮现在眼前,历历在目,样样清晰,件件自豪。

说来惭愧,早在几年前,关于汪沟的发展,聂世涛镇长就专门嘱咐我,让我这个文化人关注一下小镇的发展。自己人写自己的事,那还不是小菜一碟么。我当即领了任务,打开电脑,写下了《沸腾的小镇》这个题目。(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是呀,自从这届党委政府班子组建以来,位于兰山区最北部的这个边远小镇,不管是农业、工业、文化、组织、卫生、乡村旅游等各个方面的建设确确实实让这个沉寂了千百的历史小镇一下子就沸腾了。

作为小镇的一员,我很是骄傲和自豪。可惜,《沸腾的小镇》在写了几个篇章之后,因为自己的懒惰,暂时搁浅了。吴老师在文章中替我找了一个借口,说:因为忙,他连自己喜的文学创作都搁下了。

忙是一个借口,懒惰是关键原因。亲自投身到小镇轰轰烈烈的工作中,忙得有头绪,干的很舒心,紧张着,忙碌着,也在享受着一个伟大的发展过程。参与比旁观更让人享受。

在去年十月份,有一个肩挎相机的人通过别人介绍喊住了我,要看我写的书本,我当即羞红了脸,我写的书还能拿出门去呀,还有人喜欢看呀!?当得知这个人是山东省国土资源报社的记者时,我的敬佩和仰慕之感让我立马跑回家去把我写的两本书赠送给了这个肩挎相机的记者,以此希望能得倒老师的点评和肯定。记者老师很是认真和尊重人,让我签下了名字,还合影留念,并把他的名片送给了我,看了名片,听了别人的介绍,才知道这是省国土资源报社来我镇采访的吴文峰老师。

因这一面之缘,在时隔十个月之后,吴文峰老师从济南给我打来了电话,告诉我他采写的关于汪沟镇发展变化的报告文学《乡村表情》初稿已完成,叮嘱我给提一下修改建议。

8月30号,在我到淄博山东理工大学培训学习期间,吴老师把《乡村表情》的初稿发到了我的邮箱。

因为宾馆和教室里都没有电脑,初读《乡村表情》我是在手机里看的,一个是迫不及待,另一个也是对小镇的热爱,看看这个吴老师到底把我的小镇给写成了什么样子。在我的印象里,有些下来采访的记者,往往会把了解到的内容拔高和夸大到让人讨厌和害羞的程度。以此来博得当政者的欢心。

在手机里,尽管阅读有难度,我还是迫不及待地把《乡村表情》粗读了一遍。文章里熟悉的人、熟悉的事、熟悉的场景,清晰得呈现在我的眼前。

九个章节,是个大框架,把我的小镇这几年来所干的工作,以及这几年来天翻地覆的发展变化,条理清晰、文字生动地记录了下来。我说的记录,就是文章里所写的人物、时间、场景,事件都是小镇最真实的版本。

读了《乡村表情》之后,说实话,我很喜欢,也很震撼,更很感激

喜欢的是吴老师把我的小镇采写得很详尽,很真实,原汁原味的把小镇的发展面貌呈现在读者面前;震撼的是,洋洋洒洒的八万字里,那么多的人物,那么多的时间,那么多的会议记录,那么多的事件原发地,那么大的信息量,在收集采写过程中,得付出多么大的心血呀!采写到了丰厚的原始素材,还要把它们恰当合理的运用到文章中去,不夸大不虚构,不仅要有报告通讯的成分,还要有文学的可读性,我真的很震撼,也很佩服;读过《乡村表情》之后,心底暖暖的,感激之情洋溢在我的心间。在我的认知里,如果没有对文字的热爱,对乡村的感情,对乡镇的关爱,和对农业的关注,哪个新闻人会把一个边远小镇的发展放在心上?记录和宣传一个区域的发展,那就是对这个区域的帮扶和关爱,是对这个地方的鞭策,也是对这个地方发展变迁的忠实记录和肯定。我作为小镇一员,之所以心怀感激之情,是对文字的,也是对作者的。因为吴老师那份对小镇、对乡村、以及对乡村群体的关爱,浓浓的,沉甸甸的,让人感觉很温暖、很亲切,温暖亲切的文字,就是一份深情厚谊的见证。吴老师采访写作的付出,对小镇汪沟的干部群众来说,就是一份厚重的大礼,这份大礼会让汪沟人民倍感欢欣鼓舞,发展势头会更迅猛。

因为《乡村表情》的九个章节,让我想到了二十四年前读到的李存葆、王光明老师采写的报告文学《沂蒙九章》。也因为对《乡村表情》的阅读,再一次让我从书橱里把尘封了的《沂蒙九章》翻出来重读一遍。

《沂蒙九章》采写的是四分之一世纪之前沂蒙老区乡村和城镇的发展变化,写出了沂蒙的精神和沂蒙的魂魄。作品以雄浑、精到的描绘手法,勾画出了蒙山沂水的魂魄,写出了艰忍刚强、心热似火的沂蒙人民的魂魄,也写出了七十二崮一样顶天立地的共产党人的魂魄。这些魂魄的根本实质,就是沂蒙精神。沂蒙精神是一面旗帜,沂蒙大地上的点点滴滴的发展变化,都是沂蒙精神的具体体现。

“ 如同寂静是音乐存在的首要条件。面对这一行行文字,沉下心来默读,你会听到铅字之间鸣响着钟鼓撞击的声音,淳朴庄重、镂金错彩,粗犷与细赋,悠远与临近,博大、辉煌,交叠出时代的黄钟大吕。”这是作家刘白羽初读《沂蒙九章》留下的印象。

不论是《沂蒙九章》还是《乡村表情》,作品给予我们的,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审美快感和愉悦。《沂蒙九章》是战争年代,也是建设年代血与火的熔炼;《乡村表情》是新常态下最具典型的沂蒙乡村正常发展的一种迅猛态势,是在新形势下,沂蒙精神跨跃式发展的具体体现和升级,也更是共产党人带领干部群众从传统意义上的乡村工业、农业向外突围拓展的一种精神和力量。读过文字,你会感到这种发展的力量真的是势不可挡。

风清气正,凝心聚力,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局面,将会是现实乡村和谐发展的一种表情,一张状态,一种方向;她宽厚,雄浑、劲头十足;她慈祥、包容、阳光,崭新的姿态里,凝聚着势不可挡的进取力量。

发展,是一种力量。作为小镇人,读过文字之后,更是感同身受。

是的,《乡村表情》所展示的就是乡村的面貌、乡村的发展、乡村在新时代下发展着的状态。读过文字,你就很自然的走进了现实的乡村,贴近了当下乡村的生活。这个乡村,正如作者在文中描写的百合园一样:看得见青山,望得到绿水,闻得着炊烟,容得下乡愁;乡村的美丽和风情,定会让你对乡村刮目相看。

小镇汪沟,承载了我三十年的乡愁。从我参加工作,这一路走来,一直没离开过小镇汪沟的山山水水。和小镇三十年的水乳交融,我不把自己当做小镇人都已不可能。或许惬意的生活、工作在小镇的怀里,就像孩子之于娘亲,那份亲近之情早已根深蒂固。在小镇上三十年的工作生活经历,更是见证了小镇所辖之下的乡村的发展变迁。所以,对于小镇汪沟的发展变迁和饱含浓情厚意的《乡村表情》,我有资格多说几句。

本着对《乡村表情》的喜爱,我把文章下载、打印出来之后,进行了第三次、第四次阅读。里面所蕴含的信息量和采访工作量,让我不得不佩服作者老师为写作《乡村表情》所付出的的艰苦劳动。通过阅读文字,就可知道,作者对于写作是下了一番功夫的,汪沟的村庄,山水、道路、历史变革、人文典故、名胜古迹、传说故事无不知晓,不仅采访了镇村两级干部、还钟情于田间地头、小巷庭院里的妇孺农人,就连敬老院里的孤寡老人也是垂询备至。并对文中的人名、地名反复地进行查阅、咨询和核对,这种对文字负责任的态度,彰显了一个新闻工作者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让我由衷的敬佩。大量的时间、会议记录、以及工作笔记,作者都能详尽的予以采写和记载。当我得知镇党委书记的43本工作笔记,作者都进行了阅读并作了详尽的记录时,更是对这种敬业精神,由衷的双手点赞。

阅读《沂蒙九章》时,我曾对书里可怜兮兮的“特权阶层”(村干部)唯一能得到的实惠而啼笑皆非:

大干部,小干部,一人一条尼龙裤,

前面是日本,后面是尿素,隐约可见百分数,

染青的,染蓝的,就是没有社员的。

在化肥塑料编织袋子能成奢侈品的年代,村民的生活窘态,和现如今《乡村表情》所描述的相比较真的就是天上地下呀:

增减挂,好处多。草瓦房,变楼阁。不冷、不热。

在原来,要做饭,烧地锅,下天,腿泥窝。

现在好,不用说,农村人,城里过。老地方,新生活。

政策好,民安居,人乐业,村村通上公交车。

有比较才会有鉴别,两相对比,才知什么是天翻地覆的变化。难怪作者在文中写道,在小镇上遇到的每一个人告诉我的同一句话就是天翻地覆。或许,在小镇人的心里,只有用“天翻地覆”这个词,才能足以表达小镇的变化给他们带来的感受。

在很多文字和我们的记忆里,乡村代表的是一种乡愁,沉重而又悲悯。那时的乡村,生活是窘迫的,山野是贫瘠的,道路是泥泞颠簸的,村庄是破烂不堪的,文化生活更是贫乏。那时村上的青年都是纷纷外出打工谋生,每年节后的外出打工大军,挤垮了客运线、铁路线,把乡村留给了老人妇女和孩子,乡村变成了名符其实的部队。试问这样被遗弃和遗忘了的乡村又能有什么希望和出路呢?。

而现如今,乡村在现代农业政策的孕育下,摇身一变,成了世外桃源,城里的工商资本纷纷向乡村土地注入,一些基地园区的建设,在乡村这片迷人的土地上,瞬间开花结果,才有了《乡村表情》所展现的风景如画、适宜乡村生态旅游的海棠园、百合园、竹柳园、茶园等生态的新型乡村。

出门有公交,居家住楼房,农民工人,上班在村旁。过上这种闲舒日子的,就是乡村昔日的农民。

这样的乡村,肯定比你记忆里的乡村要清新亮丽的多,美丽富饶的多,生活在乡村里的人们,肯定也比你想象的要幸福的多。

读《乡村表情》,感知乡村的发展变化,你就要从《乡村表情》的字里行间去认识那些对乡村、对乡镇有着深厚感情和责任感的人们。

是的,一个地方的发展变化,肯定离不开当政者的谋划和实施。在乡镇,最大的谋划、组织实施者就是书记镇长了。俗话说,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是一种责任和担当。

看待评价一届党委政府班子,在以往看的是政绩,那时的政绩,往往都是些脱离了民生,脱离了实际的花架子,用老百姓的话说叫银样蜡枪头——中看不中用、上坟烧报纸——糊弄鬼呢。三年一届的乡镇党政领导班子,时间一到,也就船到码头车到站了,那些所谓的政绩要么换了乌纱,要么换了银两,到期届满,拍屁股走人,留下的烂摊子、欠下的高额债务,不是挂在公家的账上,就是挂在了百姓的嘴上。

而现在看待评价一届班子是否有作为,那就要看这届班子让这方水土是否有了发展,是否让这里百姓的衣食住行有了改善和提高,用现在时髦的话说叫幸福指数。对当政者来说,为百姓去做和做给上级看,根本就不是一个概念,更不是一个频道上的调调。只有权为民谋,权为民用,把民众的冷暖放在心上,把乡亲的大事小情当作头等大事来抓,让乡村民众的生产生活切切实实的有了改善和提高,把昔日荒凉、破旧的农村变成风景如画、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给予乡村这样发展和变化的工作,才是老百姓眼里的政绩。

让发展说话,让村民评说,让真正体现村民生活质量的变化来证明。这就是小镇当政者的政绩观。

或许,文中那一组组枯燥无味的数字,引不起你的兴趣,但会让你想象到数字后面当政者们为了这方水土的发展变化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

人在乡村,心系乡村,搞活乡村,振兴乡村,要给乡村发展一个准确的发展目标。作为汪沟镇的负责人,就必须要铺下身子,某下思路,实实在在的想百姓所想,真真正正的为这方百姓而为。不仅自己要为,还要铺下身子,带领镇村两级大大小小的干部们亲力亲为,做实实在在的事,干扎扎实实的活,做民生的,干需要的,接地气,才接近民生和百姓。

不为政绩谋,不为官位谋,要的就是一种责任,一种担当。读过《乡村表情》,你就知道,汪沟镇的书记镇长们做到了。

读过《乡村表情》,你就知道,小镇上书记、镇长和他们所带领的班子,不用看别的,只要看看一个乡镇党委书记记下的那43本工作日记,主持召开的那几百次会议,为民修下的那村与村、街与街、巷与巷300多公里的宽宽窄窄的硬化道路、开通的两条公交环线,在全镇范围内改建的10所学校、新建的20座教学楼,扩建的卫生院病房,顺利拆迁还建的两个社区;吃水工程、城乡环卫一体化、十几处的病险水库加固;黄瓜市场的改建,落地的几个大型环保企业;举办的近百次的市级区级各类规模的现场会;四个基地园区的升级改造,构建乡村生态旅游的大框架;全镇能同时铺开十个摊子,建起十个指挥部,那得需要什么样的精力,什么样的气魄,什么样的胆识呀!首先你得有思路、有规划、召开付诸实施的各个类型、时段的会议,以及一次次的督导、调度,在以往,这样的政绩但凡有一件,也能管上一年,三五件也就能应付上一届。更何况这是几十件大事,几十件关系全镇村民的民生工程呀!件件有条不紊,件件落地有声,件件和民情顺民意。难怪八十岁的老党员会举手称赞,二三十岁的小青年会欢歌笑语!如果没有明确的思路,没有对乡镇、对乡村的的热爱和担当,如果不为这一方的百姓着想,谁的心会想着乡村,想着小镇,想着汪沟的发展,为汪沟的明天而操心费力呢?!

在很多文学作品里,乡镇干部的形象已经被糟蹋得一塌糊涂。差不多都快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笑料了。比如:一天一只鸡,三天一只羊,个月成十入洞房。再比如:摩托车,跑得快,乡镇干部裙带菜,个个是酒囊,人人是饭袋。吃小鸡,杀小羊,村村都有丈母娘

文学形象,当然会带有文学色彩。而在我们现实的小镇上,在小镇人们的心目中,书记镇长们是和文学作品里乡镇干部的形象截然相反的。因为,小镇上的书记和镇长是滴酒不沾的,虽然,公务上的迎来送往不少,但都以茶水代之。他们这样做或许会得罪慢待一部分人,但凭借他们做人做事的真诚和毅力,经受住社会旧习俗的考验,也是一种做人做事的正能量。是的,做事先做人,人的威望,往往会让工作事半功倍。

当有人问书记镇长为什么不喝酒时,书记镇长回答说:不会喝为什么还要非喝不可呀!伤害了身体,破坏了形象,得不偿失呀!

有这样立场鲜明、心胸开阔的书记和镇长,什么样的乡村建设不好呢?小镇上有这样的领头雁,真的就是小镇人的福气呀!

《乡村表情》里说,只要人在乡镇,情在乡镇,爱在乡镇,责任也就会在乡镇。这个责任,是心头上沉甸甸的那种呀。那43本乡镇工作日记,就是研究、考虑、谋划、组织实施、督导调度工作的闪闪发光的足迹。在我看来,这串足迹,就是汪沟近几年来发展变化的一束花环,会把小镇的明天装扮得美丽而又迷人。

读过《乡村表情》,我感到我要开写的《沸腾的小镇》已经就在里边了。

读过《乡村表情》,你肯定会重新认识你所牵挂的乡村;你也肯定会重新认识一个叫汪沟的小镇。

欢迎你在闲时,带着家人,来看看我的小镇、我的乡村、我的美丽而又迷人的汪沟。

2015年9月10日修改稿

(另,罗哩罗嗦的把读后感想写完了,才想起吴老师让我给提修改建议的任务,我作为小镇的一员,《乡村表情》通过众多的人物、数字、事件、时间、地点,已经把我的小镇原汁原味的表现出来了,我感觉已经很完美了;作为一名文学爱好者,希望吴老师再把《乡村表情》在文字上润色一下、让人物形象更鲜明一下就更好了。)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783331/

我的乡村——《乡村表情》读后漫谈的评论 (共 17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