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葡萄美酒夜光杯

2015-07-17 18:08 作者:骆青砚  | 12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壹】凉州词

初次读到“葡萄美酒光杯”,颇有一种惊艳的美。

那是在金庸的《笑傲江湖》文中,出自祖千秋之口:“至于饮葡萄酒嘛,当然要用夜光杯了。古人诗云: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要知葡萄美酒作艳红之色,我辈须眉饮之,未免豪气不足。葡萄美酒盛入夜光杯后,酒色便与鲜血一般无异,饮酒有如饮血。岳武穆词云: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岂不壮哉!”

一句葡萄美酒夜光杯,令我眼前所有的光影都暗淡了下来,上好的白玉精雕细琢而成的一只三足、形似鼎的夜光杯悬浮在空中,通体晶莹润泽,白皙细腻,于暗夜中散发着淡淡的浅白光晕。

夜光杯,在我想象中,诠释出所有的美好

在我少年时,网络与电脑还不曾像今时今日这般进入寻常百姓家,书籍的种类亦很贫瘠。一次在书店无意中看到一本繁体字的《历代西域诗抄》,迫不及待地买下,不释手。书中,便有王翰的这一首《凉州词》:(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新酿成的葡萄美酒,直向夜光杯里倾来。正想开怀畅饮时分,马上的琵琶也声声响起,高奏催征作战。

在沙场上醉倒了,醉酒当歌,请诸君不要见笑,古往今来,奔赴沙场的人中有几个人能平安归来?

一幅充满西域风情的、波澜壮阔的军旅画卷次第展开在眼前。

辽阔的夜幕下,星光辉煌繁密,灿若银河。

沙场上,夜空为幕沙场为席,远山为背景,刀光剑影为点缀。

五光十色、琳琅满目、酒香四溢的盛大筵席。

乐队奏起了琵琶,急促欢快的旋律,让酒宴的气氛顿时沸腾起来,仿佛是在催促将士们举杯痛饮。

在那一望无际的沙场,在那威武肃杀的军营,有人端起夜光杯,举起了葡萄美酒,有人边走边畅饮不止,有人上马摇摇欲坠。有弹奏琵琶的,有打击乐鼓的,有表演歌舞的,也有吹号出征的,有笑得前仰后翻的,有大喊大叫的,形态各异。

少年时读此诗,只沉浸在葡萄酒与夜光杯的美丽与浪漫里,琵琶与马上的急促弦音,醉卧沙场的洒脱不羁。飞扬的年少情怀,自动忽略了古来征战几人回的悲凉。

十年后再读此诗,眼前浮现的是一幅凄凉画卷:夕阳西下,残阳如血。风呜咽,寒鸦凄鸣。千万将士,浮尸万里。大好男儿,血流成河。

一颗心,只为几人能回而伤痛

在遥远的故里,白发苍苍的老父老母,倚门盼儿归。

深闺中的娇妻,日夜相思,只盼夫君早日归来,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做一对朝夕相守的平凡夫妻,只羡鸳鸯不羡仙。

幼小的孩子盼望着可以骑在父亲的肩头,嬉笑玩耍。

只是,他们是否能够盼回他们远征的亲人?

《唐诗别裁集》说此诗“故作豪放之词,然悲感已极。”

对于此诗,《唐诗三百首》编者“蘅塘退士”孙洙的批语是:“作旷达语,倍觉悲痛。”孙洙不愧知音之士,八个字批语,准确道出了此诗意蕴。

我深以为然。

而联系全首诗,首句中三样物件均是自先秦以来国外所进,现正逢出征前夕,让出征将士捧夜光杯而痛饮葡萄美酒,其中隐含之意是十分明显的,那就是祝愿他们早日击退外敌,获得更大的胜利。这样,在对于本诗主要抒情倾向的讨论中,此诗应视为表现了盛唐边将豪迈不羁的气概。

且不论是豪迈,还是悲凉,战争总是残忍的。

一场胜利,是千万个破碎的家庭、千万颗伤痛的心换来的。

对于千千万万普通的百姓来说,再妙的妙笔生花,再妙的诗评读解,又怎能抵得上一颗失去亲人的伤痛的心?

施补华在《岘佣说诗》中评此诗时说:“作悲伤语读便浅,作谐谑语读便妙。在学人领悟。”其意为,本诗自当可作悲伤语读,但若如此便不得要领了,所以就浅。而若作谐谑语读,亦即并不把几人回放在心上,只顾上马冲杀,胜利自是属于已方。这样诗人的豪情壮志就通过谐谑语表达出来了,所以就妙。

何以作悲伤语读便浅了?

悲伤与欢喜,死别与相聚,是千千万万普通百姓最真实的幸福与切肤之痛。

相同的一首诗,不同的人品读就会读出不一样的心境。即使是相同的人,在不同的心境下品读,大概皆能品出不同的意境。

短短数十字,道尽心中万千思绪。

而诗词之美,之动人,大概尽在于此。

【贰】王翰

诗人王翰(生卒年不详),《旧唐书》作王瀚,字子羽,唐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是一个出名的酒徒,任侠使酒,恃才不羁,行为狂放。

王翰少年时恃才傲物,性格豪放,倜傥不羁,登进士第后,仍然每日以饮酒为事。

开元九年张说入朝为相,在张说荐引下,王翰入朝先任秘书正字,又擢驾部员外郎。张说当时不但在政治上居宰相之位,而且是一个有成就的诗人,在文坛上俨然是一代宗主,由于他的汲引,一批文人学士如张九龄、贺知章等常游其门,王翰也在其中,因此得与张九龄等名诗人交往。

王翰家资富饶,性格豪放不羁,以至后来失势还是“枥多名马,家有妓乐”,“发言立意,自比王侯。颐指侪类,人多嫉之。”

因此张说罢相后,王翰便出为汝州长史,后又改仙州别驾。虽已遭逢如此,他到仙州后,还是“日聚英豪,从禽击鼓,恣为欢赏”。于是,又被贬为道州司马,未至道州而卒于途中。

王翰仕途不得意,吃亏在他豪放不羁的性格。而他的这种性格,却有助于成为一个充满了才情的诗人。他的诗,感情奔放,词采华丽,为人所爱。诗坛领袖张说评价王翰之文,有如琼林玉。

王翰其诗题材大多吟咏沙场少年、玲珑女子以及欢歌饮宴等,表达对人生短暂的感叹和及时行乐的旷达情怀。词语似云铺绮丽,霞叠瑰秀;诗音如仙笙瑶瑟,妙不可言。他的代表作有《凉州词二首》、《饮马长城窟行》、《女行》、《古蛾眉怨》等,其中以《凉州词二首》(一)最负盛名。诗句“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中透露出来的那种豪迈和悲凉真是有回肠荡气,洗心涤魄的感染力,令人三日犹闻其音。

《旧唐书》本传中记载说:“并州长史张惠贞奇其才,礼接甚厚,翰感之,撰乐词以叙情,于席上自唱自舞,神气豪迈。张说镇并州,礼翰益至。”

诗坛领袖张说评价王翰之文,有如琼林玉。

杜华也是当时的学士,他的母亲崔氏曾说:“吾闻孟母三迁。吾今欲卜居,使汝与王翰为邻,足矣!”由此可见王翰当时才名及影响。

令人惋惜的是,王翰这样一个有才气的诗人,其集不传,很多作品失传,据《旧唐书》本传和《新唐书•艺文志》载,王翰有文集十卷,宋代已不传,晁公武、陈振孙二家都未著录。集十卷,今存诗一卷。我们只能看到保存在《全唐诗》中的十四首。

《古蛾眉怨》诗中所表现出来的那种瑰丽奇崛的想象和珠玑满盆的秀词不禁令人联想到李白和屈原的作品,真不愧余音绕梁之仙作也。

【叁】凉州

凉州,在今天的甘肃武威,唐时属陇右道,

武威,从兰州乘火车西行,翻过乌鞘岭便可抵达。

汉武帝时代设置的河西四郡——武威、张掖、酒泉、敦煌,以州来称的话,分别叫做凉州、甘州、肃州和沙洲。甘州与肃州的合称为甘肃省名的由来。

凉州,史有“四凉古都,河西都会”之美称,素有“银威武”之称,自古以来就是人烟扑地桑柘稠的富饶之地,通一线于广漠,控五郡之咽喉的军事战略要地和车马相交错,歌吹日纵横的商埠重镇,是中国葡萄酒的故乡

武威,历史文化名城,马超龙雀的故乡,有着古老而悠久的酒文化历史。早在五千多年前,这里就有了人类生存的痕迹。

公元前121年,汉武帝派骠骑大将军霍去病远征河西,击败匈奴为彰其武功军威而得名。

当时威武都下属姑臧、张掖、武威郡、休屠、次、鸾、扑、媪围、苍松、宣围10个县,治所在姑臧。

自汉武帝开辟河西四郡,历代王朝曾在这里设郡置府,东晋十六国是前凉、后凉、西凉、南凉、北凉国和隋末的大凉政权先后在此建都,成为长安以西的大都会,中西交通的咽喉,丝绸之路的重镇,民族融合的熔炉。

据考古证明,远在四千多年前,当地的文化发展状况已经与中原地区相接近。

【肆】葡萄美酒

凉州先民素有饮酒遗风,早在汉代,当地的葡萄酒即作为朝廷贡品,送往京师。

历代骚人墨客与凉州美酒更是结下了不解之缘,丽章佳句,俯拾皆是。王翰的“葡萄美酒夜光杯”被公认为脍炙人口的千古佳句。

唐代诗人岑参,在驻凉州两年期间写下了《戏问花门酒家翁》:“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壶百瓮花门口。道旁榆荚仍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亦是流传万世的不朽之作。

唐代元稹的《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西凉伎》,“吾闻昔日西凉州,人烟扑地桑柘稠。蒲萄酒熟恣行乐,红艳青旗朱粉楼。

楼下当垆称卓女,楼头伴客名莫愁。乡人不识离别苦,更卒多为沉滞游。

哥舒开府设高宴,八珍九酝当前头。前头百戏竞撩乱,丸剑跳踯霜浮。

狮子摇光毛彩竖,胡腾醉舞筋骨柔。大宛来献赤汗马,赞普亦奉翠茸裘。

一朝燕贼乱中国,河湟没尽空遗丘。开远门前万里堠,今来蹙到行原州。

去京五百而近何其逼,天子县内半没为荒陬,西凉之道尔阻修。

连城边将但高会,每听此曲能不羞。”

不仅有音乐歌舞,还有八珍九酝——全烤的犁牛,烹炖的野驼,交河的美酒,甚至连饮酒器也富有异域风情(吐蕃人使用的铜质吸管)……

描绘了大唐鼎盛时期,古凉州一派歌舞升平的繁荣景象。

明代张恒的《凉州词》:“垆头酒熟葡萄香,马足春深苜蓿长。醉听古来横吹曲,雄心一片在西凉。”

唐代的玄宗皇帝嗜好音乐,每逢西域的地方官献上从当地采集的歌曲,唐玄宗就和着乐曲亲自填词,让梨园弟子学唱。《凉州词》就是以甘肃一带的音曲配上汉语歌词而成的,歌词采用七言绝句的形式。

《凉州词》据说是在开元年间(713—741)由西凉府都督郭知运献给唐玄宗的。

乐曲一旦流传,人们就不断填以新词传唱,《凉州词》也有大量的填词版本,要说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当属王翰的这一首。

清词丽句,举不胜举。

据史料记载,唐太宗收复西域时,凉州葡萄酒的酿造方法才由此而全面传入内地。而凉州白酒的生产历史,也早在元明时代即已开始。当时土著人把蒸馏器称烧锅,把生产作坊叫作烧坊,所酿制的蒸馏酒自然称为烧酒。

在敦煌莫高窟的壁画中,就有一幅11世纪西时代的酿酒蒸馏壁画,足可以证明当时凉州就已经生产蒸馏酒,而且又是通过“丝绸之路”把我国的蒸馏酒器及蒸馏技术传往了外国。

王翰的诗句“葡萄美酒夜光杯”中的葡萄美酒,指的是穆塞莱斯。

穆塞莱斯是西域最古老的葡萄酒。

但穆塞莱斯与葡萄酒有所区别,确切的说它是介于葡萄酒和葡萄汁之间的一种纯天然含酒精的饮品。

一般诗词选本注释这首诗,只笼统说"葡萄美酒"产自西域。由《凉州词》这个题目,以及“琵琶马上催”、“沙场”、“征战”等语,可知这种美酒确实应该与西域有关。而一般解释古代的“葡萄酒”时,也比较笼统,比如《辞源》说是“用葡萄酿制的酒”,“汉时来自西域,唐时已能自酿”,《汉语大词典》解说稍详,云“用新鲜葡萄或葡萄干经过发酵而制成的酒”,并引《史记•大宛列传》、晋张华《博物志》等为例。殊不知,古代的葡萄酒并非只有一种,而来自西域的葡萄酒制法与中原地区旧有的葡萄酒制法尤其不一样。

明代李时珍著《本草纲目》卷二十五明确记载“葡萄酒有两样”,一种是简单地酿制而成的,“取汁同曲如常酿糯米法,无汗用干葡萄末亦可”,这也就是中原地区旧有的方法,据传汉代或三国时期就已开始制造,“魏文帝所谓葡萄酿酒,甘于曲蘖,善醉而易醒者也”。

宋人朱翼中所著《北山酒经》也记载了酿制葡萄酒之法,比《本草纲目》所说要详细,说明了原料的份量、比例及具体制作工艺等,但可以肯定的是,用这样的方法酿成的“葡萄酒”并非现代意义的葡萄酒。

另一种葡萄酒的制法则类似烧酒,“取葡萄数十斤同大曲酿酢,取入甑蒸之,以器承其滴露,红色可爱”,据李时珍说,这种制法“古者西域造之,唐时破高昌始得其法”。

《太平御览》卷九七二引《唐书》:“葡萄酒,西域有之,前世或有贡献,人皆不识。及破髙昌,收马乳葡萄实于苑中种之,并得其酒法。太宗损益造酒。酒成,凡有八色,芳辛酷烈,味兼醍醐。既颁赐群臣,京中始识其味。”

《唐会要》、《册府元龟》等也引述了这段记载,文字略异。既然三国时已有葡萄酒,而来自西域的这种酒居然“人皆不识”,直到唐太宗试制成功,“京中始识其味”,这就是说,从高昌学来的酒法,与先前所知晓的酿制方法是迥然不同的。

《吐鲁番出土文书》记载了古代高昌所谓“踏浆”之法,也就是破碎葡萄果粒的方法,与今日欧洲一些小型酒厂沿用的方法非常相似。

现代葡萄酒酿造技术告诉我们:葡萄只有被破碎,使果汁与果皮上的酵母接触后,才能发酵,除了自然酵母,还可以在葡萄浆汁里加入酒母。《本草纲目》所称的“大曲”,应该就是酵母或酒母。

王翰诗中产于西域的这种美酒,其制法与现代葡萄酒酿造技术颇为相似,据周桓刚《白酒工艺学》、李约瑟《中国古代金丹术的医药化学特征及其方术的西传》等著述说,它就像是古代的白兰地或葡萄烧。也有专家认为,《唐会要》等书中描绘的那种西域葡萄酒,更像是现代葡萄酒中的桃红葡萄酒,其颜色介于红、白葡萄酒之间。

来自西域的这种新型葡萄酒,其技术居于同时代之前列。不过这方法在中国似乎并未得到广泛流传,据美国学者劳费尔《中国伊朗编》载,直到晚唐宣宗大中五年(公元851年),阿拉伯商人仍认为“中国人喝的酒是米制的,他们不用葡萄制酒,也没有从外国输入葡萄酒”(这记载是针对华南地区的)。

金朝文豪元好问写了一篇《蒲桃酒赋》,序言中说,当时虽然多种葡萄,但“人不知有酿酒法”,“世无此酒久矣”,他的朋友刘光甫等人试着酿制了一些,自认为得到了“不传之秘”,但他们也承认,他们造的这种酒已没有古人所谓甘而不饴、冷而不寒等特点,看来顶多达到《北山酒经》、《本草纲目》等所载的酿制葡萄酒水准。

王翰的这首《凉州词》同时也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葡萄酒诗,足可以载入葡萄酒文化史。据考证,我国在公元前年以前就已开始种植葡萄并有葡萄酒的生产了。汉代开始又引入葡萄酒生产技术。唐朝,葡萄酒开始在内地有较大的影响力,唐诗中,葡萄酒的名称屡屡出现。我国古代医学家也在很早以前就认识到葡萄酒的滋补、养颜、强身的作用。

古代原生葡萄,统称山葡萄、刺葡萄等,也叫野葡萄。葡萄在《史记》中写作“蒲陶”,在《汉书》中写作“蒲桃”,《后汉书》中写作“蒲萄”。可见,早在周代,就已经有了人工种植的葡萄园了。

《神农本草经》将葡萄、大枣等五种果实列为果中上品,并记述:“蒲萄:味甘,平。主筋骨湿痹、益气、倍力、强志、令人肥健、耐饥、忍风寒。久食轻身、不老、延年。可作酒。”

正因如此,人们喝酒时总以祝寿为最好的祝酒词。

中国的葡萄酒历史,与白酒一样,起源也很早。最早对葡萄的文字记载,见于《诗经》。《诗经》中便有“为此春酒,以介眉寿”的诗句。

《史记.大宛列传》中记载:西汉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张骞奉汉武帝之命,出使西域。看到“宛左右以蒲陶为酒,富人藏酒万余石,久者数十岁不败。”随后,“汉使取其实来,于是天子始种苜蓿、蒲陶,肥浇地……”

可知西汉中期,中原地区的农民已得知葡萄可以酿酒,并将欧亚种葡萄引进中原了。他们在引进就葡萄的同时,还招来了酿酒艺人,自西汉始,中国有了西方制法的葡萄酒人。

三国时期的魏文帝曹丕说过:“且说葡萄,醉酒宿醒。掩露而食;甘而不捐,脆而不辞,冷而不寒,味长汁多,除烦解渴。又酿以为酒,甘而曲糜,善醉而易醒……”

这对葡萄和葡萄酒的特性,认识得非常清楚了。只是葡萄酒只限于在贵族之中饮用,平民百姓是绝无口福的。

唐朝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唐太宗命交河道行军大总管侯君集率兵平定高昌。高昌历来盛产葡萄,在南北朝时,就向梁朝进贡葡萄。

《班府元龟卷》说:唐朝破了高昌国后,收集到马乳葡萄放到院中,并且得到了酿酒的技术,唐太宗把技术资料作了修改后,酿出了芳香酷烈的葡萄酒,和大臣们共同品尝。这是第一次明确记载内地用西域传来的方法酿造葡萄酒档案,长安城东至曲江一带,俱有胡姬侍酒之肆,出售西域特产葡萄酒。

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就是那里的常客,并且写道:“葡萄酒,金叵罗,吴姬十五细马驮”,可见李白喝的或许就是唐代盛行的葡萄酒,或是黄酒,即使是蒸馏后的葡萄酒,度数也不会高多少。

13世纪,马可波罗来到中国。在他的《游记》中说:太原府国……那里有许多好葡萄园,制造很多的酒……酒由这里贩运到全省各地。

中国葡萄酒虽有漫长的历史,但生产规模并不大,产量不多。直到清光绪十八年,华侨张弼士先生集资350万两银子,在山东省烟台市成立了张裕葡萄酿酒公司,张弼士雇用上千人,修建葡萄园,并从法国、意大利等欧洲葡萄酿酒国家引进25万株葡萄植株共129个品种,并聘请了奥地利驻烟台领事为酿酒技师,先后酿成了红葡萄酒、白葡萄酒、味美思、白兰地等16个系列产品。

回顾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有多少诸如凉州这样曾几何时也曾兴旺发达的历史名城,在完成时代赋予的重任后,随着海路、航空的开通,而一如四大文明古国的埃及、印度、巴比伦和曾经一度的中国一样走向了衰落。但在这里唯一有一样是历史未能得以改变的,那便是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凉州酒文化。时到今日,武威的酒,不论是小麦酿造的白酒,还是葡萄酒、啤酒,都在国内享有盛名。其中的品牌“皇台酒”,更是以“南有茅台,北有皇台”气势。

【伍】夜光杯

诗中的酒,是西域盛产的葡萄美酒;杯,相传是周穆王时代,西胡以白玉精制成的酒杯,有如“光明夜照”,故称“夜光杯”。乐器则是胡人用的琵琶,还有“沙场”、“征战”等等词语。这一切都表现出一种浓郁的边地色彩和军营生活的风味。

夜光杯是一种用玉琢成的名贵饮酒器皿。当把美酒置于杯中,放在月光下,杯中就会闪闪发亮,夜光杯由此而得名。

夜光杯有传统杯和仿古杯两种。传统杯有大、中、小高脚杯、平底杯、啤酒杯、微型杯、三泡台玉盖碗。仿古杯有爵杯、凤杯、牛头觥、殇、双凤杯及酒具、茶具等八十多个品种。

诗中的夜光杯是用祁连山上好玉石精心雕琢而成,倾酒入杯,对月映照,酒液清晰可见,香味倍增,因而得名。据传汉代已有此杯。杯壁薄如蛋壳,纹理天然,光滑透明,斟烫酒不爆不裂,严时不冻不炸,夏季用它冷饮,则有含杯如冰之感,良多趣味。

关于夜光杯,书中这样记载。

关于夜光杯有多种说法,大致有认为是玉制的和认为是玻璃制的两种观点

不论是玉做的还是玻璃做的,都与西域有着深厚的渊源。

玉的主产地在西域的昆仑,玻璃则是从西方进口到中国的。

东方的特产是丝绸,自古向西方出口,其通道被命名为丝绸之路。然而交易并非单向,西方的物产也通过丝绸之路进口到中国。

玻璃有着悠久的历史。据说起源于埃及,早在第十八王朝(公元前1500年至前1300年左右)时期,就已开始制造不透明着色玻璃瓶。埃及、美索不达米亚等地的玻璃制造技术传到腓尼基和罗马,然后又逆转方向传往东方,在萨拉森帝国玻璃制造尤为盛行。

如前所述,唐朝已有能力制作含铅玻璃。也许国产玻璃不如外国货高价,但是,对于即将出征的将士,却是一种尽情的奢侈。在美酒入口之前,手里的夜光杯一定在唇前稍作了停留吧。

“夜光”一词给人一种熠熠生辉的印象

传说南海有“夜光珠”,在海中闪闪发光。有人认为那不过是鲸鱼的眼睛,我想那应该是极上等的珍珠。

透明的玻璃的确光彩照人,尤其是雕花玻璃,能折射不同方向的光线,放射晶莹透亮的光芒。

正仓院宝物中的一件白琉璃碗即以雕花玻璃的技法制成。可以想见这种玻璃在唐代已经相当普及,我几乎想断定夜光杯即等于雕花玻璃杯。玉的光芒不耀眼,拥有一种稳重、温润而光泽柔和的质地,而这正是玉的价值所在。

不过,如果有透明的玉,也不是不可能冠之以“夜光”之名。不,其实不需要整块玉都是透明的。只需有一部分透明,与不透明的部分两相对照,自然会衬托出它的光彩。

传说中的夜光杯是指周穆王时期从西域献上的“夜光常满杯”。

杯中可盛白玉精三升。当时的一升约相当于现在日本的一合。传说每到夜晚,把空杯拿出,次日清晨即可再得满杯

夜光常满杯既然是西域贡品,出现在《凉州词》中想必也是极为相称的。

琵琶的乐声仿佛在不停地催促。

葡萄酒在当时是高级的舶来品,至少肯定比平民喝的混浊劣酒昂贵许多。要是在平时,很难喝到这么上等的酒,而且还是把这上等酒盛在高贵的玻璃杯中——可谓奢华至极。

一旦出征便不敢期望生还,所以要趁现在尽情享用一瞬的奢华。凉州――不管是武威还是酒泉,都靠近西域,所以葡萄酒和玻璃杯大概都比长安便宜一些。即便如此,这对平民出身的将士们来说,已是令人难以置信的奢侈

在《唐诗选》里,王翰的作品只有这一首《凉州词》,关于作者确切的生卒年代,书中也没有记录,只知王翰字子羽,山西晋阳人。据《唐诗选》中的列传所述,王翰是个奔放不羁的人物。

他考中进士之后,依然好赌嗜酒,丝毫没有收敛。

当时山西的地方长官张说十分赏识王翰,升任朝廷要职时,王翰也得到提拔。春风得意之时,他越发恃才无恐。王翰为人颐指气使,态度极其傲慢,好像自己就是王侯一般,不得人缘

可是不久,王翰的支持者、身任宰相的张说因受政敌攻击而被迫下台。受他庇护的王翰也失去了朝廷的职位,贬官汝州长史、仙州别驾、道州司马,奔波各地。

从王翰的经历来看,他在山西、陕西、河南以及湖南等地留下过足迹,但却没有实际到过凉州的记录。身在都城长安的时候,他历任秘书省正字、通事舍人、驾部员外郎等职务。从事的是相当于图书馆、礼宾处以及舆辇(皇帝的坐骑)部的工作,也就是说从来没有过从军的经历。

王翰的《凉州词》描绘的是出征将士的心境,不是实际体验,而是一种传闻的描述,或者应该说是一幅在头脑中虚构的图画。

【陆】欲饮琵琶马上催

一阙《凉州词》,一场边塞风光如在眼前。在音乐高度发达的李唐王朝,不仅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而且诗中有乐,乐中有诗。

如果熟悉唐朝音乐,就会明白,欲饮琵琶马上催,是指琵琶与马上两种不同乐调。

诗中马上,是马上乐之略。所谓马上乐,是鼓角横吹的军乐。追溯历史,融合了北狄、西域音乐的鼓角横吹始于汉代。史称:“张骞入西域,传其法于西京,唯得《摩诃兜勒》一曲。李延年因之更造新声二十八解,乘舆以为武乐。”

这种鼓角横吹的武乐(即军乐),在殿庭之上,称作横吹;于军旅行中,则称骑吹。后世因骑吹是在马上演奏,亦称马上乐。

如西晋傅玄《琵琶赋序》即有“作马上之乐”的说法。

《旧唐书•音乐志》也说:“北狄乐,其可知者鲜卑、吐谷浑、部落稽三国,皆马上乐也。鼓吹本军旅之音,马上奏之。故自汉以来,北狄乐总归鼓吹署。”

魏晋隋唐,“马上乐”已成为融会北狄、西域音乐而形成之“鼓角横吹”军乐的专有名词。

明白了“马上”二字典故,我们可以知晓,《凉州曲》中描写的乐调,除了用“琵琶”一类乐器演奏的马下俗乐以外,还有“马上”军乐,二者形成强烈对比。所谓“欲饮琵琶马上催”是说:边塞将士正欲欣赏琵琶一类乐器奏出的悠扬乐调,以就痛饮,突然远处传来金鼓钲钲、号角齐鸣的马上军乐,这马上军乐,使他们又回到即将出征的现实之中。

《凉州曲》不仅是“诗中有乐”的佳作,而且是“乐中有诗”的绝唱。诗中乐调的强烈对比,自有一番深意。如于音乐不甚了了,很难领会其中滋味。

【柒】醉卧沙场君莫笑

凉州的音乐多杂有西域龟兹(今新疆库车一带)诸国的胡音。唐陇右经略使郭知运在开元年间,把凉州曲谱进献给玄宗后,迅即流行,颇有诗人依谱创作《凉州歌》、《凉州词》者,以抒写边塞风情。这体现了唐人以毫不介怀的态度,对外来文化进行吸收、消化和创新的盛世魄力和大国风范。

葡萄自汉朝由西域传入中原,但用来酿酒的风气到唐朝还是以西域为盛。夜光杯,相传是周穆王时代,西胡用白玉精制成,因“光明夜照”得名。

此杯此酒,又有如此洋溢着胡地情调的马背上琵琶弹奏来助兴,几个富有特色的意象交相映衬,就把边地军营的开怀痛饮,渲染得华艳不俗,神采动人,而又淋漓尽致了。

即便醉倒了,躺在沙场上,你也莫要取笑啊——这既是微带醉意的话,又是带有沉痛、却能放达的生命体验的话。你看古来征战有几人生还呢?既然生命是从战场上拣回来的,就不妨看得开一点,活得潇洒一点,让它在美酒、奇杯和胡乐中,实现自己悲壮的辉煌好了。面对茫茫沙场和胡风酒筵,此诗对战争与娱乐、生与死的体验,也带有几分唐人的豪华感和豪放感

在唐诗中,王翰的这首《凉州词》以豪放的风格描写了征戍战士饮酒作乐的情景,具有浓郁的边塞军营生活的色彩,是盛唐边塞诗中的上乘之作,被认为最能表达当时睥睨一切的气势以及充满必胜信念的盛唐气度。明朝王世贞称此诗为无瑕之璧,与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同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堪称中国诗歌史上的千古绝唱。

唐人七绝多是乐府歌词,凉州词即其中之一。它是按凉州(今甘肃省河西、陇右一带)地方乐调歌唱的。《新唐书•乐志》说:“天宝间乐调,皆以边地为名,若凉州、伊州、甘州之类。”

这首诗地方色彩极浓。

从标题看,凉州属西北边地;从内容看,葡萄酒是当时西域特产,夜光杯是西域所进,琵琶更是西域所产。这些无一不与西北边塞风情相关。

这首七绝正是一首优美的边塞诗。

边塞诗,若以对战争的态度为标准。可划分为歌颂战争与暴露战争两类。本诗所写战争的性质和背景已无可考,但从诗人感情的脉搏来体会,这无疑是一首反战的诗歌。不过它不正面描写战争,却通过战前饮酒这件事来表达将士厌战的悲痛情绪,用笔十分隐蔽曲折。

【捌】古来征战几人回

在沙漠中痛饮的将士们,手拿斟满葡萄美酒的夜光杯,即将往哪里出征呢?我们虽然不知道王翰的生卒年代,但可以确定宰相张说因受政敌李林甫弹劾而失势是在开元九年(721),又知王翰考中进士大约是在此前十年。由此大致可以推测,王翰被贬至边地是在壮年或初老的年纪。

张说失势的这一年,李白二十一岁,杜甫才十岁。虽然同样被划归盛唐诗人,但王翰活跃的年代应该说比李、杜两位巨人要早大约十年时间

接下来的问题是,醉卧沙场的将士们战斗的对手是谁?

唐代在西域发动的军事行动中,规模最大的应该是唐太宗时期的高昌之战和唐玄宗时期的怛逻斯之战。

唐太宗实现吞并高昌是在三藏法师玄奘留学印度期间的贞观十四年(640),其后设置了安西都护府,西域被纳入唐朝的版图。从年代上来看,这时《凉州词》的作者王翰应该还没有出生。

天宝十载(751),在唐朝与大食的争战中,高丽人出身的高仙芝将军大显身手于怛逻斯战役。这正好是张说失势后三十年的事。如果王翰被贬谪外地是在壮年或初老的年纪,那么发生怛逻斯战役的时候他还活着的可能性不大。

虽然没有爆发大规模的战争,小规模的局部冲突在各地却是此起彼伏。即便是在王翰最圆熟的壮年时期――张说失势前后,凉州一带也时常告急。

发生冲突的对象大多是吐蕃(今西藏)。

此前数年,那个曾把《凉州词》的乐曲献给玄宗皇帝的郭知运以及安西大都护汤嘉惠等将领,打败了吐蕃与大食的联军。

对吐蕃而言,与唐朝的交易维系着自身的财政基础,与唐朝关系不和会造成非常不利的局面。因此他们向唐朝派出使者,送上亲署誓文求和,却未得到赞同。时为唐朝的全盛时期,正是气焰旺盛的时候,对不时发动掠夺游击战的吐蕃,当然不会轻易言和。不过唐朝对使者给予厚遇,显示出大国的胸襟。

张说失势的第二年(722),吐蕃包围了帕米尔的小勃律,唐朝的疏勒(今新疆喀什)副使张思礼率援军迎战。吐蕃败走,自此唐朝与吐蕃的冲突大大减少。

发生在帕米尔部分地区的战斗,应该不会给甘肃凉州带来紧张气氛。小规模作战的部队,只需在当地就能征集到足够的兵力。王翰的《凉州词》描述的如果是武威至酒泉一带的军事基地,就应当是开元十五年(727)至十七年之间的事。

开元十五年正月,唐朝的凉州都督在青海大破吐蕃。唐朝军队从吐蕃那里掠夺了大量的羊群和马匹。

同年九月,吐蕃以攻打瓜州作为报复。他们俘虏了当地的官吏和居民,并夺走了粮食。瓜州位于酒泉和敦煌之间,即现在安西县一带。

朝廷深感事态不妙,于是在甘肃集结大军。

据《资治通鉴》记载,在那年的十二月,陇右道及诸军团五万六千兵力,河西道及诸军团四万兵力,此外还有关中一万兵力集结于临洮备战吐蕃。

喝着夜光杯里的葡萄酒醉卧沙场的一定是这时召集的将士。

王翰此时应该是身在河南或湖南,知道了大动员备战吐蕃的事,一定会感到热血沸腾吧。虽然他已经不再年轻,但他可以在诗歌里返老还童。

在甘肃一带与吐蕃的争战之后,唐玄宗并没有继续扩大战事。因为从一开始唐玄宗就没有大举开战的打算。

在对吐蕃的关系上,唐朝并不急于决一胜负。但一些零星的游击战也会有损大唐帝国的面子,可以说是为了保全大国尊严而应战的。唐军夺取吐蕃人的马匹和羊群也不是出于需要,而是针对吐蕃的一种惩罚。

皇帝手下的朝廷重臣们也没有决战的意向,集结大军的主要目的在于显示国威。

可是被召集的将士们对此一无所知。眼见军队从各方汇聚一处,谁都会以为一场决定国家命运的大战已迫在眉睫。西部边塞的将士们沉浸在悲壮的情绪之中,身在远方的豪侠诗人王翰把这种气氛融入了诗中。

诗人以饱蘸激情的笔触,用铿锵激越的音调,奇丽耀眼的词语,定下这开篇的第一句—“葡萄美酒夜光杯”,犹如突然间拉开帷幕,在人们的眼前展现出五光十色、琳琅满目、酒香四溢的盛大筵席。

正在大家“欲饮”未得之时,马上奏起了琵琶,虽然军令如山,但这种情况下,催者自催,饮者自饮。

古来征战几人回。

这一句堪称千古绝唱。

位居河西走廊咽喉之地的武威,不仅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还是各王朝与亚欧大陆通商的必经要塞。于是,千百年来在丝绸古道的重镇凉州,演绎了一出出感人至深的酒文化故事,也由此奠定了世人鲜知的古代中国酒都地位。

据考察,地处西北寒凉之地的古凉州,其先民素有喜好饮酒之遗风,早在汉代,当地出产的葡萄美酒已作为贡品,送往京师的朝庭。据《汉书》记载:“武威以西┅┅酒礼之会,上下通焉,吏民相亲。”凉州因此而成为了“无酒不成俗”、“无酒不成礼”、“无酒不成宴”的西部酒都。而到了三国鼎立时期,凉州的美酒更是飘香中原,魏文帝曹丕传《凉州葡萄酒诏》中“他方之果,宁有匹之者”的记载,更是把西部边陲凉州美酒推向了当时“国酒”的最高地位。

而一部灿烂的中国古代文学史,更是历代文人墨客借凉州美酒助兴,尽情挥毫,洋洋洒洒题写无数佳章绝句的灿烂光辉史。仅以我国古代历史上诗词鼎盛时期的宋唐时代为例,已是不胜枚举。宋代刘禹锡在《葡萄歌》中云:“为君持一斛,往取凉州牧。”;

而至唐代,诗人王翰在《凉州词》中描绘的“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没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场面,更是被推崇为中国历史上脍炙人口的战争和酒文化相互融合的千古佳句。而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叫绝的大诗人

而在之后的明代,张恒《凉州词》“垆头酒熟葡萄香,马足春深苜蓿长。醉听古来横吹曲,雄心一片在西凉。”,仅寥寥数语,但却为后世勾勒了唐代大诗人王维在<<使至塞上>> 描绘的这里“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观景象。试想想,古代人是没有今日便捷交通和资讯快递背景下,是何原因能让他们,特别是历代大文豪们能够前赴后继地云集王之涣《凉州词》笔下“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需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西北边陲,并留下空前绝后的佳作,若是没有这里酒都的显赫地位,作为如今被称之为粉丝的文人骚客们是绝对没有理由西征,并留下传世之作的。

文华柱有十二根,各摹刻与酒泉有关的古代诗歌一首,其中两首就是《凉州词》。一首是王之涣的《黄河远上》,一首即此。这也是《全唐诗》所收《凉州词》中最为有名的两首。

“凉州词”,唐代乐府曲名,是歌唱凉州一带边塞生活的歌词,其名自然因凉州而得。凉州,西汉时设置,为汉武帝十三刺史部之一。东汉时治所在陇县(今甘肃张家川回族自治县),辖境约当今甘肃、宁夏,青海湟水流域,陕西定边、吴旗、凤县、略阳和内蒙古额济纳旗一带。三国时移治姑臧(今武威市凉州区)。魏晋时辖境缩小,只限于今甘肃黄河以西大部。唐时辖境在今甘肃省永昌至天祝一带,约相当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武威专区。因这一广大的区域从西汉至唐代,一直是边塞地区或中原王朝经营西域的前沿根据地,所以在一般人们的口头和文学作品中,“凉州”一词很少用作严格的行政区划专名,而更多的是河西地区和西部边塞的代称。

而地域辽阔的河西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杂居的地区,自汉朝开发经营以来,不断有汉人移居这里,从而形成了长期的胡汉共处、农牧并存的社会环境。浩瀚的戈壁大漠,辽阔的绿洲草原,雄伟的祁连雪山,奔腾不息的黑河、疏勒河,滋养着各族人民的精神血脉,赋予他们豪迈博大的胸怀和能歌善舞的性格。丝绸之路的开通,使中原和西域各国的商队带着各自的文化在千余公里的走廊上来来往往,行商坐贾;而出于政治、经济需要的战争也常常使中原文化与西域文化在这里碰撞、交流;更何况沙门僧人东渐西行,取经弘法,开窟建寺的活动不绝于史。这样,商贸、战争、文化都在这条通道上交流、融合、传播,而敦煌、酒泉、张掖、武威正是这条通道上的四个商品、物资、文化艺术集散地。因此,中原的清商乐,西域的天竺乐、安国乐、龟兹乐、疏勒乐、高昌乐等,举凡汉晋南北朝的“秦汉伎”、隋朝的“九部乐”和唐朝的“十部乐”中的大部分乐曲都在曾这里交流、融会,形成了类型众多,品种齐全,盛况空前,影响深远的“西凉伎(乐)”。

这种情景除了隋唐史志中追本溯源的专门记录和描写外,在诗词歌赋中也有大量直观反映。如北魏温子升《敦煌乐》:“客从远方来,相随歌且笑。自有敦煌乐,不减安陵调。”《凉州乐歌》:“远游武威郡,遥望姑臧城。车马相交错,歌吹日纵横。” 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岑参在其诗中多次提到河西音乐歌舞:“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酒泉太守能剑舞,高堂置酒夜击鼓。胡笳一曲断人肠,座上相看泪如雨。”

“大历十才子之一”的李端更是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胡腾舞的全程:“胡腾身是凉州儿,肌肤如玉鼻如锥;桐布轻衫前后卷,葡萄长带一边垂……扬眉动目踏花氊,红汗交流珠帽偏;醉却东倾又西倒,双靴柔弱满灯前。环行急蹴皆应节,反手叉腰如却月;丝桐忽奏一曲终,呜呜画角城头发。”

晚唐杜牧在《河湟》诗中有对吐蕃占领下的河西“牧羊驱马虽戎服,白发丹心尽汉臣。惟有凉州歌舞曲,流传天下乐闲人”的现实多所感慨句子

敦煌遗书无名氏所作之《敦煌》描写了敦煌人民载歌载舞,欢庆张议潮起义收复沙州的壮举:“万顷平田四畔沙,汉朝城垒属蕃家。歌谣再复归唐国,道舞春风杨柳花。”

而其中最为脍炙人口,流传最为久远的即是王之涣和王瀚的《凉州词》。

流风所及,直至明代,还有人在追忆和歌咏凉州歌曲,如张恒《凉州词》云:“垆头酒熟葡萄香,马足春深苜蓿长。醉听古来横吹曲,雄心一片在西凉。”

由此可见,在魏晋十六国到隋唐五代时期,河西简直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音乐歌舞王国。而繁盛的音乐歌舞与文学艺术相互影响的结果,除了上举诗歌及其所反映的盛况之外,即是河西地区的各州郡名全部被命名为音乐曲调和与之相配套的诗格词牌,如《敦煌乐》、《敦煌曲》、《酒泉子》《甘州》、《八声甘州》、《甘州遍》、《凉州令》、《凉州曲》,等等。据专家考查研究,这种现象在诗词发展史上绝无仅有。对此,酒泉籍学者、福建南平师范学院教授、河西学院兼职教授杨国学有精辟概括——“天下遍奏《西凉》乐,四郡俱作词牌名”。

在魏晋十六国到隋唐五代时期,河西不仅仅是一个音乐歌舞的王国;由于丝路贸易的发达,经济的繁荣,怀抱立功边塞以求功名富贵壮志的豪侠之士的云集,这里还是一个奇珍异宝聚集、纵情享乐的王国,一座豪情四溢的海洋。同样是岑参《酒泉太守席上醉后作》,

还有这样的句子:“琵琶长笛曲相和,羌儿胡雏齐唱歌。浑炙犁牛烹野驼,交河美酒金笸罗。三更醉后军中寝,无奈秦山归何!”

《凉州词》,你自盛唐翩然而至,葡萄美酒,熏醉了千年的时光。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770913/

葡萄美酒夜光杯的评论 (共 12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