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清明*丝雨*思语(一)

2015-05-13 15:48 作者:乡村货郎  | 11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于传统的节日中,现今我最为重视的当属清明。必定在清明日或前三后四的某个日子,回老家扫墓祭奠。

对传统节日的倚重也是随年龄阅历的增长而变化着的。儿时盼着过年,实是盼着锣鼓声中的那份热闹,以及那饭菜中的肉的味道;记得母亲曾问我,最想么事,我的回答是过年的时候能吃上一碗粉条。我不敢说吃一顿,因为“饱”字于我来说是一种奢望,这是“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的我童年最深刻的记忆。曾连年于元宵日,行数里赶木兰山下将军庙的庙会,看划龙船、踩高跷、舞龙灯,看着投机倒把的农商手里一角钱一根的甘蔗强咽口水,而后于暮色时分回返,饥饿中在母亲怜的责备下,狼吞虎咽下一碗还有余温的饭菜。及长,为了生活而从军,于偏僻山野,于中秋月华之,感受独在异乡的滋味。及至展转十数年后稳定省城,随社会世俗风潮,独偏重于清明。孩提时代,因政府破“四旧”,人们是不敢过清明节的,就连道教圣地木兰山也被毁坏;加之穷,即便死了人,也只能是烧上一两刀卫生用的草纸,权作纸钱。那个时代,想必做鬼大抵也是个穷鬼。

清明是二十四自然节气中惟一的节日,凝结了浓郁的历史色彩和人文气息,是一个颇具人性的节日。单从字面理解,于人是清醒明白,神清气爽,于自然是回大地,晴朗明媚,空气清新明洁,桃红柳绿,李白菜花黄,草木青青繁茂。于这样一个自然季候里,人们祭扫坟茔,慎终追远,思亲感恩,敦亲睦族,兼踏青之效,亦有着对社会政治开明,法度清明的祈盼。自秦汉由墓而坟,哀思感恩有形可托,并晋文公与介子推演绎寒食,合踏青之需,于种种历史渊缘之下,终成中华民族永远的清明习俗。

清明的祭奠,终归是一个精神和情感层面的活动,形表心迹,思亦可心存,亦即可外现,可内敛,权定于各自的生活情态,逝者已矣,生者为重。早年奔波在他乡,犹如一个在外求生存的民工,此种情感与思绪自然就少了这种形式依托,并非不虔诚。自返省城后,生活渐稳,每年必定走一遭,于默默中完成这一继定的程式,风无阻。并无它思,只是习惯于感受坟茔中那香烟缭绕的绿野,纸灰纷飞的气息中,似乎感受到了梵音飘渺的音符,这种感受让我自感矜持、成熟,追思先人,让我成稳做人,淡定而知足,同时以我的虔诚、独立、善良、简朴告慰先人;对逝者的缅怀与感恩,让生者体会生命的宝贵与意义,警示自我,完善自我,泽被社会,泽被他人。

与我同往的姐姐以及陪同的族下叔父,每每口中念念有词,或祈财祈福,或祈先人护佑无病无灾,有如国人于佛脚下的俗求,我则不以为然,我以为这完全是祈者内心的自慰暗示,即便真有冥界阴间的存在,想必亦有它的法度与秩序,若果真象我朝的官员们一样,上柱香、叩个头就为你办点事,那么神灵也就枉为神灵了。阴间——天堂何境,何人曾历识,也便是人的一种揣度与想象,参照尘世人生的一种比对,如所有的神话故事一般,于是,冥茫中让人相对于自然这种柔弱而感性的生灵感受到一种理性的关注与佑护。虽然祭奠的形式大体相同,也有着因经济状况而异的,一族下兄,乃建筑工头,典型的暴发户,资产逾亿,常被官员们美喻为“会来事”的主儿,每年清明,定会买逾万的礼花,炮竹,请湾下人于葬有其祖坟的整个山头,燃放达半小时之久,陷旷野于瞒天烟雾中,我疑心这会惊扰了那勤劳而俭朴的先人,它的授受者绝不是逝者,应是生者,施放者也意不在鬼神,而在人们世俗眼光中的那份虚荣心。我意在让逝者安详,让生者平和。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755418/

清明*丝雨*思语(一)的评论 (共 11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