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孩子,你会笑着长大

2015-04-22 08:44 作者:绿叶儿  | 10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摘要: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女童问题一直以来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如何有效做好留守儿童工作,作者作为一名农村小学教师,我采取以情育人的方法关留守儿童、留守女童,使得留守儿童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健康成长

改革的风吹拂着神州大地,农村人走出了小山村,他们从四面八方汇集到城里,变成了城市建设的主力军。随着改革浪潮声势的壮大,城市发展突飞猛进,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规模不断扩大,一批又一批的青壮年含泪告别了故土,辞别了亲人,踏上了通往异乡的旅程。他们用勤劳的双手使自己生活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但是,他们却也是背井离乡,只能让老人孩子在老家留守,自己孤独的在城市里漂泊。于是,在广大的农村,田间地头看到的是蓬头稚子,倚门而望的是白发老娘。留在家里的亲人有了特别的称谓——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

有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有1.2亿农民工常年于城市工作,由此产生近2000万少年儿童留守家中。而据中华全国总工会最新统计,我国现有农民工已增至1.5亿,随着国家快速的城市化进程,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留守儿童的数据也将与日俱增。

留守在家乡的这些儿童,或随祖辈,或随父母一方亲戚朋友生活,有的儿童则独自一人生活。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大多数是妇女和老人,他们多数没有文化和外出务工的能力,缺乏科学的文化知识和现代家庭教育观念,对教育孩子大都感到力不从心。因此,大多数留守老人和妇女在教育孩子的精力和能力上不堪重负,导致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处于放任自流。尤其是与祖辈和亲戚生活在一起的留守儿童,其亲情关系难以比得上父母之间的亲子关系,有的留守儿童长时间不能与父母相见,使他们备受时间的煎熬,内心孤独寂寞又无处倾诉,极易造成留守儿童心理发育失衡,在与人的交往上出现问题。

我曾听说过这样几件事:

事件一:(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上周星期四,有一个孩子的母亲因为不堪忍受病痛的折磨自杀了。当孩子的舅妈来叫孩子时,他一脸漠然,跟着舅妈回去了。想到孩子小小年纪就失去母爱,大人们都觉得很心痛。第二天,那个孩子早早的就坐在教室里了,原本以为他会请一两天假呢。趁着下课没人时,老师把他叫住了,准备安慰安慰他。谁知孩子却大方地给老师讲起妈妈的事情,从他的表情看就像在讲一件与他毫不相干的事,讲完后又和同学一起去玩了。老师却呆在原地,事后老师对我们说:“我并不希望孩子沉浸在悲痛中不能自拔,但至少不是我见到的这个样子啊。”

事件二:

邻班有一个学生,几个月时父母就外出打工,孩子留给爷爷婆婆带。爷爷婆婆能保证孩子的吃饱穿暖,谈不上什么教育。有一天下午已上课,那个孩子还没到学校。老师打电话去问时,孩子的爷爷说正准备给老师打电话呢。原来他想买一个陀螺,爷爷说买便宜一点的,反正玩具换代快,新鲜劲一过就不玩了。孩子非要买五六十元的。爷孙俩就这样僵持着,孩子以不去上课来要挟,爷爷就没办法了。其实这个孩子在学校很听话,表现很不错。但听爷爷说在家里经常是称王称霸,不好吃的饭菜可以直接往地上到,甚至在地上打滚。婆婆常常被他气得吃不下饭。上学后,一遇到家里管不了的,孩子爷爷就向老师求救。小孩子的忘性也大,在学校说得好好的,放假又会忘。所以孩子爷爷就希望不放假。

事件三:

三年级有一个孩子,由婆婆一人在家带。虽说才三年级,婆婆已经对他束手无策了。稍不满意,孩子就会大吵大闹,甚至闹自杀。家里的大门,木柜,玻璃窗都被孩子砸烂了。婆婆骂他,他会激烈回应,甚至比婆婆骂得更厉害。但这孩子在学校却算得上优秀学生,成绩优秀,和同学也和睦相处。孩子在家里的情况,如果不是老师家访,根本不知道孩子是这样的。

可见,留守儿童自年幼便远离父母,缺乏频繁的联系,从而缺乏一种稳定而和谐的亲子关系,长期处在这种特殊的生活环境中,极易表现出胆小、迟钝、呆板、不与人交往、怀有敌对、破坏等不良的人格特点。这些不良的人格特点会直接影响到留守儿童的身心发展,致使留守儿童往往在情绪上变得焦虑、悲痛、厌恶、怨恨、忧郁;在性格上变得孤僻自卑,缺乏自信,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心理问题。

有一个巢,人有一个家。”对每个人来说,家是亲情的港湾,是孩子生活的乐园。可是,现实生活中又有很多孩子离开了那温馨的港湾,他们得不到疼爱与温暖。谁来安抚他们受伤的心灵?谁来抹平他们心里的创伤?那就是我们,一群农村的教师。

作为农村学校的教师,我们接触最多的是留守儿童。就以我所教的四年级二班为例,班上共74个孩子,留守儿童53个,其中留守女童36个。提到孩子,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名字迸出脑海,一件件亲历亲为的事情闪现眼前。这些孩子,他们缺少的是亲情,是关爱。在这些孩子当中,我最关注的是留守女童,爸妈妈不在身边,作为女孩子,更应该得到关心和爱护。

我想给孩子们一片蓝天,我想让孩子们拥有一个快乐童年,所以,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我会力求让我的每一个孩子都能感受到老师的关爱,让她们今后有足够的力量翱翔在蓝天。

在和女童的相处中,我和孩子们一起成长,在陪伴她们长大的过程中,我们之间发生了许许多多的故事。那一个个故事,就像一颗颗闪光的珍珠,串成了一串串美丽的项链。

故事一:“你去洗把脸吧!”

午练时,孩子们都在座位上认真写着钢笔字,我的目光扫视了一下全班,停留在她的脸上。她在埋头写着,嘴里鼓鼓的,不断地蠕动着,一根小胶棒也调皮的在嘴角上下跳动。

“吃棒棒糖!”她那不断蠕动的嘴令我恼怒。怎么办?装着不知道?批评一顿?赶出教室?……

“廖力!”我走到她身边轻轻地喊,周围的孩子都抬起头来望着她。孩子们都知道,如果不是出现了异常情况,我是不会在他们写作业时下讲台的。他们每一个人都从我的动作中感觉到了愠怒。她的目光和我对视了一下,脸红了,泪水在眼眶里打转,赶紧低下头,不知所措,教室里静得出奇……

一秒钟!两秒钟!三秒钟!

“你的脸上沾上了墨水,你去洗洗脸吧!”她一愣,领会了我的意思,向我投来感激的一瞥,立刻向教室外飞奔而去。而教室里的气氛顿时松弛下来。

那天下午值日生倒垃圾时我发现糖果包装纸还不少呢,看来可不只廖力一个人在吃。

朝会课上,在对一周工作进行总结后,我装着不经意地一提:“现在的孩子真是家长的宝贝,小学四年级的孩子了,有些同学嘴里总还含着糖,是大人怕你们在学校哭鼻子时不好办吧?”

从那以后,课堂上再也没有发现谁的小嘴蠕动过。

廖力的家庭条件不好,家里有姊妹三个,她的爸爸妈妈在外多年,并没有挣到啥钱,平时根本没有零花钱买零食吃。课堂上吃的棒棒糖,是来家里做客的姑妈买来的。没怎么吃过零食的小姑娘,实在嘴馋了才悄悄拿出来吃的。在课堂上教育是一门艺术,作为老师,其中滋味需细细体会。如果一味地责备、批评,只能损伤孩子的自尊,使其更加讨厌甚至麻木,而换个角度,换种措施,也许你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教育者应当深刻了解正在成长的人的心灵,只有在自己整个教育生涯中不断地研究学生的心理,加深自己的心理学知识,才能够成为教育工作的真正的能手。”

故事二:“ 这本书老师送给你!”

“升入三年级后,孩子们面临写作文了。虽说现在普及义务教育,但孩子们都知道万丈高楼从地起,基础不牢就等于白费功夫。家庭条件较好的孩子就买了一些《创新作文》《分类作文》来看,而几个条件差的孩子看到别人拿着一本又一本的书看,眼里流露出一种既羡慕又难过的神色,那种眼神深深地刺痛了我。在一次读书活动后,我去给王月秋,黄菊,黄鹃,邱月每人也买了一本。当我说这本书老师送给你时,她们接过书时那欣喜的笑容,到现在还闪现在我眼前。从那以后,几个孩子起了明显的变化,学习进步了,还经常主动帮老师做事情。明代思想家李贽说得好:“动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动人以行者,其应必速。”事后,我不禁想:“是不是我的爱太吝啬了。所以我的一点点恩惠,就使得他们如此受宠若惊。那么,如果在他们周围多播洒一些爱的种子,看着它生根、发芽、开花甚至结果,那会有什么神奇的效果呢?”

故事三:“老师相信你能行!”

第四周,我校举行了春季田径运动会。在女子800米比赛中,阙怡佳跑了几百米后就停了下来。走了几步,然后就一瘸一拐的了,我看到情况不对,叫班长去对她说有问题就下来,可她坚持走完了全程。而班上的另一位选手吴拉娜获得了第二名。比赛结束后,我及时去了解了情况,原来是超道时三班的一个女生碰在了她的膝盖上,膝盖痛才停下来的。班上不知情的同学对阙怡佳有看法,认为她给班上丢了脸,如果不是她主动争取,是不会让她去参加比赛的,因为李静的速度和吴拉娜不相上下。阙怡佳没有得到名次,她很不好意思,再加上同学们的议论,就让她郁郁寡欢了。回到教室,我首先对运动员进行了表扬,他们都取得了名次,为我班得到团体第二的好成绩立下了汗马功劳。在这些同学中,又特别表扬了阙怡佳,她的跳远获得了第三名。她虽然在长跑中没获得名次,但她那种顽强拼搏,永不放弃的精神更值得大家学习。老师相信阙怡佳如果不是膝盖痛,肯定也能取得好成绩的!下课后,有的孩子就主动去安慰阙怡佳,当我再见到她时,灿烂的笑容已回到了脸上。

故事四:“你是勤学懂事的好孩子!”

在教过的留守女童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这样一个孩子。

她,一个留守儿童,失去父母关爱的孩子;她,一个品学兼优、富有爱心的孩子。她,就是我们班的赵巧凤同学。老师喜欢她勤奋学习、积极进取;同学喜欢她团结同学,乐于助人;长辈喜欢她敬懂事、乐观开朗。

赵巧凤,本生活在一个幸福、温暖的家庭中。然而,由于母亲的突然离家出走,父亲受不了打击,精神失常了。顷刻间,孩子失去了父母的爱。这对一个孩子来说,心理上受到多么沉重的打击,精神上受到多么巨大的折磨啊!年幼的她只能与70多岁的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小小年纪就要学会自己照顾自己。她用顽强的毅力承受着与她年龄并不相称的“责任”。 在家里,赵巧凤争着抢着做一些家务事。别看她人小,洗碗,扫地,喂鸡鸭这些事样样会做。她总说,我多做一点,爷爷奶奶就少做一点。亲朋好友给她点零食,她总舍不得吃,带回家和爷爷奶奶分享。有了这么一个孝顺懂事的孙女,爷爷奶奶感到很满足。在学校里,她努力学习,从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白天,她坚持早到校,不迟到、不缺课;晚上,做好家务,努力完成作业。虽然失去父母的爱是不幸的,但她靠顽强的毅力仍取得了优秀的成绩。老师夸她是个自强自立,有上进心的孩子。

赵巧凤家靠年迈的爷爷奶奶干活维持生活,经济拮据是可想而知的。懂事的她知道勤俭节约,从不乱花一分钱。她关心别人,乐于助人,在别人遇到困难时,总是热情相助,甚至是“慷慨”的。前不久,学校开展“一元捐”献爱心活动,老师考虑到她家经济困难,劝她不要捐款,可她仍主动带头捐款,我们从中看到了她一颗纯洁的爱心。大家都夸赵巧凤:“你是勤学懂事的好孩子!”

因为赵巧凤的懂事乖巧,家庭条件的确又太差,在学校收集贫困女童情况时,我最先想到的就是她。给她准备影像资料,文字材料,为她争取各种补助,《潼南报》记者对她进行了专访,并领到了1000元的补助。小小的孩子,已经懂得了老师、学校、社会对她的关爱,她每天带着甜甜的笑容,更加努力地学习者,生活着。

每天,教师与学生之间都发生着各种各样的故事。我们习惯于用眼睛看别人的故事,其实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教育故事。如果换个角度看自己,或许你会发现那些并不精彩的故事里也有那么一丝令自己,令别人感动的地方。我们老师平时做的都是一件件小事。然而,就是这一件件小事,有时却显得那么举足轻重。也许,此刻你不经意的一笔,却是孩子一生刻骨铭心的一刹。俄国杰出的教育家乌申斯基告诉我们:“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那么 ,对于少年时期的孩子当然更是如此了。

鉴于女孩子生理心理的特殊性,我除了给她们普及安全卫生知识外,还时常提醒她们怎样躲避危险,保护自己,防患于未然。

我喜欢孩子。喜欢他们在课堂上的灵动;喜欢他们在课堂外的活跃;喜欢他们的一颦一笑;喜欢他们的一言一行。三尺讲台,一颗爱心。我深知,登上那方讲台,就扛起了沉重的希望,理想,就在长方形的黑色里无限张扬。粉尘染白了我们的青丝,岁月压弯了我们的腰板,我们每天磨损着时光的粉笔,谱写着未来的光辉。尽管背负沉重的压抑,白色的人生足迹,依旧把一片片黑暗擦去。今后的路还很漫长,不管怎样 ,我想让孩子们拥有一汪飘香的清水,一块温暖的绿洲,我想给孩子们一个爱我的理由。我会对孩子们付出我的爱 ,让孩子们的童年能拥有一片蓝蓝的天!

但是,学校,教师的力量毕竟有限,要让留守儿童,留守女童快乐健康地成长,它需要教师、父母、监护人、社区、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让我们携起手来,都来关注、关心、关爱留守女童,让她们亲情有护,安全有保,学业有教。就如温总理所说:“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有了大家的关爱和呵护,孩子们一定会笑着长大!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749727/

孩子,你会笑着长大的评论 (共 10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