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人走茶当凉

2015-04-20 10:57 作者:鲁宁阳许兴亮  | 7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人们常说:人走茶凉,是说世态炎凉、人情淡薄吧。其实,正如大地有冷暖、季节有更替一样,人走茶凉更是一种自然生态,是社会进化的自然轮回。日升日落,潮涨潮落,亘古一理,伤情离别合情却未必入理。

近日,朋友对我说,前段时间,他每个周末都要到泰山脚下的烈士陵园里去一次,走到那个十九岁牺牲、名叫陈阿根的江苏藉烈士碑前,默立几分钟,然后,在烈士碑前那片丰茂的草地上躺下来,屏气凝神地聆听松涛声。每当这时,他就想,阿根啊阿根,你才十九岁,那么年轻,就走了。按说,你这个年龄正是谈婚论嫁的时候,你却没有品味人生幸福就走了。你父母在的时候,每年你的祭日,还会有人上柱香,为你祈福。如果你父母不在了,谁会再给你上香呢?朋友说,每当此时,他就想:活着真好。工作生活中一切烦心事也就瞬间烟消云散,全身格外轻松。

人生自古伤离别。那一年,朋友调往泰城,我去送他。朋友是一位很重感情的人,极庄重地沏了一杯茶,未聊几语,便眼圈泛红,欲言又止。其实,与他相处时间并不长,只是性格脾气相投,因而就成了彼此信赖无话不说的酒友。偶有烦心事,在电话里聊聊,就多了宽慰平和。看到朋友如此,一时也有些伤感,便说了几句宽慰的话。当时,真想发给他唐代诗人高适的那两句诗: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终是欲发又止,事务一多,也就淡忘了。后来,在泰城再见到朋友,虽有欣喜,终是平淡。如今,生活各有变化,联系少了,真应了那句话:君子之交淡如水。

曾记得那个广为流传的“六尺巷”故事。清朝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士张华的家人与邻居因为房屋基地发生矛盾,家人写信给张华,张华回信写下了如下四句话: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收到信后,按张相爷之意退让三尺。邻居见相爷家人如此胸怀,非常感动,也让出了三尺屋基。于是,就建成了一条六尺巷。如今,六尺巷已成为桐城的著名景点,礼让三尺也成为桐城人的美德。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便是这个道理。

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想当初,旷世英雄秦始皇横扫六国,统一中华,车同轨,书同文,设郡隶,销兵刃,铸十二铜人立于秦宫前,却因戍卒陈胜吴广揭竿而亡,世世代代做皇帝的想也化为乌有。综揽古往今来兴亡史,正如罗贯中《三国演义》开篇词所写: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金英雄,是非成败转头东,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从浩渺无垠的宇宙看,每个人不过是沧海一粟,微不可言;从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看,人生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何必为名利而费心劳神呢?

2012年至之,一场纷纷扬扬的大让笼罩在人们心头的“世纪末日”阴霾烟消云散。让众多学者纠结的是,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相信“世纪末日”的谎言?事实上,工业文明的高速发展,导致生态环境恶化,才是世人生存危机的根源所在。活在当下,实属不易,把握现在才是最重要的。追名逐利,患得患失,浮华落尽总惘然。(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有首打油诗写得好:“人走自然茶就凉,不凉反而不正常,只要留得真情在,纵然成冰又何妨?”“人走茶凉”是一种客观存在,真诚的对待生活,平淡的看待一切,在滚滚红尘中不失本性,随遇而安,任风吹打,凭人生沉浮,纵然成冰又何妨呢?“人走茶当凉”是一种参悟,一种解脱,更是一种阅尽红尘之后“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人生境界。

还是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说得好:人,应当诗意的栖居。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749060/

人走茶当凉的评论 (共 7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