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乡村那些物件

2015-03-09 08:18 作者:老大山人  | 4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乡村那些物件

乡村那些物件,只能闲置在浮尘的角落里。

没人去留意它们的存在了。主人早离开乡村去了城里工作或者居住,那些犁铧、枷档、牛鼻笼等等这些物件早在多年前就堆放在同样空置了的屋角,一层尘土盖住了它们昔日的光彩。

放置在屋角或者屋外露天空地都无所谓,因为它们实在没有用处了,主人不会再靠它们来劳作而生活,就算个别人还在种土地,也是机械化来耕播,那条牛绳和那头牛的尸骨,早和泥土化为一体了。

它们已经成了农耕时代的记忆了。

乡村那些物件,成了土地岁月中的一个标点。曾经是逗号或者省约符号,如今一定是句号或者惊叹号了,完成了一篇文章的书写。人类还在继续,但是它们的使命已经结束。(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这是不曾预料的事情,它们绝对没有想到,自己努力推动了人类的进化和发展,最终却被人类亲手抛弃和遗失。没人去想起它们曾经的存在和价值,这些物件只能在消亡的时间里淡然日子,静静地在角落里观看这个时代的变迁。

有时候,主人的脚步声会响过来,但橡胶皮鞋底比千层布鞋底更沉重,只会泛起岁月的尘埃,让它们的身上又多了一层灰粒。

那些物件创造的文化和传承的基因,那些打了结穿成串挂在墙上喂养祖祖辈辈繁衍生息的苞谷和麦穗,竟被时间这根轮轴磨成了腐朽的粉末洒落进浮尘——飘荡,且无处着落。这让它们的心酸楚,便有锈蚀的泪从岁月的缝隙里渗透出来,它们在用悲情来打动人们麻木的知觉,再次回心转意不让这样的剧情连续演绎下去了。

没有人去关注和思考。金钱、权力、高楼、车辆、红酒和咖啡……是人们的生活方式。

锄头、镰刀、背篼、竹筛、笊篱和簸箕……是这些乡村物件的组成部分,是那些农具的伙伴,都是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家什,可传承子孙,更不分年代久远。乡村那些物件听到机器的轰鸣和震动,自然知道大难临头了。

城镇化进程,乡村那些物件才清楚,土地在高楼大厦里,就像烈日下一滩浅水,终究会被暴晒殆尽,乡村也就会从人类的版图上抹去,自己如今还能够在一个角落里安身终日,这已经是人类的恩赐了。

乡村那些物件承承载不起历史的重任了,根本无法超越历史也摆脱不了历史的约束,只不过是借了历史的名头光辉了一阵子,如今是退出历史的时候了,在角落里独自回忆和安抚。

其实乡村那些物件的存在只是某一段时间生活的意识形态,与哲学无关,与思想无关,人类没有它们照样不会饥饿和痛苦,它们只是一些物件而也,面包和牛肉总是会有的。

乡村那些物件,缔结过田原风情。画家为它泼过墨,散文家的文章很优美,而诗人笔下的主题更生动。

这是无聊之人和世俗之人故作多情之举。

从是人和人组成,可见人这东西就是从众,大家都这样随众从俗,自己就跟上了。

有钱之人就很风雅,住久了城市觉得喧闹,偏不住钢筋混凝楼阁偏要搬到乡村泥壁人家,把那些物件挂在墙体作装饰。乡村那些物件却不领世俗的情面,所以,挂在墙体和堆放在屋角性质没什么两样,依旧沉默,依旧失落。那些物件之所以在乡村,是因为那里有一片耕作的黄土地,只有粮食的气息才能让它们具有原始的灵性。

而我们说到土地,不仅仅是人的生命要依附土地延续,其实任何一种物件都会寄托于土地。没有谁会飘浮在半空中存在,寓言中的大力士离开土地也会死亡。正像乡村那些物件一样,没有土地耕耘,无论存放多少年,它都会失去应有的意义一样。我们遗憾或者无奈的是,土地在我们眼前人为地消失,而我们却无动无衷,连乡村也保守不住了,这一点是后人包括那些物件怎么也无法谅解的事情。

尽管乡村那些物件可以退到历史的后台,但如果没有乡村土地的存在,社会如何发展和繁荣,都像昙花一现,不会长久开放和美丽。

乡村那些物件是实实在在生活的象征,是我们生命延续的证明。其实我们和那些物件存亡系一线,不可分隔或缺。

这时,我们停下脚步,俯首拿起那些物件,擦拭尘埃,乡村就会美丽,人类一定是生机盎然。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736841/

乡村那些物件的评论 (共 4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