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清明节立碑

2015-03-07 11:04 作者:成事在天  | 49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 陈永明

清明节是一个特殊的节日,给人更多的是伤感、怀旧、追忆和思念

人们通常都要赶在清明节前给亡故的先人“挂亲”,且三年内的新坟要去挂得早一点,老坟也要在清明节的前几天办完这件事。这“亲”一般都是自己买上白、黄、绿、……几种色彩的纸剪出来的,手巧的人就做得很漂亮。“挂亲”时,用一米左右长的小棍插在坟头土中,顶端系上“亲”。后人多的家族,先人的坟头上挂的“亲”就多,清明前坟头上无人“挂清”别人会说这座坟里的人,已经无后人了或是一座孤坟。清明节这天,还要到先人坟上去清除坟上的杂草,给坟上扶土,若是坟头破败就要在这一天进行修整。按照家乡的风俗,入葬后第三个年头的清明节也是立碑的最佳日子,不需要找人查期看日子。

我连续三年都在清明节忙着做立碑这件事。

上前年是父亲去世的第三个年头,我是家里的长子,就由我牵头给先父立碑。清明节前一个月,我拟好碑文,特别是碑文中对先父的生平、特长、好、为人以及对家庭和社会的贡献简明扼要的写出来,是否恰如其分?拿捏不准或失了格式会被人笑话。我首先把兄弟、姊妹们叫到一起,读了一遍,大家听后都发表了意见。我还是不放心,把修改了的碑文拿去请学校黄老师把关,他是语文教师,语言文字水平高,又给别人拟过碑文。他很认真进行了修改,认为内容有点冗长,进行了浓缩。修改后的碑文我们都很满意,碑立好以后,碑文格式、行文用词成了附近居民们立碑学习的样板了。碑文定稿后,找刻碑匠人,定好大小,选了石材,确定字体用魏碑。让他先在电脑上做出效果图,我再去看布局和各段字体大小是否合适。匠人刻碑的同时,又赶紧找有施工经验的工人,大体设计出碑套及墓的造形,并依次列出需要购买的材料,还要商定工价,定好工期,保证在清明节那天竣工。在施工前我备好材料,找人运到半山腰的墓地。清明节的前三天,开工破土。准备了一方煮熟的大肉,买了香裱和鞭炮,敬了土地神后,五个工人忙了两天半,在清明节那天的中午竣工。父亲生前爱整洁,我找来干净的毛巾把碑擦洗得干净,又清扫了墓前的拜台,母亲看过后很满意。给先父立碑的过程也是儿女行道的一部分。

前年清明前一个多月,我想给曾祖父、祖父和祖母立碑,这本身应该是由父亲他们兄弟来做的事,可青壮年时,三家条件都很差,上了年纪后身体又不行了。父亲提出来了几次,伯父和叔父又不积极响应,一直成了父亲的一块心病,我给父亲说,你不用管了,适当的时候我来办。伯父、叔父和父亲相继去世后,我就与两个弟弟商量,他们都很支持这件事,只是他们很忙,让我来办,所需费用三人承担。实际上我比他们还要忙,只因这件事是我发起的,也应该由我来主持。祖母去世时我都没有出生,祖父去世时我也才三岁,曾祖父走得就更早了。我们只知道祖父的字,祖母的姓。他们的名,母亲也记不准了。找出父亲的过去日记本,一页页翻寻,一无所获,无意中发现箱子的最底层,一块杂志般大小的簿木板,上面是曾祖父画下的一个树状图,图中有曾祖父、祖父、祖母和父亲这一辈所有家族人的名字,我也是第一次搞清楚先人们的名、字和号,碑文拟得很简单,如曾祖父的碑文上只写了“追念风范,感怀大德”等 。都说生儿养女,传宗接代。我感觉脸发烧,心里惭愧,到我这才第三代,祖父名字都差一点搞不清楚了,给先人立碑还真是很有必要。(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去年清明节给我中学时期的一位班主任景老师立碑。前年年底,我的中学同学,也是当时的班长,在外供职,几十年没回来了,这次返乡以后他想到景老师的墓地去看看,那天我陪他去了。他携夫人一同到了墓地凭悼,很是伤感。景老师是八十年代初病故的,文革开始那年,他从陕西师大物理系毕业的,去世时不到四十岁。景老师精通数理化,英语水平也很高,文章写得又好,治学严谨,关爱学生,深得学生的敬重。老师英年早逝,给他的学生都留下了无尽怀念。同学见坟墓已荒凉破败,想给老师重新立碑。我考虑同学忙又相距遥远,况且我现在是母校的在任校长,为已故教师立碑修墓也是职责所在。提出这件事让我来做好了。他却说:“资金由他发动同学来捐,具体由你来实施。”我坚持资金和实施都由我来负责,到清明节那天,由他组织同学来参加揭碑仪式就行了。我们在网上就墓碑直观图、碑文以及碑两边的对联内容进行了多次沟通,修墓立碑清明节前一天如期完工。晴明节那天上午八时,我们班四十多位同学到景老师墓前,举行了揭碑和悼念,这一个壮重简朴的仪式。这么多的人能来参与这个活动,我感觉做一个好老师也是幸福的,景老师在天之灵会很高兴的。

三次立碑,三次不一样的感受,三次不一样的收获。

2014.4.5清明节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736619/

清明节立碑的评论 (共 49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