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读司马光

2015-02-04 16:08 作者:郁农  | 16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读司马光

崔玉龙

一颗硕大无比的史坛巨星,一位渗透儒家精神的著名政治家,一个盖棺未能定论的千古人物,他的一生及其身后沧桑,究竟给后人留下一些什么呢?

让我们先翻阅一下他的生平档案:

司马光(1019—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北宋陕州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此公自幼聪敏,博学多才,留下了“破缸救人”和“圆木警枕”的千古佳话。二十岁进士及第,步入仕途,先后“历事四朝,皆为人主所敬”:仁宗时力谏早立皇储,安定社稷;英宗时竭忠调停骨肉,和解皇帝母子关系;神宗时与王安石变法相左,主动远离权力中心,“自是绝口不言天下事”,历时十九载,写出史学巨著《资治通鉴》;哲宗时官拜尚书左仆射,位极人臣,“知无不为,以身任天下之责”,罢尽新法,“躬亲庶务,不舍昼”,在位仅九个月而薨。殁后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可谓生荣死哀,极尽风光。

然而,事情并没有到此结束。时隔仅仅八年,宋哲宗即以“诬谤先帝,尽废其法”之罪名,下诏追夺司马光赠官及谥,推倒所立之碑。又过三年,再次追贬司马光为“清远军节度副使”,不久又贬为“崖州司户参军”。宋徽宗(1101—1125年在位)继位后,曾一度为司马光恢复名誉,追赠其为“太子太保”,但因权臣蔡京百般进谗,很快便复降司马光为“正义大夫”,并刻《奸党碑》,司马光名列其首。直到宋钦宗靖康元年,司马光才得以恢复名誉,不过这已是四十年后的事了。尤为可悲的是,八百年后又出现了大规模向死人、古人“开刀”的“大革命”,司马光作为儒家代表人物和所谓的“保守派领袖”再一次在劫难逃。非常耐人寻味的是,把司马光捧上天和踩在地的不是别人,恰恰是同一个哲宗皇帝;对《资治通鉴》推崇有加、一生读过十七次之多的毛泽东,却默许了对司马光的非理性批判。真是“盖棺定论常规悖,命运沉浮却为何”?(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综观司马光的一生,可用“道德文章”四字概括。其最大的成就是编著《资治通鉴》,最大的光环是被尊为孔孟之后的第三“圣人”。而勤奋、执着、忠诚、廉朴,就是一组他生命的璀璨音符,是四根支撑他人生大厦的支柱。

勤奋。天才孕育成功,勤奋成就天才。司马光无疑有很高的悟性,七岁闻讲《左氏秋》,过后便能给家人复讲出来。然而,如果仅凭天分,而不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没有夜枕圆木的刻苦,他怎能“博学无所不通,音乐、律历、天文、书数,皆极其妙”?否则,历史上是否会出现“才尽”的“江郎第二”,就很难预料了。尤其值得仰止的是,司马光的好学上进一以贯之,持续终老,著作等身,计有《文集》80卷,《资治通鉴》324卷,《考异》30卷,《历年图》7卷,《通历》80卷,《稽古录》20卷,《本朝百官公卿表》6卷,《翰林词章》3卷,《注古文经》一卷,《易说》3卷,《注系辞》2卷,《注老子道德经》2卷,《集注太玄经》8卷,《大学中庸义》各一卷,《集注扬子》13卷,《文中子传》一卷,《河外谘目》3卷,《书仪》8卷,《家范》10卷,《续诗话》一卷,《游山行纪》12卷,《医问》7篇。如此罗列书目,是为证明司马光乃百科全书式作家,天文地理、文史子经无所不通。特别是在编撰《资治通鉴》这部不朽巨著中,他更是殚精竭虑,耗尽心血,当此书完稿时,他已筋骨瘦惫,视力减退,牙齿所剩无几。可以说,他把毕生的主要心血都倾注在这一伟大著作上。

执着。有“十一世纪中国伟大改革家”之誉的王安石,被人称作“拗相公”;一代治史巨擘司马光同样有“司马牛”之称。其实,所谓“拗”、“牛”就是“执着”的代名词,就是一种始终如一的品格和至死不渝的追求。司马光是主张仁政德治的一代政治家,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他多次犯颜直谏,当廷与人辩论,从不顾及个人安危。宋仁宗因为没有嫡子,皇位继承人迟迟不肯确立。对此,群臣虽感寒心,却怕触犯皇上忌讳不敢进言。惟独司马光不仅在并州任职时支持谏官范镇首发其议,而且回朝任职后更是接二连三冒死面谏,直到立宗亲赵曙为皇储,终定“宗庙社稷大计也”。司马光与王安石本是同朝为官,私交甚密,却因道不同不相与谋,不因皇帝支持王安石变法而违心妥协。他说,治天下好像住房子,有毛病就要修理,只要不是不能再住,就没有必要毁掉再造;而盖新房,需要合格的工匠和优质的建材,今二者都没有,如硬要拆旧建新,恐怕风来时居无避所。十几年后,司马光开始主持朝政,上任伊始便罢尽新法,率由旧章。他这样认为,“先帝之法,其善者,虽百世不可变也。若安石、惠卿等所建,为天下害,非先帝本意者,改之,当如救焚拯溺,犹恐不及”。这里且不论司马光与王安石孰是孰非,只其坚守理念的执着、敢于否定先皇的政治勇气和政治智慧,就足以令人折服。

忠诚。不论在任何时代,也不管对什么人,忠诚都是一种最可宝贵的品质。在司马光身上,忠诚则得到了完美的体现。从力谏仁宗从宗室选继嗣者,到调停英宗母子关系,再到坚辞枢密副使职务上,司马光一心考虑国家社稷而不计个人名利的高风亮节昭然若揭。神宗皇帝曾十分感慨地说,司马光不论别节,只辞枢密副使一事,我自即位以来,惟见此一人。司马光死后被谥号“文正”,哲宗皇帝御笔亲书“忠清粹德”匾额,则代表了封建统治者对一位文臣的最高褒奖。至于司马光以诚信立世,更是从小到老,终其一生。《宋史》本传中说他“自少至老,语未尝妄”,用他自己的话说:“吾无过人者,但平生所为未尝有不可对人言者。”如此光明磊落、诚信无欺,一个平常人做到已属不易,对于经常处于政治旋涡中的封建高官来说,就更是难上加难了。至今在他的故里仍流传着这样一个小故事:一次,司马光叫他手下的人去卖马,特意叮嘱,一定要对买者交代清楚这匹马一到夏天就会犯病,千万不要欺骗人家。此事虽小,透露至诚。再从他与王安石的关系上看,他们虽然政治主张迥异,堪称政敌,但却互相钦佩对方的政治品质。王安石不因司马光反对自己变法而生怨恨,深知他为忠厚长者;司马光也不因否定王安石变法而搞人身攻击,认为“介甫无他,但执拗耳”,并在王死后令厚葬之。

廉朴。清正、廉洁、俭朴,是为政者应有的基本品质,也是人民群众对他们的起码要求和热切期盼。一个清官的形象,远大于一个能吏的影响。在长期的封建社会里,司马光被誉为仅次于孔孟的第三个圣人,决不是偶然的。作为儒家思想的重要传承者和忠实实践者,其道德文章堪称典范,清廉俭朴千古传扬。司马光曾写过一首《自题写真》诗:“黄面霜须细瘦身,从来未识漫相亲。居然不肯市朝住,骨相天生林野人。”一个宰辅大臣自称“林野人”,甘愿与平民百姓为伍,这是何等的亲民情怀啊!事实也正是这样。司马光生活非常简朴,自称“食不敢常有肉,衣不敢常有帛”,锦衣玉食与其无缘。他甚至不许夫人元宵节出去观灯,无非是怕扰民而已。夫人病故,卖掉家中田产自葬;自己弥留,遗命其子不得接受朝廷馈赠。正是这些看似小事的地方,却最能透视一个人的人品情操。试想,一个高高在上、趾高气扬、丰取刻与、贪得无厌的为官者,在司马光这样的正人君子面前能不汗颜吗?而司马光生前深受人民戴,死后,“京师之民罢市往弔,鬻衣以致奠,巷哭以送葬者,盖以千万数”,甚至如同丧失了自己的亲人一样,“画像以祀,饮食必祝”,如此感天动地的情景,不由使人联想到亿万人民群众追悼一代伟人周恩来的“一月哀思”和“四五风暴”。一个是封建王朝宰相,一个是人民共和国总理,人民群众对待他们的相似态度,只能从人格魅力方面寻找答案。值得反思的是,如果一味用“政治形势压倒一切,政治路线决定一切,政治需要高于一切”的纯政治理念解读历史,臧否人物,诠释价值,那就难免得出泯灭人性、有悖民心的结论。

下面填词一阕《一剪梅•司马温公祭》,结束此文:

自谓天生林野人,位极人臣,泽被乾坤。忠清粹德帝王亲,通鉴书成,资治君遵。 多舛多灾命运神,千载沧桑,几度沉沦?送灵街哭记犹新,骨耸昆仑,血铸民魂。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729260/

读司马光的评论 (共 16 条)

  • 老党
  • 剑客
  • 晓晓
  • 孤帆鸢影
  • 歆言文墨文学网
  • 红彤彤的曙光
  • 荷塘月色
  • 寻梦
  • 雪灵
    雪灵 推荐阅读并说 廉朴。清正、廉洁、俭朴,是为政者应有的基本品质,也是人民群众对他们的起码要求和热切期盼.....
  • 虚妄的伊
    虚妄的伊 推荐阅读并说 忠诚。不论在任何时代,也不管对什么人,忠诚都是一种最可宝贵的品质。在司马光身上,忠诚则得到了完美的体现。从力谏仁宗从宗室选继嗣者,到调停英宗母子关系,再到坚辞枢密副使职务上,司马光一心考虑国家社稷而不计个人名利的高风亮节昭然若揭。
  • 纤纤柳絮
    纤纤柳絮 推荐阅读并说 欣赏并推荐阅读
  • 心静如水
    心静如水 推荐阅读并说 赞
  • 白山黑水

    白山黑水欣赏作者的作品,长知识了,书读的少。问好玉龙。

    赞(0)回复
  • 明山才子

    明山才子资治通鉴司马光功不可没诗文俱佳学习欣赏问好

    赞(0)回复
  • 郁农

    郁农回复@白山黑水:谢谢。

    赞(0)回复
  • 郁农

    郁农回复@明山才子:谢谢。

    赞(0)回复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