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刘侯治水

2014-07-21 11:29 作者:hxl  | 8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诸暨山多水亦多,终朝骤平江湖。刘侯天责无旁待,湖作膏腴水入库。

这一首诗,吟的是400多年前的一位诸暨县令,叫刘光复,就是诗中的刘侯。古时士大夫间常以“侯”作为尊称,泛指达官贵人,杜甫有诗“李侯(指李白)有佳句”,“侯”相当于今天的“君”。这一首诗,唱的是刘侯光复在诸暨治水的故事,题为《筑堤谣》。

诸暨境内,东南高燥,西北低湿,山湖参半。钱塘江的重要支流浦阳江,自南至北贯穿诸暨全境,上有金衢山洪威胁,下有钱塘江潮水顶托,两岸堤防曲折绵长,素称浙江“小黄河”;沿浦阳江大片农田地势低下,田面高程多在浦阳江洪峰水位以下,俗称“湖田”,史上虽有“诸暨湖田熟,天下一餐粥”的溢美之辞,其实昔日诸暨“山田患旱,湖田患涝”,“三月明来告旱,一声雷动便行船”,灾害频仍,百姓“盖无岁不忧旱愁涝矣”。

刘光复(1566~1623),字敦甫,号贞一,晚号见初。大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朝廷放刘光复到诸暨任县令,次年诸暨暴雨成灾,一时田淹屋倒,埂塌堤决,湖田淹没,汪洋一片。刘县令眼见受灾百姓“居无庐,野无餐,立于沟壑四方,老幼悲号彻昼夜”的惨况,寝食无味,坐卧不安!立马戴竹笠,穿簑衣,骑白马,独自从浦阳江的上游到下游,从大侣湖到白塔湖,窥天鉴地,踏勘水势、地势,走访埂情、民情,亲聆悲声、怨声,“巡视所及,询无隐情”。

刘侯巡视回衙,深闭内厅,阅史翻笈,沉思默想,将所见、所闻、所阅、所思,分条析理,归纳成灾原由----

自古来,浦阳江过萧山麻溪、经由绍兴钱清至三江入海,水势颇为顺畅。可是到了元至正元年(1341),萧山县令崔氏为萧山计,“塞麻溪、开碛堰”,一改浦阳江从萧山碛堰山流入钱塘江。焉知,这碛堰山泄处窄如噤喉,江流曲折绵长,一旦暴雨,浦阳江上游水势澎湃而来,下游海潮倒灌,两水相激,诸暨“七十二湖”即遭淹没,坐落于七十二湖下处的白塔湖则首当其冲。大明成化(1465——1487)时,绍兴知府戴琥因“受制于巨室,不能为暨民(诸暨人民)乞命”,一声长叹:“诸暨将成巨浸矣,惟使斗门圩埂有备,余当付之天而已。”尽管朝廷明令浦阳江恢复故道,但由于萧山的坚持而无法实施。历史遗案,令刘侯扼腕连连。(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刘侯清楚地看到:“暨之民率资生田亩,暨之田又半属下泽,高田虽硗,十年而旱者二三,枣、栗、茶、笋、麻、麦、丝、絮之产出处,山民犹得各取所有,以济燃眉,可少须臾无死。若低田,则与浦阳江平,上流澎湃而来者,不知几千百派,中之容受处仅一衣带,下之归泄处,若咽喉然,骤雨终朝,百里为壑,十年而得无害者亦不二三”。

内厅里,左壁一幅《县境图》,右墙一幅《地形图》,刘侯一站就是半夜:诸暨东南三乡地势高仰,一无陂地以挡水,二无大泽以蓄水,溪水涧水一泻无馀,连续几日无雨,地涸田旱;而北乡地势低洼,又是浦阳江等水流所归,遇上暴雨,立成泽国。诸暨七十二湖,湖湖外水不入,内水不出,一降大雨,即为“内涝”。作为一县之主,刘光复自觉责无旁待,反复催促自己要尽快拿出一套因地制宜的治理诸山暨水的“方略”。

这刘光复自幼聪明好学,入仕之前,曾以文学著称于青阳邑内:九华山肉身宝殿东侧一块松枝化碑《地藏圣迹碑记》就是刘某所撰,他31岁为经魁,32岁披宫锦,33岁,他绿袍靴笏,跨一骑内蒙金羁白马亮相在诸暨浦阳江畔……

熟读了“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的刘光复,夜以继日,钩深索隐,煞费苦心,删繁就简,拟出《疏通水利条陈》11条,《善后之法》34条,大胆提出“怀、捍、摒”相结合的治理浦阳江之法:怀,在上游筑池畜水,减缓泄水之猛势,以收降水势;捍,令各湖加高加宽巩固堤坝,提高防御功能,以抵挡洪水;摒,对下游弯曲盘涡江流,裁弯取直,以利畅流,对低洼荡田,拆堤分流,以资调节水量。刘侯认为“捍如守障,怀如受降,屏如逐贼”,应该三管齐下。为了让百姓准确理解自己的方略,迅速贯彻实施,他又熬夜精心绘制出一幅反映整个诸暨水系和阐述治理方略的《浣水(即浦阳江)源流图》,有文有图,图文并茂:横贯全《图》的浦阳江,活像一条张牙舞爪的长龙,曲曲折折,蜿蜿蜒蜒,穿山入海;江两边标明所有亟待治理的埂名、湖名、田亩数量,用人物形象地画上治理的方法,并详尽记录江边应该得到妥善保护的永寿寺、文昌祠、文明阁、落马桥等古代建筑……一套完整的治理方案,已经形成。

接着,就是广泛动员、组织全面落实。就在水灾当年的二十七年下半年,刘光复整行装,出衙门,入湖坂,发动民众乘季农闲时节凿渠导流、芟秽塞窦、修闸培埂;进山乡,敦促山畈之民修池筑堰、挖塘固坝,大兴水利、以防干旱;数年间,刘侯不辞劳苦困顿,餐风宿露,入湖进山,巡回于浦阳江,凡浦阳江水迂回处,舟船须渡数十里而陆行不过几里的,都取道截直;数年间,他率领民工开出“新江”,对七十二湖根据地势划出经界,让百姓在湖的四周筑起堤埂,凡筑堤埂处一律设立圩长,让他们各司其职,督促村民及时培土保堤;娄年间,围湖田20余万亩,造粮仓数十间,化灾为利,积储粮食,以丰保歉。

紧接着,刘光复又一鼓作气将11条《疏通水利条陈》、34条《善后之法》、《丈埂救埂图式》以及《测量、禁、行条例》等汇拢,结合自己在诸暨治山理水的实践编写了一部水利专著《经野规略》,发放到诸暨各湖,并亲临乡间,对照《规略》,对如何清障、疏江、培埂等逐一作了详细的说明,将“县上一带委典史,县下东江委县丞,西江委主簿”、“农隙督筑,水至督救”的责任制立为“永规”,务求上下同心,一治到底,化水害为水利……“因众心之鼓舞,图生养之永计,害祈尽除,利祈尽兴”,百姓把刘侯《经野规略》作为“治谱”和“成规”,经过几年劳碌,浦阳江这条蛟龙终于变得温顺而驯服。当年的诸暨乡贤陈性学(陈洪绶的祖父)夸说“池阳刘侯,国器无双,治暨不数年,而庭可张罗,卧犬生氂”,民间称颂刘侯是“诸暨的夏禹”。400年后,诸暨又出了一位本土的治水县长何文隆,他一生研读的水利专著便是刘县令的那部《经野规略》,他提出的“上蓄、中分、下泄”治水思路,与400年前刘侯的作派一脉相承,这是后话。

自万历二十六年至三十三年,刘光复连任诸暨知县三届。他为官清廉,颇重操守,政绩卓异。在任内提倡务本崇俭,延聘名师,重教兴学;建立义仓,积谷备荒;倡修路桥,以利交通。当初,诸暨乡间陋习不少,刘光复听取父老意见后,发出《谕禁四条》:即禁停柩,禁溺女,禁锢婢,禁买同宗子女为奴。又发出《谕行四礼》,以礼义教化民众,移风易俗,境内晏然。就短短8 个年头,刘候竟然将一个“灾害频仍,民不聊生”的灾难诸暨治理成了“连年丰收,仓廪充实”的富足诸暨。

三十三年,刘光复升任河南道监察御史。离别时,诸暨万人空巷,百姓纷纷“跪道左,以挽留”,“攀辕者十室九人,祀祝者逐里一祠”;离别后,为追思其德,民众自发在诸暨建刘公祠63所,到处祀之……

今日诸暨, 面貌一新(2013福布斯中国最富有的10个县级市排名第2位)。浦阳江,也真的快实现刘侯“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的遗愿了。行走江边,你可以一边于“杨柳岸上听流水”,一边“看江流宛转绕芳甸”,倘若暮色蒙胧,神怡心静,你不但可以依稀看得见刘侯远去隐约的背影,而且耳畔还仿佛会有清脆悦耳的歌声传来----

白马饰金羁,连翩诸暨驰。借问谁家子,安徽青阳儿。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671192/

刘侯治水的评论 (共 8 条)

  • 无不为之
  • 心静如水
  • 少华山
  • 晓晓
  • 孤帆鸢影
  • 草木白雪(李淑芳)
  • 春暖花开
  • 荷塘月色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