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传记三叹(之一)

2014-06-30 16:29 作者:hxl  | 7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一倡三叹”,源出于《荀子·礼论》:“清庙之歌,一倡而三叹也。”汉朝的郑玄解释说:“倡,发歌也,三叹,三人从叹之耳。”《汉语大词典》注:“‘倡’通‘唱’,‘叹’赞叹应和。原指宗庙奏乐时,一个人带头领唱,三个人赞叹应和。”

人们总是把太史公的《史记》作为我国传记文学的源头,那么传记文学至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了。近些年,传记文学悄然勃兴,硕果累累。本人有幸也涉足其间,受聘于某集团公司,专事创作长篇传记《玫瑰夫人――魏珍传》。开笔以来,于四处奔波采访、日潜心著述的同时,阅读了大量中外传记以及古今学人的传记研究文章,逐一细考较去,渐渐悟得个中奥妙,尤其对传记的力、骨、魂似有开窍,禁不住惴惴然“一唱而三叹之”——继传记的阅读、创作、思考、理解之后,发自内心深处的一种“应和”,而不仅仅只在“赞叹”。

读传记吧,与勇敢的心灵作伴!

写传记吧,让不朽的灵魂长存!

一、传记之力

传记,是“树碑立传”中的传。为人一世,树碑的不少,立传的不多。(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人死了,一旦入土,后人大多会于墓前树一方碑,刻上死者的姓名、或附上介绍生平的简短小文,以志纪念;而立传就不同了,立传比树碑难,自己能动笔写、想写、又有得写的,或者也就写了;自己写不来的,就要央人写,央人写却是件麻烦事,除非大人物,除非大富翁——大人物,人家自会争着替他写;大富翁,则可以花钱雇人写。于是,传记就有了自传和他传;他传又有“替写”传记和“雇写”传记两种。若是从立传内容来分,就有史传、文传两类:史传完全写实,近似于报告文学;而文传带有某种小说的色彩,又称传记体小说。因而,这两类作品也就有了内在的区别。可是,无论哪一类,传记中的传主都具有史料和文献价值,都不同于一般的小说。在创作过程中,小说家可以自由地展开自己的想象力,传记文学家则必须控制自己的想象力。

人生如一湾小溪,历史是一条大河。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是由杰出分子和人民大众共同创造的。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当然也就由杰出分子和人民大众所立的一部部传记所构成。传记,历来就关注、包容了各种各样的人物,不但关注了民族和人类的优秀分子,而且包容了普通老百姓,甚至于反面人物。

几千年来,传记作者已经为民族的脊梁、人民的功臣立下了数不清的传记。这些传记,用智慧、良知剖析世界,剖析灵魂,讴歌正义和真善美,揭露暴力和专制,给世界注入了新的活力,给人类带来了美好、善良和希望,使人类社会不断完善,跨入了一个又一个崭新的、文明的、公正的门槛;这些传记,让后人全面了解了各个历史时期出现的著名人物;这些传记,对后世产生极大的警示意义,不断更新和完善了人们所处时空的文明史并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英国发明家斯蒂芬森发明火车,从利物浦驶向世界,推动了英国的产业革命,推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进程;迪生发明的电灯缩短了人类在历史昔日缓慢的航程;毕达哥拉斯、达尔文、诺贝尔、莎士比亚、列夫·托尔斯泰、歌德、莱、拜伦、车尔尼雪夫斯基、果、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等等等等……

传记文学在对“大人物”和“成大事业者” 关注的同时,从来没有忽视过对“小人物”的关注。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传记文学也总是把目光投射到“小人物”、“普通老百姓”的“人民”身上。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和《梓人传》都是写小人物的,前者刻画一位“种树模范”,后者刻画一位木工。在“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封建社会里,柳宗元勇敢地冲破世俗观念,满腔热忱地歌颂生活在最底层的普通劳动者,显示出不凡的思想境界。一部《史记》,太史公既给“成功的英雄”刘邦立传,也给“失败的英雄”项羽立传。“游侠列传”、“滑稽列传”的主角并不是达官贵人,其中更不乏鸡鸣狗盗之辈。太史公甚至也给反面人物立传,替“佞幸列传”也勾勒了不少丑恶的画像。

二十世纪的中国文学,是由小说领衔主演的。百年之前,梁启超曾为中国小说的崛起振臂呐喊:“小说有不可思议之力支配人道”,“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作为富有远见卓识的学者、政治家,梁启超的预言是实现了——特别是1918年鲁迅的《狂人日记》问世以后,中国的新小说异军突起,赢得越来越多的读者,成为文学交响乐队中的第一小提琴。现在,评论界和社会舆论对小说特别关注,这是很自然的。

小说具有“不可思议之力”,传记同样具有“不可思议之力”;小说有了自己的优势,传记也同样有着自己的优势。事实告诉我们,优秀的传记既有艺术的感染力,又有事实的说服力,优秀的传记具有无可比拟的教育功能、历史意义和文学价值。优秀传记的影响力绝不亚于小说,有着小说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就我国来说,建国初期的《红旗飘飘》、《星火燎原》、《把一切献给党》,感染和教育了整整一代人。又如近年来涌现的一大批优秀传记文学,也已经在人民群众中产生了良好影响。《曾志回忆实录》一书,仅香港一地,就发行了六万多册。许多人读了之后深受感动,纠正了对中国革命的种种误解。

进入21世纪,传记文学正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最近,中国传记文学学会举办了第二届“苹花杯”优秀传记文学作品评选活动,从近五年出版的数万部长篇传记文学中评选出《开国领袖毛泽东》、《张爱萍传》等12部作品,并在人民大会堂颁了奖。不少关心文学创作的同志认为,传记文学收获丰富,有新的开拓,是文学门类中很有成绩的一个品种。这次获奖的12部作品,多为数年甚至数十年的长期积累、艰苦创作而成,非一日之功。这些作品,史料翔实,内容厚重,治学严谨,锐意创新,融历史与现实为一体,生动而感人地从不同角度多方面反映了不同传主坚定的信仰,无私、无畏、无怨、无悔的人生追求、成长历程,人生丰富的情感世界、人格力量和爱国情怀,以及为国为民作出的重大贡献和突出成就。这些作品大体反映了近几年传记文学的前进步伐,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国民素质教育的极好读物。

继评选活动之后,以进一步推动与繁荣21世纪传记文学的创作与出版、探讨传记文学的创作规律及其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与影响为题旨的全国首届传记文学学术研讨会又紧锣密鼓在辽宁大连举行.会议由中国传记文学学会、辽宁省传记文学学会主办,大连市传记文学学会承办。来自全国各地的传记文学作家、编辑、评论家与研究员30余人出席了会议。会议就我国传记文学的传承与在当代的作用、创作与出版中诸多引人关注的问题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宣读了学术论文,中国传记文学学会还对其中12篇学术论文颁发了优秀论文奖。

日前,由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解放军文艺出版社、《人物》、《党史博览》等单位联合举办的“21世纪传记文学走向研讨会” 又在北京召开。与会的4o多名专家教授和传记作家、评论家对20世纪中国传记文学的发展脉络进行了回顾总结,对21世纪的中国传记文学走向进行展望和探讨。传记文学应该由历史人物走向现实人物;由伟人、名人走向有成功经历的凡人;由注重文献性史料性走向注重文史结合性,这些就是我们的专家、学者留给二十一世纪的传记文学的答案。

目前世界上以传记文学为主的纪实类作品正方兴未艾,逐渐成为主流文类。艺术的发展从来是不平衡的,而且谁都不可能永远在姐妹艺术中充当老大;哪一朵花开得最鲜艳,它就一定会走在姐妹艺术的前列!

碑,树在那里,就永远立在那里,碑是不会“行走”的。传记,会“行走”, 而且总是走得那么久远,走得那么长远,走得那么宽泛、那么宽广:走过千年,走向万代,走进心灵,走遍世界;传记,无往不届、无处不在;传记的“脚力”永不衰竭!

传记,启发人们对生活的爱与信念,使人们了解自己是世界的创造者和主人;传记,让人永垂史册,流传百世——

但愿世人多多立传,把自己的一生,写成一本书,留给后人!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665944/

传记三叹(之一)的评论 (共 7 条)

  • 雪灵
  • 荷塘月色
  • 晓晓
  • 心静如水
  • 无不为之
  • 醉死了算球
  • 雨袂独舞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