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邂逅铁木山

2014-05-18 21:12 作者:海客无心  | 14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邂逅铁木山,算得上是今旅途中的一件趣事。

“五一”假期,我与朋友驾车趁沿309国道赴兰州。行至会宁县境内,朝阳终于慢腾腾地从地平线上冒了出来。车窗外渐渐有了些亮色,展现出一片陇塬大地暮春时节特有的景致。几块稀疏的麦地点缀在山峦之间,乍一看,恰如一弯青色的湖水,灵动而有生气。朋友忍不住拉下车窗,想要与这高原上的早晨做一次“亲密接触”。不意间一阵凉意透了进来,帮我们抖落掉身上彻夜的疲惫,似乎在告诉行履匆匆的旅客:山外长风恼人,莫要停留。

汽车行经一道山岭,一块指示有“铁木山寺庙景区”字样的标牌映入眼帘。朋友素来笃信三宝,自谓与佛家颇有善缘,喜不自胜,遂停下车来打探入山的路径。得了路人的指点,我们驾车循山门而进,山路坡陡曲折,几乎只容得下一车单行。朋友进山心切,一路选择宽敞的路面而行,孰料通向寺庙正门的道路却是一条不太引人注意的小道。朋友自讽道:这回算是“误入歧途”了。几经兜转,终于找到了寺庙的山门,门额上有中国佛教协会原会长赵朴初所题写的“铁木山”三个大字。我们进入寺内,发现距山门不远处有一块碑文。碑文记录了铁木山的历史文化脉络和寺庙修建历程。据记载,元末将军铁木尔与明军作战不利,一路溃退,被困于铁木山,终于战败自尽。后人为纪念将军的“孤忠”,命此山为“铁木山”。中国历史上向来不缺悲情的将军,如自刎乌江的楚霸王项羽,战殁于潼关的明末督师孙传庭。一个王朝的败亡淹没不了勇士的血性,“我今不死非英雄,古来得失由谁算?”读来不禁使人浩叹。碑文中还记载了光绪年间来自通渭的阎姓道士于铁木山“协同会首,艰难起复”的故事,使人颇生敬意。

我们拾级而上,一路观赏那些被装饰得五光十色的殿宇楼阁。殿内法相庄严,画像栩栩如生,钟鼎炉磬精巧别致。站在寺内高出,见铁木山被松柏围覆,葱郁茂盛,兀然立于一片黄土从丘之上,如傲立的武人,堪称雄奇。后来查阅资料才知道,铁木山早有“旱塬秀峰”的美誉。关于铁木山山名起缘也是众说纷纭,不止上文一种说法。另有许多关于铁木山的文人作品,大抵世人好游名山大川,或抒入世之抱负,或寄出世之情怀。无奈的是常常“萧条异代不同时”,今人只能借古人经历的时空节点铺设自己境。如此想来,我与朋友也是“未能免俗”了。由于时辰尚早,寺内几无游客,有六七位师傅聚在一间屋子里闲聊,吃茶。我与朋友在寺内转了一圈,决定下山回程。

刚出寺门,遇见一位管理寺中伙房的老师傅,姑且先这样称呼吧。看穿着,老师傅应该也是寺中僧人。他见我们急着下山,有意留我们喝些热茶再走。一者旅途劳顿腹中饥饿,二者老师傅热情挽留,我们便随老师傅来到他的住所。住所布置简约,只有一张床铺和几样简单的家具。老师傅给我们倒上煨好的当地人常饮的“罐罐茶”,又摆出热好的馍馍,这应该就是老师傅日常的一餐斋饭吧。朋友参拜过很多名寺古刹,而吃早斋却是头一回。中国寺院丛林中有“过堂”的仪制,“供养偈”中早斋须唱“粥有十利,饶益行人,果报无边,究竟常乐”,可见吃早斋对出家人的重要意义。老师傅劝导我们多吃点,并一再开示:这是佛爷的功德。攀谈中得知老师傅几十年前就上山做事,近几年上了年纪,便很少下山了。世间不乏因红尘烦恼难以化解,希望佛祖指点迷津而遁入佛门的“翩翩浊世佳公子”。老师傅自小与铁木山为邻,自小入耳的便是“善行善念”。在老师傅看来,善行即是功德,而对“佛爷”似乎并无太多祈求。

吃完斋饭,我和朋友告别老师傅。在下山的路上,朋友忽然问了一句:“咱们上山来何所见而去,悲情自刎的将军?主持寺庙修建的道长?抑或老师傅口中称颂的佛爷?”我一时语塞,不能回答。回望山门,但见山顶云锦腾出,宛如一朵盛开的金色莲花。(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652494/

邂逅铁木山的评论 (共 14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