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立马止酒

2014-01-31 18:52 作者:将军  | 10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立马,是立在马年的第一缕曙光之前,对前那场款款斟酌的一席盛筵的幡然醒悟。

止酒,则是凡人唱喏佛家三戒净律时的誓言,也是俗人三戒(戒烟、戒酒、戒色)难蒇时的开脱。

止酒不同于戒酒。戒酒又不同于戒烟,戒烟者可以每天戒掉几次或几十次,或者一生可以戒过数次而复吸。戒酒也不同于戒色,戒色者可以日后再说,反正不会有正常人闻知,更大可不必如戒烟般要告知近者督之。

对于酒,我所知甚少,只是约略记得,酒是由朝的一个丑女令大禹的女仪狄始创。《战国策•魏第二》中就有“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的祥记,这或许只是我过去感悟美酒与美色多与美女有关时的记忆,未必会准。但现在多数人的所信,酒是由东周时一个管理粮秣的小官杜康发明,怕也多是信了三国时曹操的那篇《短歌行》里的名句:“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翻看我那本发了黄的木刻版《本草纲目》有载:“酒自黄帝始,非仪狄矣”。再细查史书上还有“炎黄对饮”的传记。倘如李时珍所说,酒真的是黄帝的泽传,这酒就是只能止而不能戒的。

有古籍《酒源》上说:“天的酒星,酒之作也,其(指酒)与天地并存矣!”若真的如是,酒又成了与天地同辉的精灵了。在中国乃至世界,抑或没有了酒,就没有了历史,就没有了文化,如果都把酒戒了,以后再怎么来提及“传承”?(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其实,酒就是一种用粮食或果菽等其它有机物,经发酵酿制而成的一种含有乙醇的饮品。有人说它:“以水为形,以火为性”。我则认为它是“水落口中自成形,火落腹中各见性”的一种试剂而已。

《尚书》中《酒浩》一文中已有“殷纣王嗜酒恋色,乱性忘国”的记载。就在殷鉴不远到至今,从南朝后主陈叔宝到南唐后主李煜,再到北宋的徽宗帝直到明清也继有诸君,因耽于酒色而断送了江山。历史上掌政的当权者们,以酒乱政亡国的委实不少。好在近代的高官公仆,奢缅于酒色,乱党乱性的并不是全部。孟子说的:“天子不仁,不保四海”。在这里就勿需细说其祥了……

记得以前从我喝酒时起,那时是往酒里掺水的假酒泛滥,当时人们喝了这种真正的假酒,都会像吸毒一样的可怖,这种假酒使人头昏脑沉,舌硬腿软,欲南却面北,思立却难直。腹内翻江倒海涌澎湃,唇外口若悬河喷怒涛,肝火盛极胆包天。而现在的酒,又多是往水里(广告费,包装费等)兑酒,这种假的真酒喝完后更会让人像赌博一样的可怕。这样的真酒,同样常常令人神昏智迷心旌荡,仙气皆无情趣散。目欲睁而复闭,语将出却词杳,伤心损目劳脾胃,言行怅惘忘形骸。

想想我这些年的喝酒也多是如此的可怕,浅斟慢酌在半斤八两不醉,交萦互染于盘盏杯碗狼藉。总是在懵懂中谑而不虐的追求着醉与不醉之间的朦胧,在惆怅中颓嫉着倜伥。喝酒是这般的无聊,在这般无聊之中还要保证,不为在酒酣耳热之时去得到谁的承诺而微醉,也不会去趁谁脸如枣时混融进一点相托而酩酊。这酒喝的虽没侵霍点滴的税民之恤,却也多费了食材而积得了患础。

以前所读佛教在《八师经》里对酒的析述:“酒为毒气,主成绪恶。王道毁,仁泽灭,臣慢上,忠敬朽。父失礼,母失慈,子凶逆,道败。夫失信,妇奢淫。九族净,财产耗,亡国危身,无不由酒”。我虽然不询于佛经对酒是百祸之源的危言耸听,但我之酒后亦是同样的可怖,值得反思。如在酒桌上的皴微轻晕中,在攲侧杌陧的怡然忘形后,酒话渐多伦次渐少。扯辨渐多哲理渐少。酒既消磨了时光,又自贱了身心……

真的令我决心立马止酒的动因,还是因为想起了北宋醉翁诗人欧阳修的“酒粘衫袖重,花压帽檐偏”(诗意:醉酒忘形入花丛,焉不失态?)这句含蓄藴藉,耐人寻味的诗意。

“光阴须得酒消磨”,“明朝酒醒知何处”(均出自苏轼)。不只是为了“酒”的传承,也是为了想中的清明,这酒只能是止而万万不能戒的。待到真的有一天,老虎不在恶人,苍蝇不再伤人,这酒还是要喝的,且要狂欢狂饮醉方休。

甲午年元日 于石竹斋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617479/

立马止酒的评论 (共 10 条)

  • 荷塘月色
  • 晓晓
  • 婉约
  • 上善若水
  • 崔秀
  • 梦麟
  • 昨夜星辰
  • 心静如水
    心静如水 审核通过并说 好
  • 海市蜃楼

    海市蜃楼美文!

    赞(0)回复
  • 三水散人

    三水散人将军文友,文采了得,真正之文化人是也,文中气息沁出书的芳香,鄙人读罢,身心愉快,只可惜本人才疏学浅,只有瞻仰的份儿。观文友之笔应该是班科出生,且群书博览,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文理章法老道,言语凝练独到,期望多上传大作,予我等好文学之人欣赏,那是一件多么庆幸的事啊。文友也能感知分享的快乐。我书看的乱,不系统,毕竟工作与文字关系不大,语言章法生疏,最近开始写点小文章上传与大家分享,一是锻炼自己;二是梳理一下半生的心之途;三是通过习作不断的拓展阅读范围。勤耕于案,日积月累,幻想有一天能留点东西给后人,让子孙也知道前人的思想与做人的心得,虽远犹近,让他们能够在芸芸纵生中畅游,这也叫荫庇子嗣吧。再此谢谢,真诚表露心迹,望文友有空到我的空间走走,请多多给予指导为盼!

    赞(0)回复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