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开在心上的苦菜花

2013-09-24 10:05 作者:走过春天  | 5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读《我与地坛》

第一次读《我与地坛》,心里很压抑,几次长舒胸中之气。第二次读 《我与地坛》感觉似乎完全不同。虽然也的是浓的云,黑的天,但在乌云的裂隙间却总透出一股无法阻挡的天光。这光芒照进黑暗,使万物生辉。这就是顽强的生的光芒。

知道史铁生是从一篇叫做《 昼信基督信佛》的散文。当时很是震惊,史铁生写自己的透析,“比如器官移植,比如史铁生正在享用着的‘血液透析’。”我惊诧,一个能把痛苦,把死亡看得如此清浅的人,该有怎样的气度和胸襟。

试着去了解他以后,也曾为他苦难多舛的命运而叹息。二十岁最狂妄的年龄忽然残废了双腿,轮椅陪伴了他今后的人生,后来又生了褥疮。四十几岁又患上尿毒症,必需依靠做透析来维持生命。后来透析的次数越来越频繁,清醒的时间也越来越少,他必须抓紧每分每秒去写作。就是在这样艰苦而苛刻的人生了里,史铁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不朽的作品,激励着我们这些健全的人去好好生活

但是史铁生毕竟也是人,所有普通人拥有的困惑迷惘、焦躁不安、恐惧疑虑、绝望失落,他也一样有,甚至来得更深刻、更持久。《我与地坛》正是在这种纠结与挣扎中,在对生命意义的不断追问和思索中,用血和泪凝结成的文字

文章以地坛为载体,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别样的世界。 这个世界也许有许多失落,许多无奈,但它却是真实存在着的。就像人人都喜欢健康而疾病却不期而遇,人人都喜欢美貌而丑陋却天生与人结缘,人人都喜欢富有而霉运却如影随形。命运有时确实是无法抗拒的。而悲观失望也是所有人面对厄运的正常反应。但就中国文学作品来说,正面描写人在困境中挣扎这些正常的心态似乎是太少了。他们总是在刻意刻画人的坚强,仿佛每个人都是斗士,每个人的心都是铁板一块,坚不可摧。史铁生却不。他敢于提及“死亡”这个很多人在困顿时都会想到的问题,他敢于解刨自己的内心,把那些心灵深处的黯淡呈现于众目睽睽之下。他也敢于质问命运。有人说他消极,我以为不然。(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一个消极的人能忍受十几年的透析之苦吗?一个消极的人能在病痛的百般折磨下坚持写作几十年吗?一个消极的人能用生命写下这些深刻的文字吗?用史铁生自己的话说,他不怕死,他怕活。

“我们为什么而活”这恐怕是许多人用一生都在思考的问题。浑浑噩噩者,不会去追问“生”的要义。追名逐利者也不会去思考“生”的更深刻内涵。只有像史铁生一般热生活、执着真理的人,他才会去计较生命的真正含义。弄懂了“死”,其实是为了更清明的“生”。这一点,他的行动也可以佐证。

他爱她的母亲,为自己曾经的倔强与叛逆而深深地忏悔。可是“子欲养而亲不待”的事偏偏降临到头上。母亲早逝,是在他心上的又一沉重撞击。母亲没有看到他的觉悟,没有看到他碰撞开的新生活的道路。可是,母亲或许已经在泉下微笑了。对于一个母亲而言,最好的礼物,莫过于孩子能够好好地生活。

他爱他的朋友,那些在地坛上来往穿梭的人。他们的友情看似清淡其实隽永。携手相伴共沐朝阳日暮的老年夫妇,喜欢唱歌、憧憬生活的小伙子,希望通过努力改变人生,却总与成功擦肩而过的失意长跑家,举止优雅、从容的女工程师,还有那位美丽却弱智的小姑娘。他们或许并没有太多的交流,或许只是见面打声招呼,或许只是相视一笑。但是史铁生爱他们,牵挂他们,也真诚地祝福他们。这种情愫同样是美好的,纯洁的,是发自内心的。

古老的地坛见证了悲欢离合,见证了世事沧桑。见证了史铁生十五年的挣扎与努力。从青年走入中年,从困惑走到清晰,他在茫茫旅途中找到一条自己的路。可是成功的欢愉过后,他又陷入思索。也许,这就是人生。有点儿像《等待戈多》里的意蕴。人生永远有解不完的谜题。人生永远有到达不到的目标。

可是人生也总有希望。“但是太阳,他每时每刻都是夕阳也都是旭日。当他熄灭着走下山去收尽苍凉残照之际,正是他在另一面燃烧着爬上山巅布散烈烈朝辉之时。 ”

这种希望,也许中史铁生至终都没有放弃过。每一个人也不应该放弃。

史铁生走了,地坛还在,我们的生活还在。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582817/

开在心上的苦菜花的评论 (共 5 条)

  • 雪儿
  • 孤帆鸢影
  • 婉约
  • 纤纤柳絮
  • 芳草依依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