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青岛印象——《东行散记》之七

2013-08-25 15:57 作者:关山布衣  | 8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从济南到达青岛,大约六个多小时。

未到青岛之前,先跨越了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大桥东起青岛主城区308国道杨家群入口处,跨越胶州湾海域,西至黄岛红石崖,路线全长新建里程约35.4公里,其中海上段长度26.75公里,青岛侧陆上桥梁5.85公里,红石崖侧陆上段桥梁及道路共0.9公里,红岛连接线长1.9公里,也就是说,这座大桥把青岛、黄岛、红岛三岛连接了起来,青岛跨海大桥总投资约90亿元。大巴行驶在在这座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上时,不少人想下车欣赏一下大桥的雄伟、壮观,可是大桥上禁止停车,我们只好隔窗远望大桥的雄姿了。

吃过午饭,我们先去坐船,再游览小青岛,最后游览五四广场和奥帆赛场。虽然从大连到烟台坐了十来个小时的轮船,可是由于是晚上,刚上船到甲板上转了转,之后就睡在舱里没有出去,一直到早上六点半,再加上“宝珠号”很庞大,在船上几乎感觉不到颠簸。在青岛坐的是可乘坐一百来人的小游轮,颠簸就很明显甚至有些剧烈了,刚上船不久,就有几个女士惊叫不已。小游轮上的船老大动员游客戴上船长帽照相,一些年轻人纷纷参与,船老大趁势赚了一笔。

游览小青岛是自费项目,一小部分人没有参加。我们参加的人乘大巴到了公园门口,下车开始自由活动。小青岛是一个很小的岛,上面有一座信号塔,距离海军博物馆很近,可以清楚地看见博物馆里的各式军舰。我绕岛转了一圈之后,看见可以到达海边,便小心翼翼地踏着礁石,到了海边。海浪一浪接一浪的扑上来,只是不很大,对人没有威胁,但已经足以令我们这些西北人惊呼不已了。在小青岛公园的入口处,有一尊青铜雕像,一个女子面临大海,长发飘扬,栩栩如生,令人生出亲近的冲动。

五四广场矗立着一个雕塑,和奥帆赛场隔一条马路。在奥帆赛场,举办29届奥运会时升起的各国国旗依然飘扬,几艘摩托艇在奥帆赛场冲浪,吸引了不少游人,也有胆子大的游客骑上摩托艇,在骑手的保护下体验冲浪的刺激。

第二天吃过早餐,我们前往青岛啤酒博物馆参观游览,这也是自费游的一个项目,有十来个人没有参加。进入博物馆之后,我们每人领到一只耳麦,跟随专业的讲解员一个展厅一个展厅的参观。青岛啤酒已经有110年的历史了,德国人的机器还在,能装6吨啤酒的橡木桶还在,看着这些物品,又引起我的一番沉思:1903年,青岛被德国占领,英德商人为适应占领军和侨民的需要就在这个地方开办了啤酒厂,起名为“日耳曼啤酒公司青岛股份公司”,当时的年产量为2000吨。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人占领青岛后,将德国人的啤酒厂购买下来,更名为“大日本麦酒珠式会社青岛工场”,并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改造和扩建,当时产品曾出口到西贡和新加坡。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接管了啤酒厂,并更名为“青岛啤酒公司”。1949年6月2日青岛解放,青岛啤酒公司终于回到人民手中,并逐步恢复生机。几十年来,青岛啤酒的产量一直相对较小。到1975年,年产量仅4万吨。改革开放后,青岛啤酒才真正迎来发展的天,尤其是1996后,青岛啤酒进入一个高速增长的黄金期。年产量从1996年的30万吨发展到2003年的370万吨,青岛啤酒以其强劲的实力雄霸中国的啤酒市场。(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青岛啤酒博物馆,坐落在1903年建设的登州路56号青岛啤酒厂内。青岛啤酒博物馆是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投资2800万元建成的国内唯一的啤酒博物馆,其展出面积达6000余平方米。博物馆设立在青岛啤酒百年前的老厂房、老设备之内,以青岛啤酒的百年历程及工艺流程为主线,浓缩了中国啤酒工业及青岛啤酒的发展史,集文化历史、生产工艺流程、啤酒娱乐、购物、餐饮为一体,具备了旅游的知识性、娱乐性、参与性等特点,体现了世界视野、民族特色、穿透历史、融汇生活的文化理念。

在青岛啤酒博物馆的三楼,我们每人品尝了一杯原浆啤酒,那口味,是我从来没有品尝过的:苦味重,劲头足,一杯喝完,就有了微醺的感觉。到了一楼,我们这一小组又领到四五壶啤酒,虽然口感略逊色三楼的那杯啤酒,可是这口味,在我们西北是从未遇到过的。又喝了三杯啤酒,竟然有了眩晕的感觉。

下午,旅游的所有项目已经结束,旅游公司为了让大家再一次近距离的感受大海,把我们拉到“石老人海水浴场”,让大家自由活动两个小时。

石老人海水浴场位于崂山区海尔路南端,是青岛市区最大的海水浴场之一,浴场全长达3公里。石老人海水浴场,左端海中巨石即为“石老人”,成为集度假、观光旅游、海上运动、沙滩运动、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度假海滩。在午山脚下临海断崖南侧,距岸百米处有一座17米高的石柱,形如老人坐在碧波之中,人称“石老人”。老公公以手托腮,注目凝神,每天晨迎旭日,暮送晚霞,伴着潮起潮落,历尽沧桑,不知度过了多少岁月。这个由大自然鬼斧神工雕凿的艺术杰作,已成为石老人国家旅游度假区的重要标志,也是青岛著名的观光景点。

从西北方向望去,这块海中奇石极像一位老人,维妙维肖,有关这块奇石的一个个美丽动人的传说也吸引了许多游人来此观赏。相传,石老人原是居住在午山脚下的一个勤劳善良的渔民,与聪明美丽的女儿相依为命。不料一天女儿被龙太子抢进龙宫,可怜的老公公日在海边呼唤,望眼欲穿,不顾海水没膝,直盼得两鬓全白,腰弓背驼,仍执著地守候在海边。后来趁老人坐在水中拄腮凝神之际,龙王施展魔法,使老人身体渐渐僵化成石。姑娘得知父亲的消息,痛不欲生,拼死冲出龙宫,向已变作石头的父亲奔去。她头上插戴的鲜花被海风吹落到岛上,扎根生长,从而使长门岩、大管岛长满野生耐花。当姑娘走近崂山时,龙王又施魔法,把姑娘化作一巨礁,孤零零地定在海上。从此父女俩只能隔海相望,永难相聚,后来人们把这块巨礁称为“女儿岛”。

我也脱了鞋子,挽起裤管,挤进戏水的人潮。虽然在大连、威海、蓬莱等地都看到过大海,也近距离的到过海边,可是还没有像今天这样站在海水里,每一次浪冲上来,感觉到脚下的细沙在快速地流动,双脚就有了下陷的惊慌,就在你要跑脱的时候,浪又退了下去,当你心神稍定,一个浪又冲了上来......第一次体验海浪的冲击,心里痒酥酥的舒坦,不知不觉间,海浪打湿了我的长裤,便急忙走上沙滩晾晒。

在青岛一天半时间,是我出行以来最舒适的一天半,因为只有在青岛,我才没有流过多的汗水。走在青石铺成的大街小巷,梧桐树浓荫蔽日,我感受到了青岛的古老,那些欧式、日式建筑彰显着青岛曾经的劫难。各色鲜花绽放的公园和四通八达的街道上行走的俊男靓女,“海尔”、“海信”两个世界名牌,又使这个城市散发着勃勃的青春活力。生活在这个城市的人是幸福的,因为他们有自己的“吉祥三宝”(吃海鲜,喝啤酒,泡海澡),作为一个过客,我只能记住这个城市的美好盼望着有再一次亲临的机会。

青岛,一个年轻、靓丽的城市!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570873/

青岛印象——《东行散记》之七的评论 (共 8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