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沃土情深

2012-02-07 00:38 作者:沈江平  | 7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观看第十一届“新盖中盖”杯青歌大赛有感

今晚观看了中央电视台三频道直播的全国第十一届青年电视歌手大奖赛非专业组歌手民族唱法决赛,大赛最后获得青年歌手金奖的是武警总队政治部选送的歌手方瑶,她是一名青年女歌手,着一身白色军装,参赛的歌曲是《笑容里的中国》,她人长得漂亮,嗓子也很甜润,举止大方,气质和神态都很不错。昨晚的美声唱法中获得非专业组金奖的歌手也是女歌手曹睿,她的气质也很不错,人也靓丽,属于那种很有个性化和魅力的美女歌手。

综观这两天的大赛,总的给人感觉就是在获奖的前六名歌手当中女歌手比男歌手多,并且获得金奖的都是女性。因此,可以说,二十一世纪的歌坛是女歌手层出不穷的时代。另外还有值得一提的就是这次大赛中歌词的作词水平确实很有文学感染力,凸显出了我泱泱中华博大精深的深厚文化积淀,如著名作词家阎肃老师的一首《风从东方来》,写得很成功,很经典,用数字这种排比句式从“一”至“十”娓娓写来,构成了洋洋洒洒的第一段,第二段又从“十”至“一”倒叙而来,并且很有气势和文采,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另一首就是《中华演义》这首歌词,从盘古开天写起,列举到了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以及四大发明和四大名著,还有一些很动人的歌词我一时难以想起,反正是很能打动人的。因此,这些歌词的内容已经走出了以前那种无病呻吟的“误区”,呈现出一派新气象。由此我们有理由相信,今后还有更多更好的歌词将会亮相在歌坛的。

2004年4月于碌曲

欣闻窗外鸟鸣声

每当我在早晨的黎明醒来,总能听到窗外不绝于耳的鸟鸣声,特别是夏日天晴的早晨,各类鸟儿叫得更是那样欢畅。(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我所住的单位正在搞建设,院内狼藉凌乱地摆放着许多建筑材料,院落与街面之间只隔着一堵低矮的几近颓废的土坯围墙。以前,墙外长着高大颀长的白杨,大的已经有水桶那样粗了,小的也不亚于碗口粗细,可是在去年城市道路拓宽当中被砍伐一尽。当时看到轰隆隆的挖掘机在挖掘砍伐后留下的粗大树根时,心里真有一种惋惜不由自己产生起来,一想到诺大的参天大树在城市改造中顷刻间被毁,心中很是难受了一阵子。但一想到这毕竟是为了把城市建设的比以前更美好更亮丽,这种破坏属于建设中的“破坏”,于是心中的惋惜之情也就淡释了。惋惜树木遭遇砍伐毕竟是一时的,然而享受一座美丽的城市所带来的好处终究是长久的。

由于改造后的小城缺少树木以及树木所带来的绿色,我真想不到那些黎明在窗外啾啾鸣叫的鸟雀们是站在何处的,门前的院落里有一大堆的水泥预制板块,或许鸟雀们就是在这大摞的水泥预制板块上欢快的鸣叫着,鸟雀们已经找不到落脚之处了。其实,鸟雀是本应在树林或公园的草坪、花丛中欢畅的亮嗓鸣叫的,可小城缺少了树木花草,一想到鸟雀们如今落到了这般境地,禁不住让人悲戚起来。

这婉转动人让人百听不厌的鸟鸣声给了我们精神上的愉悦,如果你不喜欢大自然,不是一个生活情趣十分高雅的人,也许你是不爱聆听鸟鸣声的。每当天晴的早晨鸟雀们欢快地亮嗓鸣叫的时候,酣睡中的我总会被这些悦耳的鸟叫声所吵醒,打扰了瞌睡原本是一件让人十分气恼的事,但一听到在城市里十分罕见的鸟鸣声后,我竟是那般的欣喜,心境也随之朗然了许多。现在小城改造后已在宽敞的街道两边栽植了许多紫果云杉幼树,随着雨水的不断滋润,新栽的树苗正在茁壮成长起来,泛出了一股淡淡的新绿。我想,在不久的将来,它们将会长成参天大树的,也许到那时,鸟雀们就有了一个自己的栖身之地,它们的活动范围再也不是水泥地和光秃秃的房顶了。

我期盼着鸟雀们在郁郁葱葱的的大树上欢唱的那一天……

2004年5月16日夜

高原春迟

地处高原的碌曲草原四月下旬过后,天气已暖和了许多,可是“五一”长假期间,连日晴朗的天气一下子又变得糟糕透顶了,先是阴晴不定而后又变得寒冷起来,接着又是雨雪交夹而降突然寒冷到似乎春节刚过的那段日子,原本有了些许绿意的小草也停止了它的生长,在雨雪交加中显得那么脆弱,让人顿生几分怜悯。

七天的长假在琐碎和无聊中不知不觉过去了,给人没有留下一丝值得留恋和回味的东西。“五一”节结束后又到了上班的日子,大多数人上班干工作也许是属于松弛有度的那种,我却因为性急干啥都爱往前赶,因此工作的每一天都过的特别忙碌,总有一种感觉就是上班时间总是过得那样匆匆,以至于每周的双休日总是来的那么过快。

在这高原上的草原上首先能感受到春的音讯就是在原野上、院落里的小草在阳光和雨水的滋润下泛起的可人的绿意,我所上班的机关大院中铁栏围成的草坪已经见不到沉寂了一冬的枯黄容颜,取而代之的是在春的滋润下一天天泛绿的草丛所呈现出的勃勃生机和翠绿。还有机关后院的空地上零星生长的野草,如同韭菜般的叶片显得格外壮硕,可能是这里的土壤更适宜于野草的生长吧。

草也绿了,春也来了,阴天过后天气也晴朗了,这种迹象表明高原的春天还是在四季交替中姗姗走来了,尽管迟些,但毕竟能慰藉人的心灵和振奋人的精神。一年之计在于春,高原美景君须记。我想,在“春”这个吉祥使者降临后,农民们会架起耕犁播下希望的种子,牧民们会把牛犊、羊羔牧放得更加茁壮成长,商人们又会起早贪黑地开始一天的忙碌经营,学生们背起书包也许正在走向学校,打工者们背起行囊又要启程远去异乡他地开始创业……但愿一切寻觅爱情的人们在这个美丽的季节也会走向爱情的芳草地的。春天是辛勤播种的季节,春天是充满希望的季节,春天更是万物复苏、祥瑞莅临的季节。只要心中有了希望,一切都会走向美好的开端;一旦我们心中有了春天,心境就会无比灿烂。是的,只要心里有了“春天”,高原芳草连天的真正的春天就会不再遥远了!

2004年5月19日中午

好久没有写日记

最近由于较忙,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写日记了。其实我是喜欢写日记的,不管写日记是否对于提高我的文学写作有没有裨益暂且不说,但等到若干年后,当慢慢打开尘封已久的日记,我们会为自己曾经记录下的生活中的每一个精彩片段而感到无比欣慰,同时也为自己当初工作和事业上曾经取得的小小成绩而窃喜不已。

写日记不需要苦苦思索,也无须刻意为之,只要时间宽裕,心情欢畅,就可以信笔无疆洋洋洒洒写就开来。我们在闲暇当中随心所想写就的东西,当时品之很多时候往往难以咀嚼出其中韵味,但时隔多年静下心来偶尔翻阅,却别有一番滋味涌上心头,一篇篇充满真情和记录着人生履历与内心感受的篇什如同青春时期的恋人,往事随之在脑际一幕幕展开,那种感受不由把人的思绪拉回到许多年以前……一篇篇日记,见证了我们生活当中的每一个片段,岁月的痕迹曾在这些真切的文字当中始终显得那么生动,那么鲜活。

我常常这样想,只要时间允许,将每一天的生活感受和内心情感用轻松的散文格调记录下来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闲暇时间将一些精美的篇章通过一番粗略“雕琢”打印出来就是一篇优秀文稿,我的不少见诸报端杂志的东西就是通过整理日记当中的精美篇章而形成的。做文与做事难以苟同起来,写文章很多时候如同拍照,“闪光”点就在那不经意的瞬间,优美的文章往往很难“苦心经营”而成之,写作当中很多时候在无意间产生“精品”,正如“有心栽花花不活,无心插柳柳成荫”,只要不怀任何功利有感而发一气呵成的东西,很多时候由于是一个人的真情实感和内心独白往往能以情动人,文是这般,字亦如此,正如一代书圣王羲之邀约文友名流在春光烂漫、开怀畅饮之时一气写就的千古名篇《兰亭序》一样,达到了他一生中书法创作水平的最高境界。

写日记是一种很好的习惯,只要不懒惰,“挤”出丁点时间就能将每一天的生活片段和心路历程记录下来,写日记不受任何“局限”,喜怒哀乐、平常生活、阴晴圆缺、四季更替等等都可以在片言短语中记录下来而串缀成厚厚的一沓子。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久而久之,写日记不仅能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养成一种乐于动笔的习惯,而且还能加深我们对一件事情的理性分析和科学判断,乃“一举”而“几得”也,我们为何乐而不为之?

2004年6月19日夜

走进玛曲

碌曲县城至尕海的公路正在铺油改造之中,粗糙的砂土路基上沥青只是铺就了半侧,依维柯在县城通往尕海这段路途上行进的不是太快,六月的高原春意已经盎然了,公路两边满山遍野地绿起来了,不时可见牧人搭建的或黑或白的帐篷星星点点散落在连绵起伏的草地上。车一到尕海路段速度明显快起来了,尕海至玛曲的公路前些年经过改造后路面出奇得好,浩渺平静的尕海湖就在尕海乡机关旁的路边上。已经好长时间没有见到碧波荡漾的尕海湖了,前两次见到尕海湖时湖水都很小,这次看到尕海湖时湖面则是那样的丰盈,湖水虽不怎么清澈,但水域广阔的达到了极致,湖畔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正在修建候鸟瞭望塔。碌曲草原上的明珠尕海湖,始终是是那样的静谧恬淡,曾经赢得了不少文人墨客的礼赞!

尕玛公路穿越尕玛梁时不少路段为了避免坡度太大而曲环环盘绕山梁而上,因此弯道极多,虽然路面不怎宽,但黑色的沥青铺的很瓷实,车子开足了马力箭一样的向玛曲方向行驶,走上玛梁时,极目远望,曲环盘旋的柏油公路如同蟒蛇蜿蜒在天高云淡的高原上,不到一刻钟的功夫,疾驰的依维柯已冲出了绵延起伏的尕玛梁。站在尕玛梁上放眼远望,天幕显得那么的低矮,云朵似乎就在我们头顶漂浮,空气是那样的清新,极目远眺,草地显得那样的广阔,也许这是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巅峰,站在这里,真切地让人感受到青藏高原的寥廓和博大,而人在这自然界中是那样的渺小,时空却是那样的无限和旷阔……

翻过尕玛梁,这里的公路有好长一段穿行在半山腰间,曲曲环环,峰回路转,不长的时间走完了山道,这时灰白浑浊的黄河弯弯曲曲、模模糊糊呈现在远处天地相接间,远远望去,好像一块接一块的沼泽地似的,似乎在草地上由低而高倒淌而来,真有一种“黄河之水天上来”的苍茫意境,根本感觉不到黄河缓缓流动的感觉。

不知不觉间,车子驶到玛曲县城,一下车,那种由于车速过快而略微眩晕的感觉没有了,深深地呼吸了一口高原上的清新空气,心情是那样的舒畅,与好友在街头一个幽雅的饭店填充了饥肠辘辘的肚子,没什么事情,于是两个人在街上闲逛。下午到县城一个同学处酣畅淋漓地饮了很长时间的茶,一路坐车的疲乏荡然无存了,精神爽快了很多。晚饭时分,老同学在火锅店盛情款待了我们,吃罢晚饭出来时夜气已经有了些许凉意,暮色中的玛曲县城失去了白天的喧闹,一切进入了夜幕后的静谧状态。由于天气略暗,苍茫暮色中云团和暮霭低沉沉地压在头顶,远处的草地显得死一般的寂静,在广袤的草地上玛曲县城显得那样的微小。看着街头零星可数的行人,沉寂孤独的感觉油然而生。

翌日,天气放晴,灿烂的阳光洒满了偌大的草原,吃罢早饭,老同学驾车邀我们去黄河大桥边游玩,在桥头旅游度假村的草地上,我们惬意地坐在太阳伞下喝着饮料,艳阳朗照的草原景致是那样的美丽,信步走在黄河大桥上,第一次来到这里的感觉是那样的新鲜,黄河大桥雄伟地跨卧在九曲黄河第一弯的玛曲大草原上,河水在这里流淌的是那样平静,虽是上游首曲,但河面还是那样的浑黄,两岸的草场退化十分严重,裸露的滩地一直随着弯弯西去的河岸绵延而去,让人心中很不是滋味。

坐在黄河岸边度假村的草地上听着优美的藏歌,心中什么都可以不想,身心得到了彻底放松,烦恼和不快化为云烟,这是在繁忙的工作之中难以感受到的。听着藏族著名歌手德乾旺姆的《香巴拉并不遥远》,仿佛把人带到了那优美的意境当中。在这碧绿的草地上,沐浴着高原夏日的阳光,看着远天悠悠低垂的白云,呼吸着清新湿润的空气,黄河在身边静静地流动,极目眺望远处青青的草地,感受草原博大的胸怀,心境舒畅得忘记了一切,犹如走进了渴望已久的梦中香巴拉。

啊,首曲;啊,黄河!你从遥远的巴颜喀拉山脉一路走来,玛曲大草原因你而闻名,黄河第一弯的牛羊因你而更加肥壮,祖祖辈辈生活在这方土地上的牧人因你而倍感自豪。炎黄子孙的母亲河,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中华民族因你而无比骄傲……

2004年6月29日夜于碌曲

写稿是一件极富乐趣的事

我对文学始终怀着一种虔诚的崇敬之情,为了使自己的写作水平达到一种真正意义上的高度,我曾做过孜孜不竭的努力。甘南文坛上一度十分活跃的李城先生曾经这样说过:让文学感动心灵。对此,我细细品味后很受感动。

正当十年前风华正茂之时在甘南高原小城上中专时,那样痴迷于大部头的历史题材小说的阅读,然后由小说而逐步爱上最能代表文学品味的散文。在那时候,我也爱写些信笔涂鸦的东西,曾记得在1994年左右我写过数片新闻报道曾投寄给后来引领我走上文学之路的《甘南报》,却不幸均以泥牛沉海而告罄,尽管如此,文学这个神圣的东西始终如一团火焰般地在我的胸中熊熊燃烧而未曾熄灭,这团火焰一度激励着我拿起幼嫩的笔记述下我的人生历程中曾经有意义的东西,也让我饱满热情地铭写下了生活中曾经稍纵即逝的绚丽浪花。

1996年是我参加工作刚刚一年的时候,当时我所工作的玛艾乡的草场承包到户工作搞的颇有成效,对于当时的牧民群众用牛羊换取围栏网丝进行草场围栏的现象,我曾写了一篇短消息投寄给《甘南报》,结果有幸刊登,虽然只在第三版上占了小小一角,我的姓名也不很规范地打印了两行,但我还是着实高兴了一番,1997年元月1日的彩版《甘南报》发了一篇《一个共产党员的情怀》人物通讯稿,那篇通讯是我撰的稿,当时是署了我和乡党委副书记陡女士的名,不知何故刊登出来时编辑删去了我的小名,也许是我这个无名小卒名不见经传的缘由吧。当然发生类似于这样的事还有以后在报道一个个体工商户的人物通讯《洮河畔一首爱的歌》里头,虽然当时有些气愤,但后来一想也没什么,于是十分坦然地把它搁置在一边。

上面这段插述文字,仅仅是一个插曲而已,真正称得上处女作的是1998年春天写就的《争做跨世纪的合格青年》一文,投寄给《甘南报》后10月份才刊登出来,并且只摘录了其中的两段,题目也变味了,虽然当时有一种窃喜,但对于水平有限的编辑之删改我并不那么欣赏,如今细而思之,也许是版面所限而致,对于这种点点滴滴,由于是我从事文学写作的起步阶段,所以至今记忆犹新。随后的1999年冬天,撰写的《边远农牧区实施计划生育的难点与对策》一文在《甘南报》上刊登出来,同年《甘南人大》还刊登了我撰写的一篇反映村级人大代表小组开展代表活动的文章。世纪之交的2000年,可以说是我的创作处于灰暗期的阶段,虽然投了数份稿件,但没有一篇被采用。从2001年开始,我对散文产生了一种割舍不掉的情结,于是兴致极高地尝试着写了数篇散文,曾有5篇在《甘南报》上亮相。2002年,在《甘南报》、《格桑花》和《参考学习资料》三个州内刊物上相继发表了系列篇什。2003年也是比较有收获的一年,曾有3篇散文和诗词亮相于《甘南报》。

写下这些话,只是我对个人近几年文学写作的一个回眸,写稿子确实是一件挺苦的差事,如果要想写出优秀的东西,不仅需要对文学怀着满腔的激情和具备与生俱有的才气,更需要一种常常为此而感动并用朝圣般的虔诚和孜孜以求的痴情笔耕不辍地去投入。读书是一件快乐的事,写文章比读书苦得多,但苦中有乐,乐中有获,当一篇用满腔热情写就的东西变成铅印的文字亮相于报刊杂志后,心情之喜悦是其他任何东西都难以替代的,每当投寄的文稿变成铅字的时候,稿费多少已经成为小事,那种创作带来的欣喜与满足会深深地感动着我,激励着我,并鼓舞我拿起手中的笔饱含真情地在文学这片芳草地上真诚地耕耘下去。

2004年7月16日夜于碌曲

新年感怀

祥和喜庆的春节过罢,年味尚未褪尽之时,又到了上班的日子。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新的一年,每一缕阳光都是那样的灿烂,那样的煦暖,让人充满了一种深深的感动,一丝甜甜的温馨。冬天已经过去,春天不会再遥远了。我们祝福春天!

春秋变换,岁月交替,历史在一页页的翻过,天地间的万物在新的一年中添增了一道看不见的年轮,幼树长大,枯草吐绿,孩子长高,青年成熟……一切都充满了生机,孕育着希望,迸发着激情。

回眸过去的二○○四,神州大地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处处呈现出一派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发展态势,华夏大地东西南北到处充满了一派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繁荣景象。感受二○○四,一串串发展的数据,浓墨重彩的写下了政通人和务实奋进的盛世华章,一个个重点项目的建设和大型工程的告竣,奏响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凯歌,一项项科研成果取得的骄人成就,向世人宣告了一个东方大国正在走向世界前列,一次次国际政要的访华显示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今非昔比,一件件大事、喜事让炎黄子孙扬眉吐气、豪情满怀,一回回国歌在雅典上空的回响,奏响了中国迈入世界体育强国的最强音符,一次次党和国家领导深入基层的视察下访,充分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决心和信心。一连串的大事、喜事、盛事预示着东方巨龙腾飞为期不远!

走向春天,走向激情满怀、豪情万丈的二○○五,我们无比喜悦,无比振奋,我们为春天欢呼,我们为春天歌唱。新的一年,东方的地平线上每天都会升起一轮崭新的太阳,这预示着希望,预示着勃勃生机,我们来不及等待,来不及感慨,年轻的心将会迎着太阳,一同把那希望点燃……

2005年正月于碌曲

夜宿郎木寺

郎木寺是一个民俗风情和自然风光都很有特色的地方,曾经让不少中外游客赞叹不已,魂牵梦绕。

欢庆祥和的春节过罢,在返回单位上班的路途上,一路上车子在四川若尔盖县嵯峨叠嶂的峡谷公路上颠簸不停,直到太

阳偏西时分才到达了郎木寺镇,正月午后的郎木寺,虽然群山褪去了绿装而显得那样的宁静,草原也有几分萧瑟,但街道上却是一派喧哗的热闹景象,商铺门前悬挂的大红灯笼和街面上遗存的斑驳鞭炮渣,让人感受到传统的年味还未曾在这片土地上过去。音像店中传出了优美、激昂的藏歌,一声声呀——啦——嗦……让人深刻地感受到了青藏高原的博大与雄浑。

小镇平展的街道上残留着尚未消融的积雪,商贾们已经开始了春节后的紧张营业,原本并不宽展的街道上来去的行人笑容可掬,显出一份悠闲自得的样子。大概是这里地处甘、川两省的缘由吧,无论春夏秋冬,街道上的行人都是那样的多,精明的商贾在这里扎下了根,商贸业由此在这里火爆发展起来,靓丽多彩的摩托车和各种款式的面的成为街道上一道亮丽的风景。走在街上,让人感觉到这里并非草原一隅,而是到了另一个别开洞天的胜地似的。这里坐落着两座驰名藏区的郎木赛赤寺院和四川格尔底寺院,冬日的街道上常常有穿着枣红色袈裟的僧侣三五成群地行走着,这一切,使初来乍到这里的人们深深地感受到这片土地上有一种浓厚的佛教氛围和那种难用言语表达的禅机。

太阳隐去了最后一抹亮色,夜色终于笼罩了这方净土,在路途上颠簸了一天,竟无一点睡意,于是想起了十多年前从老家出走到这里潜心学经的一名僧人,好在记有他的手机号码,一呼便通了,在他的盛情相邀下,月色朦胧中踏上了他的僧舍,僧舍就在寺院旁边,一排排榻板盖顶的木屋在月色下显得那样的整齐而别致。虽是冬日,僧舍中早有一名经童把炉火烧得旺旺的,丝毫感觉不到冬日的寒冷。盘坐之后,喝起了醇香扑鼻的奶茶,多年未见,话语自然很多,那晚,我们谈了很多很多。看到时辰降至子夜,我便告退出来,走出僧舍,月色比来时光亮了许多,月光宛如银辉泻洒在地面。夜深了,个别僧舍还透出一丝灯光,整个寺院和山岗、松林都罩在朗然的月色之下,显得那样的幽静,那样的安谧。四周的山岗和掩映着寺院的古松翠柏在月色之下增加了几分妩媚,轮廓是那样的美丽,线条是那样的自然,山的叠嶂和林的幽静使这座古寺显得如此的肃穆,如此的静谧,如此的祥和。

街道上偶有稀落的犬吠声传来,灯光很少亮着,郎木寺小镇在溶溶月色中沉睡了,第一次感受到这座小镇的夜晚是那样的惬意和寂静。古人说过:月是故乡明。但我却在这地处高原一隅的草原小镇却感受到了他乡明月特有的皎洁和宁静。

我想,迎接小镇明天的,将会是阳光灿烂、祥和平安而迷人的又一个早晨。

是日恰是乙酉年正月十八。

2005年正月于碌曲

赴东南沿海和港、澳旅游考察散记

6月2日早晨8时,从碌曲乘依维柯客车于下午4时30分到达兰州,当日晚上9时20分从兰州火车站登上火车途径天水——宝鸡——西安——三门峡——洛阳——郑州——武汉——长沙——英德——韶关后至广州(其中6月2日夜、6月3日昼夜、6月4日早晨一直在兰——广线上一路观看沿线的风情和景色)。旅途当中,列车途经河南信阳段时沿途沿途呈现出的低矮的山丘,郁郁葱葱的森林,碧绿的水塘,绿色的田畦,以及绿树掩映中的村庄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6月4日上午9时30分抵达广州站后,在何树华(广东韶关人)导游的带领下,碌曲县人大东南沿海和港澳考察旅游团一行游览了广州市孙中山纪念馆,参观了孙中山先生生平事迹图片展,并在纪念馆院中中山先生铜像前合影留念,随后游览了广州市越秀公园。公园以“五羊雕塑”而闻名,园内热带树木花草蓊郁,石雕造型巧工天成,园林设计匠心独具,游览之后让人赏心悦目。

之后,在广州市越秀公园近处的一餐馆集体就餐,就餐完备后,大家乘中巴轿车直驶深圳(出城因碰车在城郊逗留近1小时),在驶往深圳途中经过的城市有东莞市——虎门市——虎门长安镇——深圳宝安区,到达深圳时约是下午3时许,在深圳水晶珠宝超市走马观花草草浏览后,大家去了沃尔玛超市买了一些翌日赴港时需要的饮料和小吃。接着乘车到了“世界之窗”门口,随后大家在“窗”口买了门票游览了由原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题写的在深圳最具代表性的旅游景点——“世界之窗”。

“世界之窗”占地面积很大,地处深圳之郊的“世界之窗”创意新颖,造型别致,它用雕塑、模拟仿真缩建等形式,塑造出溪流、瀑布、洞穴、奇花异草、温热带作物等世界知名国家的知名景点、树木、花草、风物等,全面、细腻而生动地再现了日本、泰国、印度、马来西亚等亚洲国家以及英、德、法、意等欧洲国家以及印地安民族,拉美国家美国、委内瑞拉、墨西哥,非洲埃及、南非等国的标志性建筑、知名景点,如日本的富士风光,瑞典的××雪峰滑雪场、古罗马王朝宫廷建筑、佛祖释加牟尼塑像、侏罗纪时代的恐龙造型等,还有日本的樱花、墨西哥的仙人掌、美国的大瀑布等,特别是“窗”内人工栽培的荔枝成林、棕榈成荫,加之一些椰林、芒果树等热带树木点缀其中,让人游览后感受到了世界各洲知名国家的知名景点、城市造型、异域风光、风物人情等。

是日晚在“世界之窗”球型自动伸缩式露天歌剧院观看了以反映古代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历史进程为题材的大型歌剧。

当夜大家在深圳市“新利园”三星级宾馆下榻。

2005年6月4日夜于深圳新利园宾馆

※※※※

6月5日上午8时乘巴士轿车经海关进入香港。

6月5日在港导刘女士的带领下游览了香港浅水湾景观,之后在导游苏丽女士的带领下大家游览了香港海洋公园(上山乘灯笼式缆车上索道,下山乘电梯),当日下午在海洋公园游览时突降大雨,雨水中的南中国海一片苍茫,海上不时有大型油轮、舰艇穿梭往返。雨后上山游览了香港白云山山庄,白云山山庄上建有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梁劲松、伏明霞夫妇以及影视明星成龙的别墅。浅水湾海滨有首任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影视明星刘德华以及已故女歌星邓丽君的别墅区。大家在导游的安排下还在海洋公园门口合影留念。

晚餐后大家乘巴士大轿车游览了香港会展中心,参观了由江泽民同志题写的“香港回归祖国纪念碑”和国务院赠送给特区政府的金紫荆花,并在这里纷纷拍照并合影留念。自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后,会展中心前的广场已称为金紫荆广场。当晚我们乘船游览了维多利亚港,在海港巡回观看了霓虹灯闪烁下的香港夜景。

6月6日上午大家游览了香火颇盛的集佛教、儒教、道教合一的黄大仙庙。之后进入香港的世界著名珠宝城——美亿珠宝商城和香港手表名店、谢瑞麟黄金商城等参观游览,在这里,大家都购买了价值不等的旅游纪念品。

6月5日、6日两日我们下榻于香港的三星级酒店——华逸大酒店。从香港导游苏丽女士的讲解以及我们在游览中可以看出,风水和宗教信仰在香港非常盛行。两晚上还有甘肃籍的男士郭导与我们一同下榻。

2005年6月6日夜11时于香港华逸大酒店21楼2137房间

※※※※

6月7早匆匆吃罢早餐后,大家在港导小姐的带领下乘坐巴士大轿缓缓驶向香港码头,出港途中经过香港特区立法会、香港理工大学以及霍英东(原全国政协副主席)的别墅区。在码头逗留时间不长就登上了驶向澳门的轮船,团队中包括我在内好多人都是没有见过海的,当然也就没有坐过船了,轮船启程前在码头来回颠簸,就象跳迪斯科似的震荡个不停,当轮船行驶在茫茫大海上时,让人真真切切地领略到了大海的苍茫和无际。不到一个小时,全团人员顺利到达了——澳门。

船到澳门后,苏导圆满完成了她在香港境内的导游任务,下船后和我们告别,接着由李女士接替了我们进入澳门后的导游任务。李小姐导游带大家在“总统酒店”共进了自助餐。午餐后乘座巴士大轿游览了圣堡德(也叫大三八牌坊)教堂遗址和澳门炮台遗址,之后李导带大家到当地的一家珠宝店游览参观。

从珠宝店出来后大家乘坐巴士跨过濠江大桥去澳门郊外海边的黑沙滩游览,这里气候宜人,海滩一律呈油黑色,海边上一种状似松树的树木亭亭玉立,海风在这里轻拂,给人一种凉爽之感。归途中李导带领大家途经澳门特首何厚铧和澳门赌王何鸿生的私人别墅区,并顺便参观了澳门特首办公楼、政务办公楼和“盛世金荷”广场,并在广场上分别合影留念。

待下午进罢晚餐后李导带大家游览了澳门大赌场——葡京酒店,酒店内聚集了世界各国尤其是东南亚国家的许多赌士。赌场内赌局极大,大厅内人头攒挤,圆型的赌注重重叠叠,里面不仅有健身厅、珠宝廊、名表商城等,还有供小额赌注把玩的“老虎机”。

澳门濠江上共有四座10公里之长的跨海大桥。

晚上大家分别买了130元的门票在澳门赛马场观看了马赛。是夜在澳门三星级酒店——环球酒店下榻。

2005年6月7日晚10时15分于澳门环球酒店

※※※※

6月8日上午8时在澳门环球酒店对面的餐厅集体吃罢早餐后,乘巴士大轿驶向进入珠海的拱北口岸,9时多在珠海市游览了近两个小时,珠海的主要游览景点有圆明园新村、珠海渔女雕塑等,11时半在一家餐馆吃了中餐。之后进行了环城游览,并在珠海市郊的珍珠渔女雕塑前大家纷纷拍照留念。游完珠海后在杜小姐的带领下转游了两个商场。

从珠海乘大巴驶向广州共用了2个多小时,途中经过了中山市。

在广州逗留了5个小时后,是日晚上10时26分从广州乘火车连夜驶向海口,翌日早晨经琼州海峡坐了50分钟左右的渡轮后到达海口(途中经过博闻小站)。

2005年6月9日晨7时半记于广州开往海口火车上

※※※※

6月9日上午10时到达海口后,在海口火车站来接迎团体的是海南导游董新曼女士,在海口市的一家饭店大家共进午餐,之后坐宇通大巴驶向琼海市的博鳌镇,大家在博鳌镇的博鳌水城边万泉河入海口手按快门纷纷留影纪念,“万泉河入海口”条石旁还有一块岩石,临海一边镌刻着江泽民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全文,背后镌刻着江泽民同志2001年3月在首届博鳌“亚洲论坛”开幕时即兴所赋的一首赞咏博鳌美景和寄予亚洲论坛美好愿景的五言律诗。

大家还乘游船游览了博鳌万泉河入海口暨三江汇合处的海滨风光,并在海滩边纷纷留影。夏日的海滩赤脚行走上去灼热燎人。在海滩边站立在风口海水倒卷的地方,被推涌而来的浪波淋湿的裤子湿漉漉地缠在身上,我都担心在游船和车内久坐不干会患上关节炎的。

是日下午由琼海市驶往万宁县兴隆山华侨农场暨国家AAA级旅游景点——亚洲风情园停下后,大家在这个繁华的旅游景区吃罢晚餐后就在“兴隆山金日酒店”入住,兴隆山农场以种植和加工咖啡以及自然温泉浴而闻名于海南这个宝岛。

2005年6月9日夜10时30分于海南兴隆山金日酒店

※※※※

6月10日早晨7时半大家陆续起床后吃罢早点游览了海南兴隆山“亚洲风情园”,园内有一尊镀金四面观音塑像,金光灿灿,颇为壮观。大家在塑像和园内槟榔树、孔雀等景点前纷纷留影。

之后大家乘车离开了兴隆山农场,前往三亚市,并在途中一家以生产渔王牌鱼干油为主要海产品的公司旁餐馆内进了午餐,午餐主要以海鲜为主,大家都吃惯了西北风味的饮食,对于海鲜食品不是那么爱吃。之后乘坐大巴车继续向三亚方向驶去,途中在分界洲半岛海滩旅游点下车后坐游艇游览了分界洲岛屿,夏日的分界洲岛屿景色迷人,岛上海风轻拂,虽是盛夏时节,但在海风的轻拂和海浪的拍打下夏日海滩不是那么炎热,大家在潜水入海处的海滩边坐下嬉水观赏大海的壮观景象,男士们脱去外衣在浅海域洗浴游玩。来自各地的游人不论青年男女都在这里穿着泳装自由自在地戏水游娱,前方不远处的椰林景色甚是好看,阳光下美丽的海滨风光使人的眼球久久不愿离开。

中午2时许集体从分界洲岛起程继续向三亚前进,途中在亚龙湾(亦称海底世界)小镇停车继续在海滩边游玩。亚龙湾海滩海浪极大,海水汹涌冲击海滩,海面上的小快艇被波浪冲天的海涛冲空掀起,看后心中一片骇然。亚龙湾小镇的标志性建筑是一座形状似玳瑁的巨型会展中心建筑。在亚龙湾这个海南最南端的小集镇上,也有回族同胞聚居,集镇上一群群头顶白盖头的穆斯林回族妇女摆着小摊,做着海洋旅游纪念品生意。

车在行驶当中停在一个不知啥名字的小集镇上,在这里导游董新曼女士把大家带进一家海南名茶——苦丁茶系列加工厂家,公司服务小姐给大家演示了苦丁茶的冲泡方法,并推荐该厂的苦丁茶、兰贵人、乌龙茶等海南名茶。

是日晚,大家到达三亚市后在该市的碧海云天酒店入住。

9月11日一大早大家吃罢早点后,大家在董导的带领下从三亚出发前往南山佛教文化苑,途中董导带领大家游览参观了三亚水晶产品商场。南山佛教文化苑建设规模极大,游苑大门匾额由原中国佛协会会长、著名书法家赵朴初先生题写,苑内塔碑上的经文都是赵老题写后镌刻上去的。苑内的门楣上有中国书协名誉主席、享誉海内外的经学大师、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题写的四个金光大字“寿比南山”,苑内佛教文化氛围浓厚,还种栽有许多菩提树,以此纪念佛祖释迦牟尼。离海岸不远处的浅海之中有一尊世界之最的三面钛合金南海观音塑像,据说该像于2004年落成,耗资高达8亿人民币,白金观音高达108米,建在男中国海中以祈福于苍生,亦起着威镇东海龙王之意,不让中国再遭一九九八发生的洪涝灾害,董导说自此建成,海南很少降雨,是否真实,只有查考可以证实。民间自古以来就有南海观音之说,因此,这尊观音被世人称之为南海观音。

游罢南山佛教文化苑后,大家乘车去了海南岛的东海之滨,下车后,三人自愿组合后乘快艇去东海的天涯海角石游览,我们西北人乘船过海渡江尚可以,但乘坐快艇在海面的风口浪尖上飞速急驶,还是有些提心吊胆,我和单位的达毛女士坐在后面,人大严五九副主任坐在前面,我初次乘坐虽有些心虚,但不是很惧怕的,最惊险的要数严老了,他由于有恐高症,开艇几秒钟后他已吓得胆战心惊,呼喊不停,后脑勺上虚汗直冒,这让达毛和我俩既好笑又为他捏一把汗。

快艇在天涯海角石前的海面上停留10来分钟,我给严老和达毛女士分别拍了照,快艇老板给我摄了一个穿红色救生衣的照片。

坐快艇游完天涯海角石后大家又乘大巴轿车去了东海之滨海滩旅游景点,大家在这里又脱衣在海水里游玩,之前还参观游览了中科院海南生物研究所以及下属的珍珠养殖场和珍珠商场。

是夜大家继住三亚市碧海云天酒店。

2005年6月11日晚11时20分于三亚市碧海云天酒店

※※※※

6月12日早晨起床后,集体在三亚的碧海云天酒店的东北粥王餐厅吃了早餐,然后乘车向海口驶去,途中参观了一家珠宝公司(内有琳琅满目的玉饰、钻石、宝石、水晶、玛瑙等饰品),我在此购物商场购买了两枚石榴红宝石戒指。从购物商场出来后,途中在一家餐馆就了餐,之后董导带领大家游览了万宁县的海南第一山——东山岭,东山岭自然风光旖旎,石怪竹幽,相传南宋年间知县李刚官场遭贬后在此山的小寺抽过签,李刚依照签意励精图治,从而东山再起,青云直上,董导说“东山再起,青云直上”两成语亦因此而成。此山游览入口处门楣上有原中国佛协会长、著名书法家赵朴初先生题写的“东山岭”三字,拾阶而上至半山腰外,建有寺庙,寺内供有佛祖释迦牟尼和观音菩萨镀金像,在巨石排空般矗立着的几尊大石上分别镌刻着雄浑有力的“海南第一山”、“海外桃源”“青云直上”等几个大字。离此不远处还有两处“天外飞来之石”之壮观景象,山脚下有一个当地人称之为“狴貅”的狴貅石,据说抚摸此石还能避邪。

此山不仅有椰子林,而且还有拔地而生苍翠欲滴的油松树,在这里尤以一种状如椰树的竹子而给人印象颇深。

游完东山岭后,董导带领大家坐车去了万泉河漂流,大家在竹筏上手持水枪打起了水仗,不仅两个筏子上的团队内部互相嬉打,而且与河内漂流的素不相识的旅游团队也打得起劲。直到漂流结束,大家的衣裤湿得落汤鸡似的。我真后悔上了这个“贼船”,如果和达毛女士以及万玛加夫妇一样及早不上这漂流筏子,湿衣之虞就可以避免了。万泉河岸边还塑有“红色娘子军”的雕像群,大家在此分别留影纪念。

漂流完备后,大家乘车向海口方向急驶而去,途中又去了一家椰子产品加工作坊暨商场以及海南时令水果店,我在商场购买了两袋珍珠粉。

宇通大巴在海口美兰机场旁停下后大家在“云集酒店”进了晚餐,之后从导游董新曼女士手中领上机票去了美兰机场,直等到5时半才匆匆登机。第一次登上飞机感觉极好,也感到格外新鲜。当中国南方航空大型客机从跑道上飞速疾驶欲升空而起时,感觉震动极大,飞机升空后,让人产生一种失重的飞翔感觉。

航班10时45分从海口美兰机场起航后于11时30分在广州白云机场降落,整个航程50分钟,空中经过了肇庆、湛江、琼海、三亚、珠海、深圳几个城市。

下机后,大家入住南航广州机场综合服务中心,这里环境幽雅,宾馆内一尘不染,住上去让人特别舒心。在我们的整个旅途所下榻的宾馆中,这里给人印象极深!

2005年6月12日夜凌晨1时50分于广州南航服务中心

※※※※

6月13日早晨6时大家按时起床后,聚集一起匆匆向广州白云国际机场赶去,在进行安检时,贡保加的身份证不知昨晚装到哪里,女士们纷纷在各自的坤包里翻找,但终究未能找到,好在有港澳特别通行证能替代身份证,这就省去了许多麻烦,不然他就不能和大家一起登机返兰了。

在候机厅里大家坐下来休息了两个小时,休息期间大家举起相机以机场停泊的客机为背景纷纷拍照,我也拍了两张,至于效果如何,那就要等洗出再说了。

8时30分,航班从白云机场按时起飞了,从广州飞往兰州航程达2000公里,飞机大约要飞行2小时40分,这是飞机起飞后从中国南航公司执行本次航班任务的航班解说中而知的。

飞机刚起飞时,还能从高空俯视到地面的建筑等物,但时间不长后就进入云层上面,机下的云朵如同羊脂玉般白的出奇,稀薄的云层如同薄纱飘逸于蓝天间,给人一种很美的视角享受。

从广州飞往兰州的航程中经过广东、广西、贵州、重庆、四川、陕西、甘肃六个省区市,前面的几个省市以及城市由于雾大云厚很难看清,进入四川境内后,能见度很高,航线下巴山蜀水的山川景物鸟瞰得一览无余,给人的感觉是四川境内山冈丘陵极多,难怪有谚语说“四川无川,山东无山”。

航班经过甘肃境内时,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甘肃呈现给我们视线下的是贫瘠和干旱,一个接一个的黄土丘陵,生态植被几乎是零覆盖,从机窗向下鸟瞰,整个大山丘陵如同咖啡之色,一片苍茫的灰黄色。这与海南、广东南方诸省良好的生态环境形成强烈的反差。亿我之见,甘肃要想有大的发展,治理生态显得十分重要,生态“危机”已成为制约甘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此,引导全民投身于甘肃生态的恢复与建设已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11时10分许,航班终于平稳地降落在兰州的中川机场。中川机场与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比起来,不但规模小,而且场内草坪干枯,生态环境极差,机场似乎缺少一种绿意和生机。航班着陆后,大家匆匆走出机舱赶到候机厅外,甘南寻梦香巴拉旅行社的副经理才先生已经恭候在这里了。大家上了宇通大巴后,经过一个小时的急驰,终于到达起始地——兰州和平饭店。

入住和平饭店后,大家在东方红广场附近的一家彩扩部冲洗了这十几天里陆续所拍的照片,照片洗出后,我们都很满意。大家所拍的照片当中,尤以达毛女士的照片为最佳,她的时尚的着装,加上摄影角度把握得好,照片中的她更显得端庄秀丽,韵姿动人。这些体现每个人的不同表情和反映南国风光的系列照片,使大家的这次东南沿海和港澳之旅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生活是美好的,工作着是幸福的,健康着是美丽的,只要我们的人生旅途顺利,工作和家庭以及事业都顺心,今后我们渴望着一定还会有这样令人久久难忘而回味无穷的人生之旅的!

这是大家所渴望的,也是我的向往……

2005年6月13日夜11时30分于兰州和平饭店

青青卡车

车子驶出狭长不平的卓尼县城后,在通往卡车这个山乡公路上一路颠个不停,速度明显减慢了不少。凹凸不平的山乡公路沿着缓缓东去的洮河逆流而上,洮河流淌到这里后丰腴了许多,两岸藏家山寨独有的建筑风格和秋后的田园景色让人目不暇接。

九月正是秋高气爽、稼禾丰收的季节,洮河两岸的麦田里,收割后的麦子垛成了一道喜人的丰收景象,公路两边密密匝匝的毛李子更是繁硕得逗人喜爱,在这个秋节将至的收获季节里,一切都是那么的鲜活,一切都是那么的富有诗意,让人不仅联想到大自然的馈赠是多么的富有……

卡车是县城通往旅游名镇麻路小镇路途边的一个山乡,坐车不到一个小时的路景就到了,时间在一路饱览洮河两岸的变换景致中过去了。这个坐落在青山绿水、满目苍翠的深山幽谷中的山乡,使人一踏上这片土地就被这里的满目苍绿所吸引住了,卡车河从这里一路欢快地流出山涧沟谷融汇到母亲洮河里,乡上的机关单位和沟口的达子多村庄静谧地在峡谷中一绺儿沿着河谷延伸开来,显得那样的宁静而古朴。也许是这方水土气候宜人的缘由吧,卡车乡机关街道背面的山坡上被郁郁葱葱的苍松翠柏围得严严实实。或许是这里的水土肥美钟灵毓秀的原因,这里的沟沟岔岔被无以计数的蓊郁树木巨伞般覆盖着,这里的树木都是清一色的马尾松,遒劲而旁逸斜出的虬枝如同伸出热情的臂膀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历经风霜雪雨后愈发圆实而伟岸的躯干,一律被鳞状的红褐色的皮瓷实的包裹着,这一切,如同坚强的武士守卫着巍峨的大山。

卡车,这个名字叫起来似乎有些拗口的地方,有山皆绿,无水不清,无尽的绿色洇染了这里绵延起伏的一层又一层山峦,一条从深山幽谷中奔涌而出的山溪如同一条洁白的哈达飘逸在深山丛林间,这里的山因水而富有灵性,水因山而楚楚动人,这里的山山水水给这地处一隅的人间净土平添了无限诗情画意。这里的人们个个热情友善,这里的一山一水都蕴涵着特有的神韵,令人久久难忘。这里的山青、水清、人亲,这里,风动、幡动、情动。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这里的水土不仅养育了世世代代居住在这里的人们,而且孕育出了绿的海洋,树的世界,在这方美丽古朴的土地上,我的双眸不止一次地沉醉在这上苍赐予的大自然的绿色中!

走进卡车,满目苍翠,卡车归来,青山满怀。卡车,一个永远让人魂牵梦绕的地方,一个永远让人向往的香格里拉……

2005年11月于《甘南日报》

晨练琐记

春夏的早晨时光最富有诗情画意,当黎明的晨曦从偌大的玻璃窗上透射进来时,酣睡的我们再也无心贪卧在被窝中。洗漱一番后径直踏入户外,深吸一气清新的空气,感受一下晨风的吹拂,让人顿时精神抖擞。高原上的碌曲小城,是一个美丽的地方,县城四周被青绿绵延的低山矮岭包围着,发源于境内西倾山脉的洮河一路缓缓走来,流过草原,淌过县城,穿越深山谷地,飘带似的奔腾不息向东而去。阳历四月一过,冬眠了一个寒冬的小草再也沉不住寂寞,竞先恐后地探出了鲜绿的尖,一丛丛,一片片,由少到多,由浅绿到深绿,给这沉寂了一冬的大地披上了美丽的衣裳,春天是四季当中最动感、最活跃的季节,一年之计在于春,天气日渐变暖的春天正在孕育着、萌发着蓬勃的希望。

信步走在城郊洮河畔的滨河路上,放眼望去,清澈的洮河依然以她那百年不变之姿悠然向东流去,亘古的岁月承载了一代又一代创造历史的人们,岁月流逝,逝者如斯。无论是街道边还是逃河岸畔,建设工地已经开工了,新开工的干劲正足,旧的接茬追赶进度,机声隆隆,民工们戴着黄色安全帽挥锨鼓劲,挖掘机在个人师傅的操作下伸出长长的臂抓忙活着,辛勤的建设和和谐的发展步伐正在改变着城乡面貌。

作为一个整天忙碌在办公室的文案人员,摆脱繁忙的案头工作,沐浴在晨风之中锻炼一下缺乏活力和朝气的身体是很有必要的,作为机关单位搞文字工作的“笔杆子”,工作清苦,非常“熬”人,这一点是局外人难以体会到的,写不来东西的人看着秉笔疾书的文案人员,或许羡慕,或许向往,但个中之味只有捉笔者体会最深,感受最透。舒展一下筋骨,放松一下四肢,扩胸吸纳空气,踢腿活血舒络,对于哪个年龄阶段的人皆有利而无害。

生活和工作中往往有很多事一时兴趣上来做起来头容易,可持之以恒却难,这不仅需要毅力,还要保证昼夜按时作息,然而对于我们从事文字工作者而言,加班加点已成家常便饭,保持有规律的作息往往不以个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鱼和熊掌往往不可兼得,选择了这个,就必须放弃那个,这是工作和生活中合理调节的规律,也是我在生活中慢慢悟出来的一点小道理。

2006年4月20日晨于碌曲

恋爱与女人

恋爱是每一个青年男女都要历经的一段生活,现代中国婚姻的变迁发展早已摆脱了父母包办的怪圈,也许在一些偏远农村还存在“包办”现象,但难以代表整体。一般来说,由相识到恋爱再进入爱情的婚姻是一个比较完美的婚姻。

婚姻的质量是考验爱情的试金石,对于一个不完美的婚姻来说就根本谈不上质量这个话题,我认为,婚姻的质量关键取决于恋爱当中男女双方彼此的了解与信任程度,有人把婚姻比作是爱情的坟墓,我认为这是一种消极悲观的态度,并非每一对青年男女进入“围城”后就钻进了“坟墓”。婚姻的质量对于男女双方都很重要,但冷静加以分析的话,婚姻的质量对于女人的影响要远远大于男人,一个缺少情感质量的婚姻,男女双方由于经受不了现实生活的考验,在惨淡经营了一段时期后最终劳燕分飞。这种结局对于男人而言,或许在人生历程中具有一定的阴影,但并不是那么严重;反之对于女人就会是另一种不良结局了,大部分离异家庭由于孩子的抚养问题常常使女人的生活和情感陷入了艰难和痛苦之中,孩子由女方抚养后,由于女人自立能力和操持家务以及养家糊口的能力本身在社会生活中处于劣势,除非高收入群体的女性,大部分女性在经历了婚姻的波折后生活景况都不是那么如意;反之孩子归男方抚养后,作为女人,由于母性的良知和天性使然,她们对于孩子的疼爱又使情感进入了深深的痛苦之中,因而精神状态在很长一段时间始终处于低谷,担心男人粗枝大叶带不好孩子,更怕男人再度进入婚姻生活后给孩子的生活带来阴影……

在现实生活中,随着人们物质生活与思想意识形态的多元化,加之社会诚信体系的不牢固和一部分人的道德底线下滑,一些男人在恋爱当中对于女方信誓旦旦,装出一幅“天下疼你我最深”的完美主义面孔,而婚后则不好好承担家庭责任,摆出了一幅“生米煮成熟饭”反正谁也奈何不了我的一派自谓的“男子汉”风度,使原本对婚姻抱有很高期望值的女方一下子接受不了这突如其来的变化,因此而进入了吵吵闹闹最终分道扬镳的地步。这一方面是男方对于婚姻不负责任而导致的,另一方面,又与青春期的女人识人不“真”关系很大,有人曾说:恋爱中的女人智商最低。我认为此话不无道理。恋爱当中,由于青年男女大多思考问题不成熟,一切都往好处想,尤其是对于婚姻的期望值过高,结果毛毛草草进入婚姻这座殿堂之后才大梦初醒,这时男人的信誓旦旦已不复存在,唯有感叹原来天下男人竟会这样让人失望,大有一种“上当受骗”的感觉。

在现代生活中,恋爱中的女人大都喜欢性格活拨、“调皮捣蛋”的男孩,而这种男人大多所受文化素养不高,干事胆大爱出风头,也最善于在女孩面前“作秀”,因此不少淑女靓妹成了她们的“俘虏”,最终他们结合后婚姻质量问题在生活磨砺当中一点点暴露出来,婚姻从此进入了勉强维持的低谷。反之,靠得住的男人大都缺乏“外秀”,对谁都以诚相待,她们往往缺乏主动追求女孩的意识,只想以诚感人,以善良打动女人,始终想的是如愿以后任何疼爱女人,而缺少那种在追求爱情当中让女孩心动的洒脱与大度,这种胆量与勇气的不足造成了她们仅仅是优秀的男人,但不是追求女孩谈恋爱的“阳光”男人的尴尬境地,因此现实生活当中优秀女孩都被并不优秀的男人所拥有;而优秀男人的思想境界、学识素养高的原因,他们往往处事低调,沉着冷静,只能追求到内涵和素养平庸的女孩,他们结合之后,优秀男人的婚姻质量往往不高,只能囿于这所殿堂中实实在在过死水一般的日子。

恋爱是婚姻之前的一个关键环节,恋爱对于男女双方都很重要,如果毛草轻率的谈恋爱,天天处于对美好婚姻的幻想之中,不知不觉进入婚姻殿堂,那么这种婚姻的“红旗到底能打多久”就很难断言,但可以预料的是在这种草率恋爱之中筑就的“爱巢”是难以经受现实生活的“风雨”吹打的。

2006年5越5日于晨阳中

文人与酒

酒文化在中国历史上源远流长,至于起酿于哪朝哪代,我未作过考证,但酒文化却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在中国历史上,大凡文人都与酒有着或多或少的关系,最具代表性的恐怕要数唐代的诗仙李白了,他的不少传世之作多为酒后所作。因此,有人说,酒是李白诗歌走向高峰的主要成因。当然,宋朝的苏东坡、欧阳修等文化名人也与酒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这在我国文化史上曾被传为佳话。

基于酒文化在中国文化中的厚重底蕴和份量,很多人便将酒与文人生扯硬拉起来,于是酒被赋予了许多文化特质。到底酒在激发文人的创作灵感方面有没有作用,或者说具有多大的作用,我未作过考究,也不敢贸然断言妄加评论。但我认为,酒是能够见证一个人的本性的,好人饮之把握有度、适可而止,恶人饮之则思乱欲纵、后患无穷,这却是不争的事实。

作为一个文人确实是件不容易的事,并非你想做就做得了的,文人大多是文化界圈子里的人,譬如作家、评论家、历史学家、书法家等等,至于科学家和院士一级的顶尖级人物,当然更是大文人或重量级文人了。文人最需要的是才气,有些人很是羡慕文人,但始终成不了文人。文人还要灵感,是非曲直、社会众生、百姓常事,在文人的笔下娓娓道来都变成了金灿灿的东西,因此说文人慧眼独具、视角犀利,常常具有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眼光。有的人虽然勤奋于学习,识文断字不少,由于种种原因,却始终成不了文人。我认为一个文人的社会良知在他的文化生活圈中往往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一些马屁精式的文人,由于缺少了做人最根本的“骨气”,因而遭到了人们的唾骂和不齿,反之,对于揭露社会丑恶现象和阴暗面的良知作家和记者,人们常常充满了一种深深的崇敬。

扯了一大堆的闲话,那么,酒在文人的创作才气形成和灵感激发当中是不是有着直接关系呢?我们可以粗略作个评论,鲁迅、郭沫若、茅盾等是20世纪中国历史上的大文人,他们虽然饮酒,也与酒有着一定的关系,但却并非个个嗜酒成性;另外,还有当代文坛上名气和人气俱佳的贾平凹、路遥、陈忠实、王安忆、阿来等作家,我们也没听说他们都能豪饮,都是公斤级的酒家,当然他们当中也有好酒者,但只是个别,无法代表整个文人群体。从而我们不难看出,文人与酒虽然具有那么一丝关系,酒文化在文人生活圈中也占有一定的份量,但并代表不了文人与酒有着不可分割的因果关系。也就是说,酒是文人之间、文人与社会之间交流的一种媒介,但并非是文人特质的体现。这种种迹象说明,酒是激发文人创作灵感的东西这话并不完全正确。当然,也不能否定酒对激发文人的创作灵感没有丝毫作用,甭提文人,就连常人小饮几杯都会精神兴奋、思维活跃、浮想联翩,文人也是凡人,当然也会具有常人的这些本能的。

酒既可以壮胆,又可以提神,酒还能让人的思维活跃起来,这确实是酒的本质作用中好的一面,但一味的贪杯,酗酒成性,放开暴饮,就会成为酒徒、酒鬼,这样,非但伤身,还会误事,更会失事。脾性不和,酒后一句笑话可能会大打出手,为了争个高下,有些人在酒场上常常闹的不可开交,使原本融洽的气氛顿时凝重起来;更有甚者,酒后驾车命丧黄泉。贪杯成性,整日浑噩度日,不仅给社会造成了危害,而且给原本和睦的家庭带来了莫大的痛苦。当然,这些与文人并无直接关系,只能作为题外话在这里提提罢了。

2006年“5·1”长假于碌曲

文人与烟

在我所知的文化界名人中,对烟情有独钟的,有现代大文豪鲁迅先生,另外还有当代知名作家路遥等,路遥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在十年前就曾深深地震撼了我,小说封面上的作者肖像就是以路遥两指夹烟做思考状而在我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的,所以记忆非常深刻。当然一代伟人毛泽东更是对烟有着一股难舍之情,有关他悠然自得安坐藤椅吸烟的照片更是展示了他作为一代伟人与诗人加上文章大家的无限魅力与风采。

由诸多文人对烟的嗜好,让我想到了烟在文人的生活圈中所占有的分量,据我看来,烟在文人的生活圈中发挥着不可言传的作用,也构成了文人生活圈中的一道风景线。于是探讨写点文人与烟之间的关系方面的小文,在脑海中徘徊了很久。

尽管医学界普遍认为抽烟有害健康,负责任的厂家也在烟盒上印有“吸烟有害健康”的字样,但烟的市场仍然火暴。有时候我竟然这样想,既然损害健康,那停产不就得了,还大批量生产它干啥?后来通过细读经济学才算有所领悟,烟草与酒类企业是国家的纳税大户,若停产知名烟业和酒厂,就会影响中国经济的发展。原来,在共和国的经济发展史上,“烟”与“酒”曾经立下了汗马功劳,并且现在还在继续贡献着力量。

“烟”这个东西,居然有着如此广阔的市场前景,既然这样,它就是合理的一种存在,不是有句“凡是存在的就是合理的”这样一句话吗?国家为了对烟草市场加强监管,早就成立了烟草专卖局和烟草公司,可见,烟草行业的重要性就勿庸置疑了,对“烟”有那么大的潜在市场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了。烟既可以刺激文人的才情,也会激发文人的创作灵感,大凡嗜好烟的文人,在吞云吐雾之中才思变的活跃起来,思维变的成熟起来,他们往往一边抽烟,一边思考,等到灰飞烟灭之时,一篇绝妙之作已经成竹在胸,更有甚者,一边吞吐享受,一边秉笔疾书,在几根烟燃完的时间里,就写出了传世妙文。

烟不仅与文人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而且在现实社会里,烟的品牌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一个人的身份,一个人的收入高低,不仅仅表现在衣食住行上,也表现在烟的档次上。领导干部和高收入群体者抽的都是名贵烟,一般平民百姓与中等收入者所抽的烟只能是中档层的;整日挥汗如雨在建设工地上的打工者们,他们虽然为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然而由于他们收入低下,所以只能抽廉价的烟了。我对他们常常充满了一种崇敬。

在不少场合,烟也成了人们之间联络感情的一种媒介,有些人见面管他熟悉不熟悉,掏烟相敬寒暄几句下来已成了熟人,更有甚者,敬烟之后还要给对方毕恭毕敬地点上,这种现象多半见于办事者与被办事者和下司与上司之间,当然也有领导干部深入基层时给干部群众发烟点火的关怀场面。由此可以说,烟是人们见面后联络感情的媒介,也是彼此相逢时加深感情的润滑剂。

当然,烟的功能也被一些居心叵测者歪曲之后,做起了违法的勾当,犯下了种种罪恶……一些贪官在大肆吞噬国家和人民资产之前,都是从一条烟、一瓶酒的“攻势”之下私欲膨胀走上犯罪道路的。反之,如果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调研工作、体察民情时,亲切地给基层的干部、群众递上一根烟,这又会让基层的同志感到无比的亲切和温暖。这种关怀厚爱,又给“烟”赋予了一种新的内涵。

2006年“5·1”长假于碌曲

文人与茶

中国是茶的国度,采茶和栽培茶的历史已经很久了,如果追本溯源,可以追溯到很远的历史年代,茶文化在中国历史上源远流长,以至于在东南亚等一些国家有关中国的茶道文化相传久负盛名。目前,中国的茶道文化已传到欧美和非洲一些国家,其中尤以日本和韩国传承和研究中国的茶道文化而闻名于世,在中华文化积淀传承的几千年历史中,茶文化也成为华夏文化对外交流的主要组成部分,并以其独到的品位与魅力在积淀深厚的中华文明史上大放异彩。

在中华文化史上,茶道文化与中国文人的联系可谓密不可分,有关文人与茶道文化的联系缘远流长。东晋的陶渊明、宋朝的苏东坡都以嗜好茶而闻名,与苏轼关系亲密的黄庭坚等人也对茶道一往情深。还有,唐代的几位重要诗人,也都与茶道有着难以割舍的联系,元、明、清以来,有关文人与茶的佳话更是多得一时半会说不完。曹雪芹的《红楼梦》中有关茶道的描述也占有很大篇幅,通篇故事穿插当中,大观园差不多成了品茗论茶的场所,曹老还多次赋诗赞之,茶道文化成了《红楼梦》故事拓展开来的一个重要话题。

茶道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以至传承几千年而不衰,我认为关键还是茶具有多方面的功能,茶除了能提神养颜外,还具有保健抑疾之功效,加之文人墨客对茶道文化的推崇,就更使博大精深的茶道文化增加了厚重的文化色彩,也为茶文化赋予了宽泛的内涵。每当被工作所累,为某件事烦恼之时,泡一杯上好的清茶,边泡边泯,在清淡苦香中体味茶的个中之味,那种感觉实在是舒服至极,沉浸在清茶淡味中的境界是一种只可意会而无法言传的绝美享受。

每每工作不顺心的时候,茶就成了解乏驱疲、消遣寂寞的唯一尤物,泡一杯清茶啜饮,可以物我两忘,悠闲自得。每当为一琐事心境不舒之时,独自沉浸在茶的清苦淡香氛围之中,心境便朗然起来,不快之事早已抛却脑后、搁之一边。每当为完成一项棘手的工作而愁眉不展、心急如焚之时,泡一杯清茶独饮细品,便会调节烦躁的情绪,抑制火燎的心情。每当与好友偶聚一起,沏上一杯醇香的好茶边品边聊,那种境界是何等高雅,何等洒脱。每当在办公室忙于一些事务时,为基层来办事的同志沏上一杯热情洋溢的清茶,顿时会让他们感到亲切无限、关怀备至。每当寒天雪地从外边回到暖意融融的家,喝上一杯清香的热茶,便会倍感家的温馨与暖意。茶不仅是文人墨客交际的一种绝好东西,也适合于不同阶层的人们。有道是:君子之交淡如水。我想如果引伸一下,何尝不是:“知友相交清如茶”。

茶的清澈,茶的醇香,茶的余味,不仅仅是茶的品质所在,也预示了一种做人的清纯与淡雅境界。作为我们普通的人,应当具有茶的清淡境界和醇香品位!

2006年“5·1”长假于碌曲

读书的畅想

自打上中专以来,四年当中由于下午课程较少,便有了许多自由支配的宽裕时间,于是对读书怀有一股强烈愿望的我便一个劲地泡在书堆中读起书来,学校的图书室不是很大,除了数量可观的藏书外,附属的阅览室里还有不少报刊杂志,于是读书看报便成了我的一项课余爱好。星期天学校图书室不开,周日一般无啥事,于是对读书着迷的我心儿早已飞到了州图书馆,简单的午饭草草吃罢,便约上几位同样对于读书痴迷的同学径直奔向高原小城的图书馆。

城里的图书馆距离学校不远,那时候的陈设和建筑还算是够档次的。几个书友在图书馆的中青年阅览室落座后,便埋头看起书来,由于同样对于读书怀有一种特殊的嗜好,落座之后大家都投入到那种求知若渴的境界中,沉浸在淡淡的油墨书香中忘记了时间的流逝,除了偶尔沙沙作响的轻微翻书声,整个阅览大厅虽然人头攒动,却出奇的安静,据我所知,那时常常光顾阅览室的,大多数是市内师专和几所中专学校的学生。

说实话,当时虽然对于读书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以至于现在我仍然乐此不疲,但并无依靠读书出名成“家”的奢望,只是觉得读书实在是件愉悦性情的乐事,可以让我们单调的学习生活更加充实,使狭窄的知识面更加宽泛,不断地开阔我们的视野,拓展我们这帮从大山里走出来的农家娃的思维。

参加工作后,由于专业所使,便在一个牧区乡镇搞起了文秘工作,从此,远离了学校的那种自由生活,虽然天天有着应接不暇的公文材料,但对于读书仍然怀有信教徒对于宗教信仰般的虔诚和投入,初事写作当然是有难度的,公文材料的谋篇布局和驾驭写作的文字功底都显得很幼嫩,以至于若干年之后回过头来再翻阅工作之初撰写的文件材料,那种幼嫩的字迹和不成熟的文字表述让人回想当初文字写作和语言功底是何等肤浅。但是,自从参加工作后,我对于写作如同读书一样却怀有那样一种痴迷,以至于工作之余常常写些文不达意的东西寄往报刊杂志社,无奈“质量”次莠原因都如同石沉大海没有音讯,虽然有过气馁,有过沮丧,但事后想来,报刊杂志又不是“废品”收集站,如果杂七杂八全部刊登,岂不毁了报刊的声誉,这样一想,心里也就释然了。

写作是一项需要不断摸索、钻研和热情投入的“苦差事”,几年下来,对于读书的嗜好我仍热情不减当年,在写作方面靠着自己的勤奋和热情也有了些许长进,从此我不断品尝到了写作的乐趣和甜头,除上班时间例行写些公文材料和新闻报道外,我还出奇地爱上了散文写作,虽未登上大雅之堂,但几年下来,散寄于报刊杂志的“文章”刊登率不断攀升,以至于剪贴了厚厚一沓。常常在工作之余读些名家作品后,对于一些知名作家是那样的敬仰,敬仰之余经常怀有一种深深的感动。

我认为,一个作家付出的劳动是常人无法负荷和承受的,作为作家,并非哪个人想当就能当上的,作家需要的是才气、激情和辛勤付出,有些人写了一辈子东西,上乘之作没有几篇,甚至付出的劳动还要比成名的作家多得多,这就决定了这种人缺乏当一名作家的才气、激情和潜质。

写作是一项高投入低产出的“苦差事”,要想写出质量上乘的东西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这不仅需要多读书、读好书,而且需要丰厚的生活阅历和笔耕不辍的坚守和执著。嗜好读书是促进写作不断进步的阶梯,如果要想写出好的作品,就需要深入体验生活和拓展理性思维的空间,不少人都想成名成家,却始终难以圆就这个“伟大”的梦想。缺乏深厚的文学积淀,是永远也写不出好东西的。正如一头奶牛,如果吃不上营养富集的草料,就不会产出醇香丰裕的奶乳!

2006年5月7日上午于碌曲

对于剪彩的断想

对于一些影响较大造福子孙、泽被后世的标志性工程,搞个奠基仪式剪个彩的确是应该的,但不论工程大小,发挥成效如何一概举行剪彩仪式,我认为确实不该。看似小小的剪彩场面,一旦领导一光顾,“冷场”似乎一下子变成了热闹非凡的场面。只要领导一出场,肯定少不了新闻媒体的捧场,若如缺少这些环节,领导剪彩又不风光了。

仔细想一下,这种大大小小的剪彩仪式为什么非要领导出马呢?我认为,一方面,有些领导喜欢这一套风风光光的场面,喜欢在电视里有“形象”,报纸上有“报道”,广播里有“声音”。另一方面,是某些部门的负责人拍马奉承造成的,有些部门的同志,干了点份内的事,就喜欢四处炫耀,到处摆功卖好,原本领导不必参加的场面,他三番五次亲自邀请,有些领导碍于面子,也就顺水推舟参加了。当然也有谢绝参加这一“风光”场面的,但这是少数。

对一个地区的发展有着很大影响力的工程,比如干部群众盼望了多年的项目好不容易开工了,这项工程对于地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所起的作用非同寻常,这种工程开工了,确实应该喝彩和欢欣,领导们出场搞个剪彩仪式也很有必要。但是,现在很多地方都在上项目、干工程,作为一个领导,其工作时间和精力也是有限的,需要其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更是千头万绪,今天这里的办公楼破土动工了,明天那里又要修桥了,后天也许某个地方的公路又要改造拓宽了,如果这频频开工的项目,都要党政一把手莅临参加,那领导就很难有闲暇时间办理自己的正事了。也许有人会说,这些工程和项目的建设开工,就是一个地方领导决策有方、工作有为的体现。当然,我也不否认,作为一个领导,如果大型工程项目开工奠基不参加确实说不过去,如果每有工程开工奠基都参加的话,那岂不影响大事?

领导也是人,一个人一天的工作时间和精力非常有限。有些拍马奉承之流实际上把领导邀请来参加这种各类形式的剪彩活动,主要目的还是在标榜自己的政绩,让领导“检阅”一下自己的工作能力、为政实绩而已,除此,再无他意。有些人干了一丁点小事,就喜欢吹捧、炫耀,本是份内之事,却要往自己脸上“贴金”,给自己的功劳簿上记上一笔,这种人,是绞尽脑汁往上爬的“害群之马”,整天打着自己的“小九九”,看自己啥时候官位再升一级,“乌纱帽”再戴高一点。这种人做的是“虚功”,耍的是“花架子”,往往爱在“功利”主义上做文章,干点小事,就想着让领导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时时想着“拔高”自己,“风光”自己,这种人从大的方面讲是误党害国的罪人,从小处而言,是厚颜无耻的“小人”。

2006年5月15日

棋局与人生

爱好象棋的人大都会有这种感悟,那就是象棋的棋局很多时候和我们的性格与处世的态度有着这样那样的关系,当棋局进入紧要关头和相持阶段的时候,往往牵扯到统筹全局的问题,大凡从全局的高度谋划棋局的人,大都很少有漏着,而一味猛攻豪吃的人,一到后来,往往成了输家。由此,从博弈中我不仅由棋局想到了人生,想到了一个人谋划全局的能力和其他许多事来。

据说中国的象棋由楚汉时期的军事家韩信所发明,虽未见有什么史料记载,但从棋盘上泾渭分明的“楚河”、“汉界”分界线来看,象棋确实与那个时代或多或少有着关系。象棋的逻辑性是相当强的,棋局当中,往往一环套着一环,很多时候,棋局有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严密套路,它的逻辑缜密程度可以说是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由象棋的棋局,我有时想到一个人的处事能力与处世态度。象棋里的“车”是一个活跃分子,它的本领也最大,很多人下棋时往往以先收拾对方的“车”为快事,由于“车”的能耐大,这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树大招风的现象;“马”是一个老持成重、稳扎稳打者,别看它只是踩着“日”字的对角线走,但在对方防备松懈的时候,它却象半路里杀出的程咬金冷不防斜刺猛冲,将对方在几步之中致于死地;“象”是一个快到退休年龄的大臣,它虽然已没有过去年轻气盛时在战场上勇武善战的锐气,但却仍不失足智多谋的本领,因而将帅把它安插在其左右,以备关键时刻之用;“士”虽然不象“车”、“马”那样独当一面,但它却忠心耿耿地护卫着“将”、“帅”,不失其“士为知己者死”的忠诚与勇气,始终是老帅的贴身侍卫,基于此,对方为了攻城掠地,致“将”、“帅”于死地,很多时候便作起了“士”的文章,或者将其引诱消灭,或不惜牺牲重兵将其收拾;“炮”可以说是古代的远程导弹,它的秉性如同其名,是真正的炮筒子脾气,本来它的威力很大,在全局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但是逼急了,它就胡乱开火,有时为了一点小小利益而作了无谓的牺牲,它的威力没有发挥在主战场,而是上了“小人”的当;“卒”是一个位卑职微的无名小卒,虽然没有什么大权在握,但它却具有古代军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气节,虽然只是一个小兵,却有着赴汤蹈火的精神,不论啥时候,它都勇往直前,从不后退当孬种,基于这种精忠报国的无畏精神,“将”、“帅”就知人善任,让它坚守在双方交火的第一线。

象棋的棋局看似寻常,但一旦双方厮杀进入相持阶段,那种较量除了实力之外,最为关键的就是智慧了。你如果只能看一、两步,而对方却能统揽全局,那你就始终处于被动挨打状态;当你为吃掉对方一子得意之时,对方已有可能将你诱入损失惨重的境地;当你在迷恋于对方阵地上寻找致其于死地的机会时,说不定你已可能后院起火,陷入困境而无法脱身了。

由棋局展开联想,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那就是审视问题要善于从大局出发,看问题不能“一叶障目”,“攻城掠地”要讲战略战术,不论处理什么问题,只有思考成熟后再作定夺才会减少失误;做人不能有小贪小占思想,就象棋局中一味杀伐对方棋子,弄不好就会身陷囹圄、上当受骗而全局皆输;不论遇到如何棘手问题都要始终冷静沉着,善于从全局的高度分析谋划,从薄弱环节寻找突破和解决的最佳时机与对策等等……象棋是一项愉悦心情、陶冶情操的娱乐活动。它的内涵不仅局限于单纯的娱乐,而在于拓展人的思维和启迪我们的心智,否则,不会连老外都会那样钟情于我们中国的象棋。

2006年5月16日晨于碌曲小城

热闹的棋摊

象棋作为一种竟智性的娱乐活动,在我国可谓市场广阔。无论在繁华的城镇还是偏僻的乡村,街道边,商铺前,树荫下……如果有一堆人前拥后挤聚集在一起指点比划的,那肯定是象棋。

象棋起源于我国哪朝哪代我未作过考证,但它的历史非常悠久,据一些古书记载,早在宋、元、明、清时期就有之。象棋之所以有着如此广阔的市场,有着如此遥远的历史,最关键的还是它的娱乐性、文化性极强,适应于不同年龄与行业的人群。在我国古代,很是提倡文人、秀才必须通熟琴、棋、书、画四艺,并将棋艺列为第二,可见在封建社会对于象棋这类娱乐活动更是推崇备至。

信步走到街上,但凡摆有棋摊的地方都很热闹,一群人不管相识不相识都被那一方棋摊吸引过去,原本静寂的气氛一下子变得活跃起来,黑方上“马”,红方走“车”,你进一步,我猛攻之,你吃我“马”,我架“炮”打“车”,一招一式,都有板有眼,开始是下棋的红、黑两方走棋,到后来,观棋者这个一推,那个一走,原本属于两个人的天地眨眼功夫变成了围观双方对弈的场面,本来黑方攻势强劲,只一会功夫,高参一点,红方立马变守为攻,一进一退,一攻一守,短短时间棋摊上所剩棋子已零星可数,下至关键时刻,输赢就在几步之内,精彩就在方寸之间,正当双方厮杀正酣之时,如有一着不慎就会陷入被动局面而最后以败局收场。

久观棋摊,可以看出对弈者的心态,有些初学棋艺者,往往年轻气盛,下起棋来攻势咄咄逼人,但自己后方却防守松弛;久经“沙场”的老手走起棋来步步为营,小心谨慎,一子一卒备爱有加,原本可能是平局的棋势,由于对方不惜兵卒,结果让老持成重者占了上风。爱好下棋的人,大都赢棋则春风满面,输棋亦一笑了之,也有输棋后一脸沮丧者,只是碍于面子,克制自己,这算是比较好的;更有甚者,赢棋则趾高气扬,讥讽对方之言不绝于口,输棋则满脸不快,只要对方说一句风凉话,立马较起真来,轻则争得不可开交,重则大打出手,场面极为尴尬。大多下棋者豁达大度,输赢只求图个性情愉悦,赢的时候连说对方“臭棋、臭棋”不绝于口,输时也不计较,仍然洋洋得意,只是嘴上说着“今天算你赢了,昨天、前天输的时候咋不吭声呢?”等等,在围观者爽朗的笑声过后,大家仍然是要好的棋友,天天爱往一起赶,几日不见还有一种落寞感。

小小的棋摊,我们从对弈者的棋风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涵养和胸襟,涵养高得人,对于输赢都是抱着一副惯看春风秋月之态,心态平稳;缺乏涵养的人,则赢得起、输不起。街头下棋的人,多是有涵养之人,尤其是年长者,他们下棋只是图个心情愉快,不甚在乎输赢。和年轻气盛者下棋,最好是先试几招,高则依凭实力竞智,低则礼让几步。棋艺只是茶余饭后消遣娱乐的东西,闲暇时,偶尔娱之,则身心舒畅,陶冶情操,若如一味沉迷棋摊,一则久蹲对身体不益,二则费时误事。

棋艺能够磨练一个人的性格,也能增智开慧,愉悦身心,启迪人的思维。街头小小的棋摊,常常围观者甚众,象棋在给对弈者带来乐趣的同时,同样也给老百姓的生活带来无尽的快乐。

2006年5月17日晨于陋室

春到高原

由于海拔高度和气候原因,高原的春天总是比内地来得迟些。孟春二、三月份,江南大地已是桃红柳绿春意盎然了,地处西部的一些气候温和之地也是草长莺飞、晚春来临了,惟独地处一隅的高原腹地甘南却还寒风萧萧,一派冬日的景象。

时令在不断地前移着,转眼已是“五·一”长假了,节气大概是谷雨了吧,这时的高原阳光已不象冬日那样缺少暖意,尽管清晨和长夜的气温仍然偏低,但随着时令的转移,阳光铺洒在身上已经让人感觉到暖意融融了。在万物生灵当中,花草树木最具有季节敏感性了,四季交替,时令更换,都能在树木的春绿、夏茂、秋黄、冬枯中展现出来。

高原可能海拔过高、太阳斜射的原因,“五·一”过后,茫茫原野上的牧草才次第绽出新绿,远看缺乏绿意,近看却从根到尖慢慢生长起来,这就是季节的恩赐!

高原上的春天不同于内地的春天,内地的春天气温一天比一天充满暖意,只有温度剧增的份儿,而高原的春天却没有这么慷慨和大方,在天气渐次变暖的同时,往往夹杂着“顽皮”劲,因此说高原的春天是娃娃们的脾气,昨天还是阳光明媚、暖意融融,今天却气温骤变、寒气袭人,剧变之中蕴含着冬天的寒意,因此人们说高原的季节往往有着春天里的冬天,我认为这话一点不假。甘南的春天总是来得很晚,这预示着时令并非一刀切般区分着季节,有道是: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高原春虽迟,但毕竟步履跚跚地向我们走来,这难道不值得可喜吗?

从高原的春天中,给了我们不少启示,这就是每个事物都存在两面性,每当一件事情发展不怎顺利的时候,或许随着条件的变化也有出现转机后向着柳暗花明这一成功的方向发展的可能;每当一件事情朝着好的方向发展的时候,说不定由于一些细节的失误就有可能导致失败。

2006年5月19日晨于碌曲

高原春雪

高原的天气说变就变,前两天分明还是一派春和日丽的暖春天气,无奈昨日下午突然变故,雨点在乌云的笼罩下一个接一个向地面打来,

原本春天的雨来得快,过得也快,但未曾想到,昨天的暴雨突降一阵停搁后,细雨又稀稀拉拉地滑落下来,天公仍然没有作美的征候。

乌云低垂到晚上,雨点来得更大了,下得更急促了,待到子夜时分,雨夹着雪花纷纷扬扬漫天而降,在不到一个时辰当中,骤然不停的春雪已覆盖了屋宇、树木和地面上的所有建筑。春雪真的在这谷雨时节意想不到地降起来了。翌日推门一看,远山近岭一片苍茫,初春泛起的浅绿已被苍茫的白雪淹没了,季节仿佛又倒退了似的,气温也下降了许多,春雪带来的寒气已经让人感受不到春天的煦暖了。

虽然突降了一场春雪,初春的煦暖被袭人的寒气赶跑了,但季节的更替并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寒冷只是暂时的,春天的到来谁也无法阻挡。由此也让我们得到了一个启示,这就是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会一成不变,或许在每每处于顺境的时候,难免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变故,而在变化难测的时候,却往往一反常规向着好的一面顺利发展。天气的变化也是这般,明明春意渐浓,草木吐绿了,谁曾预想却偶降了一场大雪,使原本煦暖的气温一下子回落到了冬日的寒冷。

我想,这场大雪也许是今年春天的最后一场雪了。俗话说,瑞雪兆丰年,但愿这场大雪带给今年一个丰收年景!

2006年5月20日

春天的早晨

人天生往往有一种惰性,譬如小时贪玩成性,但却懒于干一件父母安排的事,上学读书时本来要早起,但如果没有父母的催促仍想酣睡;青年时正是记性好、体魄壮的年龄,早晨如果还不到上班时间,我们却老爱蜷盹在被窝中贪睡而懒得学习和锻炼……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春天的早晨是四季当中最美好、最爽朗的季节,天气不冷不热,黎明来的又早,漫步郊外田野,涉足街头河畔,到处呈现出一派蓬勃的生机,处处感受到泥土复苏的气息,春的绿意正在季节的驱动下润物无声地覆盖着田野村庄、山川河流。春天的早晨,人们还在酣睡着,黎明却早已漫过窗棂透进室内,融融的阳光渗进了薄薄的窗纱,院外的白杨树上不知啥时聚集的鸟叫声打破了黎明的沉寂,听起来是那样的惬意,那样的让人悦耳。

洗漱一番,只身来到洮河畔的滨河路上,舒展一下筋骨,放松一下腿脚,呼吸一下草原早晨的空气,让人那样舒畅,那样轻松,早起的人们毕竟不多,只有一群中学生在持卷晨读,琅琅书声给黎明的早晨平添了一曲和谐悦耳的韵律。滨河路旁,生长着一片密密匝匝的白杨树林,五月的高原,原野已经泛起了绿意,树木却还叶苞未展,仿佛正在季节的孕育中追赶着绿的节拍,地面上透出新绿的草尖上滚浮着晶莹剔透的露水,淡淡的阳光透过树林泻洒在潮湿的地面,使晨曦中的小草愈加显得幼嫩、可爱了。

季节是不饶人的。春天一到,不管是历经了严冬沉睡了多久的生灵,面貌都焕然一新,精神都无比振奋,哪怕是再缺少生机的树木,都在这个美丽的季节里绽放出新绿,挤进了叶展枝茂的行列。

如果打个贴切比喻的话,我认为春天是四季当中的阳光和雨露,春的到来,使冰封的大地逐渐苏醒,使冬眠的生灵迎来了幸福的时光,使人世间的万物平添了无限生机和活力,春天的早晨,阳光总是那么煦暖,人心总是那么舒畅,这个鲜活的季节,让人总是深深的感动!

2006年5月22日晨于朝阳中

文化内涵与旅游魅力

文化不仅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支撑动力,更是一个城市、一个地区形象和品味的展示。几年前,我曾经看过一本关于“文化立国”内容方面的书,当时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这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各地的旅游业呈现出一派火爆发展的势头,而在“五·一”、“十·一”黄金周旅游的热潮更是一浪高过一浪,旅游经济和假日经济已经在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占了很大份额。在旅游业迅速发展的同时,有些地方却忽视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其实,文化产业在旅游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是相当大的,说文化是旅游发展的灵魂一点都不为过,一个名胜古迹和知名景点,如果缺少了人文内涵和文化底蕴的包装,一下子便会暗淡许多。

前些年在电视和报纸上曾经看过,有一个城市为了凸显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主要街道和绿化带边,只要是醒目的墙体上还是栅栏旁,都写上了唐诗,几条街道走览下来,不仅观赏了城市风貌,而且对唐诗进行了一次很有趣味的欣赏和咏读。对此,我举双手赞成,因为它一方面弘扬了博大精深的唐诗文化,彰显了中华五千年的文明,而且一下使这个城市无形中注入了文化的鲜活“血液”,增强了城市的文化魅力,这种做法不知是党政领导的创意还是专家学者的建议,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堪称画龙“点睛”之笔。现在不管是哪个城市,一旦涉身徜徉其中,大多数人都有一种同感,那就是城市的街面成了广告的世界,有关酒的广告,化妆品广告,服装广告,一个比一个做的大,一个比一个看起来扎眼,难怪有人说,城市成了广告的“翻版”,广告引领着城市发展的潮流。上面提到的在街头搞唐诗创意的做法具体是哪个城市我一时难以记起,但我认为,这种做法使这个原本也许很普通的城市一下子提升了品味,小学生一看,会对背诵不甚熟练的某首唐诗加深记忆,老年人一看,不知不觉勾起了对唐诗美好意境的无限畅想和回忆……反正是谁看谁受益。再设想一下,如果我们在黄山、庐山、泰山等名胜景区把有关历史上文人墨客赋诗赞之的诗词刻写在岩壁上或通过书法名家挥写后夹在橱窗里让游人品味,就会使名山一下子平添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我们游览过的一些地方,我们不难发现,一个景点或景区,如果遗存哪位名人雅士的题字遗迹或赋诗咏赞,这个景点的品味就会无形中提升一个档次,游人大多热衷于在名人题字或写诗的岩碑前留影纪念。

文化底蕴不仅在旅游中具有巨大的渲染作用,而且在各个方面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功能,企业讲求企业文化,茶有茶道文化,酒有酒的文化,甚至这两年有些地方还举办起了鞋履文化节……

文化对于一个地区的推介宣传作用是“无形”的,有人提出了文化产业是经济增长的“软实力”,我认为这个提法是正确的,它至少凸显出了文化产业的巨大魅力和深刻内涵!

2006年5月24日晨

决策与用人

从多年的工作实践中我有这样一个体会,就是衡量一个领导者水平高低的主要方面在于决策与用人,如果决策正确,用人得当,那么一个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速度就快,反之,不但影响发展速度,而且影响干事创业者的积极性,久而久之,由于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用人弊端,造成了一种缺乏活力和竞争力的僵化局面,使干部心气不顺,老百姓怨声载道,各方面发展毫无起色。

正确决策的关键在于充分发扬民主,如果一项重大决策经过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并在领导班子会议上审议通过后普遍认为可行时,那么这项决策就是正确的。反之,社会各界不赞成,班子成员大多数反对,那么这项决策是否正确就大打折扣了。集中民智,发扬民主的作风充分体现了一个领导者集思广益的胸襟。当然对于个别决策,在未澄清利弊关系之前有可能干部群众反对,社会各界不支持,但在讲明原委之后就会持支持态度的,讲明原委后如果仍然不赞成者占大多数,那么这项决策就是错误的了。决策的正确与否对于一方经济的发展影响极大,一个错误的决策不仅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发展的连续性。比如上马一个规划长远的党政办公楼建设工程,由于当初规划修建之中未能征求城建部门的意见,结果工程竣工使用了若干年后,在后来的领导者严格落实市政规划中对于不符合规划的一律下令拆除,到了这个时候,这座标志性的办公楼就首当其冲地列入被拆除的对象。如果拆除,委实可惜,留下又的确碍眼。综合分析之后,只能忍痛割爱拆除了。这时不仅牵扯到大批党政部门无处上班的问题,而且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

用人是否得当,关键在于领导者有没有知人善任的识人“慧眼”和举贤任能的用人之道。识人和用人之道关系到一个领导干部的领导艺术,如果把一个社会各界不欢迎,民意测验不过关的人用到重要岗位上,就会负面影响极大,少则不利于加快发展,多则贻害无穷。衡量一个人的能力本身是一件弹性很大的事,一个人如果群众口碑好,但在抓项目促发展上力度不大,把这样的人用到主要经济部门,肯定会影响发展的速度。反之,如果一个人趾高气扬,给大家一副傲气十足的印象,在干部群众中的口碑也不咋样,但其在抓项目促发展上确实有一套本事,对于这样的干部在使用上就是一个很有争议的事,从主流上看后,如果没有其他问题,这种干部还是应予重用。这当然仅仅是个例,现实当中,识人、用人是很难用几句话说清楚的。

毛泽东同志曾经讲过:大政方政决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这句话确实点到了要害,说的精辟绝妙。古今中外的政治家们,在用人方面都有独到的一面,由于用人得当,因此成就了他们的大业,也使他们名垂青史,成为当之无愧的“政治家”,反之,他们也难以成名,跻身于政治家行列。

2006年5月26日于晨阳之中

走进双岔

双岔是碌曲洮河下游的一个很有诗意的地方,或许不少人很少听到过她的名字,或许不少人从未踏上过这片神奇美丽的土地。驱车从极富草原特色的碌曲县城沿着缓缓东去的洮河顺势而下,一路上无尽的绿色铺满了两岸绵延起伏的丘陵和山峦,绿色牧场如同碧玉般点缀在洮河源头的这方沃土上,蜿蜒而去的公路似一条白色的哈达在狭长的洮河谷地飘逸延伸开来,一直伸向那遥远的地方。

一路上,车子飞奔而下,虽然走出油路尽头后在土路上颠个不停,但道路两旁接连掠过的绿色牧场和葱郁森林还是让人的目光久久不愿移开,呈现在视野中的零星田畦被拔节疯长的青稞苫盖得难以分辨出这是农田还是牧场,只有从不时一闪而过的金黄色的油菜花中让人感受到这是一片充满生机的土地。

汽车驶过大庄村的山梁,前方平展的麦田边呈现出一座金顶红墙、气势恢宏的佛教寺院,这就是颇有名气的旺藏寺院,双岔乡的机关单位坐落在距离旺藏寺不远的洮河岸畔,新建的洮河大桥横跨两岸,构成了这里的一道壮观风景。站在洮河桥上放眼望去,无际的绿色洇染了这里的山山水水,河畔如伞状的野柳和列队而立的一排排白杨给这地处一隅的静土平添了不少景致,岸畔一家家餐馆和商铺让人初来乍到就能看到这是一个不乏繁华的集镇,饭店的招牌和商铺的字号让人感受到一种浓厚的商业气息……双岔乡的机关单位别致有序地散落在景色如画的洮河畔,走进这里,给人有一种到了沈从文笔下的湘西边城的印象,让人一踏上这方土地就有一种身临凤凰和沱江的感觉。

看到招牌上醒目的“双岔林场”几个大字,环目四顾,视线就不由自主地停留在河畔山坡上郁郁葱葱的古柏苍松丛中。双岔气候宜人,虬枝苍劲的柏树仿佛对这片土地情有独钟,从大庄到双岔乡的机关单位乃至洮河两岸的每一个村庄,都成了柏树的世界,古柏成了这里最招人喜爱的一种树种,据当地老百姓说,这里的古柏有的树龄长达五百年左右,已被省州有关部门列入古树名录加以保护。

双岔的美是无须加以任何修饰的,她美的纯真,美的可人,美的自然,美的让人明眸难移,美的使人不止一次地陶醉在这方上苍赐予的无尽绿色当中。人们都说碌曲的则岔石林巧夺天工、自然天成,也有不少人被镶嵌在碌曲草原怀抱中的高原明珠尕海湖的清澈明丽所倾倒,更有成批的老外对坐落在甘、川交界处的郎木寺小镇的秀丽风光深深吸引后纷至沓来,其实,浓淡如处女的双岔由于地处遥远的洮河一隅,她的美丽,她的丰韵被外界所遗忘,双岔的美,不仅美在绿色的自然,更美在那种深深的内涵和品质之中,这里不仅有农家的田园风光,也有林区的自然风情,更有那绿色牧场和珍珠般撒开的牛羊,田园风光、林区景致、悠扬牧歌构成了这里自然风情万种的迷人画卷。

走进双岔,如同走进湘西边城;走进双岔,我的双眸一次次陶醉在这无尽的绿色当中;身临双岔,一次又一次的让人充满了一种深深的感动;身临双岔,每一次的感受都是那样让人久久回味难忘……双岔,乃甘南草原上一个世外桃源,双岔,是当之无愧的青藏高原一隅的人间香巴拉!

2006年6月10日夜于碌曲草原小城

文学的力量

让文学感动心灵一度是向文学这座殿堂一路走来者的痴心追求,文学作为人类意识形态领域中占有很大分量的一种文化活动,她所起到的往往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作用。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曾经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人,使阅读者都感受到了内心世界的震撼。

优秀的文学作品的生命力是不朽的,一些早在几百年前抑或上百年前就流传下来的诗词曲赋,在那个时代就曾经感染了一大批人,由于她的伟大的艺术生命力,因此在漫长历史长河中,仍然绽放出灿烂的光华。一部长篇小说,一篇优美散文,一首意境深远的诗歌等等,其生命力的长久需要经得住时间的考验,在短时间内风靡流行的文学作品,由于种种原因,说不定几百年以后由于她的艺术价值的原因而被人们所遗忘;而在一段时间由于历史的原因、政治的原因、社会价值观取向的原因、国家意识形态导向的原因,被批判、禁止甚至查封的文学作品,由于其自身强大的生命张力,过了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后,她会更加具有伟大的艺术感染力和不朽的文化生命力,如原苏联著名作家肖霍洛夫所著的《静静的顿河》便是一例。

从事文学创作的人大多数是甘于清贫而寂寞的人,当然随着知识产权法的问世,作家群体当中也出现了依靠写作获取巨额稿费而富裕起来的“作家富翁”,诸如我国当代著名作家二月河。从事文学创作还受多方面的“无形”制约,比如个人灵感、写作激情、创作才气、构思禀赋等等,有些人尽管是文学爱好者,也曾经渴望写出震撼人心的文学作品,但往往适得其反;一些名不见经传的人,由于其特殊的经历和曲折的生活磨砺,加之自身蕴有一种较高的文学造诣,因而写出了一些感动无数读者内心世界的作品。文学创作固然需要勤奋和付出,但每个勤奋耕耘和孜孜不休写的作者并不一定有丰硕的收获。我们曾经知道,作家高玉宝当初只是一个粗识几个字的“文盲”,而作家孙犁也只是一个具有小学文化知识的人,但他们通过在部队火热的生活锻炼和个人笔耕不辍的学习和写作,最终他们都成了人们喜爱的一代作家。相反,当时在抗战时期纷纷奔赴延安的许多大学生和知识分子,他们都是一群文化水平很高的群体,一些人也曾写过不少篇章,也渴望着当一名优秀的作家,但由于各种原因,后来的事实印证了他们未能成为作家。这就是一种最有说服力的例证。

一部文学作品是否优秀,是否打动人心,不是作家个人加以评判的,需要广大读者群体和社会影响效果来说话,广大读者争相抢购,作品发行后引起社会各界共鸣的东西,她就是一部好作品。相反,封面如何包装,序言如何让名家吹捧,但由于缺乏思想性和艺术感染力而引不起广大读者共鸣的东西,就难以称得上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

2006年8月20日中午于碌曲

行 走 在 红 科 草 原

红科村是碌曲县玛艾镇西边最偏远的一个牧村,也是甘、青接壤处的一个偏僻牧村。早在十年前实施草场承包到户时我曾去过该村,但那是在草木萧瑟的冬日,虽然天气晴朗,然而留给我的除了荒凉的原野与一路飞扬的尘土外,再也没有别的什么。

这次红科之行,是在盛夏一个晴朗的天气里,早晨十时,镇党委书记、镇长打前站,我等步后,飞奔的汽车一进红科沟后,便行进在颠簸不平的土路上。公路两边的草滩绿得可爱,洮河由于这些天的几场暴雨明显上涨了许多,一下子失去了往昔那种清澈的容颜。车子一过红科桥,路便难行起来,雨后的积水在路基低洼处久积后使路面不仅变得泥泞,而且深浅不一的车辙里稀泥翻浆特别难行,尽管司机左拐右弯拣光滑干燥的路面行进,但车子还是无奈地被泥浆拖住越陷越深。最后,车上的人员只得下车用力推搡,毫不容易才冲出泥淖,就这样历经了推推搡搡的两三番遭遇后才算到了红科村与河南县的交界处。

镇政府派往这里的检疫人员已经坚守了近二十天了, 他们为了拒疫情于县门之外,搭了帐篷驻扎在这里,每天给入境车辆消毒,严禁境外拉运牲畜的车辆进入县境。镇领导的到来给他们带来了欢声笑语,他们很快煮好了奶茶,一路上颠簸了二个小时的劳顿和疲乏被浓浓的奶茶醇醇的香味一冲而光。随即镇领导打开啤酒给坚守在这里的同志们敬了起来,大家在痛饮啤酒的同时,女同志已经端来了头一天就准备好的手抓羊肉,大家一边痛饮奶茶、啤酒,一边吃起了手抓羊肉,在这青青的草地上,手抓羊肉和着奶茶的香味,加上冰凉的啤酒,吃起来格外有滋有味。大家的欢声笑语久久飘荡在这青青草地上……

这里地势开阔,草原植被要比其他地方好得多,离帐篷不远处有一座水泥桥,过此桥后距青海河南县赛尔龙乡已不远了,漫步帐外,草地上野花朵朵,知名和不知名的花在这里汇成了海洋,溪水从碧绿的草地上一路缓缓流过,时而弯弯曲曲,时而笔直成线,这里的溪水格外的清澈,在这高原的草地上的溪水中竟然还有一条条小鱼游来游去,人一到水边,机灵的鱼儿倏地四散开来游向别处,清澈的溪水,小小的鱼儿,青青的草地,成群的牛羊,蓝蓝的天空,暖暖的阳光,构成了一幅天高云淡,青草碧水,鱼翔浅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宜人画面。从这里回望远处草地上的白色帐篷,似乎一朵巨大的蘑菇定格在青青草地上……

沿着溪水漫步向上,溪边上牧民们用网丝将那青青草地围隔起来,就象大地是农民的命根子一样,草地就是牧民赖以生存的东西,这肥沃的土地,这青青的草地,看一眼都会让人心醉的,勤劳的牧民怎不对她无限热爱呢?一朵朵皓白的只有在草原上特有的野生蘑菇星星点点点缀在草地上,不由把人的眼球吸引住。这草原上纯天然生长的蘑菇,洗净后一经炖炒,那味道让你闻后津液顿生,这种生长在高原上的东西,只有在盛夏的草地上才有,并且如昙花一般生命非常短暂,只七八天的工夫,就会变黑谢顶。

我们一行几人,在不大的功夫,便拾了不少,穿行在草地上拾蘑菇也是一种劳动和享受,只要在平坦油绿的草地上注目细找,那密密麻麻的草丛里这里一朵,那里一朵,会引你来回穿梭拣拾而不感其累,这既是一种放松身心回归自然的难得机会,又是一种心情愉悦享受劳动喜悦的野游活动。

大家三三两两返回帐篷时,正是日升中天之时,草地上的阳光是那样的炙热和燎人,大家便钻进遮阳纳凉的帐中休息。牧医站的同志们为了感谢镇上领导一路风尘仆仆前来看望他们,这时慢慢动起手来准备起了晚餐。还不到日斜时分,羊肉烩菜已经在炉火上滚响起来,不到半个时辰已就绪,大家就在草地上享受了一顿特别纯香的简易晚餐。

还未到日落时分,就到了起程返回的时刻了,因为在草原上日落不久,苍茫暮色就会突然而至。回归途中,领导们嘱咐他们再坚守几天,等到检疫解除后再派车来接他们。在依依招手和汽车的喇叭声中,大家返回了,经过一天的太阳暴晒,路面干燥了许多,一路上,司机吸取了上午的经验,尽量避免行走泥路。一走出难行路段,车子便风驰电掣急驰起来,道路两边,牧人们赶放着牛羊慢慢地在转场,牦牛在青草地的哺育下格外的肥壮,羊群则是那样的白净和膘圆,脸蛋红扑扑的孩子骑在马背上跟着父母缓缓地在转牧…… 这时夕阳的光亮洒射在草地上,偌大的草原显得更加寂静和壮美,路边不时看见一只两只旱獭懒洋洋地享受着落日的沐浴。车子在不知不觉间已驶出了红科沟,缓缓东去的洮河在夕阳的照射中显得更加妩媚动人,虽然失去了昔日的清澈和平静,但依然那么丰韵,那么温柔,默默地滋润着这片肥沃的草地。

临近县城时,暮色已笼上了天际,灯火次第亮起来了,我们行走的恰是时候。洗去工作的疲劳,沐浴纯情的自然,野外归来,人心舒畅,晴朗的夜空,闪烁的星星,会带我们进入一个草原盛夏温馨的夜晚……

2003年7月盛夏初稿 2006年7月定稿于碌曲并刊登于《甘南日报》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37027/

沃土情深的评论 (共 7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