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沈江平著《沃土情深》自序(一)、(二)

2012-01-31 00:31 作者:沈江平  | 6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序一

我出生在陇原大地舟曲县白龙江畔的一个山沟农村,是地地道道的农民的儿子,父亲自小跟着伯父上过几个月的学,略识一些字,母亲不识字。我小学在本村就读,初中曾在舟曲二中、一中分别读过几年,1991年6月初中毕业后我考入甘南藏族中等专业学校(现更名为甘南藏综专)学习了四年的文秘专业,1995年7月中专毕业后于当年10月被分配到碌曲县玛艾乡(现为玛艾镇)政府工作,在玛艾镇的8年工作时间里,先后担任过乡政府的文书兼统计员,尔后又在乡党委干了几年的秘书工作,其后在碌曲县人大机关工作了3年,之后又辗转于中共碌曲县委新农村建设办公室履职,尔后在中共碌曲县委农村工作办公室工作了一段时间,现在碌曲县双岔乡党委担任副书记兼纪委书记,专事基层乡镇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上初中时,我曾经对数理化有着一种痴迷的好,上中专后由于学的是文秘专业,于是对文学写作和书法感上了兴趣,尽管当时写作水平很差,字写得更是幼嫩软弱,但课余时间和周末常常沉浸在文学书籍的阅读和毛笔书法的练习当中,当时对于历史体裁小说以及国内外名人传记的痴迷阅读曾经占据了我读书的绝大部分时间,就是今天,我对于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和共和国元帅、将军以及民国时期的军阀、政客等影响了二十世纪中国历史进程的风云人物的传记仍然爱不释手,实践证明,阅读能开阔人的视野,增长人的智慧,长期养成阅读和学习的习惯,可以提高人的思考能力和文字驾驭水平;而写作则能让人的思想境界不断拓展,使人的思路更加慎密,如果由阅读进而养成爱好写作的良好习惯,则使人的思想修养不断得到升华,道德情操不断得到陶冶。我认为,不管对于任何人,读书都是一件好事,由读书进而爱上写作则是读书进入一个较高境界的表现。写作虽然是一件清苦而寂寞的差事,但写作的过程则是一个学习提升、自我完善、乐在其中的追求过程。阅读和写作这一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个人善于学习的结果,也是人生不断趋向完美的追求,更是增知广识、开慧启智、陶冶情操的绝佳途径。在大力提倡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时代潮流下,各级官员、各界人士应当把加强学习作为一项综合素质提高和道德修养提升的终身追求,各行各业的有识之士员更应当把此作为增强本领、提升素质和提高能力的一项“事业”而予以不懈追求。

从中专时期爱上读书再到后来走上工作岗位以后爱上文学写作,对我而言,这是一个人生跨越,其中也饱含了我持之以恒乐于学习和善于阅读的几多汗水,虽然当初走上这条道路之时是爱好使然,但后来持笔写作则显得倍感艰辛,尽管如此,但痴迷读书的兴趣始终未减,酷爱写作的痴心终究不改,因此常常乐此不疲,几乎达到了阅读不休,笔“耕”难辍的境界。读书是一件快乐的事,写作是一项“熬人”的苦“差事”,说句实在话,看别人的文章容易,写好自己的“文章" 却不是一件易事,若想要把文章写的让别人爱读则更是一件难事,虽然如此,但我还是常常爱读爱写,我想,只要我们挤出时间多读书、读好书,同时多写些工作和生活中经历过的美好片段和那些曾经激励过我们所感所想所悟的东西,也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或许当时写下时自己看后并没有多少意义,但时过境迁若干年后,当你重温这些篇章时,一种厚重感、沧桑感便会涌上心头,这时你一定会为你当时用手中的秃笔写下的这些“精彩”篇什而庆幸和感动不已。

写下这些话,只是我工作和生活中的些许感受而已,工作和生活中曾经让人感动、让人尴尬、让人怀念、让人痛心、让人悔悟、让人回味的人和事实在太多太多,这些都是我们人生的宝贵财富。在我的成长和工作历程中,曾经得到过不少前辈的谆谆教诲,这当中,有我小学、中学时期的各位良师,有中专时期的各位恩师,有走上工作岗位后深造和培训期间给予我真心相助的师长、学长等,有至今仍在关心和给予我帮助的亲朋好友,也有参加工作后在各个工作岗位工作期间的领导和同事,我的每一步成长,都与他们的教诲和帮助密不可分,我的每一个进步,都是在踏踏实实做事、认认真真做人和勤奋努力之下取得的,尽管这种进步微乎甚微,但对于一个平凡的农家弟子,一个用勤奋和汗水辛勤耕耘的我而言,却显得那么弥足珍贵、“劳”而有“功”。在这里,我衷心地感谢在我的成长历程中给予我孜孜教诲和无私关爱的每一位师长和挚友。

壮丽的青年华易逝难得,美丽的人生历程虽长犹短,光阴荏苒,时光飞逝,过去的每一天时间对于我们而言都是珍贵的,这些稍纵即逝的无数过去累积起来形成了人生的年轮,每一个年轮的增长都使我们向人生的终极目标迈进了一大步,这种必然的规律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那样的平等,绝不会因为谁的财富广积而时间在他身上停步不前。对于我等而立之年的人来说,只有珍惜时间,把握机遇,认认真真工作,踏踏实实做事,不虚度光阴,不让青春岁月蹉跎才对。作为我们青年一代,我认为不论干什么事情,都应当怀着一种勇于担当、敢于负责、善于做好的认真态度去勇敢面对,绝不应该缩头缩脑、拈轻怕重、推诿等让、得过且过,如果我们在工作和事业上偷懒耍滑,不仅虚度了年华,而且耽搁了自己,贻误了前程,辜负了组织的期望;如果在为人处事中耍脑子、使“伎俩”,不仅孤立了自己,缩小了社交圈子,影响了“人脉”发展,贻害了家庭和谐,阻碍了人缘关系,更为有害的是这种作茧自缚的做法封闭了自己,“埋没”了自己。成功从来垂青于孜孜奋斗的人,功业从来厚爱于广积人缘的人,我始终深信着这句话!(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2008年6月于碌曲沈江平

序二

由于爱好读书和写作,自参加工作以来至今在十多年的时间里陆陆续续写了一些东西,篇幅虽多,但质量不高。文字写作是一项循序渐进日臻完善的苦练、探索、对比、感悟、提高的漫长过程,对于富有才情的人来说,也许在灵感和激情的促使下,很有可能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便达到一种很高的境界,但对于大部分从事写作的人而言,在写作方面突飞猛进、大器早成者可谓凤毛麟角。我虽然爱好写作,但终因才思欠佳,生活阅历不深,写出的东西常常难以尽如人意。

我出生在青藏高原东部边缘陇原大地舟曲县白龙江边大山沟里的农村,那里气候温暖、水充沛、植被完好,由于沟深谷幽、山势陡峭、高峰矗立,因此群峰突兀,石崖如同刀削剑切,高入云天,土地多为台地,很少有阡陌千顷,沃野广布。打小生长在农村的我,自小放过牛,跟着父母务过农,在老家农村度过了天真烂漫的童年,农村娃娃们的童趣和贪玩在我的童年生活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学余我帮父母干过不少农活,深入田间地头播种、锄草、浇地、收割庄稼的活对于我来说并不陌生,寒冷的季跟随父辈和兄弟走进山林砍柴、烧炭的艰辛劳作至今让我记忆犹新,春季节和伙伴们翻山越岭采摘蕨菜、山木耳等山珍野味的活儿永远留在我人生的记忆当中,可以说农村生活的经历既磨炼了我强壮的体魄,又锻炼了我坚强的意志。农民的朴实和大山的厚重塑造了我吃苦耐劳的品格,农村出身的经历使我自小就尝到了生活的酸甜苦辣,跟随父辈在田间地头的劳作使我年纪轻轻就感受到了生活的艰辛和创业的不易,父老乡亲的善良和淳朴常常使我深受感动,我对农民兄弟时常怀着一种由衷地崇敬。不论啥时候,农村生活的经历都磨砺着我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和遇挫不馁从容面对的勇气,我常常对自己出身农村而庆幸,对个人爱好读书和写作而感到高兴。很多时候我也曾经这样想过,一个人不论身卑也好,位显也罢,都应当时常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一个人不论从事啥行业,都要有一种锲而不舍、孜孜以求的实干精神,不干则已,要干就得干出个样子,当一个农民如此,做一名人民教师是这样,当一名医务人员也是这般,做一名党政机关的公务员亦应当这样,若想成为一个商界成功人士更需这种精神。如果对啥都抱着得过且过、蒙混过关的态度,一方面贻误了自己,无论啥都干不出什么名堂,另一方面也有负于党和组织的培养。试想,一个对啥都没有热忱和激情的人,肯定对生活漠不关心,对事业不负责任,这样的人,每天只有浑噩度日,苟且生活,算不上一个真正优秀的人,同样,这种人也放不下架子、沉不下身子、吃不了“苦头”,到头来一事无成,这种人,大好青春时光就在碌碌无为之中耗费了,很多机遇就在眼皮底下稍纵即逝了。一个人,一个团队,一个民族,如果没有一种勇于承担责任的意识,没有一种奋进向上的动力,没有一种知耻而后勇的精神,那就是没有前途和希望的。

生活是博大的,又是精深的,社会是一座大舞台,和谐的社会和美好的生活为我们每一个人创造了施展才能的平台,时代潮流滚滚向前,社会发展永不止步,作为我们个体的人,虽然自身能力非常有限,但只要每个人都立足各行各业干好自己应该干的工作,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尽到自己应该尽的责任,显出一副热心肠,就能产生很好的聚集效应,形成很大的“能量”,这样,事业就会无往而不胜,基业就会万古常青,时代就会不断进步,社会就会更加和谐,发展的动力就会永不枯竭,人与人之间就会更多几分关爱,真善美的人性光辉就会温暖偌大社会并照亮每一个角落。我们应该热爱生活,感恩生活,尊敬每一位为社会和谐、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时代进步、科技创新、精神文明而辛勤耕耘、默默无闻做着贡献的人们。

“古往今来功业均伴苦心到,天南海北梅花俱迎寒冬开”,这是我非常喜欢的一句话,没有付出,就没有回报;没有耕耘,就没有收获。读书是一件快乐的事,从事文字“耕耘”却是一项清苦和寂寞的劳作,不仅需要激情和才气,更需要的是吃苦耐劳、“不厌其烦”的辛勤劳动,一篇美文的出炉,常常饱含着作者的几多汗水;一部力作的问世,往往浸透了常人难以体验的“磨难”和反复。我祝愿每一个爱好写作的人,都静下心来多读有用之书,在开卷有益当中做到“厚积薄发”,用饱含激情的笔调写出生活中“闪光”的东西,用真情和汗水反映出这个风云激荡的时代格局的巨变。这是对别人的一种美好祝愿,也是对个人的一种自策和勉励。

短短数言,难表心声,笨拙之笔,权作为序,水平所限,纰漏难免,热忱期望广大同仁和读者予以雅正!

2008年6月于碌曲沈江平

沈江平,男,1974年1月出生,甘肃舟曲人,中共党员,1991年6月初中毕业,1991年9月至1995年7月在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中等专业学校文秘班学习,1995年10月在碌曲县玛艾乡政府参加工作,先后任乡政府文书兼统计员、镇党委秘书,2003年12月至2007年2月任碌曲县人大教科文卫工委副主任兼人大常委会办公室秘书(期间先后获得中央党校函授学院经管专业大专、大学学历),2007年2至4月借调碌曲县政府办公室担任秘书,2007年4至7月任碌曲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办公室主任,2007年7月至2011年5月任中共碌曲县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办公室常务副主任(主持工作),2011年5月至2012年3月任中共碌曲县委农村工作办公室党支部专职副书记,2012年3月至今任碌曲县双岔乡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

性格直率,为人坦诚,爱好读书,乐于写作,酷爱书法,涉猎广泛,博而不精。读书观:广猎博涉,通读精阅,有感而发,以文会友,理性生活。工作之余嗜写散文,爱读伟人、名人传记、历史小说和路遥作品。

励志名言:古往今来功业均伴苦心到,天南地北梅花俱迎寒冬开!

自勉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三千越甲可吞吴;k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百二秦关终属楚。

最喜欢的一首诗: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最喜欢的一首词:毛泽东《沁园春.》。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35534/

沈江平著《沃土情深》自序(一)、(二)的评论 (共 6 条)

  • 风过无痕
  • 滴墨成伤
  • 浅笔抒写
  • 霜雪弥漫
  • 羽痕丢丢
  • 沈江平

    沈江平初事文学,文笔又嫩,词不达意,文欠意境,诚惶诚恐,互学共进! 甘肃碌曲县 沈江平(水天一色)

    赞(0)回复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