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包子香飘端阳节

2011-06-03 16:00 作者:理鸣(鄂州)  | 4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包子香飘端阳节

尽管记忆的匣子锁的时候多,但每见到乡亲们收麦子,我就想起孩提时常唱“麦到小满日黄,打麦磨粉过端阳”的俗语,仿佛闻到了一股股包子的香味。

我小时候,那是一个缺衣少吃的年代。收割小麦后,一天三餐用面粉做的“泛子糊”喝得人饥肠辘辘,只有在端阳节才能吃到香喷喷的包子,因此盼过端阳节就像盼过年一样。

端阳节的头天上午,母亲会从菜碗橱的角落里拿出上年存放的“老面”(发酵过的面),放在一个小瓷碗里用温水把它溶解。到了晚上,再称出几斤新磨出的面粉和面,倒进盆里,再把老面水一点点加进面里。母亲揉面时,我们姐弟几个便找个小凳子,围坐在她旁边,看着她忙碌,偶尔也帮她打打下手,给她加点水什么的。一会儿,干湿不匀的面粉在母亲那双灵巧的双手搅拌翻腾下,盆底光光,面团光光。母亲用沾点面粉渣的手指轻轻往面团上一按,转身又往我额头上一点说:“好了,明天早上放牛时,多摘一些包子叶回来,保准让你吃包子。”说罢盖上盖子,赶着依依不舍的我们去睡觉。

我们这里端阳节的习俗除了插菖蒲、挂艾蒿、戴香囊、喝雄黄酒、煮红蛋外,据说端阳清晨的露珠能清心明目,所以年年的这个早上,父亲会催我早早起来去放牛,再三叮嘱我要拣那最茂密净洁的青草处,掬一捧露水来洗脸。

往往都是晨曦东方鱼肚白的时候,我就和小伙伴们一道去放牛。初的后山上分外美丽,朝露沐青山,凉风卷雾纱,小草杂树,一尘不染,绿意融融。我把牛绳挽在牛角上,牛瞪着大眼睛望了我一眼,自己去寻青草去了。我用露水洗过脸后,将裤脚绾过膝头,赤脚凉凉地踏着浓重的露珠去采摘叶片呈广椭圆形的大叶辣蓼,我们管它叫包子树。太阳的光辉洒满了整个山坡,我用小铁丝把露水洗过的青翠鲜嫩包子叶穿成串挂在脖子上,踩着吃饱肚的老水牛角,顺着它粗壮的脖子爬到牛背上,用手猛拍打下牛屁股,牛“哞——”地叫一声,我得意地唱着歌谣往家里赶。(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母亲将我摘回的包子叶,垫在包子下面上笼。上笼蒸时,腾腾的热气满屋飘散,真香啊。我无心插房檐上的艾蒿,循着香味,站在灶台边,瞪着蒸笼,垂涎欲滴。包子终于熟了,母亲揭开蒸笼,清香扑鼻而来。当母亲刚把一个粘着包子叶的包子拈到簸箕里时,我就迫不及待地抓起连同粘在上面的包子叶往嘴里送。“饿得慌么?”母亲见我的馋像做出一副恼怒的样子,扬了扬手。我仍狼吞虎咽下第一个包子,又伸手攥回第二个包子。这时父亲发话了:“先让每个人尝个鲜吧,小娃要学会关怀体贴别人。去!先给左邻右舍送几个包子尝尝。等下锅蒸好了再吃。”就这样,我红着脸放下包子,端着盛满包子的大盘子出了家门。

这个时候,满塆子的院落巷头,到处是穿梭着送包子小孩的身影,挨门挨户叫唤的嚷嚷声,四处弥漫着刚出笼包子的浓郁清香。每送一家,我会得到一个红蛋的馈赠。等我回到家里,看到簸箕上又多了一些颜色花样不同的包子。

这就是我家乡三十多年前的端阳节。如今,生活水准大为提高,嘴角从不缺乏精美食物的刺激,各种口味的食品,超市、菜市亦应有尽有,不甜可以加糖,不香可以添加香料,可那种原始的自然清香,那浓浓的亲情味,渐渐地离我远去了。可我还是很向往那清新的晨曦早露,留恋那少年时装着红蛋的彩线蛋篓挂胸、雄黄涂耳、左邻右舍互送包子的传统节日气氛。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123060/

包子香飘端阳节的评论 (共 4 条)

  • 笨小孩
  • 小鬼
  • 浪紫蝶
  • 婵若兮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