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垂钓之“雅”

2011-05-12 20:13 作者:鲁建文  | 4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我以为,垂钓实属人之雅兴。每每暖花开,临波操竿,使人渐入一种“人疑天上坐,鱼似镜中悬”、“身将客星隐,心与浮云闲”的意境。不仅尽享悠然之乐,而且获得宁神静气、养心健脑之功效。也许正因为属于雅兴之列,垂钓历来为文人墨客、达官贵人所喜。李白自称“海上钓客”,用彩虹做钓线,以明月作钓钩,临海钓巨鳌。这倒可能是吹牛,但他确系“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日边”的垂钓爱好者。单说留下与垂钓相关的诗文就有50多首。如果活在今天,像他这样既有名望,又有垂钓实迹的人,肯定是“钓协会长”。乾隆亦是一个爱钓的“老玩童”。在他看来,垂钓乃颐养天年的最佳方式,所以他老来的很多时光都消耗在望海楼的快乐扬竿之中,并亲自挥毫泼墨将望海楼易名为“钓鱼台”。

作为雅兴的垂钓,自然需要的是那种“把琴来取醉,垂钓坐舟闲”的悠然自乐,绝非收获的多少。相传姜太公在渭水之边垂钓,竿短线长,直钩无饵,自称愿者上钩,无疑是难有什么所获的。唐代诗人柳宗元更有意思,在他的《江》中是这样描述:“千山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大凡垂钓者都清楚,季是无鱼可钓的,何况这冰天雪地的严冬日子。可见,“钓翁之意不在鱼”,而是以独钓寒江的那种宁静来洗礼自己的心境,获得一种清闲自在的愉悦。

垂钓在今人之手,似乎已经与雅兴很难相称了。春来至,驱车临池,追求的却不是心灵悠静的那份雅致,而是满载而归。因而,首先是操竿钓之;不见收获,便持网捕之;再不见收获,便用电击之;还不见收获,便是以毒杀之。贪得无厌,竭泽而渔。此类钓者虽然不为多数,但坏了风气,损了环境,确乎无雅可言。也正因为在我们与自然打交道的过程中,诸如此类“猎者”的行为多了,我们已经难见那种“满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的景色了。

不过,我发现洋人垂钓似乎保留了古人那份雅致。他们看重的是过程的快乐,而不是收获的喜悦。在美国是持卡钓鱼,没有钓卡不能开竿垂钓,况且可钓的江河湖泊、鱼类鱼种、重量大小都有明文规定,并且人人自觉遵守。在日本我倒临江亲手操竿过一次,江边的景色颇似唐代诗人储光羲的诗中所述:“垂钓绿湾春,春深杏花乱,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图景。水中鱼多,上钩的自然亦多。但当收竿而归之际,我便惊异地发现,人家都将鱼护中的鱼小心翼翼的放回水中。在敬意油然而生中,我也只好跟着“入乡随俗”了。

记得唐代诗人孟浩然在一首诗中说:“虚舟任所适,垂钓非有待”。我想,这应是所有把垂钓作为雅兴者的境界。这样,也许才有一个永远持续的人欢鱼跃的局面。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117518/

垂钓之“雅”的评论 (共 4 条)

  • 芳草依依
  • 梦天之蓝
  • 兰花草
  • 失忆之城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