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缘识陈长吟

2023-10-22 09:33 作者:纪昀清  | 2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文/纪昀清

与名家结缘,是我寐以求而又可遇不可求的事。

自从上了文学,聆听了不少县内外名家讲座,自然也就与陈忠实、贾平凹、熊召政、肖云儒、穆涛、李敬泽、叶广芩、周明、萧迹、张兴海、张长怀等诸多名家结缘了。在缘识的这些名家中,最让我最记忆犹新的,还要属陈长吟老师了。

久闻陈长吟老师大名,如雷贯耳。这样的散文大家,于我只是有缘相识,却无缘相见。

最早慕其名,是2018年在一个微信群中,无意中拜读了由《散文之声》发表的一篇散文,我特别关注了一下这个新建的微刊平台。原来《散文之声》是陕西省散文学会唯一官方平台,旨在交流散文创作经验,开展散文写作培训、散文朗诵等活动。而其总编恰是陈长吟老师。当时就寻思着,自己的作品有朝一日若能在这样的权威平台发表,那将是对自己写作水平的最大肯定和对自己勤于笔耕的莫大鼓励!

于是,就跃跃欲试,按着该平台文后所留的投稿邮箱,投递了一篇短小散文《善的光芒》。不料,2018年9月3日,这篇有关书写大善人王克勤的文章居然被成功刊发了。当时,我无比激动,兴奋不已,随后就又断断续续投递了几篇,不料像《五味杂陈》《师魂》《树高千尺不忘根——读<梁家河>》《悼念李文忠先生》《遇见》等散文都被陆续发表。这让我着实信心倍增。最让我引以为豪的是,自己于2020年2月22日在《当代作家》发表的《把控手机》一文,竟于同年2月26日,有幸被《散文之声》分享转载。这就更加坚定了我的写作初心。(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随后,在“纪实天地”和“三秦散友”微信群中,又无意间发现陈长吟老师就在其中。因为他的微信图像完全真实,毫不掩饰,尤其是那副头戴绿色礼貌,身着绿色外套,两眼炯炯有神,似在冷静沉思的神态图像,令我印象颇深。

于是,欣喜之余,就试着添加了他的微信,心里虽渴盼着他能通过我的添加请求,但又不敢过于奢望。令我难以置信的是,当日,他竟然毫不迟疑地同意了我的添加请求,这让我喜出望外。由于心怀敬意,不敢冒昧打扰,只略微打了声招呼,问了声好而已。随后,便再无交流。

2020年8月10日,我专意登门拜访了张兴海老师。在与其座谈中,张老师语重心长地鼓励我说:“要好好写,坚持写,我会将你的作品推荐给陈长吟会长,让他在其主编的刊物上发表。”

就这样到了今年5月中下旬,突然萌生了加入陕西省散文学会的想法。毕竟自己已创作14年,也发表了数百篇作品,也想进一步提升自己。于是,我就试着给陈老师发了微信请求,也不知道自己合不合要求。

陈老师让我通过微信给他发份个人简介。于是我就认认真真、实事求是地总结了一下自己:

“纪昀清,本名纪堪迎,籍贯陕西周至,西北大学本科学历,中共党员,周至县职业教育中心一级教师。工作之余,爱好写作。从2007年至今,在中国作家网、陕西作家网、中国散文网、江山文学网、红袖添香网、七天网、散文在线等知名文学网站,以及《路遥文学馆》《文學陝軍》《散文之声》《纪实天地》《当代作家》《当代文摘》《首都文学》《人民作家》《陕西龙山书院》《西北作家》《周至生活圈》《周至掌圈》《周至文苑》等全国50多个微刊平台,发表散文、小说诗歌,共计百万余字。另有部分作品在《西安商报》、《文華》报、《金周至》报、《望月文学》杂志、《现代文学》杂志、《长安》杂志、《芙蓉国文汇》、《易说乾坤》杂志、《二曲文学》杂志、《周至文艺》杂志、《周至文史》杂志、《周至人文》杂志等刊物发表。现为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大雅礼乐文化促进会副秘书长,南边文化艺术馆文学2017届文学创作委员会会员,周至县作家协会会员,周至县历史文化研究会会员,《西北作家》签约作家,江山文学网签约作家,《中外华语作家》首届签约作家,《望月文学》杂志特约作家。有多部作品获奖:散文《输与赢》荣获全国第二届孔子文学奖;诗歌《天堂的你》荣获‘多爱杯全国诗歌大赛’一等奖;散文《行坊》荣获‘第四届望月文学全国散文创作大赛’二等奖;散文《秦弄玉的传说》荣获第三届华人世界爱情文学大赛三等奖;散文《我的‘病’》荣获《青年月报》杂志社95精短文学大赛优秀奖;散文《父亲的梦》荣获‘渭河有奖征文大赛’优秀奖;散文《怀念母亲》荣获‘首届瞳孔之光’全国青年文学大赛优秀奖;散文《大善人王克勤》荣获‘七天网’举办的首届原创IP大赛优秀奖;散文《葫芦头》荣获三苏文学社举办的‘东坡杯’文学大赛优秀奖;散文《追忆母亲》荣获‘七天网美文大赛’第三季入围奖;散文《正大文人——我心中的文人形象》荣获周至县作家协会‘圣象艾斯本’杯‘我心中的文人形象’征文大赛三等奖;小说《诱惑》荣获‘七天网美文大赛’第二季入围奖;小说《三口聚餐》荣获第二届中华文艺全国文学大赛银奖,小说《幸福的滋味》和《青涩果》《麦子黄了》《我的青去哪儿了》分别荣获第二届中华杯全国文学创作大赛三等奖和优秀奖,周至县作家协会第五届兰亭文学奖新人奖等。”

他看完后,就给我发了张《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表》,并嘱咐我如实填写好,让单位盖章,介绍人签字,再邮寄与他。其他都好办,就是这个入会介绍人,一时让我为了难。当时我脑子灵光一闪,最先想到的就是张兴海老师。但由于路途较远,加之张老师年事已高,喜欢安静,也未必在家,不便叨扰。于是,就大胆而冒昧地提出了如是请求:“陈老师,想诚邀您做我的入会介绍人,我将入会登记表邮寄与您,您只需签字即可。不胜感谢!”

令我大为感动的是,陈长吟老师竟然欣然同意。2021年5月15日,我一丝不苟地填写了入会登记表,打印并盖好单位公章后,就按照他发的邮寄地址,赶往尚村镇邮政局邮寄了出去。不日,我领取了一份沉甸甸的快递包裹。拆开一看,是一张绿皮会员证和一本会刊杂志《散文视窗》。端详着证件封皮“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证”几个银色大字,令我激动不已。我匆匆回校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珍藏好会员证,并逐字逐句细读《散文视窗》,发现这本杂志选文的视角很独特,看罢,委实受益匪浅!

以上机缘,只能算是初识,还谈不上面见。

而我与陈长吟老师的真正面缘,却缘于2021年9月11日下午,由周至县文化馆主办的“2021首届名家文学大讲堂”活动。其主讲嘉宾就是陈长吟老师。

其时,我在刚建的“文创室工作交流群”里看到了由赵永武和徐荣斌老师相继发出的重要通知:

兹定于9月11日(本周六)下午2:10分,在周至县文化馆五楼举办“2021首届名家文学大讲堂”,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主讲嘉宾:著名作家、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西北大学现代学院文学院院长、省散文学会会长陈长吟老师。

讲座内容:《散文的鉴赏与创作》。

主办单位:周至县文化馆

听众范围:周至县域内各文学社团、县域内各行业文学艺术工作者和爱好者,周至籍所有文友。

无阻!欢迎光临!

看到此消息,我心潮澎湃。由于对陈长吟老师久仰已久,于是就推开杂务独自开车,按时前往周至县文化馆五楼会议室。只见会议室早已落座了五六十人,还有不少生面孔,也有心急火燎正在赶往会场者。稍等片刻,前周至县作协主席赵永武老师手持话筒隆重介绍说,今天咱们邀请的这个散文名家,是散文界真真正正的实力干将,不是以往某些社会活动家在搞写作。可以这样说,他最佩服的陕西作家有2个,在小说写作方面,他最佩服的是叶广芹,而在散文写作方面,他最佩服的则是陈长吟。希望大家保持会场秩序,认真聆听。

紧接着,在赵永武等老师的陪同和邀请下,一位头戴黑帽,身着绿色衬衫和蓝色裤子的高个头先生在主席台就坐。他年过六旬,面色黝黑,温文儒雅。

随后,主持人蔡永安就铿锵有力地介绍说:陈长吟,中国散文学会副秘书长,中国散文网总编辑,《散文视野》杂志主编。陕西省散文学会会长,西北大学现代学院文学院院长、教授,西大现代中国散文研究所所长,陕西昆仑传统文化研究院副院长。冰心散文奖、孙犁散文奖、柳青文学奖、丝路散文奖评委,著有散文集《山梦水梦》《文海长吟》《山河长吟》《岁月长吟》《美文的天空》,中短篇小说集《风流半边街》,长篇报告文学《水调歌头》,文学理论集《散文之道》等20余部。部分作品被翻译成外文。曾获首届海内外旅游文学奖、中国散文30年突出贡献奖、第四届冰心散文奖、乡土文学奖、炎黄文学奖等奖项30余次。

刚一介绍完,座无虚席的整个会场,就瞬间爆发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台下六七十双眼睛就都目不转睛地盯着正襟危坐的陈长吟老师。

陈老师对着话筒,手持讲稿,不紧不慢地娓娓道来。

他讲课吐字清楚,条理清晰,主次分明,见解独到,着重从散文传统、鉴赏方法、评价准标、创作感受四方面讲起。整个讲座持续了约莫2个半小时。他讲课最显著的特点是能结合自己的创作实践,列举鲜活事例,摆事实讲道理,让听众丝毫没有疲惫之感。

首先,他通过自己做文学刊物编辑所积累的经验,发现了当下散文创作普遍存在的问题和现象,总结了散文创作的十种病相:枯燥的游记、泛滥的亲情、空洞的呐喊、酸味的幽默、发馊的哲理、卖弄的史志、单调的小溪、雾中的山寨、鲜艳的口红、肿胀的肌肉等,并详细剖析了这些病相,找出了病因,提出了改进的方法。

其次,他又通过自身创作的实践经验,向大家分享了他有关散文创作的独特体验和感悟

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有如下几点:

一是,关于“散文的表达个性”的第三只眼。

陈老师说,独特的选材,是成功的一半。为了充分阐明这一问题,他连续列举了两个典型的鲜活事例。

首先,他举例说,他在编《美文》杂志的时候,天天阅读来自全国各地的稿件。有一次,从堆积如山的自然投稿中,看到一篇题目叫《红尘滚滚大头虫》的小散文,只有1000来字,作者是一个裕固族的女孩子,写她从山区草原来到大城市,躺在房间的床上,看到头顶一只大虫子在墙壁上爬来爬去,找不到出路,从而联想到自己也像虫子一样,孤独迷茫,十分怀念奶茶的香味,牛粪的气息。当然,这篇稿子太简单浅薄,不能采用,但他看到了作者身上的潜力,就回信说,你不要写城市题材,多写点儿你熟悉的草原,你的小牛和羊羔,你的奶茶和干粪。不久,就收到她寄来的新作《萨日朗》,写草原的生态和姐姐的命运,他们刊发在显著的位置上,随后被几十家报纸、书籍转载,还被北影的导演改编成电影文学剧本。这篇散文先后获得了甘肃省“敦煌文学奖”,中国作协“郭沫若散文奖”,并且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免费给作者出版了同名散文集。

接着,他又举例说,前几年,给《美文》杂志写稿的作者中,有一位医学女硕士,她已经自己出版了一本小册子,不少文章都是写亲情的,没什么特色,他给她提了个建议:你是学医的,能不能从医学的角度出发,来观察人生,来写散文。她接受了,转型后的第一篇作品题目叫《生命指尖消失》,写她实验时给一条小老鼠做手术的过程和心情,不料,一不小心,却将老鼠杀死了,充满了对弱小生命的深深的怜悯。刊发后受到好评,她接着又写了《生命如花》等一系列文章。找到了自己的观察方式以后,她的文章深刻起来,生动起来,不同凡响。后来中国青年出版社给她出版了散文集,又到北京读文学硕士,毕业后留校任教。现在文章越写越好。

由此,陈老师总结说:找到自己独特的观察方式,等于增添了第三只眼睛。有人可能会说,我没学佛,不懂医,与科技不沾边,没什么专长。其实,独特的观察方式可以是行业的、专业的,更重要的是一种眼光和思维,形而上的精神上的东西。有人写读书笔记,思维就不一样;有人评论某一个社会事件,理解问题眼光独到。从事文学研究和文学教学的人都清楚,每个成熟的作家,在写作上各有自己一套表达方式。我们读成熟的作家的作品,不用看作者名字,就能分辩出是谁写的,判断标准就是因为他们的表达个性不一样。表达个性体现在结构安排上,句式特点上,词语运用上。比如,他保存着贾平凹写的一些单纸片,有的是介绍一个人来办事,有的是说明一件事情,有的是简短的发言稿,都很短,但一看内容就知道是他写的,因为说话的句式和词语运用文白相间,言简意赅,风趣自然,与众不同。为此,他也特意尝试着寻求突破。其中,有篇文章,他还特意将全文用长句表达,除了句号,再无逗号等别的标点符号。这一创举,赢得了女诗人武永红老师的共鸣和认同,在这鸦雀无声的会场,是她第一个情不自禁地呱唧呱唧鼓起了掌。紧接着,在主席台陪坐的赵永武老师的掌声带动下,台下霎时像炸开了锅,大家就都不约而同地掌声雷动,久经不息。这就是他善于利用“第三只眼”,不落窠臼、敢于创新的散文个性魅力之所在!

二是,关于“散文的滋味”的香梨理论。

要说出好散文的滋味,陈老师以香梨为例,加以说明。

他说,多年前,他第一次去新疆的库尔勒,吃到一种梨子,非常香甜。它有纺锤那么大,黄绿色果皮,阳面还有红晕。它皮薄肉细,酥脆爽口,汁多渣少,含水量在百分之八十以上,果肉中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对便秘和肠道不畅有很好的改善作用,还有生津止渴,化痰润肺,益肾利尿的功效。这种梨子在生长期能够耐受昼温差,才最终炼就特别的香甜。从此,库尔勒香梨的味道就在他的脑海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记得他第一次读好散文,像朱自清的《背影》等,就为它透露出的一种独特的滋味所陶醉。

而梨子有果皮、果肉、果核三个层次。散文则由语言、内容、思想组成。

语言因素好比是具有新鲜诱人外表的果皮。

语言的第一要素是让人看的懂,一看就明白,不是云里雾里的绕圈子做游戏;第二要素是流畅、准确,不是绕口令,耍怪;第三要素是淡雅、优美,不是脏话、怪话的大全;第四要素是形象、生动、有味道。什么才是有味道?就是要传达出一种信息、暗示、想象的空间,特别的意境。好的语言是光鲜可爱的果皮,能激起人去品尝的欲望。另外,优质的梨子有一个特点是皮薄,散文也要求开门见山,直入主题。写小说要会说闲话,说废话,写散文只能说短话、说真话。朱自清的《背影》只有1400个字,却成为现代名篇。其实,文章越短越难写,越短要求越高。很多文体大师,他们炉火纯青的时候,都写的是短文。比如孙犁、汪曾祺、季羡林、董桥等等。

内容因素好比是具有甘甜丰厚味道的果肉。

果肉是事物的主体,是实际内容,我们一般会要求梨子的肉汁甘浓、甜爽、水多,并且富有营养。对于散文来说,就是要在有限的篇幅里,传达出尽量多的生活信息和情感浓度。对此,陈老师还举例说,多年前在武汉,他曾去老作家碧野家里求教。他钟爱故乡的那条汉江,而碧野呢,是汉江通,他写过《情满青山》《丹凤朝阳》等作品,他说黄河水是碱性的,长江水是酸性的,都不适合人饮用,只有汉江水是甜性的,是从山中和地下冒出来的,老百姓叫“竹根水”,对人体最好。而“竹根水”就属于碧野的独特发现,一旦入文,其味道就会与众不同。

如果你有兴趣学习书法,老师会教你:把毛笔拿的稳一些,尽量沉下去,不要浮起来。写散文也一样,忌讳浅尝辄止,需要深层开掘。

思想因素好比是具有优良纯正品种的果核。

我们知道,一种梨子的质量优劣,有个最重要的方面就是它的品种要好。有了好的种子,再经过耐心细致地栽培护理,才能长出上乘优质的果实。

散文的种子就是思想,不能表达出一种对社会、对人生、或者对自然的思考,作品就没有分量。对此,陈老师还专意讲了两个故事加以说明。

他讲的最生动的故事,就是王宗仁老师的散文《藏羚羊跪拜》。这个故事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讲的是藏北草原上有一个老猎人,“面对几步之遥草坡上站立着的一只肥肥壮壮的藏羚羊,他眼睛一亮,顿感这是送上门来的美事!沉睡了一夜的他浑身立即涌上来一股清爽的劲头,丝毫没有犹豫,就转身回到帐篷拿来了杈子枪。他举枪瞄了起来,奇怪的是,那只肥壮的藏羚羊并没有逃走,只是用乞求的眼神望着他,然后冲着他前行两步,两条前腿扑通一声跪了下来。与此同时只见两行长泪从它眼里流了出来。老猎人的心头一软,扣扳机的手不由得松了一下。此时藏羚羊给他下跪自然是求他饶命了。但他是个猎手,不被藏羚羊的怜悯打动是情理之中的事。他双眼一闭,扳机在手指下一动,枪声响起,那只藏羚羊便栽倒在地。它倒地后仍是跪卧的姿势,眼里的两行泪迹也清晰地留着。

  “那天,老猎人没有像往日那样当即将猎获的藏羚羊开宰、扒皮。他的眼前老是浮现着给他跪拜的那只藏羚羊。他有些蹊跷,藏羚羊为什么要下跪?这是他几十年狩猎生涯中惟一见到的一次情景。夜里躺在地铺上的他久久难以入眠,双手一直颤抖着……

  “次日,老猎人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对那只藏羚羊开膛扒皮,他的手仍在颤抖。腹腔在刀刃下打开了,他吃惊得叫出了声,手中的屠刀‘咣当’一声掉在地上……原来在藏羚羊的子宫里,静静卧着一只小藏羚羊,它已经成形,自然是死了。这时候,老猎人才明白为什么那只藏羚羊的身体肥肥壮壮,也才明白它为什么要弯下笨重的身子给自己下跪:它是在求猎人留下自己孩子的一条命呀!

  “天下所有慈母的跪拜,包括动物在内,都是神圣的。老猎人的开膛破腹半途而停。

  “当天,他没有出猎,在山坡上挖了个坑,将那只藏羚羊连同它那没有出世的孩子掩埋了。同时埋掉的还有他的杈子枪……”

  “从此,这个老猎人在藏北草原上消失。没人知道他的下落。 

这个故事就蕴含着母爱伟大的思想。而那个怀孕的肥胖的藏羚羊跪下来就是本文的点睛之笔,那种动物的情感表现,不知带给读者和人类有多少触动和启发啊。

他说,他还写过一篇题目叫《彩陶女》的散文,故事是他遇到一件女性形象的彩陶艺术品,她的优美造型打动了他,本来看中了,可是又犹豫不决没有买下来,第二天再去时,彩陶女已经掉下架子摔成碎片。他由此而感叹:“ 美,就这样消失了,被我轻易地放走了。把谴责留给我,把思念留给我。”因为在生活中,常常有“错过”的遗憾。

对此,他总结说:思想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是你对生活现象认识、总结、思考的结晶。散文作品能够打动人的,让人念念不忘的,留下很深印象的,不是那些表面的故事情节,而是藏在后边的思考和启示。

三是,关于“散文是红酒”的独特感悟。

陈老师说,诗是白酒。喝白酒讲个豪放,要有冲劲儿,不怕醉。古代的诗人先饮酒,后写诗,所以有“李白斗酒诗百篇”的形容。古人写诗是当场吟诵出来的,不像现在自个儿关在房子里硬憋。酒是点燃激情的火,是煽动野火的风,风大火旺,诗就被烧出来了。诗是在酒酣后一吟而成,就带着断续、跳跃、呐喊、抒情。李白喝醉了跳下江去捉月亮,那是酒与诗揉和的最高境界。他又说,小说是啤酒。就需要那么多泡沫,那一股腐水气味,那一种大口往肚子里灌的样子。在啤酒里边,真货其实不多,就是酒精很少。一部长篇小说,往往由一个小故事引发而成。国外有个著名的长篇,就是作家看了报上刊登的一则杀人命案,然后挥发为巨著。小说家最大的本事,是编故事,故事还不能太清纯,要有各种泡沫和气味儿。小说和啤酒的功能相同:发胖胀肚子。散文是红酒。喝红酒讲情调、讲节制、要慢慢地品味儿。据国外科学家研究,红酒是最富营养的,排在所有饮料的前边。散文的语言要像红酒的颜色一样耐看,散文的内容犹如红酒的味道一样要值得品读,散文的思想也要像红酒的营养价值一样于人有益。红酒也醉人,那是渐渐醉的,醉得你不知不觉,深陷其中。不过,每天饮一杯红酒你会长寿,每天读一篇美文你会清心。

仔细一琢磨,他总结得非常精辟到位,这是他多年来从散文实践中提炼出来的独特感悟。

四是,关于“语言是散文的血液”的形象表达。

陈老师说,小说以故事见长,可以编造很复杂的人物结构和情节发展来吸引读者。诗歌以意念为要,用跳跃的浓缩的词语和强烈的情绪来感染听众。而散文呢,重在表达,不管是表达情感或表述思想或表写事物,都需要语言的准确性和穿透力。

所以,散文的语言非常重要。语言是散文的血液。

当然,散文的语言可以多种多样,但什么样的才是比较高的标尺呢?

人的运动和活力,靠的是血液循环。血液的清爽、流畅、纯正、是健康的标准。

如果贫血了,你就会苍白无力,头晕目眩,不能很好的很有效的有保证的来完成自己的任务。散文的语言倘若太平、太淡、太乏味,就是贫血的结果。

但血压高了,肝火盛了,你就容易冲动,容易失控,缺少清醒意识,同样也不能很好地抵达自己的目标。散文的语言要是太浓、太稠、太热烈,就是高血压的结果。

其实读文如吃菜,淡而无味不好,浓而味重也不好。淡而有味,耐嚼耐看耐品,才是真正的美食。这不容易达到,但却是散文语言追求的正道。

他的这番话,对我们草根作者而言,简直就是灵丹妙药,将有助于我们提高文章语言的鉴赏力度和表达技巧。

五是,关于“行走的散文——漫说游记”的一家之言。

陈老师说,游记是写行记走的散文。人们在行走,作家在行走,世态有更迭,风景有变化,游记自然也会发展。到今天,我们希望读到什么样的游记散文呢?

最厌烦读三种游记:一种是资料堆砌。一种是空洞抒情。一种是人云亦云。

最爱读三种游记:一是写出了山水个性。在人类世界,每个人的长相、掌纹、气质不可能相同;在自然界,每座山的位置、坡度、构架,每道水的走向、流势、河床也不尽相同。有的雄奇、有的俊秀;有的浩荡、有的纤细;它们各有各的风韵和情调。你只有消除了与山水的隔离,读懂了它们的个性语言,山水才能在你的心里升华并激起共鸣,化出笔下的锦绣文章。二是写出了文化内涵。山水胜迹、地域风物往往与历史变迁,人类文明发展有密切联系。每座名山,每座庙宇后面都隐藏着丰富的传说和故事,你只有穿透岁月的风尘和地表上的残垣,才能发掘出那些鲜为人知的细节,表现出它们潜在的深层的底蕴。三是写出了美文趣文。山光水色,日落月升,风起云动,自然界的变化常常很优美,但要道出眼前的美景却不容易。作者丰富的思维,形象的语言,生动的比喻,传神的描述都很重要。把游记散文写得疙里疙瘩,艰涩冷硬只能是大煞风景。还有些游记不一定写名山大川的重要景点,而是从小处细处着眼,行文妙趣横生,灵动精致,让人心领神会,愉悦非常,也是一种精神享受。

喜欢旅游,能够写文章的人,可能都有一种将自身的游历转化为文字的欲望。

有人去一次西藏或新疆,回来就是一组系列散文;有人去一次美国或非洲,回来就是一本10万言的书。还有人热爱出门,出门必写,写了就想发表,于是收获丰硕,沾沾自喜。

要写好游记,就得准备去吃苦。

出门乘飞机,上山坐缆车,下海有快艇,怕日晒雨淋,怕行程劳累,能有多少切实感受呢?走遍天下不是飞遍天下。当然,现在行走的方式很多,有步行的,有骑自行车、摩托车的,有驾驶汽车的……总之,你得是土地上的行者,写游记不能随心所欲地营造空中楼阁。

许多人视旅行者为傻子,是“自找罪受”,但你灵魂的净化,生命的升华,人格的再塑恰恰在这受罪的过程中完成。

受罪的过程,是游记作家的享受,是游记作家的财富。

游记作家首先是脚上的功夫,然后是手上的功夫。

行行走走,文字像脚印儿一样延伸向前……

他的这一套理论,堪称一家之言,对热爱游记而又难以出新的作者,具有指点迷津、醍醐灌顶之效。

六是,关于撰写亲情文章的建议。陈老师说,对于亲情文章,尽量少写。因为人人都有家庭,都有亲人,但人之常情往往是大同小异的,个人以为有价值,可读者并不喜欢看,报刊也不愿意发表题材重复的东西。因此,这类文章尽量少涉及为佳。

接着,是提问环节,场内气氛热烈。

首先提问的是长篇历史小说《圣贤二曲》的作者徐荣斌老师。他就基层散文爱好者怎样才能做到删繁就简、淡而有味,使自己散文清新隽永、耐人寻味的问题,向陈老师作了请教。陈老师回答说,散文说的是真话,容不得半点废话,它不像小说可以通过“废话”来铺垫。因此,就要锤炼语言,使之清新脱俗,形成个性。紧接着,散文女作家刘驰军和景卫平分别就自己撰写游记散文遇到的问题和如何提升自我,在权威平台上发表作品进行了提问。陈老师都简明扼要地逐一做了精彩回答。特别是对大家关心的作品如何上名报名刊的问题,他语重心长地说,要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报纸上发表文章,首先作品要过硬,其次要多参加作协培训,除了增加社会阅历外,还得多读古今中外经典书籍。尤其是当他讲到自己三岁开始读《红楼梦》等四大名著时,惊得我目瞪口呆,连连感叹不可思议。这或许就是名家与常人的非同寻常之处!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这一点,对我启发最大。要写出好作品,就不得不先静下心来好好读书,汲取精华,去其糟粕。

最后,众文友和陈老师纷纷合影留念。其间,也有人拿出书本,找陈老师签名,陈老师来者不拒,十分谦和地留下赠言。仓促之中,我未带书本,就只能抢先与他合影留念。

为此,我特意将自己手机交给了武永红老师,恳请让她代拍一下。提前做好准备工作之后,我就走到陈长吟老师跟前,轻轻说:“陈老师,我是纪昀清。想与您合张影。”

他放下签字笔,抬头看了我一眼,嘀咕了一句:“在哪照呢?”

有人就建议站在主席台下方大屏幕背景跟前照相为宜。

于是,陈老师就站起身,挪了挪椅子,走下主席台,不料,接连几堆人都相继围了上来,争先恐后地要与陈老师合影。陈老师来者不拒,忙得不亦乐乎。由于大家拍得大都是几人合照,我虽也两次三番地抢先加入其中,但却没有一张是单独合影。为此,我就耐心等待,瞅准机会,对大家说,我想和陈老师单独合张影,请大家让一让。并提醒武永红老师做好拍照准备。

此时此刻,只见站在原地的陈老师抬头挺胸,目视前方,其专注认真的样子深深打动了我。我赶紧与他并肩站在大屏幕背景中央,我俩都目不转睛地看着武永红老师的手机。随着武老师按下相机按钮,那张珍贵的我盼望已久的单独合影照,终于诞生了。我会常年将其珍藏,它将成为我笔耕不辍的源动力。

能有缘聆听陈老师的散文讲座,得到他的散文秘籍,能缘识陈老师这样的散文大家,着实令我倍感三生有幸。我将带着这份自豪感,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奋力实现自己的文学梦而不懈努力。

2021年9月11日-9月15日完稿

修改于2021年9月16日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anwen/vvklmkqf.html

缘识陈长吟的评论 (共 2 条)

  • 漫舞洛城
    漫舞洛城 推荐阅读并说 一篇好的文章不要求句句精华,你只要有三两句能够打动人心的话这篇文章也就大功告成了。写作不仅要心静和勤奋而且还要有灵感和天赋,如果有一天你的创作和思维进入到了泥泞沼泽和无法继续下去的境界地步,那就不妨静下心来读读其他优秀写手的经典佳作来借鉴模仿一下,或者停下匆忙凌乱的脚步到户外运动运动呼吸一下新鲜空气,说不定灵光一闪那么一篇水到渠成的佳作也就由此诞生了。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只要你心存梦想和追求,再加上长期不断的用心感悟和辛勤耕耘,我相信一定会功成名就和大有所为的!继续加油吧,一路同行的追梦人!!!
  • 逐梦星空
    逐梦星空 推荐阅读并说 非常荣幸能够与成百上千的广大文学爱好者一道在中国散文网这个名人辈出的温馨大家庭里相识相知,民族复兴文艺先行,而满满都是真善美和正能量的中国散文网就是我们每一个文学爱好者誓死坚守和倍加珍惜的心灵故土和精神家园!关于作品是否被人认可或者阅读量的多少之分这件事我是这样认为的,自己辛辛苦苦写出来的文学作品是留给自己日后渐渐老去和闲暇之余的欣慰犒劳和精神享受,因此与别人的眼光和认可并无多大关系!最后衷心的祝福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勇往直前·再创佳绩!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