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遗落的海会寺

2019-02-18 10:47 作者:舟自横h  | 6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在一个晴朗的日,兴致勃勃乘车到星子海会镇,再打出租车至山脚下,一条狭窄的水泥路蜿蜒通向原九江海会师范学校校址,蹒跚上山,一路上渺无人烟,道路两旁杂草丛生,山中幽静的只闻潺潺溪流回荡在空山翠谷。循幽径盘山而上大约半个多小时,抵达半山腰九江海会师范学校原址,徜徉在灰白色青石校舍教学大楼前,四周寂静悄无声息,仿佛连空气都窒息了,早已经是人去楼空,物是人非事事休,唯有楼前清泉石上流,水落石出,溪水跌宕起伏奔向山下汇流成河。在这炎热的夏季,山中气候宜人,风轻云淡,好一个远离红尘的世外桃源。

改革开放初期,因为中小学教师稀缺,八十年代在海会镇原共大分校原址兴办了一所培养中小学教师的师范学校,从各中学考试招收优秀学员入校学习,红红火火办学十年后解散,部分并入九江职业大学师范学院。这次陪朋友重游半山腰的母校故地,朋友曾这里求学三年度过了最美好的青葱年华,结伴而行,重游故地校址和海会寺感慨万分。

如今九江海会师范学校早已迁徙不知所终,后来成为高干疗养院也搬迁了,海会寺距原九江海会师范学校大约五百米,要不是朋友在星子海会镇就读九江师范学校,还真不知道海会寺鲜为人知的传奇色彩,于是顺道探访了海会寺。

海会寺依庐山五老峰,遥望烟波浩瀚的鄱阳湖,靠山面湖,拾阶而上,巨大青石垒起半圆大门题雕刻海会寺三字,穿门而入,寺门题额为“真面目”是清末公车上书要求维新变法发起者康有为手迹,山门外有一半月形莲池,围以石栏,栏杆精雕细刻“虎溪三笑”、“水漫金山”等十几幅栩栩如生佛教故事的石雕,入门为念佛堂,阶下种植了阔叶如掌观音莲,正是荷花亭亭玉立的季节,清香扑鼻而来。

庐山海会寺曾经是江西庐山山南“五大古刹”中声名最为显赫的一座寺庙,走近千年的古刹,曾经繁华喧闹,如今荒芜凄凉形成鲜明对比,就在触摸青灰色寺庙墙壁一瞬间,夏日清风送爽,古树葱郁,风打枝叶窸窸窣窣,心头无法释义寺院冷落寂寞感伤。难道这就是传说中庐山五大古刹的海会寺?寺院香火冷清萧条,灰色的墙院破败凋敝,斑驳墙面庙宇摇摇欲坠,就像没有支架的躯体,仿佛风一吹就会倒塌。曲径通幽处草丛树林中,青绿色的芭蕉树蓬勃如伞。曾经千年古刹海会寺高僧云集,还有高官汇聚,以及学生爽朗的读书声最终销声匿迹。海会寺历经沧桑,在历史烟云中消了红颜,像个风烛残年的老人,在废墟残壁中哀怜,仿佛栩栩道来曾经的兴旺与衰亡……

一千多年前宋代有僧人在此建茶庵,僧人与人为善,传播佛法善有善报,同时也播下了善果,在炎热的夏季,僧人在山下搭棚摆下山泉泡制清凉茶水免费为行人解渴,至今附近老一辈的人还习惯地称此地为"茶庵"(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大约400年前,明朝万历年间,一个身披灰白色袈裟西来的和尚兴建了一座海会庵,取百川汇海之意“海会”,后来海会寺历经战火几经废建。

清末光绪年间,又风尘仆仆迎来了一位叫至善的和尚,他斫木伐竹,盖茅棚独居。可以想象一个苦行僧山水为伴,一身灰白色袈裟,与世隔绝,青灯一座,在木鱼声声中虔诚修行,积善成德,这需要多大信念支撑独守寂寞的清苦生活

再后来姑塘驿官魏兴林每次乘船经过鄱阳湖,遥望五老峰,只见云雾缭绕,风光奇秀,终于有一天,魏兴林弃舟登岸寻至五老峰下,在山水密林中茅棚里看见有一老僧正静坐参禅,他不禁肃然起敬。待老僧坐禅已毕,他虔诚与之交谈,愈益佩服,忍不住跪下就拜,尊之为师。魏兴林拜至善为师后,决定捐出巨款,重建海会寺。重建后的海会寺佛殿宏敞,藏经阁华丽庄严,寺田三百多亩,山场广大,吸引了八方香客和游人朝拜,山中烟雾袅袅,香火极盛。

海会寺最著名的三层藏经阁,藏经阁保存普超法师血写的《华严经》81卷。

普超,江西九江都昌人,俗名戴圣谦。普超和尚曾积极支持康有为变法维新,戊戌变法失败后,他弃妻儿空门,愤而削发为僧,拜至善为师出家海会寺。可以想象到一个人对极贫极弱封建王朝极度的失望。历史也证明康有为的变法脱离了民众最终失败,他本人后来沦落为保皇派,不能彻底推翻封建王朝专制体制的变法是不可能成功,中国沦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普超看破红尘,他骨子里保留中国封建社会优秀知识分子达则兼顾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普超皈依佛法寻入空门,为表示对佛教的虔诚,一介书生掩关闭户,弘扬佛法,独居禅房,用自己的鲜血抄写经书超度灵魂,可见普超和尚对现实极度的叛逆和绝望,滴血成书十五载,也是对黑暗腐朽封建社会血泪控诉,书成后因失血过多仙逝,年仅45岁。

这部血色殷红的《华严经》感动了很多名人。康有为、梁启超、罗家伦、吴宗慈等名人都在这血经上写有有题跋,高度赞扬了普超对于宗教的献身精神。这些血经血色殷红,字法端秀,小楷书写,字径半寸有余,被寺僧视为珍宝,用白果树盒贮存藏经阁中,现仍珍藏在庐山博物馆。

海会寺在抗战前之所以名声显赫,蒋介石在此兴办庐山军官训练团五年。其目的是从思想上为国民党高级军官和党政要员洗脑,剿灭活跃在江西井冈山根据地共产党领导下中央红军,军官训练团基地距海会寺五百米左右,当时建有30栋坚固青石楼房,先是训练中下级军官,后来训练校级以上的高级军官和党政要员,当时的海会寺高官云集。当日本侵华战火烧到庐山脚下,军官训练团基地却成为抗战一个坚固据点。

历史不会忘记1938年夏天,日军进攻庐山,这个举世闻名历史文化名山,在中国近代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却上演了一幕感天动地的壮剧,庐山保卫战整整坚持了近9个月,创造了中国抗战史上孤军抵抗日军的奇迹,在中国史册上留下了气壮山河的一页。军官训练团基地成为日本飞机轰炸首要目标,基地葬身在一片火海之中,海会寺及庐山军官训练团的建筑被日军炸弹夷为平地,军官训练团坚实青石结构的教学大楼校舍化作一片废墟,30栋楼房仅剩下3栋。

漫游山林,灵魂行走在历史与现实一恍惚,心灵被坚固青石楼房在炮火中轰然倒塌的景象所震撼,一个民族落后就要挨打,眼前一座座残墙瓦砾组成了荒芜的废墟,没有了原有的壮观与华丽,只剩下一片空白,还有荒芜可怕的寂静,长满青苔青石残壁四周灌木草丛中,零星绽放五颜六色无名的花朵,她们无意争芳斗艳,仿佛祭奠长眠此地抗日英烈,似有无限的凄凉在荒野中疯狂的滋长。如今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英烈们的身影已渐行渐远,他们慷慨赴难的壮举和气概,永存于匡庐的山水之间。

抗战胜利后,海会寺得到修复,但规模及气势大不如从前。共和国建立后,在原军官训练团3栋楼房的基础上创办了庐山共大分校,庐山共大分校解散后又兴办九江海会师范学校,一大批风华正茂师范学生朗朗读书声回荡在山谷,十年中师,为九江市县培养了一大批中小学骨干教师,如今仍然活跃在三寸讲台教书育人。

苏东坡游庐山西林寺写下: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戊戌变法发起人康有为先后两次游览了海会寺,据说第二次重游海会寺题写了“真面目”门题。近来媒体曝光,庐山名刹海会寺住持变更及拆迁开发过程中的各方冲突,逐步进入公众视野,各方争端虽未明朗,但拆迁开发战略似有箭在弦上之势。高悬庐山“真面目”匾额的海会寺,如今却上演了各执一词的“拆迁真面目”。海会寺院原尼众都被悉数遣散,只剩一位侍者道宏法师陪伴在侧,衣单费和供养全部断绝。寺院内则是凋蔽残破,家具散落各处,寺院大殿门户也被紧紧锁闭。各方利益博弈,海会寺文物古迹奄奄一息,谁来拯救近千年古刹还历史真面目。

军官训练团原址被日本飞机炸毁、庐山共大分校成为历史一瞬间、十年中师昙花一现、高干疗养院曲终人散,盛极必衰,曾经的热闹喧嚣,早已消失在时空的尘埃之中不留丝毫痕迹,还有即将遗忘的千年古刹海会寺。鲁迅说过:悲剧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千年古刹具有极高文化审美价值,军官训练团废墟具有国主义教育价值,有价值的文化古迹很有必要修复保护起来。

废墟召人奋进!

未来的辉煌,

一切都建立在废墟之上。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anwen/vpsjpkqf.html

遗落的海会寺的评论 (共 6 条)

  • 紫色的云
  • 淡了红颜
  • 王东强
  • 听雨轩儿
  • 浪子狐
    浪子狐 推荐阅读并说 欣赏!元宵节快乐!
  • 黄永军

    黄永军未来的辉煌, 一切都建立在废墟之上。

    赞(0)回复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