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抚摸小巷

2019-05-24 23:02 作者:老秋  | 8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五一”小长假、国庆黄金周,周末周日,高铁、民航,便捷的立体交通,为天下游客来景德镇提供了极大便利。中国陶瓷博物馆、景德镇古窑、景德镇御窑厂、景德镇陶瓷工业博物馆、景德镇三宝陶瓷圭谷、景德镇陶溪川、景德镇皇窑、珠山东市,人流如织。景德镇——中国的瓷都,瓷器前的精彩,视觉的盛宴,介入行囊。而当游客们作别景德镇,我曾思索,隐藏岁月深处的那些瓷器背后的故事、人物,走马观花的游客真的探寻到了它的奥秘?不妨放慢匆匆脚步,怀揣虔诚,合上十指,朝圣景德镇的小巷吧。

景德镇自古有一百零八条小巷之说。严谨的后人说不止,应该有三百条左右。它们是上苍撒在昌江河畔的不事雕琢的璞玉。纵横交错,蜿蜒曲折,连绵十里,构建了景德镇这座的城市的基础:陈家弄、方家弄、祥集弄、刘家弄、江家弄、是构筑基础的沙;求子弄、再胜弄、黄家弄、金家弄、毕家弄是构筑基础的水泥;千佛楼、吊脚楼、桃花弄、浚士井、黄家洲是构筑基础的砖。所有的小巷支撑了景德镇这座千年古镇,历风经,依然活力四射,风生水起。

移步小巷,掀起它的盖头,老风徐徐,撩人思翼。上世纪初,著名诗人戴望舒笔下的雨巷:“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结着愁怨姑娘……”同样是江南古镇,景德镇的小巷却没丁香姑娘,只有陶瓷匠人的女儿。听着古老的歌谣“月光光,照着姐姐洗衣裳,洗又洗得白,晒又晒不黄,打扮弟弟上学堂。”左手提着塞满脏衣裳的竹篮,右手挎着洗衣裳的木櫈,在幽长的小巷行走,去昌江河边洗涤。洗衣裳煮饭、照看弟妹,陶瓷匠人女儿平日生活的常态。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她们有青花的秀气、茉莉花的芬芳、百合花的奔放。

青石板是小巷挂在胸口的玉佩。岁月惠赠青石板铁青般的釉色,风雨镌刻青石板凹凸型记忆。放下身段,匍匐于青石板上,屏住呼吸,静心侧耳细听:“呢呢哑哑,呢呢哑哑”独轮车车轮行驶的声音,从唐宋、从元明清、民国,缓缓走来。做瓷器的原料用独轮车推进小巷,做好了瓷器又被独轮车运出小巷。然后从沿江码头装船,经昌江河黄金水道,销往异国他乡。青石板见证了景德镇陶瓷历史、活的化石。小巷里的独轮车,推出了景德镇的历史荣光、推出民间贸易的传奇。

抬眼望,小巷民居合立。民居,那清一色利用烧制瓷器被废弃的窑砖垒砌的墙壁,景德镇小巷的亮点。让游客惊讶、炫目、赞叹不已。青石路、灰瓦、青砖墙,江南古镇的主色调。谁见过一座城,清一色的窑砖墙,在中国,乃至世界也是独一无二。

诗,《景德镇神游》是美·郎菲罗观光景德镇后所作:“偶作飞来此地,景德镇上望无余。俯看全境如焚火,三千炉灶一齐熏。充满天际如浓雾,喷烟不断转如轮。苍黄光彩凝画笔,朵朵化去作红云。”触景生情,有感而发。如此全镇造瓷,如此恢宏场景,何等壮观、霸气。全镇建房砌墙用窑炉废弃的窑砖,更能诠释景德镇历代的窑火鼎盛(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累了,可以依靠小巷的老墙歇脚。不经意间,目光被砌进墙基的瓷器碎片吸引。经过岁月的打磨,它依然熠熠生辉。它来自唐宋、来自明清?似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那瓷片上的“底款”或印记,向后传递了陶瓷匠人的信息。“底款”印记,是陶瓷匠人对本人所做瓷器品质责任的担当、自信。那些不朽的伟大与精彩,皆源于对初衷的不忘;那胸膛燃烧的想,皆源于对千年窑火的守望、追求。

小巷逼仄乾坤大。你从那里来?都昌、抚州、鄱阳、丰城、临川、祁门、黟县、休宁、阳新、鄂城……小巷敞开胸怀,不问籍贯,海纳百川。方言各异,南腔北调,奏响了晨曦中的多来咪。小巷中行走,碰见熟人,笑脸相迎:“恰(吃)得饭啵?”“恰得,恰得。”邻里街坊,彼问此答,浓浓的乡音,温馨无比,真的是远亲不如近邻。

“器成天下走,匠从八方来”器,是指瓷器,远销世界,享誉全球。匠,是指从四面八方的陶瓷匠人。从业陶瓷,栖居小巷,扎根景德镇,他们是来景德镇的开拓创业者,最早的“景漂”。

老屋历经沧桑,却容颜依旧。推开虚掩的本质大门,往事可成追忆。这是一家“红店”:从事陶瓷彩绘、坐地经营的地方。也是店家栖居之地。“红店”从事陶瓷彩绘的匠人,未曾有过国大师、省大师、市大师的桂冠。那些皆是渣胎碗镶金边——多此一举。师傅,就是行业内的最好职称。受人尊敬的师傅,不作兴癞痢头戴花,自戴自夸。低调做人,严谨做事。小巷扛竹竿,直来直往。

师傅的笔下:鱼,摇头摆尾,击水撒欢;鸟,衔泥啄土,鸣转枝头;山,峰峦雄伟,气势恢宏;果,形态饱满,香甜扑鼻;花,含苞绽放,灼眼迷目;树,枝繁叶茂,翠绿成荫;美人,闭花羞月,沉鱼落雁。

传闻景德镇陶瓷生产工艺复杂,至少七十二道。行行出状元。若要拜师学艺,邻居街坊、亲朋好友见证,行个简单拜师仪式,从此就是某某师傅门下。

有位早先从小在小巷里摸爬滚打大的师傅,现在已经是国家级大师,取得巨大的陶瓷艺术成就。他接受电视台访谈时曾说这么一段话,大概意思是:如今很多朋友赞我取得辉煌艺术成就,其实是我利用瓷器作为载体进行艺术绘画创作的,我的成功,离不开优质的载体,后续工序的支撑。此语既出,惊艳四方,大师胸怀若谷,德艺双馨,被传为佳话。扫描中外大小博物馆,它们收藏的珍品,都与景德镇的小巷息息相关。移步小巷,能闻着浓浓的陶瓷文化气息,感受千年窑火的灼热。

小巷有理由堪称景德镇的经脉。有弯,有直,有曲,有伸。几百条小巷前后围连在一起,就是一座庞大的城,就是景德镇,乃至享誉全球,对话世界的瓷都。销售瓷器的“瓷行”,包装瓷器的“草行”,水上运输瓷器的“船行”,提供窑炉燃料的“柴行”,民间作瓷器的“坯坊”,民间烧瓷“窑行”,陶瓷匠人祭祀活动的“祭师祠”,民间瓷器交易市场……应有尽有。可谓:小巷日月长,巷中乾坤大。在小巷走走停停,最好问询小巷人家,否则,会擦肩而过:会擦掉你视觉的盛宴,会擦掉你心灵的震撼。

一轮明月爬上了民居的窑砖墙,清风悠然,此时此刻,不妨到小巷人家弄把竹椅坐下歇息,享用一杯浮梁茶,然后,看着耄耋老人,轻摇蒲扇,听他不疾不徐,讲过去与瓷器有关的故事:“风火仙师”、“瓷器街的由来”、“瓷器郎中“、”青花姑娘”、“瓷器折扇”、“高岭土传说”“”、“玲珑瓷”、“瓷板宝像”、“红店佬遇仙”、“瓷器头鸦片枪”、“响盘钓鱼”“龙床”、“公道杯”、“知四肉”、“神画匠”、“龙缸”、“神奇的帽筒”、“青花釉里红香炉”。

稚气未脱的崽俚若问“景德镇镇名的来历”?耄耋老人更会兴致勃勃,眉飞色舞:“自古皇帝江山、爱美人。那宋朝有个皇帝,不但爱江山、爱美人,更爱瓷器。竟然将自己的“景德”年号”赐予了景德镇。”中国两千多年的漫长帝制社会里,共产生了皇帝42O余位。因为喜欢瓷器,将自己的年号赐予出产瓷器的小镇,的确,开了历史先河,恐怕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anwen/vkatpkqf.html

抚摸小巷的评论 (共 8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