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于学杰《七月话“乞巧”》(话说北京系列节目之十九)

2019-08-05 10:17 作者:随心所欲  | 9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七月话“乞巧”》(话说北京系列节目之十九)

作者:于学杰

农历七月初七日,是一个在全国范围内影响比较广泛、比较深远的传统节日。

这个节曰源于古代神话牛郎织女天河相会的故事。这个故事最早记载见于孔子删定的《诗经.小雅.大东》中:“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跂彼织女,终曰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皖彼牵牛,不以服箱。”

由此可见,以前牛郎织女故事的雏型就产生了,但没有七夕渡河之说。到了汉代,在《诗品.汉古诗十九首》里就有了:“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寒如。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由此可见,到了汉代虽然它们仍为“二星”,但人物的形象已跃然纸上,还出现了“天河”的情节。并且在汉代敀《淮南子》一书中也出现了“鹊填河成桥面渡织女”的说法。

到了南朝梁(国)的文学家殷芸的《小说》一书里则有了“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子也。年年机杼劳役,织成云锦天衣,容貌不睱整。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嫁后遂废织纤。天帝怒,责令归河东,但使一年一度相会”(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至此,牛郎织女相会故事的梗概已具完备。在民间,使它更为丰满、多彩、动人,逐渐成为一个扣人心弦的纯朴而又坚贞的情故事,深受人们的喜爱。

这个节日除“乞巧”名称外,又叫“七夕节”、“七节”、“女儿节”、“少女节”、“巧节”。

所谓“乞巧”,就是七月初七的间向织女星乞求智巧的意思。因此,在解放前这一天大都是妇女进行活动。

《荆楚岁时记》记载:“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是夕,人家妇女结彩楼,穿七孔针,或以金银玉石为针,陈几筳酒脯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这儿的穿针是少年女子聚在一起比赛穿针。

夜间,借着香头的微光,从老太太的手中接过一根针,七根线,谁穿上线,谁就算是乞得巧了,穿得快者最巧。从“穿针乞巧”又发展到“浮针乞巧”。

过去在北京地区就有这一习俗。《宛署杂记》就有“七月浮巧针”的记载:“七月七,民间有女家各以碗水暴日下,会女投小针泛之水面,徐视水底,日影或散如花,动如云,细如线,粗如槌,因此卜女之巧。”这一风俗又叫“丢针儿”。

另外,在这天还有供奉牛郎织女的庆祝活动,这里就不赘述了。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anwen/vecbpkqf.html

于学杰《七月话“乞巧”》(话说北京系列节目之十九)的评论 (共 9 条)

  • 北方
  • 临棠色
  • 从余东风
  • 心静如水
  • 诗心云卿
  • 时空线索
  • 听雨轩儿
  • 雪儿
  • 随心所欲

    随心所欲于学杰老师的这篇随笔用大量翔实史料把七夕的前世今生介绍的非常精彩,让我大开眼界!

    赞(0)回复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