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愚笨如我(二)

2013-04-09 22:19 作者:想说就说  | 5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有个发生在,或许还没有瓶子的年代的故事。故事说:老和尚让一个小和尚下山去打油。小和尚打好油后,眼睛紧盯着碗里的油,小心翼翼地端着那油碗,蹑手蹑脚缓慢地向山上走。可那小和尚越是害怕洒油,那油偏偏越往外洒;等到了山顶,油也只剩下半碗了。小和尚将那半碗油交给了老和尚,老和尚什么话也没有说。第二天,照样让小和尚下山打油。打好油后,小和尚又像昨天那样,小心翼翼地端着油碗上山。这时,路上走来了一个老者;他看见小和尚的样子,微笑着说:小师父,你端油不要太在意,你平常怎样走路,就端着怎样走。小和尚听了老者的话,再没有过分的小心,就跟平常走路一样;结果油还真的不洒了。

油不洒的原因,一目了然,当然是“平常”二字。何谓“平常”?自然是不特别、不刻意、不执着、放得开、放得下。小和尚将心平稳下来,把执著心换成了平常心,像平常一样走路,那油也就不洒了。出家人说“平常心是道”,或许就是这个道理。

修行的人要修心:修清净心,修平常心。清净心是心无挂碍;无牵无挂生而不住才为清净,犹如晴朗的天空过雁,“雁过长空雁有影,长空雁过空无痕”。人生在世,世事纷扰,“利衰毁誉苦乐称讥”无时无刻不向你吹来;面对这八风,要如雁过有影,却长空无痕才好。平常心是一种纯真自然的态度,逢苦不忧,遇乐不喜;不逞口舌之快,不怨人富我贫;事来尽管来,事去尽管去,顺其自然。二者虽有不同,却又相辅相成,无高无低,同求一理。

道理归道理,真要去实践,却委实不易。不要说我等俗人,就是那古代贤哲也有糊涂的时候。相传北宋时期的著名理学家程颐,有一次去参加一个宴会;将到没到座位时,程颐发现有位歌妓,正在那里劝别人喝酒。如此不雅,竟有歌妓!他非常生气,随即拂袖而去。你看,他不仅没有做到雁过无痕,而且还要不让大雁过!这就是道理虽然明白,但实践起来,却没有保持一颗清净心与平常心的诠释。所以人们说程颐:“眼中无妓而心中有妓”。一代理学宗师尚且如此,何况我等!

无独有偶。诗词歌赋无一不精的苏轼,结交过好几位高僧大德,其中佛印禅师就是一位。一零七九年七月,苏轼因乌台诗案获罪入狱,次年元月,被贬黄州;佛印住在庐山,两人常相往来。一天,苏轼写了一首颂佛的偈子:“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写完偈子,仔细推敲,觉得写得不错,很是得意;于是他派人过江送往庐山,请佛印“指教”。那佛印禅师何许人也!三岁诵《论语》,五岁诵诗三千首,儿时就是神童。他读罢偈子,微微一笑,随即拿过笔来,在上面批了两个字:“放屁”。送信人回来,交给了苏轼。苏轼一看,气得七窍生烟;什么清净心平常心,一概抛到脑后。他一刻不等,连过江找佛印算账。谁知到了佛印禅师门口,那佛印禅师早已不在;只是门上贴了一张条子,写了十个草字:“八风吹不动,一屁过江来。”此时的苏轼,顿生醒悟,赶紧打道回府,生怕别人看见。

其实不独贤哲,就是那自幼修行之人,又有几个修得了清净心、平常心?据《坛经》记载。当时有一位七岁出家,长诵《法华经》的僧人法达,去见六祖慧能大师作礼,却头不至地。六祖慧能见状说道:你对我不大礼貌,那你心中一定有骄傲的资本了;你不妨说说看。法达回道:我念《法华经》已经有三千遍了。言外之意无非是,“你有我念的遍数多吗”?只此一句便清楚表明,僧人法达的心里过于执著。心存执著,那清净、平常之心放在哪里?(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清代王永彬在《围炉夜话》中有言:静能生悟,即啼花落,都是化机。是啊,安静的环境,才可以使人悟出人生的真谛;才能领悟到鸟儿鸣叫、花开花落,也都是天地造化之生机。人心更是如此,倘若心不清净,浑浊不堪,污秽一团,你怎能悟出人生的实质,得到人生的幸福?倘若不能抱有一颗平常心,你怎能顺其自然,不生怨恨,随遇而安?

至此,愚笨如我方才想到:如此,即使难以做到,也当努力争取!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735727/

愚笨如我(二)的评论 (共 5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