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花卉趣味百话》(连载)四十四、花卉的视觉

2012-11-10 10:00 作者:陈宣章  | 0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花卉趣味百话》(连载)

陈宣章陈珑玥编著

四十四、花卉的视觉

动物的神经有两套: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也叫植物性神经、自主神经)。顾名思义,植物是没有感觉和运动的。其实不然,植物也有感觉和运动。

向日葵从早到晚跟着太阳转动。合欢叶子一见到阳光就舒展开来,幕降临又自动闭合。郁金香含苞欲放,从较冷处移到温暖处,几分钟内就会盛开。这说明:植物受到光、温度等刺激后,会产生各种不同的反应。植物是有感觉和运动的。

英国植物学家实验证明:用某种光从一个方向照植物,它们就会朝这一边“屈身”。而对其它颜色的光却无动于衷,根本不予理会。植物体内完全不同的感光系统能使叶和茎用不同速度展开和生长。其中,红光最重要,蓝光却无作用。上述两种光的感受现象充分说明:植物对颜色有“视觉”,不是“色盲”,而且这种“视觉”还十分灵敏。(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动物进化后形成专门的视觉器官——眼睛。植物则停留在较原始的细胞光感受器。这就是植物的“眼睛”。科学家曾用燕麦作实验,证实燕麦有视觉。它的植株细胞上有光感受器。依靠它,燕麦不仅能“看见”光,还能感受光的方向、波长、光照强度和时间

植物学家忽略植物“眼睛”的作用,常常吃大亏。如:要培育只长叶子不开花的烟草,以提高烟叶产量,但不开花就得不到好的烟草种子,人们只能入前把烟草搬进温室,让它开花结籽。为什么烟草只在温室开花?实验证明:是光照长短影响烟草开花。50年代,我国东北曾试种南方水稻良种,它们长得非常茂盛,就是不抽穗扬花,最后颗粒无收。而东北水稻良种引种到南方,几乎连种子都没捞回来。这些都是忽略植物“眼睛”的缘故。

近年研究植物的“眼睛”发现:①植物分三类:长日照植物(光照需大于12小时)、短日照植物(光照需少于12小时)和中性植物(对光照不苛求);②植物“眼睛”较喜欢天然阳光;③各类植物偏好不同的光,如:藻类对红、橙、黄和绿光都产生反应。④不同的光对同一植物作用不同。如,清晨浅红色阳光能使生菜籽发芽,黄昏暗红色阳光则使发芽停顿。

最近从植物细胞中提取出感光视觉色素(一种带染色体的蛋白质),其含量非常少,30万棵燕麦苗中只含几克。它即植物“眼睛”,能吸收光,对不同波长的光作出不同反应。它在清晨浅红色阳光时异常活泼;在黄昏暗红色阳光时变得迟钝,植物就闭上“眼睛”。一些白天叶片舒展的植物(如:合欢、花生),到夜晚便叶片下垂,现出睡意惺忪的样子。

正因为有了“眼睛”,植物有了灵敏的感觉系统,对光产生各种反应。有种藻类利用“眼睛”,根据光照强弱和角度在水中游动,甚至可旋转90度;有些蓝藻为寻找适宜光照,能在水中漫游;当邻近植株遮住光线时,“眼睛”就“命令”植物尽快生长,超过障碍,以求得充足阳光。有的植物为避免长时间光照造成伤害,能使自己“睡眠”。最早提出植物“睡眠运动”概念的是进化论创始人达尔文。1880年,他在著作《植物的运动能力》中说:“一些主动进入‘睡眠状态’的植物叶片不容易遭受冻害。”当时并未引起人们重视。

20世纪60年代,欧美和日本学者研究植物睡眠活动,提出“月光理论”:过多的月光照射会干扰植物对昼夜长短的适应。为了避免这种干扰,植物就保持“睡眠状态”。美国科学家用一枚灵敏的测温探针,在夜间测量多花菜豆叶片温度,发现:入睡叶片比不入睡叶片温度高约1℃。并认为:这种细小的温度差异成为影响植物叶子生长的重要因素。因为入睡的叶子生长速度较快,所以这种植物具有更强的竞争能力。部分植物学家认为:植物“睡眠”不但有利于生长,还能很好地保护自己。如:落花生、红花三叶草、酢浆草、含羞草、羊角豆和白屈菜等的叶子在夜间下垂,可以减少热量散发和水分蒸腾;睡莲、秋牡丹和郁金香的花瓣在晚间闭拢,可防止冻害。这是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适应,是因为光线、温度和湿度的变化引起的。其中,植物的“眼睛”起着重要作用。

所有植物都有“眼睛”,所以植物能变换叶和根的生长方向,适时控制开花。令人十分惊奇的是,科学家们发现植物十分“好色”。几乎各种植物不但自身有美丽的外衣,而且有着良好的视觉。它们能辨别各种波段的光,尽可能吸收自己喜的光线来“打扮”自己。近年来,农业科学家发现:红光照射农作物可增加糖的含量;蓝光照射植物可增加蛋白质的含量;紫光可促进茄子的生长。因此,根据植物对光波的喜好和具体生产需要,可给植物加盖不同颜色的塑料薄膜,如:种植芜青的大棚,加盖橙色塑料薄膜,比加盖黑色或者透明塑料薄膜,所养成的芜青更大。同样,也可利用其“好色”性,培育各种观赏植物。生物学家研究了植物的这种“好色”性,由此形成一门新学科——光生物学。

植物还能利用感光器获得周围环境的信息。实验证明:植物感光器能测量几种光线中每一种光的多少和强弱,还能测量某些光线的比率。植物通过测量红光和红外光的比率便能“看见”其他植物的叶子是否挡住了自己的身子。即使植物长得稀稀疏疏,距离较远无法触及它们,但也能感觉到这些“邻居”的存在,并能作出微妙的反应。

多年前,科学家对阿拉伯芥菜(一种小型芥菜)作实验,证实它有三种作用不同的感光器:光敏素、向光素和隐花色素。光敏素能感觉到邻近植物及其颜色;向光素能控制植物对蓝光的反应,如叶子表面微小气孔的张开和关闭;隐花色素对调控茎的生长、开花、结果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光,植物能确定冬天结束和天来临,种子知道什么时候发芽,长大的植物知道什么时候开花,并且开花、结果的时候与季节正好同步。

20世纪30年代,科学家就知道植物叶子能感知白天长短,从而对季节变化做出反应,激发一种长距离信号,并随维管系统从叶转移到茎鞘,产生开花现象。欧洲科学家最新研究确定这种作为开花信号的关键蛋白质——FT蛋白。它源于相应的FT基因。用荧光蛋白标记追踪FT蛋白经维管系统到达茎鞘,激活其他基因并引起开花的全过程。他们又将两株植物嫁接,其中一株含FT基因。研究发现,一株植物叶中产生的FT蛋白能转移到另一植株体内。植物叶子在白昼长度变化的影响下使CONSTANS基因得到表达,进而开启FT基因,产生FT蛋白。日本最近研究发现水稻也有相似机制。这对控制农作物开花时间具有重大意义,如:延长作物种植季节或对作物进行改造,使其更好适应气候变化。

1998年,美国科学家在植物体内鉴别出同步生理时钟的感光器,那些分子就是光敏素和隐花色素。最近研究发现:即使缺少主要的光敏素和隐花色素的植物也能根据光线测量时间,所以一定还有其他感光器存在。植物“眼睛”长在叶子里,不是向下看大地,而是向上看太阳。植物对微妙的光信号能做出敏锐的反应,还有更多秘密等待我们去探索。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513945/

《花卉趣味百话》(连载)四十四、花卉的视觉的评论 (共 0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