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不亦快哉,“陋室人”!

2012-09-18 09:12 作者:瓜地  | 3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一篇文章演变为一种文体,至今被人不断效法或仿写,就我所见,只有《陋室铭》和《不亦快哉》两篇。有人会说,还有《七发》,不错,但至曹植的《七启》之后,这种散体大赋的仿写就鲜见了。而仿《陋室铭》和《不亦快哉》则成了现代文坛上下的一种奇观,大家写,小家也写,甚至有的老师当作业让学生孩儿写,略一收集,“铭”不下百,“快哉”上十,玩味之中,竟有些感觉或曰发现,心里自说也不枉了这番小功夫。

刘禹锡的《陋室铭》假陋室写德馨,言简义丰,声韵和谐,易诵,当然也易传了。故而仿作甚多,今举一二:

《学术铭》

知不在多,能编则神;文不在高,人云亦云。小学博导,闻所未闻。剪刀加浆糊,教授即刻成。谈笑皆指教,往来文人轻。可以扔良心,丢本份。无钻研之苦心,无冷静之思维。你给我添名,我帮你著文。孔子云:何能之有?

《交友铭》

友不在多,知心就行。貌不在美,心仁则灵。斯是好友,唯吾真情。遭难舍身救,遇喜共分享。彼此存信任,处事有默契。可以同生死,共患难。无争吵之乱耳,无猜嫉之劳形。战国廉蔺交,盛唐李孟情。好友云:“君交如水。”(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这些仿写,数着空空填字,对着位子写句,现象是摆了,意思也有了,但直白如水龙头放自来水,全把借物抒情这一“花”搞忘了,《陋室铭》不成“铭”而成了一词牌了。

金圣叹的《不亦快哉》,严格点说不是一篇文章,它是金圣叹在批注《西厢记》卷五之《拷艳》时顺手写下的。经后世作家不断模仿,一段批注居然嘎然卓立为一篇《不亦快哉》,这恐怕是金圣叹也未料及的。今之仿手中,高手多多,如林语堂、梁实秋、李敖,还有三毛、贾平凹等等。

看几则李敖的:

其一:平生有恩必报,有仇必报,快意恩仇,不亦快哉!

其一:仇家不分生死,不辨大小,不论首从,从国民党的老蒋,到民进党的小政客、小瘪三,都聚而歼之,不亦快哉!

其一:在厕所里读党义,不亦快哉!

其一:在监牢里读禁书,不亦快哉!

其一:快行已意,有话直说,高兴骂谁就骂谁,从蒋经国到他妈、从李登辉到杨丽华、从蜗牛族到女娲、从“忘了我是谁”到“教我如何不想他”,都在被骂之列,不亦快哉!

以上选自“政治篇”,再看“生活篇”(不讨老婆之“不亦快哉”),限于篇幅,也只录几则:

其一:不须顶壶,几夜壶做做然而去之,不亦快哉!

其一:打麻将不怕输,输了不会被拧耳杂,不亦快哉!

其一:可公然喜欢女明星,不亦快哉!

其一,可以墙上贴大腿女人,不亦快哉!

其一:可请女理发师理发,不亦快哉!

其一:可向三房东三姨太太道晚安,不亦快哉!

其一,可公然读莎士比亚《驯悍记》,不亦快哉!

其一,可火焚《醒世姻缘》,不亦快哉!

其一,有账自己管,有银子自己花用,不每年一次送给女大衣店老板,不亦快哉!

我们都知道,李敖精通文史,学贯中西,谈古论今,惊世骇俗,反传统,反封建,骂暴政,骂时弊,呼吁政治民主,鼓吹言论自由,道人之未道,成一家之言。他公开自称:“50年来和500年内,中国人写白话文的前3名是李敖、李敖、李敖!”口气之狂,史无前例,后世难再。这样一位“快意恩仇”的狂人,碰上《不亦快哉》这样的文体,岂有不一而再、再而三的?快人快语,快意快文,读时痛快,读罢更觉痛快——如大汗淋漓时狂饮冰水,如手僵脚硬时猛喝烈酒。

将对两文的仿效作比较,可以看出:仿《陋室铭》的多为无名之辈,仿《不亦快哉》的大都是文坛大家;仿《陋室铭》的篇章大多无奇格逸韵,在艺术上较《陋室铭》差得太远,仿《不亦快哉》的则佳作叠出,甚至有的篇什比《不亦快哉》还更“快哉”。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别具意趣的景象呢?要说明这一点其实并不难,《陋室铭》是“文人体”,工整典雅,《不亦快哉》最具“文人味”,可雅但不必大雅,俗则可以大俗,喜笑怒骂,反讽自嘲,在“起承转合”的正经文章里不便写的,在仿金文字中却可一吐而快,一两个句子说一件最快意事或一句最快意话,不讲平仄,也不用押韵,率意,畅意,纵是“俗不忍睹”,也照吐无忌。这才是真正活在凡间的文人哪!

谁不想快活而活快活而文呢?就是《陋室铭》吧,虽为刘禹锡的贬谪之作,也不作凄哭状而“触目皆成佳趣”。“斯是陋室,唯吾德馨”,这是自赏之乐;“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廉青”,这是赏景之乐;“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这是交友之乐;“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是闲适之乐。呵呵,何乐没有?

有了这番解读,谁不会朗声一啸:不亦快哉,“陋室人”!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489437/

不亦快哉,“陋室人”!的评论 (共 3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