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闲话“国骂和绿帽子”

2012-04-06 08:12 作者:陈宣章  | 3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闲话“国骂和绿帽子”

陈宣章

喜怒哀乐,人之常情。因怒而骂,司空见惯。脏语的大众化,脏语成口头语,也是文明古国的奇观。每个国家都有不文明的一面,越是历史悠久的国家,不文明的语言更多。

各国的国骂不同。英国、美国等:Idiot(白痴、蠢货、笨蛋),Oldfox(老狐狸),Freak(怪胎),Neuropathy(神经病),Fuck(去你妈的);日本:うすのろ(笨蛋),あなたは死にに行きましょう(你去死吧),変态だ(变态),ぶたの头(猪头)ばか(死鬼),おひつ(饭桶);法国:Merde(靠),Enculer(操),Batard(混蛋);韩国:씨발(妈的);越南:Thằngngốc(白痴),Conlợn(猪),Bệnhthầnkinh(神经病);中国:“他妈的”之类。

中国国骂的起源,可追溯至《战国策·赵策》中《秦围赵之邯郸》:“周烈王崩,诸侯皆吊,齐后往。周怒,赴于齐曰:‘天崩地坼,天子下席。东藩之臣田婴齐后至,则斫之!’(齐)威王勃然怒曰:‘叱嗟,尔母婢也!’卒为天下笑。”“尔母婢也”用现在话意思就是“你妈是贱人”或“你妈是下等人”。在民间,一般人的母亲大都是下等人,所以这句话在民间并不算骂人。当这句骂人的话由宫廷传至民间时,便有人借汉字异字同音的方便对其进行了技术改造,“尔母婢也”变成了“尔母*也”。其语法结构由原来的“你妈是……”变成了“你妈的……”。这样一改,骂起人来的杀伤力大得多了。后来在使用中不断简练,把最后面的名词省略,再由第二人称改为第三人称,就成了我们的“国骂”了。鲁迅先生说:“同一的意思,但没有邢子才的文才,而直出于‘下等人’之口的,就是:‘他妈的!’要攻击高门大族的坚固的旧堡垒,却去瞄准他的血统,在战略上,真可谓奇谲的了。最先发明这一句‘他妈的’的人物,确要算一个天才,——然而是一个卑劣的天才。”

众所周知,蒋介石的口头语“娘西匹”,在大庭广众一样脱口而出。国骂的变种,在南方为“*你妈”,在北方则为“*你娘”。升级版是“*你奶奶”、“*你祖宗”。(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你妈”与阿Q的精神胜利法有关。“阿Q在形式上打败了,被人揪住黄辫子,在壁上碰了四五个响头,闲人这才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阿Q站了一刻,心里想,‘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像样。’于是也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所以,“*你妈”的意思就是:“我是你父辈。”

在中国,辈分非常重要。张佖(约生于932-937年间)是南唐的新贵,地位显赫,说一不二。举人张洎(934-997)去巴结张佖,经常拿自己的文章请张佖斧正。递名帖时,他自称“表侄孙”,称张佖为“叔爷”。后来张洎考中进士,就叫张佖“表叔”,给自己长了一辈。张佖啼笑皆非,只好应着。张洎升迁,与张佖同朝为官,又改称张佖为“大哥”。到了张洎当宰相把持朝政的时候,就不再和张佖论表亲了,而是把他当成一般的小官员对待,令张佖倍感屈辱,因而对张洎恨之入骨。张佖遇见张洎不打招呼,张洎就生气:“小兔崽子,见了相爷连个招呼都不打!”

历史上,为了巴结权势,甘当“干儿子”的人不少。汉末曹操的父亲傍大太监当了干儿子。曹操得益,20岁时就做了郎官,之后又提拔为洛阳北部尉。要不靠其父亲的干关系,曹操年纪轻轻哪来这般飞黄腾达?三国时,吕布被张飞称为“三姓家奴”:父亲早逝,吕布认荆州刺史丁原为义父。丁原待他不薄,倚为股肱。然而,吕布见利忘义,寡情负恩。董卓用了一匹日行千里的赤兔马、一千两黄金、数十颗明珠、一条玉带,便令吕布动了心,杀了丁原,取其首级,投降董卓,拜为义父。后来为了貂蝉,吕布不惜与义父反目,杀了董卓。

历史上给年龄小者当“干儿子”、“干孙子”的人也不少。“干爹文化”的盛行,与古代封建社会的身份等级制度有关。“权势”者要抬高辈分;“溜须”者要降低辈分。在民间,骂人时要降低对方的辈分,于是产生了“*你妈”。

我在大连海军医院工作期间,亲眼目睹有轨电车女售票员与乘客对骂的场面。乘客骂“*你妈”;女售票员也反骂“*你妈”,引来一片哄笑。女售票员改口:“*你爹,生了你这个杂种。”这真是奇观。

“要攻击高门大族的坚固的旧堡垒,却去瞄准他的血统,在战略上,真可谓奇谲的了。”血统被攻击,便是“杂种”。所以,骂别人的孩子是“杂种”,则比“他妈的!”更为直接。可是,从遗传学观点看,纯种是罕见的,杂种是普遍的。“杂种优势”,生物学概念,指杂交子代在生长活力、育性和种子产量等方面都优于双亲均值的现象。遗传学中指杂交子代在生长、成活、繁殖能力或生产性能等方面均优于双亲均值的现象。近亲婚配的后果是子代退化。统治阶级为了表示自己种族的高贵,就搞近亲婚配。傅仪就是近亲婚配之子代,结果没有生育能力。汉族与其他民族婚配,古已有之。现代社会婚配血缘之远已经越来越烈,汉族与白种人婚配很多,与黑种人婚配也有。混血儿就是杂种,其父母都无所谓,无需歧视。

自古以来,“戴绿帽子”属于对男人的侮辱性语言。文明一点叫“红杏出墙”,出生的孩子叫“野种”。“绿帽子”起源何时?清代翟灏《通俗编》卷十二里指出:远在秋时代,“有货妻女求食者,绿巾裹头,以别贵贱。”东汉以前,士大夫阶级所戴的乃是“冠”,“巾”只能用于平民或贱民,当时的“绿头巾”就已是娼妓之家的专属。唐代颜师古注解《汉书》《东方朔传》时提到:“绿帻,贱人之服也。”元朝的至元五年,就已规定“娼妓穿著紫皂衫子,戴角冠儿。娼妓之家长并亲属男子裹青头巾。”明代的乐户乃是一种半妓半伶的低贱职业,规定她们只能戴绿色的头巾,“绿头巾”遂成了低贱的娼妓式记号。老婆养汉相当于“戴绿头巾”。

可是,历朝历代的开国皇帝却常常是“野种”。他们常常给自己的父亲“戴绿帽子”,或者千方百计表示自己不是“一般人”,而是“奇人”。

1。《史记》曰:“(周)文王龙颜虎肩,身长十尺,胸有四乳。”

2。《史记》:“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父曰太公,母曰刘媪。其先刘媪常息大泽之坡(龙雾桥),与神游。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汉书》也如此说。明朝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龙雾庙石碑:“龙也雾也,乃天地阴阳之全、变化聚散、皆不可测,是以龙兴雾翁,理势必然,而以为斯桥之名。断以汉高初生,母遇蛟龙而得。”康熙59年龙雾庙石碑:“所谓龙雾桥者,乃汉高帝受妊之始,龙环雾绕,而桥以名焉。”刘邦在父亲被项羽捉去将要下油锅时,竟然说:“如果你要把兄弟(刘邦和项羽曾经结拜为兄弟)的父亲煮了,请分我一杯羹。”大概就因为刘邦的父亲不是亲爹。

3。《后汉书》:刘秀“身长七尺三寸,美须眉,大口,隆准,日角。”

4。《梁书》:梁武帝萧衍“生而有奇异,两胯骈骨,顶上隆起”,右手上胎里带来一个“武”字。

5。《陈书》:陈武帝陈霸“身长七尺五寸,日角龙颜,垂手过膝”。

6。《隋书》:“皇妣吕氏,以大统七年六月癸丑,生高祖于冯翊般若寺,紫气充庭。有尼来自河东,谓皇妣曰:‘此儿所从来甚异,不可于俗间处之。’尼将高祖舍于别馆,躬自抚养。皇妣尝抱高祖,忽见头上角出,遍体鳞起。皇妣大骇,坠高祖于地。尼自外入见曰:‘已惊我儿,致令晚得天下。’”《资治通鉴》:杨坚“为人龙颔,额上有五柱入顶,目光外射,有文在手曰‘王’。长上短下,沉深严重。”

7。《新唐书》:“仁公生高祖于长安,体有三乳,性宽仁,袭封唐公。”《太平御览》称“高祖生长安,紫气冲庭,神光照室,体有三乳,左腋下有紫志如龙。”高祖即李渊。

8。《宋史》:“太祖,宣祖仲子也,母杜氏。后唐天成二年,生于洛阳夹马营,赤光绕室,异香经宿不散。体有金色,三日不变。”太祖赵匡胤出世,被人称为香孩儿,而夹马营也被人称为香孩儿营。虽然没有明说,显然也是“异种”。

9。《元史》:“太祖其十世祖孛端义兒,母曰阿兰果火,嫁脱奔咩哩犍,生二子,长曰博寒葛答黑,次曰博合睹撒里直。既而夫亡,阿兰寡居,夜寝帐中,梦白光自天窗中入,化为金色神人,来趋卧榻。阿兰惊觉,遂有娠,产一子,即孛端义兒也。孛端义兒状貌奇异,沉默寡言,家人谓之痴,独阿兰语人曰:‘此兒非痴,后世子孙必有大贵者。’”孛端义兒肯定为异种。

10。《明史》:朱元璋出生前一天,母亲陈氏做梦正在屋子南边干活,有一个头戴黄冠,身穿红袍,有着长胡子的道士从西北方向来,从院里一堆麦糠中取出一粒仙药,放在手中闪闪发光,给她吃了下去。他母亲从梦中惊醒,但是仍余香满口。“及产,红光满室。自是夜数有光起,邻里望见,惊以为火,辄奔救,至则无有。”朱元璋生于二郎庙,旁边的山冈得名跃龙网,又称孕龙基。万历三十年(公元1602年)曾在此立碑,上书跃龙冈,残碑至今仍在。

11。《清史稿》:“显祖有子五,太祖其长也。母喜塔喇氏,是为宣皇后。孕十三月而生。是岁己未,明嘉靖三十八年也。”这就说明其父在外3-4个月时,其母与人偷情而生。

以上均出自正史。开国皇帝不是异种就是异人。这种绿帽子竟然戴得高高兴兴。

不但历代开国皇帝的父亲戴绿帽子,历代“武圣”关羽也有一段故事。据《三国志》裴松之注《蜀记》:“曹公(操)与刘备围吕布於下邳,关羽启公,布使秦宜禄行求救,乞娶其妻,公许之。临破,又屡启於公。公疑其有异色,先遣迎看,因自留之,羽心不自安。此与魏氏春秋所说无异也。”这就是说:曹操答应给关羽的老婆,自己留下了。怪不得《三国演义》中关羽始终是绿袍、绿帽。

看来,攻击别人的血统也好,说别人的父亲戴绿帽子也好,竟然也有乐于接受的,甚至自己吹嘘的。这也是文明古国的奇观。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415483/

闲话“国骂和绿帽子”的评论 (共 3 条)

  • 明月
  • 桀韵犹存
  • 羽痕丢丢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