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东拉西扯说樱花——兼谈我国的樱花是从哪儿来的?

2017-04-05 20:02 作者:孙成岗  | 5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原创】文/图:孙成岗

校园内的樱花非常美丽,既有早樱,又有晚樱。早樱洁白如,晚樱淡粉如胭。早樱开放时节,读书广场盆地东侧漫坡樱树,连成一片,倘有阵风吹来,风动花摇,落英缤纷,形成阵阵樱花,煞有情调。

然而,今年路过樱花林时,却发现樱花稀疏,怎么也连不成片,气势也较往年小了许多。心中不免诧异,原来樱花遭到了非正常性的剪枝。物业人员在天修剪树木时,错把樱树当成了杨树,把手腕以上粗的斜枝剪得一干二净。过去镜头向下都能拍摄到樱花的特写,现在只能仰视才能拍上一些。现在只能仰视才能拍上一些。现在的确是修剪树枝的季节,但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把景观树当成乔木来修,甚至是野蛮锯断。要知道在大学校园这么做,剪的是不是树枝,而是文化呀!看来好心未尽办的都是好事,不知物业的师傅们现在有没有“酒醉错斩了郑贤弟”的懊恼?

从美学的角度来说,樱树不同杨树,不是越高越好。即使修剪,也是剪去梢头,保留旁枝,使其逸出,形成樱花廊道或大片树荫。东瀛人赏樱,是在樱花花荫之下围圈席地而坐,带上些许小酒小菜,或冥想,或谈笑,从樱花的速开速谢中感受人生的无常。赏樱有时需要静气,市内的太康路是洛阳著名的“樱花大道”,道路两侧栽满了樱花树,其中不乏名贵品种,但这是一条交通干线,整天车水马龙,人行道上也总是熙熙攘攘的行人,根本不是一个赏樱的处所。

比起单瓣洁白的早樱来,国人似乎更喜欢重瓣丰润的晚樱。因为晚樱色泽淡粉,娇小妩媚,其花形类似国人喜的桃花,但其妩媚似乎又胜桃花一筹。

然而东瀛岛国,却更为喜欢单瓣的早樱。早樱的花朵有一个长长的叶柄,花序是伞形的,通常每个花簇上有2到3个花朵。花瓣的顶端一律都有一个叫做“花缺”的缺口,这也是樱花不同于其它花朵的最显著特征。(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早樱花期很短,单朵花的寿命只有7天。整株樱树是边开边落。从第一朵绽放到最后一朵零落,前后不到两周时间。早樱开放时节,特别是樱树集中形成樱花廊道的地方,其边开边落的特点使花瓣纷飞形成的“樱花雨”,常常会直击日人的心灵。树梢是满枝的鲜花,树下是遍地的落英,他们目睹了樱花盛开的荣光转瞬间从枝头悄然消逝,从萧萧而下的“樱花雨”中感悟到大自然的虚幻无常。国人看到落英,会感到人生苦短,极易生出伤惜春的情感。而自然灾害频发的岛国国民从樱花的纷纷飘落中居然感受到了生死的不可改变,从而体会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踏实。因此古代倭国武士常常选择落英纷飞的樱花树下剖腹自杀,也许是想从这种踏实中为自己寻找一些壮胆的东西。同样是面对樱花,国人与日人的内心世界是大为不同的。

这几年,网上关于樱花的原产地,争论较多。有人说是日本原产的,有人说是源自中国。我不是花卉专家,在这方面没有做过研究,但直觉告诉我后一种说法可能是正确的。这一观点也得到部分日本学者的认可。尽管如此,樱花在扶桑经过多年的杂交选育,已经成为日本的国花。每年3到5月,漫山遍野的樱花跟随春天的脚步在狭长的列岛上从南到北次第开放,从高空望去,形成积雨云式的樱花锋面,这也是不争的事实。即使日本樱花源自我国的高山野樱,但今天的樱花如此美丽,主要还是日人的功劳。

国内现在不少地方都有樱花,而且品种也不少,据说已有数百种之多。这些樱花只有少部分是“鬼子”留下的产物,大多还是当年中日友好时代日本友好人士的馈赠。前者如沈阳、大连、青岛的樱花,后者如北京玉渊潭、南京中山陵、玄武湖、武汉东湖的樱花,都是1972以后才有的。

武汉大学的樱花非常有名,每年都有大量游人涌入校园,甚至对教学秩序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据说近年卖起了门票,但依旧未能阻挡人们赏樱的热情。这里的樱花来源涵盖了上面所说的两种情形。既有鬼子种的,也有友好人士送的。

1938年10月底,武汉沦陷后,武大师生不得不暂时撤离校园。经济系助教汤商皓[hào]在日本留学时娶了一位日本姑娘为妻。鉴于这层原因,校长请求他留下护校。鬼子占领校园后,汤老师要求他们不要破坏校园的一草一木。一位叫高桥的军官答应了他的要求,并从日本运来了28株樱树,栽种在珞珈[luò jiā]山下。堂堂民国著名学府,种上敌国的标志性树木,委实让人心堵。于是汤老师要求栽种樱花的同时也把中国的梅花一起栽上。梅花在民国时代是公众心目中的国花,鬼子显然了解这一点,就借口“樱苗易得,梅种难求”,拒绝了汤老师的要求。武汉光复后,1946年秋天,武大师生终于回到了阔别8年的校园。经过8年的生长,当年的樱花已成气候,开得非常旺盛。部分师生把这些樱花视为国耻,主张全部砍伐,一度引起激烈争论。后来部分有识之士指出这些樱花是我们从敌人手中缴获的战利品,是胜利的象征。这种观点渐渐被广大师生接受,最后樱花得以保留。有时换个角度思考,就会得出不同结论。

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后,日本友好人士访华时,送给周总理一些樱花树苗以表友好的情愫。1973年总理指示有关部门将其中的20株转赠武大,这便是现代武大樱花的来源。此事在报上披露后,又有不少日本友好人士陆续赠送武大樱花。武大自己也引种了一些。至使武大的樱花达到三千余株,武大也成为我国国内著名的樱花景胜。

之所以将樱花分赠武大,其主要原因是武大在中日邦交正常化后根据总理的指示开设了日语专业,以满足日语人才不足的需要。顺便说一句,当年武大开设日语专业时,没有师资。也是总理亲自指示,从我校选调5名教员外加1名资料员,集体转至武大任教。因此武大日语专业根在河洛,与我们血脉相连。在一次学术会议的间隙,我提到这段历史,武大的年轻老师颇感诧异,他们的表情也让我颇感诧异。

散文的特点就是散,东拉西扯地居然说到武大樱花的历史。还是把话题拉回来。看到今年院内樱花的稀稀拉拉,确实失去了拍摄的兴致。要不是今年事情冗杂无暇顾及,我真想与物业公司打一场“官司”,进行民间索赔。我想,当年栽种这些树木的詹工,看到此情此景也许会发出发自内心的惨叫吧!

不过文章还是需要配上一些照片的,就用一些过往拍摄的照片,来想象一下这里樱花开放时节曾经的盛况吧。

【原创】文/图:孙成岗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07784/

东拉西扯说樱花——兼谈我国的樱花是从哪儿来的?的评论 (共 5 条)

  • 鲁振中
  • 襄阳游子
  • 心静如水
  • 紫色的云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