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浮云散去家国梦回

2016-11-25 09:44 作者:九月的阳光  | 15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北平无战事》读后感

一曲长歌,几度秋凉。古都的硝烟早已散去,历史的天空也早已变幻,一本书,一部剧,多少人,多少事,或仰止于高山,或铭刻于青铜,或谈资于市井,或寂寥于星辰,但终将归于尘埃。唯有深藏在岁月里的那些情怀,会执着在时空深处积淀、徘徊、激荡,如月映万川,折射在每个人心中,凝结成不同的想和归途。

(一)

“你的名字无人知晓,你的功勋永垂不朽”。克里姆林宫红墙外有一座无名烈士墓,墓前的花岗岩上刻着这行字。刘和平说“历史是人写的,可有许多人写不进历史”。

林大潍,潜伏在国民党空军十年之久的的地下党员,得知自己身患绝症不久于人世,他毅然决然的甘愿暴露身份,用公开电台向组织发送重要情报。法庭上,面对当庭的责难,他羸弱而又坚定的话语,坦然赴死的情怀,无不让人动容。

崔中石,北平分行金库副主任,表面儒雅,弱不禁风,情绪波澜不惊,而内心意志坚定,思维缜密,令人琢磨不透。当他明白唯有一死才能解方孟敖之围时,他义无反顾,留下年幼的儿女,悄无声息的离去,用沧海桑田来承载刺骨的悲情。(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谢培东,中央银行北平分行襄理,这个貌似不食人间烟火的管家,大幕起时,我们才蓦然发现那些血腥风,那些峰回路转其实都有他的影子,他熟练地游走于生死边缘,泰山崩于前不动声色。在那个风雨交加的晚,当他得知唯一的女倒在枪口之下,为顾全大局,他强忍泪水,强颜欢笑,守口如瓶。北平解放时,他挤身在德胜门欢呼的人潮里,眼前仿佛看到一袭红衫的女儿和她手中的那一束盛开的花儿。大幕谢落,无数的观者,潸然泪下:“沉重,如同他承担下来的所有账务,如同他苍老而执着的脚步,如同他父爱如山的背影”。

也许我们每个人都有对生命的留恋,对死亡的恐惧,对幸福的憧憬,没有人可以全然不顾,但当信仰与生死需要抉择时,他们都选择了自己的信仰,选择了家国天下的那份无私情怀。

(二)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要义,千百年来,无数的仁人志士,以其表达自我的情怀和人生的境界。传统文化倍受质疑,西方思潮不断涌入,交织在民国这样一个新旧激荡的年代。一批接受过西方教育的社会精英,渴望以积极的入世态度实现齐国平天下的人生抱负,然而面对当局的民不聊生,腐败专行,他们达做不到兼济天下,穷做不到独善其身。

这份苍凉和矛盾,在方步亭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作为旅美的经济学专家,他怀着满腔热忱,渴望报效祖国,期待振兴国家的经济事业。慢慢的发现,他用妻女的生命保全的万千财富只是权贵贪婪的私利;他呕心沥血、苦心经营的北平分行只是帮助孔宋财团、党军派系洗钱的工具;他散尽家财支持的币制改革也只是大厦将倾的虚幻罢了。妻女伤逝,父子反目,尔约我诈,置身于空前的政治漩涡,他感觉到恐惧,为亲人卷入而不安;他感觉到无助,他不相信铁血救国会能挽救当下,也不信阶级革命能换得大同。作为孩子父亲,作为患难的丈夫,作为分行的掌舵者,他能做的只有在纷繁复杂的派系斗争竭尽守护。

何其沧是另一个典型,是千千万万民国学者的代表,他学贯中西,清高正直,外形儒雅内敛,思想开放蓬勃,游荡在古典和时髦之间。为了进步学生的安危,他只身抵抗军警;为表气节,他宁断炊粮,也不为五斗米折腰。为了师徒情感,他明知国民党币制改革无法实现,还是写了论证币制改革的方案,为替无能的政府向美国争取援助;为了孩子,从不因私事求司徒雷登的他,拔通了美国人的电话。他身上满是那一代知识分子的烙印,如《荷塘月色》里的朱自清,淡淡的静谧,淡淡的忧愁,想超脱现实而又不能,留下了那个时代正直知识分子在苦难中徘徊前行的步履。

(三)

“你不觉得我们都是堂吉诃德吗?一生都在与风车作战。”方孟敖问何钰。也许《北平无战事》中很多人都是堂吉诃德,为着心中的信念而向着“风车”执着前行。

我们可以看到堂吉诃德般的方孟敖。他特立独行,桀骜不驯,率性而为,对百姓同情,可以不执行军令,宁受军事法庭审判;对父亲的过失始终不原谅甚至决裂;对崔叔感情至深,对马汉山惺惺相惜,对队员们待如兄弟。他是中共的特别党员,但却没有执行过一项任务;他是建丰眼里的焦仲卿,可以预见到最终的决战。他对主义的理解并不透彻,对组织的认知也并不清晰,他只是忠于自己的内心意愿,忠于对本质的善恶判定。夜幕低垂,月圆临空,方孟敖率领飞行大队,载着亲人、爱人和黄金白银在静谧的北平上空盘旋,五里一徘徊,孔雀东南飞。网友说“谢谢你还活着,虽然远隔海峡,虽然遥遥相对”。

我们可以看到和风车作战的梁经伦。他复杂的身份,燕京大学学联成员,中共地下党员,铁血救国会成员;挣扎的内心,为报知遇之恩,他加入铁血救国会,对改革寄予厚望,甚至不惜利用恩师,不惜放弃心爱之人。为了心中那一轮喷薄欲出的朝日,他憧憬、期待新的时代来临。他说,既然我选择了不能选择,我就不会再有别的选择。他游走在双重的身份中,被自我认知的命运牢牢绑架,执着而又苦行僧般的前行,一切无私地为信仰让路。他是幸运的,又是不幸的,不知道苟且于异国的他,还会不会记起那句:古老的夜晚和远方的音乐是永恒的,但那不属于我。

我们可以看到执着的追随者曾可达。一个纯正的国民党少壮派,出身贫寒,心怀热血,刚正朴实,为了心中的抱负,他一路追随,忠心耿耿,从赣南、南京到北平,矢志不移。他坚定的反腐,舍身抗争于各利益集团和党派之争,坚定的推行孔雀东南飞,试图挽大厦于将倾;他坚定的反共,他对方孟敖的怀疑从来没断过,对共产党人绝不手软。他是一个信念追随者,而不是一个政客,他从未抛弃信仰,却被信仰抛弃,西郊机场跑道上,他绝望举枪的那一瞬间,脑际间是不是掠过“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江西曾可达”墓碑上这五个字也许是他一生最真实的写照,没有头衔,没有褒贬,没有情感。

(四)

“花长好,月长圆,人长寿”,对《北平无战事》最初的兴趣由自剧中的这句诗。如千年前的宋人晁端礼一般,花好,月圆、人久是一辈辈国人心中对美好生活和未来最质朴、最清晰的愿景。然而,在这样一个动荡的年代,有多少人能如愿,又有多少人背井离乡,多少人生离死别,多少人阴阳相隔,多少人苟且乱世。

西山监狱,一个单纯又蓬勃的女孩血染长衫,《朝》歌起,漫天飞;荒郊乱岗,崔叔墓前,悲痛的崔婶对诉年幼的伯禽、平阳说“墓里的人是我们的亲戚”,咫尺天涯,阴阳隔离……就算是位高权重的建丰,他可以做到圆满吗?他想做出的改革,他想力挽的党国,到头来也是徒劳罢了;至贪至混的马汉山也只过是夹在四大家族与国民党少壮派之间的小卒子和替罪羊;老奸巨猾的徐铁英,左右逢源的王浦忱,高冷腹黑的孙朝忠,他们的结局也只不过是被方孟敖扔在北平机场的跑道上……历史的洪流裹挟着这些人的命运,将其生命展现得淋漓尽致。

“浮云散,明月照人来”。世间总有一些事,就算虚无缥缈,也值得人们去追赶。在光影折叠的民国里,在日暮西山的背景下,《北平无战事》让我们看到了许许多追风筝的人,让我们去品读一部历史,回味一段往事,守候一份情怀。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880146/

浮云散去家国梦回的评论 (共 15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