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宜中点滴

2016-04-20 17:07 作者:怅望南天  | 17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宜 中 点 滴

“宜中”即“宜山中学”,在当时,她的全称是:“浙江省平阳县宜山中学”或“浙江省平阳县第四中学”,所在地址:浙江省平阳县宜山区宜山镇。占地面积约五十余亩,校园的东、北两面绿水环抱,西面是座小山,南面除了一排茅草屋之外,还有一座小山丘,山丘上有一座古老的亭子,名曰“八角亭”,离亭不远处,还有一块怪石,形似公鸡,宜山人称它为“金鸡岩”。宜中的学子们,就在这山水相映,古亭相照,金鸡常啼的环境之中求知寻道。

宜山中学始建于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七个年头(1956年)。那时,国民经济还很落后,所以校舍也颇为简陋,一座砖混结构的“工”字形二层教学楼,建在校园的中部,教学楼除设十二个学习室外,校长室、党支部、教导处、总务处也都设在此楼,这里便成了全校的核心。教学楼东首,有两座平房,南北相对而建,作为男学生宿舍,教学楼北首东段,有一座临河而建的教师宿舍,西段是座餐厅兼大会堂又兼室内体育活动场地,可谓名符其实的多功能厅了,在教师宿舍与餐厅中间,建有一座简陋的厨房, 负责全校师生的一日三餐。厨房与餐厅有走廊相连。都是低矮的砖木平房。教师的房间,每间只有八平方米,摆了一床一桌一椅之后,几乎没有空的地方了,学生睡的是双层铺。棉被和草席都是自带的。困难的同学,没有棉被,也有寻找同学拼铺的。那时同学们非常友,都很自觉地互相照顾。教学楼西首是操场,站在操场上,可以看到教学楼壁墙上用毛体字书写的“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巨幅标准语。操场没有水泥浇灌更没有现代化的塑胶铺设,长满野草,下了一场小,就得几天不能上操场活动,学校须要举行较大的活动时,就用厨房里烧饭余下的煤灰来填低洼处,再让同学们排成队,在上面慢跑,达到夯实的目的,这效果也真不错,因为煤灰能吸水,操场经这样处理之后,就可以活动了。操场的西首,是一片小树林,是建校后,学生在劳动课时栽种的,我们入学时,树已经长大,有几米高了,林子的西边是一座小山,当地人因它形似圆球,都称它为球山,当时的球山,还是一座荒山,山上无路,杂草丛生,坟塚密布,在秋天里甚至还可以看到鬼火。操场的南面。是校属的一片园地和几小丘水田,按数分到每一个班里,让学生进行劳动学习和劳动锻炼。校门开在校园的正东,是一个牌坊式的台门,呈八字形,更象一座大屏风,涂以洁白的石灰,正中用红色的字题上校名,两边书写校训,也显得颇有气派。校门内一条大道直通教学大楼,大道两旁植以青树,常年郁郁葱葱,大道在近教学楼处分成了一个十字口岔道,分别通向教师宿舍和学生宿舍,十字路口上,种了一棵柳树,柳丝长垂,生意盎然。教学楼前的空地上,设有单杠和双杠,课余时间,学生可以随时玩玩,调节精神,锻炼身体。整个校园的建筑以教学大楼为中心,操场、宿舍、餐厅、绿化、道路等配套设施布局合理美观,余地留空也显示出远景规划意图,可以说是一个精心设计的作品。体现出那个时代的风貌,也展示出那个时代的精神。

我是一九六二年入学的,属宜中第七届,那一届,正值钱库中学撒销并入宜山中学,总共招生五个班学生,大约二百六、七十人,我分在第一班。

当时的校长是汤中坚老师,党支部书记是县委宣传部付部长张立康老师兼任,教导主任张孙多老师和范伟老师,我的班主任是蒋朝今老师,他又是校团总支书记兼校少先队辅导员,是一个既威严又和霭的多才多艺的老师,他教我们政治。但是他突出的才华还是音乐,他二胡拉得出神入化,手风琴也是拉得炉火纯青,还写得一手好字,他的字如秋鹤临霜,傲骨铮铮,看了令人生畏。他对学生十分严格,可平时对学生又非常关怀,当时,三年困难时期的阴影还没有完全过去,学生都只能吃个半饱,蒋老师总是问寒问暖,生怕我们因吃不饱而失学。有个别学生因为生病或家庭特别困难而旷课的,蒋老师就及时进行家访,劝说开导,

鼓励帮助,甚至把他自己节省下的粮票资助学生。蒋老师对学生的学习抓得十分紧,每逢晚自习,他总是默不作声地坐在教室后面,陪着学生,我们这些学生,也非常遵守纪律自觉地学习,晚自习两节课,都和正课一样没有丝毫的松懈。不过,课间活动,那就非常活跃了,晴天的夜自习课间,在蒋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全班同学在操场围成一个大圈子,教师肩背手风琴,拉起欢快的乐曲,我们一起跳起学生舞,曲调简单,旋律欢快,消除了疲劳,调节了精神,增进了师生友谊,也加强了同学间的团结。这情景,回想起来甘甜如蜜,实在令人难以忘怀。我们班在蒋老师的带动下,不管是学习,还是文体活动,在同一级段里总是名例前矛。可惜的是,蒋教师和我们相处时间仅仅两个学年,一九六四年暑假还没有到,蒋老师就被派到浙江诸暨县参加社会主义教育活动了,他回校时,我们已经从宜中毕业。(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蒋老师调离后,我们的班主任则由汤校长亲自兼任。说到汤校长,这里不得不插入一段小故事:那是我读初二的下半年,一个星期天的下午,汤校长到我家作家访,正好碰到我在被母亲责骂,见到校长来访,我羞惭难容,校长开始询问原由,母亲告诉他,因为家里缺钱卖油,让我把父亲的积累起来的一堆旧报纸和一些无用的书藉挑到宜山收购站去卖,然后到粮站买油,我买了油之后,忘了把两块钱的余钱找回来,那时经济困难,两块钱不是小数目,所以母亲特别生气。汤校长得知情况后,安慰了一下母亲,就和我一起回到学校,学校的对岸就是粮站,汤校长亲自陪我到粮站窗口,和售货员说明情况,售货员也很负责,他答应下班核对帐目后,再让我去一下,下班后,我到窗口看,那个同志果然把两块钱还给了我,我自然喜出望外,但也深深感到惭愧,一个粗心大意,让母亲生气了,让校长麻烦了,也让售货员麻烦了。

毕业后,乃至步入社会一直至今,我始终保持着和这两位老师的联系,时刻聆听他们的教诲。

除了这两位老师,还有教我们几何课的范伟老师,范老师后来当了龙港一中的校长和党支部书记;教地理的姜子路老师,他是原国民党军队军官,打过日寇,是本地区有名的京剧票友,唱马派老生的;教历史的黄永銮老师;教语文的张强教师,是一个高度近视的老师,学生们戏称他瞎子老师,但语文课上得特别动听。还有薛适老师,也是教语文的,他的一篇说书——《蒋干中计》,让我们至今难忘。刘日臻老师是体育教师,后来当了县卫生局长,陈明金老师,代数课的解题,让我们增加了对数学的兴趣,郑瑞生的哲学入门,使我们对哲学有个初步的了解,郑老师还具有音乐指挥才能,他带领我们排练了大型合唱《黄河大合唱》……所有的老师都为我们这些农村来的毛毛小孩倾注了无数的心血。如今回想起来,历历在目。

我们一班的学生来源大多是江山公社和宜山公社的,班长吴斌,是一个矮胖子,学习用功,团结同学,还会一点点武术,后来考上萧山技工学校,一九八一年苍平分县时调回,在苍南农业银行宜山营业所工作,后辞职下海经商,现已逝世,甚为惋惜。薛排弟,也是班长,也担任班级团支部书记,是一个很守纪律的同学,说话不多,忠诚老实,做事认真,是老师的一个好助手。付班长兼学习委员何经长,个子特高,修长,是全班的学习尖子,字写得非常端正秀丽,体育突出,蓝球,田径,都是他的强项,他还特别老成,同学们都喜欢围在他身边,听他讲一些他所知道的故事。杨淑芬是一个女生,同学们号她的穆桂英,胆大,泼辣,得理不绕人,性格开朗,爱开玩笑,文艺表演是她的特长,在全校会演节目时,一定少不了她,她和女同学一起表演的舞蹈《井岗山上杨梅果》,获得全校一等奖,学习成绩也是名列班首,她是本班的少先队中队长。王思吉,小个子,精灵爱玩,喜好乒乓球,爱吹笛子,也是学习委员。赖秀条,坐在前排,特别调皮,经常编制一些顺口溜逗人开怀。还有金大进,喜欢和女生逗,却经常被女生糊弄,但从来不生气。汤君康,父母早丧,生活困难,爱拉二胡,自尊心非常强烈,余尚进,篮球场上的骄子,一个两步半上篮的漂亮动作,折服了全校师生,他还是京胡爱者,无论上什么课,他的一条心就是挂在他的胡琴上,未到下课,就调好琴弦,下课铃声一响,他那嘹亮的京胡声几乎同时响起。林万年身材高大,少年老成,是本地东跳村人,他父亲又平阳万全农场职工,因为他的老成和干练,被选为校学生会主席;汤建度,个子小小的,沉默寡言,在读初一时,由于他母亲的不幸逝世,终于没有坚持到毕业,华茶妹,一个歌不离口的小个子姑娘,苏刘英,孙德美,卢元元,谢琴,一个个都是如花似玉的美女,男同学中还的陈敏,陈乃杰,王学志,陈志庚,梁亦梅(已故)、董博身,薛茂泛……全班五十多位同学,各有各的优点,各有各的长处,现在基本上都能回忆得起来,而且大部分都有联系。

到了初三,五个班缩减为三个班。学生数也只剩下了一百六十个左右,我们一班也流失了许多同学,孙德美,董博身,薛成朋,薛科哨,王宗辉,陈绍夫等都没有坚持到毕业。流年似水,世事如烟,回想起往年的同学,一个个鲜活的面孔,就会展现在眼前,仿佛如同昨日。

那时的教育方针是:“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学校特别重视对学生劳观念和劳动技能的培养,每个学期的期中,都有两个星期的农忙假,季在五一前后,放假让学生回家帮助生产队里春耕、插秧,秋季一般在国庆前后,那是秋收的大忙季节,我们都是农村来的小孩,回到农里也能顶到一个半个劳动力的作用。同时,通过参加农业劳动,我们不但学会了劳动技能,也锻炼了身体,培育了对农业的感情,除了农忙假之外,每周还有两节劳动课,配有专职的农技教师,有时也请农村的农技员来讲课,每个班级都是农业园地,根据老师的指导,种下不同作物,小水田里也插上水稻。学校专门配置了一些简单的农具,比如锄头,粪桶之类的。

记得初二那年春天,近清明节的时候,天气还是很冷,为了做好试验田的播种准备,要为水田灌水,学校没有水车,更没有现在那样的电动抽水机,只能用脸盆从小河里把水一盆一盆地舀上来,然后象接龙一样一个一个连着递上去,同学们各自带着自己的洗脸盆,排成长队,从小河到田头,有二十多米距离,全班同学排成两队,小河虽然不大也不是很深,但是人必须站在水里方能舀上水,女同学陈爱珠自告奋勇,脱了鞋袜,第一个站到冰冷的水里,拿起脸盆,舀了满满一脸盆水往上递,后面一个接一个,把一盆盆水通过手工传递的方式灌到了田里,一段时间下来,陈爱珠同学的脚红通通了,后来她说发麻了,有同学让她上来,换一个,她还不不让,一直坚持一节劳动课结束。上来一看,一双莲藕似雪白的小腿,早已红得象萝卜一样了,她也不叫苦,只是说了一句,暖了一会儿就会好的。象陈爱珠这样劳动不怕苦,不怕脏的同学,很多,由于学对重视对劳动的教育,我们学生中没有一个不爱劳动的,也没有一个不会去轻视劳动。

那时,学习成绩虽然也是以分数衡量,但是没有现在这样一分半分地计算,学校非常重视对学生进行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一九六三年,雷锋同志先进事迹在报纸上发表,毛主席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学校以此契机,大力开展向雷锋同志习运动,对学生进行阶级斗争教育,组织学生到农村去访贫问苦,贴近农民,了解农民,向贫下中农学。

也是初二那年,我们班组织一次下乡活动,选择了平等公社仕家垟大队的几户贫农家庭作为访问对象,一班分成八个小组,每个小组五六个同学,联系一户家庭,我苏刘英,王亦楚,赖秀条等六个同学组成一组,苏刘英最容易融入,一到那户农民家里,马上展开,抱孩子,扫地,还到厨房帮助烧火,当她抱着那个小孩时,正好一堆稀屎拉了她的一身,让她尴尬十分,主人妇女赶紧将孩子抱去,让她到里面换下衣服,洗了。苏刘英继续做她的事。我们几个男同学,不是很投入,也没有什么可访问的,拖到时间到,回校了,胡编了一篇访问记交给老师了事。

除了社会活动,课堂上也是十分强调政思想教育的,那时已经有董加耕、侯隽和邢燕子等知识青年涌现,学校抓住这些典型,对我们进行一颗红心两种准备的教育,让我们做好一旦考不上高中,就安心回家种田,象他们一样做一个有知识有文化的新农民。我们深受教育,都牢牢记住了,还在思想汇报的“周记”上写了自己的体会,开班会时,每个人都表了决心。

不仅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也经常请一些革命老人来校作报告。比如请了盐民暴动的吴信直烈士之母亲来讲她儿子抗击盐警欺压盐民的故事,请了云岩大队烈士亲属林某某讲云岩老区某斗争的故事,由于故事相当惨烈,特别是盐民暴动,与警察发生冲突,警察开枪杀死了许多盐民,信直同志也英勇牺牲,英雄的母亲讲到这里,泣不成声,很多同学也跟着落泪。学校用这样的方式,培养学生对共产党的热爱,对社会主义制度的热爱。

学校就这样紧紧围绕着党的教育方针,丝毫不放松地对学生们进行又红又专的思想教育,确保学生毕业后能成为新一代有知识的劳动者。

学校除了教育学生学好知识,重视对学生的思想培育之外,还特别重视学生的体质的培养,在毛主席“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教导下,学校开展了多方面的体育活动,每周一两节体育课,除了学习体育的基本知识之外,还有很多基本技能训练,也进行一些比赛活动,早晨有早锻炼,主要是跑步,在操场上跑几圈,再洗脸,吃饭。上午四节课,中间有课间操时间,我们那时是第四套广播体操,所有的班级排成纵队,集中在操场上,由一个同学在用石头堆成的司令台上喊口令领操,没有现在这样的大喇叭放音乐伴奏,同学们都很认真地做操。

每年举行一次运动会

运动会,是我们最企盼的事,一般都是在秋天,农忙假之后举行,秋高气爽,雨水不多,气候适宜,这个季节举行运动会,是最合适不过了的。

先是对操场进行修整,铲去杂草,削去高阜,填平低洼,然后体育老师带领学生,在操场上画上跑道,一百米快跑道和长跑的圆圈跑道,挖好沙坑,用以跳高和跳远,推铅球的扇形平面图,篮球场上的篮球架也要修复,等等,一切都准备就绪了,就择定一个日期,全校停课,运动的项目,有按分级段分的,也有按年龄组划分的。每个同学最多报名三项,最少也要报一项。

我们班的何经长,余尚进,王思吉,杨淑芬,蔡爱芬,等都是操场上的骄子,每次运动,他们都能获得好成绩,因此,我们班在每次运会上不是总分第一,至少也是总分第二,集体荣誉感的作用,使同学们更加热爱我们这个班级。五班的陈荣村,跳高全校边续三年冠军,二班的傅广培,短跑冠军。杨淑芬女子接力的一百米都获得冠军。陈志庚也是跳远冠军。还很多冠亚季军,只是太多年了,记不清了,以上记得的几个也许是记错的。但是,对初中年代,那样的运动会,给我留下的印象却是非常深刻的,尽管运动如何简单,也不是规范,毕竟是人生第一次经历体育运动会。

学校的生活,紧张而又活泼。学习虽然抓得很紧,但是,课余活动时间却也很充裕,下午四点以后就没有正课了,学生们自由活动,操场上热闹一片,球类的,体操的,游戏的,还有一个活动,叫做“滚铁环”用粗铁丝做成一个直径约五、六十厘米的圆圈,在圈是套上一个活动的小柄,游戏人手拿小柄,操控铁圈的运动,在操场上或者大路上跑,玩起来也是津津有味,乒乓球是玩的人是最多的,由于条件限制,乒乓桌满足不了学生的要求,就用土办半,垒起砖头当球桌,乒乓球拍也是用木板做的,球网则是用一条小竹杆架在两块砖头上,同学们也练得出神入化,二班的陈宇才,就是这样练出来的市乒乓球冠军。若遇晴好天气,几乎每天晚饭后,都有一场篮球比赛,或是教师对老师,或是学生对学生,也有老师对学生的。观众就是校里的球迷们。鼓掌声。加油声,响彻校园。

学生吃饭是采取蒸饭的方式,每个学生都自带粮食,还需自备一个饭盒,我们都买了一种铝质的钢精饭盒,在上面做上记号,或写上自己的名字。那时没有纯大米的,都掺以杂粮,如蕃茹丝干,藕渣等洗净,放在饭盒里,把饭盒依次放在蒸屉上,完了,做饭的司傅把蒸屉叠到灶台上,开始生火,饭熟了之后,又将蒸屉一个个摆在走廊上,用餐时间一到,学生们蜂拥而至,各自寻到自己的饭盒,到餐厅里狼吞虎咽起来。也没有什么菜,最多是花一两分钱,买一碟芥菜之类的蔬菜下饭,很多同学都是自带,比如咸菜干,鱼生,虾子浆之类的最便宜的东西。生活确实很艰苦,但是我们从来没有叫苦,因为我们毕竟可以上学读书,而很多和我同龄的人,他们却要在田里劳作。我们的读书生活,和他相比,简直就是天堂了。

三年时间,一晃而过,尽管生活是艰苦的,学习是繁重的,但是我们的精神却是欢乐的。尽管同学之间也有吵吵闹闹的事情发生,但是也不会影响同学的友谊。师生之间,更是亲密有加,学生对老师的尊敬,老师对学生关怀,使我们师生之间犹如亲人。

转眼间,毕业的时间到了,同学们知道就要分别了,各自拍了照片,互相赠送留念,也互赠留言,互相免励,依依不舍之情,溢满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很多同学都流泪了,特别是女同学,早早就互相抱头痛哭。一次又一次。那情景,令人心酸,又令人感动!更令人震撼!

学校为我们准备了毕业聚餐,现在的同学们风趣地称它为散伙饭,我们那时条件有限,散伙会没有那么丰盛,根本不会有酒之类的饮料,我们只是简简单单的吃了一顿饭,八个人凑成一桌,八个菜,一桶白米饭,大家边吃边说话,大部分话题都是毕业后怎么怎么的,大家都还不是成年人,说的话都充满了稚气,更富于幻想,当然,都是发自心底的,老师也来陪我们一起吃饭。说了许多勉励的话,有的同学又开始流泪……

明天就是各奔东西了,三年时间的团聚,三年时间的友谊,三年时间的吵吵闹闹,在一瞬间凝结成一颗颗珍珠般的泪珠,说不完的珍重,道不完的祝福,化成一行行美丽的留言,一张张稚气的照片,互相交换,惜别之情,依依不舍,留恋之意,溢于言表,这一幕幕动人的画面,记忆犹新。

三年的校园生活,在以后的日子是美好的记忆,还是无穷的遗憾?三年来,各位老师的呕心沥血的培育,如何报答?若干年后,各位同学会是怎么样?……很多问题,当时也许谁也没有想过。

五十年后的今天,我们不仅经历了辛酸苦辣,也尝到了甘甜欢乐,现在回想起这切,就是象是在细细地品味一坛陈年的老酒。甘醇香甜,回味无穷。

如能再来一次,我必定还是选择宜山中学,还是选择同样的老师,选择同样的同学!

汤国状写于龙港,

二○一五年二月。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832728/

宜中点滴的评论 (共 17 条)

  • 襄阳游子
  • 诗心云卿
  • 歪才(卢凤山)
  • 老夫子(熊自洲)
  • 一夫当关
  • 王平如是说
  • 潇湘妃子
  • 素颜
  • 雨袂独舞
  • 春暖花开
  • 生如夏花
  • 潇潇
  • 心静如水
  • 雪灵
    雪灵 推荐阅读并说 五十年后的今天,我们不仅经历了辛酸苦辣......
  • 成飞烟
    成飞烟 推荐阅读并说 五十年后的今天,我们不仅经历了辛酸苦辣,也尝到了甘甜欢乐,现在回想起这切,就是象是在细细地品味一坛陈年的老酒。甘醇香甜,回味无穷。
  • 折腾
    折腾 审核通过并说 问好朋友,关注V信公号paya2016,关注送神秘福利小礼~ 真实推广工具充值卡,免费领!精准定位自动宣传http://www.boxiutianxia.com/post/blogsoft.html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