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故乡的童年(续)

2016-01-19 11:29 作者:憨企鹅  | 9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捉鱼儿

人们吃鱼,爱钓鱼,爱去江湖里捉鱼。有过捉鱼经历的人都说,捉鱼比吃鱼更有味道,这是千真万确的。

我的故乡有江河,有灌溉渠,有池塘湖泊。我记得,故乡过去的江河湖泊里,水是清清的,鱼是多多的。

一场过后,到处都涨起水来,平地一片,雨水汪汪,田间的小水沟里,水也花花的流起来,走进稻田,小鱼儿游来串去,令人垂涎。

春雨过后,小孩们总会拿起一些简陋的工具,比如鱼篓啊,畚箕、簸箕啊,小鱼网啊什么的,拦在小圳口,等着小鱼顺流下来。我也和他们一样,兴冲冲地拿着网兜来到沟边,将网兜插在小圳口,等鱼儿自动进来。我的性子比较急,不断地提起来,放下去,总有几只小鱼儿活蹦乱跳的被进鱼篓里。

我家村前有一条五十年代修建的灌溉渠,叫袁惠渠。每到春耕的时候,山里的水库闸门开了,满满的渠水流下来,一路灌溉到稻田里,直到秋后,水库才会关闸。在此期间,每当堤坝倒塌或临时关闸时,渠里的水就会瞬间退下去,退到大腿以下那么深或更浅些。这时有人喊一声:退水了。青年小伙们,十岁上下的小孩们就会扛起门板,拿起鱼网,到渠里去装网捉鱼。小渠约四五米宽,在水里打几个桩,把门板卡在桩里,两边空出流水口子让鱼通过,我们就提着小网站在流水口后面,将网放到水里,一有鱼冲网,提起来,鱼儿就在网里跳••••••尤其在晚上,我们不顾蚊叮虫咬,通宵达旦的守在网边,一只手紧紧的扣住网线。在间,冲网的鱼特别多,提起来一只,提起来两三只,有时还能装进斤把两斤的草鱼,鲤鱼什么的,一个晚上往往能网好几斤的鱼。大人们也会趁退水的机会,提着网子到渠里去赶鱼。最出名的是秋根兄弟,有时能赶起十几条草鱼。(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最具诗意的捉鱼是秋的初夜。月亮挂在中天,洒下满地的银光。我家住在村东头,出门百余步就到了村东头那棵老樟树下。袁惠渠的水通过一条水圳,流经老樟树旁,灌溉到村东的池塘里。加富公几乎有闲空就在那里讲关公,讲水浒好汉,讲岳家军。妇女和孩童们用蒲扇拍打着蚊虫静静地倾听着。走出老樟树的阴影,一座青石板小桥架在水圳上,那是出村的道路。我和三哥经常来到小桥上,看见清清的水圳里游荡着一群群鱼的暗影,它们顺着叮叮咚咚的水,慢悠悠地游上去,游上去。三哥急忙跑回家中拿来渔网,把网架在桥下,又跑到上游把涵洞堵住,水立刻细小了许多,鱼们纷纷回撤,想回到池塘中去,这时把网一提,鱼儿即刻就在网中翻起一层白,在月光下闪着耀眼的光。幸运的时候,还能捉到大鲤鱼。

捉鱼最热闹的是夏天。小伙伴们相约去某个池塘“搅塘”。那时我虽然还戴着反革命的帽子,但大家并不排斥我,总会邀我去。到了池塘边,大家赤膊短裤,或全身赤裸的提着鱼网,跳入池塘中,拖着各自的小网在水中来来往往拼命的拖,拼命的搅。拖一段,提起网来,见有鱼儿跳,抓住就往鱼兜里放,然后继续拖。十几二十个孩子在池塘里拉锯似的拖来拖去,水搅得浑浊不堪,鱼儿们吃不消,纷纷冒出头来,就都乖乖被捉进鱼兜里了。这时,大的鲢鱼儿、鲤鱼儿、草鱼儿,丢魂失魄似的,横冲乱窜,纷纷被拖进网里,大家就一片欢呼,收入鱼兜里去。

农闲季节,干旱少雨,湖泊里,池塘里,水渠里的水很浅很浅了,我们不怕寒冷,照常去捉鱼。不过,冬天捉鱼很是艰苦。

在周末,我们常常邀一两个小朋友去干塘。选一段水深二三尺的湖泊泽地,用泥巴围起泥墙,然后挽起裤腿,拿起库兜(当地的一种浇水工具)或脸盆,站在水中,将水一兜兜、一盆盆往外浇。秋末初冬的水,冰冷刺骨,往往把腿冻得通红,我们忍耐着。浇啊浇,浇啊浇,水渐渐降下去,降下去。累了,站在水里歇一会,继续浇。有时筋疲力尽,还是浇啊浇,直到水干了,鱼儿露出乌黑的背,一只只拥挤着,挣扎着。我们咬紧牙,一鼓作气把水彻底浇干,泥水里终于露出一层翻白的鱼。我们放下手中的瓢盆,跑到泽中去捉鱼。一只一只,有时能捡七八上十斤。这时候,看到自己劳动的收获,就会把干塘的辛苦忘得干干净净。

那年月,我们捉鱼不光为好玩,不光为快乐,更不是一时的冲动。这样捉鱼是我们当时的一种常态。我们长年累月吃不饱饭,长年累月吃不到肉,我们经常用糟糠野菜充饥,但凡家中死了小猪,死了鸡鸭,或者袁河里新余钢铁厂放铁水毒翻了鱼,我们都毫不犹豫的捡回来煮熟了吃。因此,我们捉鱼儿是因为想改善生活,我们想改善生活就自己动手。

我们既读书,又玩耍,又放牛,又捉鱼,还经常下地劳动,那种艰辛的体验,那种自食其力的体验,至今想来,仍是回味无穷。

五、求学生涯

1970年代,我是中小学生,但又似是而非;我是小农民,同样也是似是而非。记得当时墙上到处写着一句话:“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转眼到了小学四年级,我们要到几里外的中心小学读书,因此,我们每天要走好几里的泥泞道路才能到达学校。周一至周六上午,我们天天往返在乡间小路上,风雨无阻。

那时候,那位人称爷爷的历史老人虽然复出,但我们的课文里仍然大多是最高指示,邱少云、欧阳海、刘胡兰等英雄故事,肚里虽然激情澎湃,但总觉得少了什么。语文课上,我们总会要求老师讲故事听,语文老师就偷偷讲一些民间故事,或者“田螺姑娘”之类的故事来激发我们的兴趣。至于数学课,我们也学了些混合运算,分子分母、公约数公倍数什么的。因为读书不是第一位的,所以,我们还是没有各种各样的学习压力,作业照例是在课堂上完成的,回到家里不用操心读书做作业的事,但要分担家务和农活。十几岁的人了,回到家要去打满一蓝猪草,还要到井上挑回三担水,把水缸装满,晚上,要切完猪草才能睡。为了给家里多挣点工分,增加一点点微薄的收入,周六下午和周日,我们还参加集体劳动,除了大人们抄田耙地的活干不了,样样活都干。

春耕时节,春寒料峭,春水依然冰冷刺骨。学校放了农忙假。半夜里,一声吆喝,我和哥哥、姐姐、叔叔伯伯们在睡里爬起来,披着稀疏的星星,顶着扑面的寒风,来到冰冷透骨的秧田里拔秧,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中,开始一天的艰苦劳作。全队的人都在一块秧田里,有人弯腰站着,有人屈膝蹲着,有人用矮板凳坐着,齐刷刷地卯足了劲,双手不停地扯啊扯,沙沙作响的,那时根断了;,叮叮咚咚的,那是在洗净根部的泥巴,两种声音交汇,形成一种独特的交响。有人窃窃私语,也有人偶尔讲几句带色的笑话,或者调侃一下年轻的夫妇。不知不觉中,天亮了。

太阳升起来,霞光满天,大家顾不得手脚麻木,腰酸背痛,直起腰,挑起秧,来到平整的水田里,开始插秧。那时是集体劳动,人多场面大,大家在田里一字排开,男女老少齐上阵,一场无声的插秧竟赛就此开始,大家你追我赶,比谁插得快。那时我十二三岁,身体很弱,在他们中间,即使不停不歇,使尽全身力气也赶不上他们,总要落后他们一大截。一天下来,总是累的全身瘫软,骨头象散了一般,连腰都直不起来。

春耕过后,如期而至的就是双抢。

“七月流火”,此时早稻熟了,必须赶快收割,然后犁地耕田,抢在立秋前后把晚稻秧苗插下,才能让晚稻有个好收成。那是我们最苦、最累、最忙的时期。学校照例放了农忙假,此后的二十多个日日夜夜,我们这些十来岁的学生娃子要和大人一样,没日没夜的下地劳动。那种苦,不光是体力上的极度消耗,吃的也是干稀掺半,半饥半饱。正是旧粮告罄,新粮未出,青黄不接的时期,极度劳累和饥饿的农民只得在粮食里掺大半的青菜或野菜充饥。所以,大家早晨只能吃两碗菜煮粥,中、晚饭也吃的是菜拌饭,吃的虽不是牛马食,干的事却丝毫不比牛马活逊色。那种累,就是不分昼夜抢收抢种,白天顶着烈日酷暑,晚上还要披星戴月。割稻时,跨腿弯腰,挥镰如电,汗流如雨。我们夹在大人中间,比速度,练耐力,丝毫不甘落后,往往累得腰都要断了似的;渴了,喝几口清泉水,接着干;饿了,回家喝两碗稀粥扒几口菜拌饭,即刻又回到了地里;手起茧了、起泡了、出血了,撕块烂衣烂布包扎一下;镰刀割破了手,田坎上寻几棵镰刀草敷一敷;腿胀得不能动,挪着走;收稻时,肩上被扁担磨烂了,咬紧牙关继续挑;全身觉得散了架,硬撑着。那种忙,就是要争分夺秒,使各项农事环环相扣,密不留缝。两三天功夫把稻子全部割完,晒干了,接着又要在两三天内把晒干的稻子扎好,捆起,一担一担挑回禾场上堆成稻堆,避免因突然变天使稻谷烂在地里,也方便秋后脱粒进仓;早稻收完了,紧接着是犁田耙地,栽秧插禾。栽晚稻有特别的苦处,灼热热的天,热灼灼的地,稻田里滚烫烫的水,下去就把沾地的脚烫痛了,烫脱皮了,还是不管不顾的把秧插下去,抢在夏秋的节点完成双抢的任务。

在那短暂的日子里,我们和大人一样,脱了一层皮,掉了一身肉,换来短暂的吃饱肚子的好时光。

最难忘的是初中时候修水库的经历。

公社号召我们参加农田水利建设,投入冬天水利会战。一中、二中、三中二年级以上的学生都参加。那天,井冈山牌汽车装着满车满车的学生和劳动工具,插上红旗,一路敲锣打鼓的干完朱家庙水库。三校师生都到齐了,一时人山人海。我们的任务是加宽、加高、加固水坝。水坝净高十几米,任务艰巨。

那年初冬,阴雨连绵,天气及冷。我们穿着布衣布鞋,极其单薄。大家都是勤苦的娃子,身体虽然都不强壮,干起活来却都争先恐后。铲土的双手起了泡,流着血还在挖,用畚箕挑土,板车推土的鞋烂了,打着赤脚仍在跑。蒙蒙细雨不停地下,寒风呼啸不停地吹,脚下的烂泥里石子锥脚钻心地疼,没有命令,谁也不会停歇下来。整整奋战了两个月,大坝终于坚如磐石。

••••••

留在故乡的童年,充满了凄风苦雨,充满了艰辛曲折!但它磨练了我的意志,引领了我的心智,锻造了我的灵魂。幸欤?不幸欤?

我想,人这一辈子,如果有过这样一段苦乐年华,此生还会害怕什么?

2015年3月初稿;2016年1月17日修改。

作者:李梦初;笔名:春仔。

单位:江西省铜鼓县人民法院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811934/

故乡的童年(续)的评论 (共 9 条)

  • 雪灵
  • 雨袂独舞
  • 老夫子(熊自洲)
  • 浅笔抒写
  • 淡了红颜
    淡了红颜 推荐阅读并说 推荐阅读!
  • 草木白雪(李淑芳)
    草木白雪(李淑芳) 推荐阅读并说 推荐!
  • 憨企鹅

    憨企鹅各位老师和文友,《故乡的童年》全文已发,谢谢大家的关注和阅读。此文拟改名为《留在故乡的童年》,妥否?请大家多多赐教!再谢!

    赞(0)回复
  • 憨企鹅

    憨企鹅各位,抱歉!有几处错别字。“刘胡兰等英雄故事”后,应改作“读后虽然激情澎湃”;“敲锣打鼓的干完”应为“敲锣打鼓的赶往”。

    赞(0)回复
  • 爱他,爱他。

    爱他,爱他。这个很好

    赞(0)回复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