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犹见当年兰亭胜景

2015-12-14 16:56 作者:万山红遍  | 6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1990年10月,应浙江省诸暨市文化馆邀请(因我们两馆已结为友好馆),我们文化局、馆一行4人去该市文化馆考察学习之后,专程来到绍兴,有幸拜碣了中国书法圣地——即当年王羲之作《兰亭集序》圣地兰亭,目睹了这里的自然风光和名胜古迹。

绍兴是一个古老的城市,又是一个著名的水乡,城内城外,河道纵横。这里有许多名胜古迹,如朝大禹的禹陵、与南宋诗人陆游有关的沈园、明代徐文长的青藤书屋以及近代的秋瑾故居、鲁迅故居等。一进入这片土地,抬眼可望水的身影从从容容地穿行在广袤田畴和长街短巷之间,或穿墙直入,或邻街并行,水流和每一处街巷都那么自然地贴合在一起。船自是水乡出行不可或缺的工具,出门第一步是踏岸,归家最后一步还是踏岸。这里最有味儿的当属用双脚踩桨的乌篷船,很有特色。石桥旁,几条船一溜排开,黑亮瘦长的船身,船舱覆着半圆形的黑色竹篷,翘起的船头和船尾像弯弯的新月。进了船,船身轻轻一晃,天色霎时黯淡下来,依稀里对面的面孔都是旧时光里长衫青褂的模样。船穿过一座桥或拐过一道弯,欸乃声渐响,桨起水落间,山水绿开。想必,永和九年上巳节,前来赴约修契的风流名士抵临兰亭,似应晨光熹微时乘船从鉴湖口出发,满心欢悦,伴山阴道一路而来,那船也应是乌篷船了。不过,我们在绍兴,并没有坐这种船,为了赶时间,到各景点都是搭公交车。

兰亭,在绍兴市西南13公里处,占地面积3万多平方米。据传,秋时越王句践种兰于此,因东汉时建有驿亭而得名。是东晋时期会稽郡治山阴城西南郊名胜。这里山清水秀、风景幽雅,是当时名流雅士时常集会的地方。兰亭江自南而北横贯兰亭。当我们来到兰亭,只见这里远近岗峦起伏,群峰叠翠,景区内有锡杖山、曲水平岗,林木扶苏,修篁夹道,正如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所述,“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兰亭的魅力,不仅来自山水风光的瑰丽,更来自历史文化的深厚。进入兰亭,走过一片翠竹林,有一座三角形的碑亭,亭内碑石上刻有“鹅池”两个草书大字,且二字各成风格,“鹅”字似乎有着南方人的秀气,而“池”字则显得象北方汉子的粗犷,相传其“鹅”字系王羲之一笔而就,“池”字由其子王献之从容续成,人称“父子碑”,父子合璧,千古称奇。驻足鹅池,倚栏观赏群鹅戏水,尽情体味“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的野趣逸韵了。传说王羲之很喜欢鹅,在家里养了一群鹅。故而后来兰亭鹅池里也一直养了几只白净的鹅,这鹅见到我们之后,还嘎、嘎、嘎••••••叫了几声,真是温馨至极。接着是“兰亭”碑,系清康熙所题,曾一度遭受破坏,劫后重生,难能可贵。随后是有“东南第一大碑”之誉的“御碑”,碑阳为康熙手书《兰亭序》,碑阴为乾隆1751年游兰亭时所书《兰亭即事诗》手迹,祖孙二帝手迹同碑,世所罕见,令人叹为观止。兰亭景区布局疏密相间,建筑错落有致,小巧而不失恢宏之势,典雅而更具豪放之气。漫步其间,但见修篁凝翠,曲径通幽,给人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举步往前,有一开阔地,叠石为凳,柳树成荫。正北建有“流觞亭”,其匾曰“曲水邀欢处”。亭前有一弯弯曲曲的“之”形小溪,水在小溪里缓缓地流过,斯为流觞赋诗饮酒之“曲水”。当年王羲之等人就是列坐在曲水岸边,有人在曲水的上游,放上一只盛酒的杯子,酒杯由荷叶托着顺水流漂行,到谁处停下,谁就得赋诗一首,作不出者罚酒一杯。当今很多游人来到这里,兴致勃勃地用塑料杯子,盛上饮料,放在曲水里“流觞”,以此体味当年曲水邀欢的情趣。兰亭景区的重心右军祠,有幽雅肃穆之感。跨小桥而入墨华亭,当年王羲之临池习书,使池水尽黑的情景仿佛历历在目。穿亭而过即为大厅,高大轩敞,其内供奉王羲之像及陈列各种版本的《兰亭集序》,是历次晋圣活动的主要场所。依山傍水而筑的兰亭书法博物馆,不时更换的书法陈列,展示出中国书法艺术的千年流变,从中可以领略历代书法艺术大师的精湛书艺,了解书法艺术的发展趋势,增长知识,陶冶情操。

兰亭,不仅融秀美的山水风光、雅致的园林景观、独享的书坛盛名、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于一体,更以“景幽、事雅、文妙、书绝”四大特色而享誉海内外,并且成为中国的书法圣地。

导游介绍,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曾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修禊,举行过一次盛大的风雅集会,参加的名士,有“东山再起”的司徒谢安、“掷地作金石声”的辞赋家孙绰,潜心物外的高僧支遁等42人。这天天气很好,名士们分坐在溪水两旁,饮酒赋诗。他们做曲水流殇之饮,当时要求每人作四言、五言诗各一首。之后王羲之将诸名爵及诗作一一记录集结成集,是为《兰亭集》,并为此集作序一篇,这就是《兰亭集序》。51岁的王羲之,用蚕茧纸、鼠须笔,兴乐而书,完成一篇“兴于诗叙”的妙文。手稿28行,324个字,写得既遒媚,又飘逸,各个字势纵横变化,如花乱飞,但转左侧右,无一处相抵触,好比以线穿珠,大小参差,而不失其重心,有复重者,皆变化不一,精美绝伦。特别是“之”字,写了20多个不同的样子,达到艺术的多样与统一。王羲之写这篇叙时,已经喝醉了酒,下笔如有神助,醒后自己也感到惊异。他日更书数十本,比起原来的这一稿本,终莫能及。稿本珍藏在王家,到了唐初为太宗所得,尊为“天下第一行书”,并命虞世南、欧阳询、褚怀良等临写了几本。被呼为“行书之龙”的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在古代书迹里,像一盏灿烂的明灯,照耀着东晋以来我国书体的前进道路。只可惜这样一件书法珍品,到了唐太宗手里,他不忍释,临死时竟命人用它来殉葬。从此后世人便看不到《兰亭集序》的真迹了。(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我想,王羲之的这次活动,绝非异想天开。农历三月,正值风清日丽、芳草萋萋,茂林修竹映着先生的宽袍峨冠,先生愈加潇洒倜傥、气宇轩昂。一群性情名流裸足兰溪,进行一场古老而庄严的仪式:以香草蘸水拂洒周身,祈佑驱灾除病。而后曲水流觞、对酒和诗,酣畅淋漓之际,先生泼墨挥毫,留下千古名篇《兰亭集序》。序文干净简洁,字字如铁钩银划,侠士舞剑、狂士当歌。其实,早在上古的周朝,人们迷信巫术,在三月上旬的“已”日,让女巫在河边为大家除灾去病,称为“祓除”或“修禊”。意为洗去积秽、祛除不祥。春秋时的郑国,每逢阳春三月,秉执兰草,招魂续魂,祓除不祥。(《诗经•郑风•溱洧》)渐渐地,人们将修禊与春游活动联系起来,又因必须在河边,慢慢生出临水宴饮的风俗。后来,人们为增加乐趣,就让酒杯盛酒顺着曲折的溪流漂浮,漂到谁的面前谁就喝酒。当王羲之作《兰亭集序》后,方才有了“曲水流觞”之说。不过,到了汉朝,人们已将修禊活动改在三月三日。魏晋时,文人雅士崇尚古风,喜欢饮酒作乐,纵情山水,春游、修禊活动被发扬光大。而三月三日踏青“修禊”,逐渐成为世代相传的民风。后来,“曲水流觞”被搬进室内,酒杯在宴桌上按顺序流传,传到谁面前谁就要饮酒吟诗,成为文人墨客的竞相效仿的趣事。曹芹的《红楼》就有对这种酒事活动的精细描绘。今天,北京紫禁城里、济南坊间、桂林街头……,到处都有“曲水流觞”的遗迹。由于《兰亭集序》书法艺术的影响和优美自然环境的吸引,文人雅士寻踪访迹,追怀风流者络绎不绝,而兰亭亦盛名不衰。(万汝滨)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803986/

犹见当年兰亭胜景的评论 (共 6 条)

  • 襄阳游子
  • 春暖花开
  • 江南风
  • 雪灵
    雪灵 审核通过并说 兰亭的魅力,不仅来自山水风光的瑰丽,更来自历史文化的深厚......
  • 草木白雪(李淑芳)
    草木白雪(李淑芳) 推荐阅读并说 推荐
  • 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 推荐阅读并说 推荐阅读!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