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加强新时代文化建设推动乡村文化繁荣发展

2017-11-30 19:24 作者:万山红遍  | 10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报告共13个部分,其中8个部分对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化繁荣作了相关重要论述,73次提到“文化”。与此同时,他还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了“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伟大号召。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十九大报告对文化重要性的论述是前所未有的,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科学定位、为文化建设的发展方向以及提出的任务也是前所未有的。这些都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的重要体现。为此,我们一定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为指导,更加坚定文化自信,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不断推动我县乡村文化的繁荣发展。通过改善公共文化服务方式,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质量,积极探索建立政府主导、依托馆团、社会参与的公共文化服务机制,在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同时,有效促进地方经济繁荣与社会和谐。

一、摆正位置,把满足人民对创造美好生活的更高要求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当今,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也对文化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什么是美好生活?仅仅GDP高了,物质水平提升了,收入增加了,就是美好生活了吗?当然不是,美好生活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富起来之后,人民都渴求更加丰富、高质量的文化艺术产品,追求高品位的精神文化生活。这些都是构成美好生活的文化指标。而一旦缺少了精神文明,各种错误思潮、社会问题就会随之而来。由此可见,新时代我国的主要矛盾已不再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这种“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仅包括物质生活需要,同时也包含了文化生活需要。十九大报告中关于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的论述,是乡村文化建设的不竭动力,也是基层文化建设的新要求和新趋势,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历史高度,回应时代关切,为中华文化前行指明了前进方向;也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乡村文化繁荣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十八大后的五年来,我县农村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尤其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步入快速发展期。广修公路实行村村通,建起了文化广场,对街道进行了集中整治和管理,公路变得更加宽阔,街道更加整洁美观,文化墙画上了壁画,宣传中华文化和社会主义建设成果。家家户户独门独院,生活空间广阔,自然环境优美。门前有小河流水,院里有绿树鸣,生活空间开放、和谐。村容村貌的改变,让村民的生活也充满了希望和生机。但是,在这样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如何贯彻好党的全面发展理念,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加速乡村文化的发展,成了一个不容忽视,关系农村后续发展的重要问题。为此,我们应当把“文化”这个广泛的大话题,变成实实在在的政策成果。尤其是在农村这一特殊的区域,与城市发展完全不同。因此,在社会主义美丽乡村全面建设中,要结合各地的实际和特定情况,制定出切合实际的政策和措施,保障农村文化建设健康发展,以充足的精神文化食粮,满足人民群众对创造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和更高要求。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精心创意、策划、组织、实施免费开放服务项目和文化惠民项目,并使之都能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同时,启发和引导群众积极开展更多健康、有益的群文活动,更加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起建设文化强县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的磅礴力量。

二、健全服务网络,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步伐。

按照文化部、财政部等五部门2016年12月29日印发的《关于推进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的指导意见》的要求,进一步健全城乡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把总分馆制建设纳入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总分馆制主要是依托县级文化馆、图书馆和镇综合文化站、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等进行建设。县级馆为总馆,在镇村两级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设置分馆。推动农家书屋与县级图书馆资源整合和互联互通,符合条件的农家书屋成为图书馆分馆。不具备分馆条件的其他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可以设立基层服务点,作为总分馆服务的补充和延伸。此项工作应坚持政府主导,科学规划,统筹制定本地实施方案和建设规划。(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按照填平补齐原则,继续推进县、镇、村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建设。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和运营管理,要主动纳入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统筹推进,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服务效能,推动县域内公共文化设施实现有效联通和全覆盖。因地制宜建立起上下联通、服务优质、有效覆盖的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广大基层群众享受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才会内容更加丰富,途径更加便捷,质量显著提升,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

明确功能与运行机制。通过县级文化馆总分馆制,整合县域内群众文化艺术资源,加强对县域内文化活动、文艺创作、文艺辅导、送戏下乡、队伍培训以及演出器材设备调配等方面的统筹。通过县级图书馆总分馆制,整合县域内的公共阅读资源,实行总馆主导下的文献资源统一采购、统一编目、统一配送、通借通还和人员的统一培训。总馆对分馆的管理重在业务指导和资源调配。分馆按照总馆的工作安排和服务标准,面向基层群众提供与总馆水平相当的基本服务。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探索总馆统一管理或参与管理各分馆人财物。

创新服务方式和手段。总馆和分馆要积极畅通群众文化需求反馈渠道,采取“订单”服务方式,实现供需有效对接。充分发挥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优势,利用国家公共数字文化工程和资源,打造县域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充分利用流动舞台车、流动图书车等设施和手段,广泛开展流动文化服务,扩大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覆盖。

三、完善运行机制,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原则,坚持“三个纳入”、建立“三项机制”,以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1.坚持“三个纳入”。一是将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纳入全县重要工作日程,从政策、机构、编制、人员工资和资金投入上大力支持公共文化事业发展。在每年的文化“三下乡”活动中,各级领导都应积极参与。县人大、县政协每年应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就公共文化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开展专题视察调研。二是将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纳入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为了有序推动我县公共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繁荣,要形成以县文化馆为骨干,以乡镇文化站为基础,以村(社区)文化活动室和农家书屋为补充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确立农村文化活动场所“镇镇有”、“村村有”目标。对县城文化广场、大中型公共文化设施、镇公共文化设施等进行合理配置,形成覆盖全县、层次分明的公共文化设施体系。三是将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纳入镇年度工作考核内容。运用目标管理机制,对公共文化服务设施、队伍、活动及管理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在实施过程中,县委、县政府应主抓各镇,各镇抓村(社区),村(社区)抓组,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确定任务,明确职责

   2.建立“三项机制”。一是要建立规范的工作运行机制。定期召开文化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研究解决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中涉及的设施、经费、资产、人员队伍等问题。二是要建立经费保障机制。县政府每年应将文化遗产保护、群文活动、图书购置、文化产业、民间剧团补贴等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三是建立公共文化市场监管机制。坚持“管理与繁荣并重”的原则,制定出台公共文化市场发展与监管的实施细则,组织县文广、公安、工商、教育等部门不定期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市场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改革网吧连锁经营,按照“四统一模式”(即统一服务规范、统一证照名称、统一形象标识、统一共享资源)实施管理,营造良好的社会公共文化氛围。

十九大报告对文化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正是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文化工作者努力的目标,作为我们公共文化领域的基层工作者更要在今后工作中进一步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不断提升创新服务能力,为广大人民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和文化服务,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以文化自信推动文化强县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万汝滨)

2017年11月28日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51329/

加强新时代文化建设推动乡村文化繁荣发展的评论 (共 10 条)

  • 雨袂独舞
  • 鲁振中
  • 王平如是说
  • 轻风伴月
  • 王东强
  • 岁月如歌
  • 雪
  • 心静如水
  • 浪子狐
  • 程汝明
    程汝明 推荐阅读并说 十九大报告对文化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正是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文化工作者努力的目标,作为我们公共文化领域的基层工作者更要在今后工作中进一步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不断提升创新服务能力,为广大人民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和文化服务,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以文化自信推动文化强县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万汝滨)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