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重唤“端午文化”

2017-05-29 17:25 作者:万山红遍  | 6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当我提笔准备写一篇有关节日的征文时,正直艾草飘香,端午节至。于是,就趁兴写写端午吧!

提起端午,我就想起六十多年前过端午节的情景。记得小时候,端午是一个非常高兴和快乐的节日,因为小孩子可以享有许多有趣的事物,可谓是一个传统特色的儿童节。在我的印象里,端午这天,父亲早早起床,到沟渠、池塘边、自家菜地边角,割来艾草、菖蒲,把它们靠在家门口,或悬挂在门环上。再拿铁盆装上苍术、白芷等药草在房间屋角薰燃,据说这样可以驱虫避邪。现在来看,大概艾草、菖蒲等药草有特殊的气味,蚊虫一定闻不得,熏过后可以让人们避免蚊虫的叮咬,也应算是避邪吧。接着,把前几天买来的雄黄放在酒中,被称之为雄黄酒,节日午餐大人都都要喝。有的小孩还在额头、颈后点上雄黄,据说是用来赶走有毒的虫蛇的。起初我是不信的,直到后来看过《白蛇传》,白娘子和小青喝过雄黄酒就显露出原型,才知道这酒的厉害,后来稍大一些,端午节我也跟着大人喝一点雄黄酒。当然,农村端午节主打的还是粽子。端午的头一天,母亲便把粽叶浸泡洗涮干净,并放在锅里用水煮开消毒,把糯米用水淘洗后,再准备一点麻线,就坐在小板凳上包粽子。因为那时条件不好,母亲大都是包白米粽子,顶多放一点红豆和腊肉,因放了红豆和腊肉的粽子吃起来味更香醇。看着串串香粽,个个青青碧碧、秀气靓丽,恨不得马上咬一口解解馋。

不过,小时候对端午最感兴趣的还是节日里的一些趣事。像围住货郎买来声音清脆的小铃铛,把铃铛用丝线串好系在手腕和脚腕上,跑来跑去听那银铃的声音;像观看手艺高超的货郎将五颜六色的丝线编成各种花式、让人不释手的蛋兜;还有像每个小孩都在胸前挂上蛋兜和香袋••••••在记忆里,无论是弄艾草、制雄黄酒,看母亲裹粽子,还是学货郎编蛋兜,都是非常快乐的事情。

六十年弹指一挥间。六十年后的今天重新审视端午,对这个古老而有神秘的节日,有了新的感悟。端午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并被确定为国家法定节假日,足见其历史文化地位之重。节日是表达一种思想和情感的重要形式,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着丰富的精神文化蕴含其中。或许每一个节日本身所要凸显的内容不同,但归根到底,都包含着美好的精神内涵,都寄托着世人的良好祝愿。对于端午这个重要节日,如今,大部分人都已经淡化或简化了。在城里,大多市民也只记得吃粽子、插艾草了。尽管如此,因为有了这些历史悠久的传统习俗,这个节日的文化氛围仍然显得浓郁。

今天,在传统节日、民俗文化被渐渐淡忘的今天,重唤“端午文化”,有着重要的历史文化意义。许多人认为,端午节就是吃粽子的节日。我个人认为,其实端午节远不是吃粽子这么简单。在我们“消化”节日时,应该探寻一下其中的文化内涵,感受它所承载的民族精神,重塑我们的人生价值理念。端午节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中华民族文化灿烂、博大精深。在这个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中,我们可以深切感受到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底蕴富足。端午节年年有,然内容岁岁异。变化了的是人们的生活,不变的是人们的祈愿。千百年来,岁逢此时,人们都要载歌载舞、表达祝福之情。今天,我们同样要以各种方式传情达意,祈愿祖国繁荣强盛,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以寄托我们的爱国情感。

今天,我们重唤“端午文化”,不能不想起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唐代诗人褚朝阳诗曰:“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这对后世是个永远的提醒。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谗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初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后发展成粽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习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端午节作为中华民族非常重要的一个传统节日,寄托了伟大的爱国情感,凝结着一心报国的赤胆忠心。每年此时,因为端午而记起屈原。因为对屈原的纪念,爱国情感在民族的血液中流淌、升华。传奇人物的经典故事、崇高品格,熏育后人,世代流传。屈原至高无上的爱国主义精神,被载入史册,影响和感召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作为中国最伟大的爱国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和伟大的政治家,屈原于1953年被世界和平理事会确定为当年纪念的世界四位文化名人之一。可以说,屈原是中华民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民族精神的杰出代表。而由屈原繁衍开来的端午节,更是传递爱国主义等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屈原,以其崇高品格而流传千古,为后世人所崇敬。在端午节里,纪念这位伟大的先人,体悟其高尚品格,实为一次精神上的洗礼。在新的时代,这样的品格,这样的精神,仍然是中华民族内心深处最眷恋的内容和最敬畏的力量。

过端午,怀屈原,我们可以更加踏实,更加沉着,更加自信,更加有力量。中华民族,能屹立于世界之林,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品格,有如此强大的精神护佑。小的时候,我们只知道无忧无虑地享受端午节的快乐,随着年龄的增大和知识的丰富,才逐步了解端午节吃粽子、划龙船原来是人们为了纪念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大夫屈原演变而来的。当年的他满怀报国的一腔热血在绝望中抱石纵身一跳,长衫飘飞,在汨罗江上画了一条凄美的曲线,把文人的峥峥风骨和慷慨雄姿,永久地写进历史,写进世世代代人们的记忆里。

“举世混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一颗赤诚的心,一个纯洁灵魂,一身爱国的情结,投向了奔流激荡的江水,让他的壮志,他的失意,他的无奈,他的一腔热血和他清廉的躯体一同沉入江底,让“混浑的世界”和“沉醉众人”去自惭形秽、无地自容吧!作为平常人的我们,无法枉自揣度和评价这个伟大的爱国诗人的心胸和境界究竟有多高,但他的那种与自己的国家而同生共死的精神,却不是常人所能具备的。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尊严及觉悟若因他这一跳而唤醒,那他生命的意义岂止是伟大的!端午节,再忆屈原,品《楚辞•离骚》之味,大义动天。一个民族,需要有这样伟大的人,需要有这样伟大的精神,需要有这样崇高的品格。屈原之后,中华民族在风之中,见证着这种强大精神之力量。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在这样剧烈的变化之中,一些人,一些精神品格,不能被忘却。随着时间的延续,随着岁月的洗礼,屈原的宝贵品格愈加闪亮。铭记这样的精神品格,是后人的责任,也是后人的荣耀。在一个节日里,重温、体味这样的品格,不由心生敬畏。

生活在继续,历史在延伸,端午节还要一年一年地过。但我觉得,我们在享受幸福生活的同时,更应该铭记历史的灾难与民族的悲伤,为官者清正,为民者拥国,让历史的悲剧不再重演,生活才能长久的幸福。(万汝滨)

2017年5月29日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18762/

重唤“端午文化”的评论 (共 6 条)

  • 紫色的云
  • 雨袂独舞
  • 芙蓉秋水
  • 浪子狐
  • 襄阳游子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