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闲话中隐

2015-06-15 16:18 作者:江上风清(拒闲聊)  | 11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每当提起白居易,人们自然就会联想到他的传世佳作,诗中那些脍炙人口的句子人们更是耳熟能详,因此,他也被后世贴上了现实主义诗人的标签。著名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却这样评价白居易:“乐天之思想,一言以蔽之曰‘知足’。”近日翻看唐诗,偶然读到白居易的一首五言律诗《中隐》,眼前不觉一亮,心中为之一动,大师眼光果然犀利,或许这首诗才是白居易内心真实思想的流露。

《中隐》诗曰:大隐住朝市,小隐入丘樊。丘樊太冷落,朝市太嚣喧。不如作中隐,隐在留司官。似出复似处,非忙亦非闲。不劳心与力,又免饥与寒。终岁无公事,随月有俸钱。君若好登临,城南有秋山。君若游荡,城东有园。君若欲一醉,时出赴宾筵。洛中多君子,可以恣欢言。君若欲高卧,但自深掩关。亦无车马客,造次到门前。人生处一世,其道难两全。贱即苦冻馁,贵则多忧患。唯此中隐士,致身吉且安。穷通与丰约,正在四者间。

中国文人一生中似乎总在儒、释、道之间徘徊,在封建科举制度下,古代士子们从小满脑子都是儒家“修齐治平”的理想,一旦屡试不第或仕途受挫,就会顿生归隐之意,希望在道家那里获得精神上暂时的慰藉,或干脆遁入佛门暂时逃避尘世的烦扰,于是就出现了“小隐”、“中隐”和“大隐”的说法。其实,在历史上真正能够看透世事、自甘寂寞做到小隐的人并不多,东晋的陶渊明大约是最突出的代表。当年他在南山下搭了一间茅草屋,喝喝老酒,种种菊花,写写小诗,真是快活似神仙,“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陶公模式也成为隐士的最高境界。不过,大多数的文人恐怕也只是叶公好龙而已,并没有几人甘于做陶公那样纯粹的隐士,他们还是希望能够做一个在朝在位的大隐,进能够指点江山、退可以置身事外,“居庙堂之高”总比“处江湖之远”心里要踏实许多。

追寻白居易跌宕起伏的人生轨迹,他少年青年时期可谓一帆风顺,十年之间,三登科第,名入众耳,迹升清贵,踏上仕途以后却几经浮沉,但他不畏权贵,仗义执言,虽辗转为官,仍政绩卓著,直到56岁以后才回到长安任职,最后官至二品致仕,也算是达到了大隐的级别。白居易人生最后的20年几乎没有离开唐朝的政治中心,他虽然就住在洛阳城边,但早已看淡名利、超然世外,甘于“吉且安”的隐居生活,自封香山居士,终日以诗、酒、禅、琴及山水自娱。在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对面的东山,现在还留有白居易当年隐居的遗迹——白园,那里山峦叠嶂,峰回路转,流水淙淙,绿竹森森,与龙门石窟隔伊水相望,既有清幽的环境,又得山水之灵气,真是个养生、养心、养性的好去处,难怪白老夫子愿意终老于此。不过,文学史上对他后期创作的诗却颇有微词,不少文学批评家认为他晚年的诗风过于闲适和消极,脱离了当时的现实生活。平心而论,如果我们摘下白居易头上“某某诗人”的桂冠,仅仅从一个普通文人角度来看,他的后半生能够做到掩关高卧、洁身自好,甘于平淡的隐居生活,而没有卷入晚唐的政治纷争,虽然最终未能兼济天下,总算还是做到了独善其身,践行了做个中隐之士的诺言

其实,在白老夫子之前五百多年,历史上还有一个名头不小的中隐,他便是西晋的潘岳,也就是传说中的资深帅哥潘安。少年得志的潘岳在经历了二十余年宦海沉浮后,于天命之年决定退隐,写下了著名的《闲居赋》。他在洛水边上购置房地产,“筑室穿池,长杨映沼,芳枳树樆,游鳞瀺灂,菡萏敷披,竹木蓊蔼,灵果参差。”环境优美自不必说,生活也过得优哉游哉,“浮杯乐饮,绿竹骈罗,顿足起舞,抗音高歌,人生安乐,孰知其他。”结尾处潘岳并不掩饰自己的高韬出世的隐逸情怀:“退求已而自省,信用薄而才劣。奉周任之格言,敢陈力而就列。几陋身之不保,而奚拟乎明哲,仰众妙而绝思,终优游以养拙。”虽然,曾有著名学者批评潘岳这篇辞赋太过矫情,但是,在西晋那个政治险恶、风云诡谲的年代,对于一个饱经仕途挫折的古代文人来说,能够有这样的思想自觉也已经足够了,我们后人又何必苛责于他呢!

时至今日,虽然社会在不断进步,文明程度在不断提升,但人们却越来越觉得身心疲惫,一方面,面对物欲横流的世界,我们每个人在经历了红尘中的颠沛流离之后,总想给自己伤痕累累的心找到一个宁静的归宿;同时,却又无法抵御身外之物的诱惑,像穿上了被诅咒的红舞鞋,一直不停地旋转,直到生命尽头。从商的自不必说,当你的资产有了百万就会想千万,有了千万又想过亿,资产过亿还想跻身世界×百强,逐利之路永无止境;从政的当然是奔着官位去的,从小科员开始,科级、处级、厅级、部级,总是一山望着一山高,不知不觉中踏上了攀登欲望之峰的不归路;从文的虽然表面上是奔着名而去的,但名利双收是文人的最高想,为了使自己能卖出好价钱,文人们往往使出浑身解数,甚至不惜撕破面皮,斯文扫地。司马迁早就说过:“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因此,人们劳心费神、奔波忙碌,寝食难安、心力交瘁,无非就是为了一个“利”字,心里放不下的也就是这个“利”字。(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只要你不去追求过于奢侈的生活,目前的正常收入足以保障我们的基本生活,做个中隐绰绰有余,就像白老夫子说的那样,“似出复似处,非忙亦非闲。不劳心与力,又免饥与寒。”虽然没有名车、没有别墅、没有豪宴,我们也照样可以将自己生活安排得很好,春天去野外踏青赏花,天找个地方消暑纳凉,秋天去拥抱丰收的季节,天拥着火炉把记忆收藏。但是,生活中却总会有诸多不满足常常让我们自己乱了方寸:张三的钱赚得比我多,李四家住的房子比我家的大,王五的孩子考试成绩比我家孩子好……我们总是处在攀比的焦虑之中,当各种欲念交织在一起,就可能把子自己拖入痛苦的泥淖。庄子说:“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如果我们能够抛开那些不切实际的东西,将自己的欲念减少一点,将人生的期望值降低一点,也许,我们的幸福指数会更高一些。

梁启超先生曾说过:“人在有闲的时候才最像是一个人。”这句话也许就揭示了中隐的真谛。我们能否像一个真正的人,不为别人而为自己活着,都取决于自己的心。在当今的信息社会,我们早已深陷于网络世界的包围之中,你就是真想做个隐士也几乎不可能,就像冯小刚的电影《甲方乙方》里说的那样:“以后要想吃苦就得往沙漠无人区去了!”但是,我们可以“退求已而自省……终优游以养拙”,给自己的人生留出更大空间。

只要你愿意,人生的闲暇处就在离自己不远的地方,也许是办公室外的一片生机盎然的绿草地,也许是出差途中经过的一个无名小站,也许就是你推开窗看到的那一片天空,也许就在自己小小书斋僻静的角落,因此,我们不妨将匆匆而行的脚步放慢一些,让自己的目光在大自然中多停留一会儿,你就会发现春花秋月、夏虹、冬不同的季节之美,你就会体会到人生除了攀登名利巅峰之外还有更美的风景。或者,在闲暇之时去听琴、去品茶、去读书、去吟诗,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更惬意一些,在琴棋书画中找到一方心灵的净土。

不过,若真想安心做个中隐,我们还必须以一颗放下之心,关上欲念之门,做到“心无挂碍”,象陶渊明、潘岳、白居易那样,始终保持内心的平静和淡然,不仅能够耐得住“门前冷落车马稀”的寂寞,也要能够抑制内心深处我执的不断膨胀。如此,即便你身处市井陋巷,或站在闹市街头,都可以超然于世外,无须远远地避开车马喧嚣,也能在心中修篱种菊,达到“心远地自偏”的中隐境界。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763649/

闲话中隐的评论 (共 11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