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岁月流逝,我心依然——塞纳河上的米拉波桥

2014-12-05 11:33 作者:孤烟  | 7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2010年8月,我们在法国逗留了一个月。在巴黎,我和老伴就住在女婿的姐姐家;塞纳河就从她家的窗前款款流过。每天清晨,我总是不等盥洗就站在窗前一边呼吸着“巴黎的空气”,一边欣赏着塞纳河沐浴在晨光中的景致。睡里的巴黎似乎还没完全醒来。清新的晨飔轻轻地抚弄着窗外梧桐翠绿的叶子。不远处的教堂在晨岚中透出几许神秘的韵致,不时传来一阵悠扬的钟声……“上帝又赐予了我一个美丽的早晨,”我不由得兀自说道。一早一晚,尤其是在傍晚时分,在落日的余晖里,塞纳河上浮光耀金,景色迷人。这时你可以看见,一拨一拨,三五成群的巴黎人悠然而至。他们或徜徉于河畔;或在河边铺开毯子,将他们随身带来的葡萄酒和各种点心摆开来,然后席地而坐,然后便打开了话匣子;法国人聚到一起喜欢聊天,他们就是喜欢聊天。他们一边喝着酒一边聊,波光潋滟的河水从他们身旁潺潺流过,仿佛也在喃喃絮语着……法国人似乎总是这样,不慌不忙,不紧不慢地品味着生活;他们给我的印象总是那样优哉游哉。当然,生活中谁都难免会遇到一些麻烦。所谓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但我发现法国人他们平常即便是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情,也顶多是耸耸肩,说一句:C’est la vie .(这就是生活)。

在巴黎的那些日子,我每天都能看到来自世界各地的旅游团,一拨一拨,成群结队,摩肩接踵,络绎不绝。是的,巴黎的确值得一游。海明威说过:“如果你有幸在年轻时到过巴黎,那么以后不管你到哪里去,它都会跟着你一生一世。巴黎就是一场流动的盛宴。”只是几乎所有的旅游团,他们大都瞄着巴黎的那些著名景点,直奔主题,趋之如骛。这也难怪,他们大多数人由于都是随旅游团而去,身不由己,掌握不了主动权。因此只能按照事先的安排,走马观花地看看那些众所周知的著名景点,乘游艇匆匆浏览一下塞纳河两岸的风光了。在巴黎,要看的名胜和人文古迹,实在是太多了。如果你是自助旅行,情况就不一样了,因为能够自行掌握时间,有兴趣的话,你除了在塞纳河上乘游艇观光之外,还可以在两岸的街区逛一逛,走一走。

塞纳河把巴黎分成两个区域: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左岸和右岸。河之北为右岸,河之南为左岸。塞纳河的右岸凝聚着奢华宏大的文化象征:香榭丽舍大道、埃菲尔铁塔、凯旋门、卢浮宫等等(是旅游团的重点指向);左岸则代表着卓尔不群的精神指标:罗丹博物馆、克吕尼馆、MK2艺术院线等等。旅游团导游总是这样概括:“右岸到处是银行,左岸到处是咖啡馆。“如果你有时间,不妨在左岸找个咖啡馆坐坐。”据说,在左岸,你随便走进一家咖啡馆,一不留神就会坐在海明威坐过的椅子上、萨特写作的灯下,或靠在毕加索发过呆的窗口旁。左岸的咖啡馆是艺术家的精神家园,左岸的咖啡刺激了人的灵感,活跃了人的思维。左岸把咖啡和文学、艺术结合在了一起,把咖啡和创造、个性联系在了一起。当然,在巴黎到处都有咖啡馆,但是正如所有巴黎人都认同的一句话:“左岸的人们在咖啡馆谈艺术,其它地方的人们是在咖啡馆谈咖啡。”在某种程度上说,塞纳河左岸的咖啡馆,本身就是一笔辉煌的世界文化遗产。

其实徜徉于塞纳河两岸是比较便捷的。塞纳河流经巴黎市区13公里,河上横亘着36座桥。它们陆续建于不同时期。桥的建造风格以及用材各异,或古典、华丽、凝重,或现代、简约、轻灵。无论是在桥上漫步,还是乘舟在桥下穿行,都能感受其所折射的一种无与伦比的巴黎风格——古典、优雅、时尚与浪漫。其中已经被列为历史古迹的有三座,它们是新桥、玛力桥和王桥。在人们眼里,巴黎塞纳河上的桥已经不是连接左岸和右岸的交通枢纽,而是历史给后人留下的件件鬼斧神工的艺术作品,记载、传承厚重的巴黎历史沉 淀、揭示巴黎特有的人文精神。而我下面要说的是一座叫做米拉波的桥。

米拉波桥是19世纪末金属建筑物的代表,因法国大诗人阿波利奈尔情破裂,写了一首题为《米拉波桥》的诗,而使这座桥名声大振。这首诗不仅成为法国现代诗歌史上的代表作品,还被永久刻在了米拉波桥桥头。并被载入世界文学史册。这首名诗在法国还收入学生课本,就像唐诗名篇那样。几乎人人会背,家喻户晓。

纪尧姆•阿波利奈生于1880年,母亲是波兰贵族。阿波利奈尔是他母亲和一个意大利军官的私生子。孩童时代,他住在位于维伊奈的母亲家豪华的房子里,生活优越,极尽奢华。后来母亲把他带到法国上学。1895年到巴黎后却陷入困顿。为了生存,他当过银行小职员、书店小伙计、家庭教师、记者。后步入文坛,很快崭露头角。成为一位著名的超现实主义诗人;一位 20世纪初巴黎前卫艺术群体的轴心人物。阿波利奈尔毕竟是个天造之才。正是他“发现”了立体派、未来派等欧洲现代艺术流派。因此他被认为是超现实主义文艺运动先驱之一。(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阿波利奈尔1911年发表第一部诗集《动物小唱》,两年后发表代表作《醇酒集》。这部诗集包括他1898--1913年创作的诗篇,题材广泛,风格独特,含有潜意识成分。1913年发表了未来主义宣言《未来主义的反传统》,主张诗的革新与现代化。后来的诗集《美好文字》,进一步抛弃传统的诗歌形式,其中有不少是将诗句构成图案的立体诗。这种立体诗对后来的诗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除诗歌创作外,还写剧本、小说和文艺评论。剧作《蒂雷西亚的乳房》被视为超现实主义的开山之作。

阿波利奈尔极有天分,对美非常敏感,他是自波特莱尔开创的新诗运动以来极富才华的继承者之一,同时他对造型艺术的持久兴趣和对形状、色彩的天生感受力,以及加上诗人的异禀,造成他能较别人更快地对新艺术价值作出判断。后来他与毕加索相识,并成为好友。而当时毕加索的“立体派”艺术还处在探索阶段,印象派依然统治着法国画坛。1907年,毕加索创作了大型油画《亚威农少女》(现藏于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这是一幅颠覆了以往的艺术方法的立体主义经典画作。可以说,没有它,也就不会诞生后来的立体主义。所以,人们往往称它为现代艺术发展的里程碑。然而,当时它却遭到艺术界的一片斥责和谩骂。毕加索的这次大胆创举给他带来了空前的孤独。连他的许多朋友也异口同声地责难,有的说:“我们总有一天会看到毕加索吊死在他那幅大油画的后面。”然而,诗人阿波利奈尔却力排众议,他不断撰写富有洞察力的艺术评论,对刚刚出现的“立体派”艺术进行推介,为之鼓与呼。使毕加索等画家名噪一时。他在《立体派画家》一书中写道:“毕加索过去是第一种类型的艺术家。他在转变为第二种艺术家时所经历的过程,可以说是一种旷古奇闻。”后来,事实证明,立体主义成为文艺复兴以来艺术史上最有意义的一次革命,同时在继续影响着我们这个时代的艺术的各个方面。

1907年阿波利奈尔在巴黎的画展上认识了一位学绘画的姑娘玛丽•洛朗桑。两人一见钟情。阿波利奈尔把她比作莎乐美,并狂热地爱上了她。阿波利奈尔相貌英俊,性格落拓不羁,谈吐举止幽默可爱,加之他博学多才,天文地理、人文历史无所不知。他无论走到哪里都十分讨人喜欢。玛丽•洛朗桑也为之倾倒。之后两人开始同居。在他们这份浪漫的情人关系中,双方都给对方带来了心灵的慰藉和艺术上的启迪。玛丽•洛朗桑1883年出生,她是个私生女,从小由母亲单独抚养,直到她22岁时才知道自己的生身父亲是谁,那时她父亲已去世8年。对孤独与失落的深刻体验促使他们走向了创作。1908年她的画作《一群艺术家》在阿波利奈尔的朋友帮助下第一次被出售。作品主要刻画了她和阿波利奈尔、毕加索和他的情人费尔南特的肖像。画作表达了这一时期玛丽•洛朗桑的生活和内心重心,即对艺术追求的无限渴望。这次作品的出售,确立了她在巴黎艺术圈中的画家地位。玛丽•洛朗桑犹如一颗新星一之间升起在巴黎艺术界的上空。阿波利奈尔称她“就像莎乐美一样,使艺术得到了光辉的洗礼”随之,她与法国著名艺术商人保尔•罗桑伯格签署了一份长期合同(这份合同一直持续到1940年,保尔•罗桑伯格同时也是毕加索、勃拉克等人的代理商),合同规定将定期展出她的作品。在阿波利奈尔的倾情扶掖和竭力推崇下,玛丽•洛朗桑逐渐成为法国立体派著名画家。但渐渐两人在情感上也出现了一些裂痕。而最终导致他们爱情破裂的原因应该还是与阿波利奈尔被卷入的那起卢浮宫《蒙娜丽莎》失窃案有关。以当时的道德观,与警方和法庭的“牵扯”是很难洗刷的污点,洛朗森不能接受这个事实,两人原本就存在的某些感情裂痕变得无法弥合,于是最终走向决裂。

卢浮宫《蒙娜丽莎》失窃案,也就后人说起阿波利奈尔时,常常提到的那起著名的“雕像事件”。正是这起让他蒙受耻辱的事件,使他突然跌入人生低谷,从此变得心灰意冷,一蹶不振。事件的经过是这样:

1911年8月的一天清晨,阿波利奈尔家响起急促的敲门声。进来的是警察,亮出证件后,紧接着就是搜查、逮捕。罪名是窝藏罪犯,合谋偷窃,阿波利奈尔被直接送进郊区的一所监狱。日后,这位诗人写道:我觉得从此进入一个处于地球外的地方,我将在那里消亡。

《蒙娜丽莎》在罗浮宫失窃。实际上一个叫皮耶雷的小偷的恶作剧,当时他带着一件从罗浮宫偷来的雕塑来到报社,他嘲笑罗浮宫保卫的低能,并声称知道《蒙娜丽莎》的下落。这条消息被刊登在第二天报纸的头条,把毕加索的好友、著名诗人阿波利奈尔吓了一跳,因为他和毕加索曾经向皮耶雷购买过几件从罗浮宫盗出的雕塑。阿波利奈尔当即找到毕加索,两人决定将赃物丢进塞纳河中。于是两人将那几件雕塑装进箱子,鬼鬼祟祟地来到塞纳河边,由于河边的人多,他们一直找不到弃赃的时机。于是又回到毕加索的住处。第二天,阿波利奈尔把赃物交给一家报社,希望报社在不透露他的姓名的情况下,将这些雕塑还给罗浮宫。报社在收下赃物之后立刻食言,把这件事作为报纸头条刊了出来。阿波利奈尔自然也被警察逮捕。

巴黎警察局抓到阿波利奈尔之后如获至宝,《蒙娜丽莎》失窃案到现在依然找不到任何线索,而小偷皮耶雷逃出巴黎之后,一直写信给报社声称名画就是自己偷的。警察局在巨大的舆论压力之下决定拿阿波利奈尔当挡箭牌。他们对外宣布:皮耶雷和诗人阿波利奈尔是某个国际文物盗窃集团的骨干,而《蒙娜丽莎》的失窃正是该盗窃集团的杰作。阿波利奈尔顿时傻了,他感到自己陷入了一个难以自拔的深渊。他想如果毕加索站出来帮他说上两句话,证明他和小偷皮耶雷之间没有什么瓜葛,他就能洗刷冤情了。可当毕加索被带到审讯室的时候,却一口咬定他不认识眼前这位诗人。他这一冰冷刺骨的“指认”像子弹一样击碎了阿波利奈尔的心,诗人绝望地哭泣起来。但不久警方便找到了更明确的线索,从而推翻了对阿波利奈尔的怀疑,将他释放。阿波利奈尔出狱以后,离开了原来的朋友圈。从此绝口不提他和毕加索的友情

1913年,玛丽•洛朗桑与阿波利奈尔结束了保持着六年情人关系。之后与德国男爵奥托•冯•瓦特根认识,一年后她嫁给了他。

世事难料,人性多变,人心难测。人的一生总是存在着一些变数,和不确定的因素……有人认为阿波利奈尔这位世界著名“私生子作家“其身世充满“黑色幽默”。可他那短暂而命乖运蹇的一生,却让我怎么也感觉不出什么幽默来。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阿波利奈尔从军,申请加入法国籍。而对于他的这一举动,有的传记作家说他这是要证明他对法国的热爱;朋友们则认为,这是他内心深处抹不去在巴黎坐牢的阴影,要用三色旗的荣誉去忘掉戴手铐的耻辱。而我觉得,他在爱情上遭受的打击对他来说应该更加沉重;也许他还想通过把自己置身于残酷的战争中来麻痹自己那颗遭受了爱情重创的心灵。因为没有那次分手他也就不会写出那首广为人知的《米拉波桥》。

1916年他在前线头部受重伤,做了开颅手术,转移到后方医疗。1918年和一位法国女子结婚,他的健康在日益好转,但这种感觉后来证明只是昙花一现。他那严重的伤势降低了他的生命力。同年秋天,他就做了随着停战而来的西班牙流感的牺牲品。时年38岁。据毕加索回忆,就在阿波利奈尔去世的当天,巴黎街头彩旗招展,游行的群众高呼着绞死德皇的口号。 当时毕加索正沿着利佛利大街散步,当他挤过人群时,一个战争造成的寡妇所戴的皱绸面纱飘在他的脸上,裹住了他的头,使他眼前顿时一片漆黑。他觉得这是个不详的预兆,回到家,电话里就传来了阿波利奈尔方才去世的噩耗。他从一战的炮火中捡回一条命,最终却没能逃过流感这样一个小小微生物的魔爪。正如他在《醇酒集》所预示的:你喝着这烧酒╱烫得像你的生命╱你喝你的生命╱像喝烈酒一瓶╱这瓶烧酒最终碎裂无声音。在他去世两天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而随着他的离世,法国的现代主义黄金时代也宣告结束。

“人的生命有时是很奇妙的,我们不知道在整个生命进程中哪一段旅程是最有价值的和值得珍惜的。我们事先都无法知道,只有在生命最后时刻才会了解。”所谓失去了的东西才觉得它的可贵。无论是当年毕加索对朋友的背叛,还是玛丽•洛朗桑对爱情的背叛,后来的情况似乎都说明了这个问题:五十年后,《巴黎新闻》记者采访毕加索时,提到当年卢浮宫一案,他对记者直认不讳,对那时的表现感到不折不扣的羞耻。1929年,他为已经去世了10年的阿波利奈尔立了一块墓碑。玛丽•洛朗桑当时听到阿波利奈尔的死讯后痛不欲生,几乎发疯。1956年去世时,她在遗嘱中要求将阿波利奈尔的情书放在胸口一起下葬。

命运有时就是这样作弄人。如果说当年毕加索在关键时刻对朋友的背叛令人心寒。那么,诗人的爱情悲剧就不能不叫人惋叹了。按理说两个人相同的出身使他们同病相怜;对艺术的热爱,又使他们志同道合。然而,他们最终还是分道扬镳。当初的罗曼蒂克全都化作虚无,留给他们的只是一杯不堪下咽的苦酒。正所谓:有时命运把两个恋人拉到一起,只是为了把他们分开。这不能不说是人生的一个悖谬。

《米拉波桥》正是诗人在那次爱情破裂之后心灵遭受重创的产物。全诗结构整齐、音韵和谐、意象流动,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使本诗迻译难度较大。国内正式发表的译文就多达十余种。其中不乏大家。如戴望舒、闻家驷(闻一多胞弟)、郑克鲁等。其中以诗人戴望舒的译文最早,它发表于1944年11月25日香港《大众周报》4卷8期。我一向认为诗是不可译的,因为诗一经翻译,就失去它本来的韵味。这正如将李白的诗译成外文,外国人还能读出我们从中读到的那种韵味吗?但是为了吸收外国文学精华,翻译家们还得殚精竭虑,试图译出最接近作品的意旨和韵味来。我在浏览了本诗多个版本的译文之后,又吟咏再三,仍觉意犹未尽。现根据自己的阅读和理解,不揣浅陋,也作一次试译。

《米拉波桥》法文原诗:

LE PONT MIRABEAU

Sous le pont Mirabeau coule la Seine

Et nos amours

Faut-il qu’il m’en souvienne

La joie venait toujours après la peine

Vienne la nuit sonne l’heure

Les jours s’en vont je demeure

Les mains dans les mains restons face à face

Tandis que sous

Le pont de nos bras passe

Des éternels regards l’onde si lasse

Vienne la nuit sonne l’heure

Les jours s’en vont je demeure

L’amour s’en va comme cette eau courante

L’amour s’en va

Comme la vie est lente

Et comme l’Espérance est violente

Vienne la nuit sonne l’heure

Les jours s’en vont je demeure

Passent les jours et passent les semaines

Ni temps passé

Ni les amours reviennent

Sous le pont Mirabeau coule la Seine

Vienne la nuit sonne l’heure

Les jours s’en vont je demeure

米拉波桥

塞纳河在米拉波桥下流淌

我们的爱情

还须追忆吗

欢乐总在痛苦之后

黑夜降临,让钟声敲响

时光流逝,我心依然

手拉着手面对着面,我们依恋着

在我们胳膊的桥梁下

永恒的凝视越过倦怠的波浪

让黑夜降临,让钟声敲响

时光流逝,我心依然

那消逝的爱情就像这流水

爱情消逝了

生命多么滞缓

希望多么热切

让黑夜降临,让钟声敲响

时光流逝,我心依然

日子一天天一周周地过去

不论是时间

不论是爱情都一去不复返

塞纳河在米拉波桥下流淌

让黑夜降临,让钟声敲响

时光流逝,我心依然

2014年暮秋于宣城广凯丽景花园梦影斎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713031/

岁月流逝,我心依然——塞纳河上的米拉波桥的评论 (共 7 条)

  • 王鹏
  • 春暖花开
  • 荷塘月色
  • 归田园居
  • 老党
  • 雪灵
    雪灵 推荐阅读并说 欣赏!
  • 心静如水
    心静如水 推荐阅读并说 赞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