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面向世界、做大做强敦煌文化的三条建议

2014-11-25 12:54 作者:机械师  | 11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建议一:建立世界级的敦煌国际大学,使之成为敦煌文化和敦煌学研究的学术枢纽。

长期以来,敦煌学的研究仍然没有达到“走出去、请进来”的目标,敦煌学的所谓“热潮”也渐渐冷却,国人对敦煌的印象至今仍以旅游目的地为主。敦煌学术研究当前正处在一个两难的十字路口:是勉强保持现状,还是竭力走向世界。前者没有希望,而后者必须有个过得硬的平台。所以,从长期的和战略的文化发展着想,筹建敦煌国际大学势在必行,这样做的好处至少有五点:一是切实提升敦煌文化品牌,使其具有与世界文化遗产相匹配的国际化声誉;二是有利于最大程度地整合敦煌文化资源,发挥国内、国际和海外敦煌学人才的复合优势,推动敦煌学研究的国际化潮流;三是可以彻底改变敦煌只有专门研究机构,而没有培养人才、储备人才和发现人才的大学教育的现状,确保从体制机制上实现敦煌研究的可持续发展;四是有利于吸收和引进世界各国的敦煌学研究专家乃至大师级学者,使敦煌学真正成为在世界上有持续影响力的“显学”;五是能够依托敦煌国际大学这样的学术交流中心、学术研究中心、学术孵化中心,形成以敦煌为文化坐标的当代一流文化产业,使敦煌真正从地理概念、旅游概念回归到文化概念、学术概念。依我国现在的国际地位和综合国力,在国家和甘肃省的双重努力下,建成敦煌国际大学有极高的可能性,我相信这是一件对敦煌学研究和敦煌文化发展功德无量的大事,改变敦煌文化研究的历史走向。

建议二:建立有世界胸怀和文化品位的敦煌博物院。

敦煌博物院建成之后应成为与北京故宫博物院、沈阳故宫博物院、台湾故宫博物院齐名的文物集散地和文化发展平台。这不仅可以大大缓解敦煌旅游对敦煌文物的损害和冲击,而且可以延伸敦煌文化的内容和内涵,将古今中外一切与敦煌有联姻的历史存留在这里荟萃起来。敦煌博物院的主要功能可以定位在四个方面:一是文物收藏;二是敦煌遗迹发掘、保存;三是敦煌研究成果展示;四是敦煌文物国外流失部分的回归、复制、转借以及各种媒介的资料积累。建立敦煌博物院并不是要取代敦煌研究院,而是按照国际惯例,以通行的博物院体制对历史文化进行有效的保存和传承。这一点尤其应该向最有影响的大英博物馆学习取经,使敦煌博物院成为学者们向往、文化人思慕的文化中心,这亦将成为西部文化建设的一个力作。

建议三:为敦煌学历史人物建立纪念馆,借助他们的国际影响力彰显敦煌文化的历史地位和学术价值。

这里首当其中的就是英国的斯坦因和法国的伯希和。这两位曾经被很多国人误读误解并且“妖魔化”的历史人物,是敦煌学诞生以来无人可以企及和超越的非常罕见的杰出大师。他们不仅在英国和法国具有不可磨灭的文化影响力,而且成为世界公认的对敦煌学发展具有永恒地位的大学者、大思想家。如果不看历史背景,不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眼光看待他们当年的贡献和持续的影响,仅仅以他们对敦煌文物的转移(绝不是盗窃、更不是破坏)而妄加否定,最终受伤害的肯定是敦煌学本身。我们喊了多年“敦煌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但始终缺乏真正应该有的包容之心。据我所知,在世界许多发达国家的中小学里都悬挂着斯坦因、伯希和的头像,他们的文化贡献在这些国家深得民心。而我们如果仍以批判的态度拒他们于万里之外,既不符合历史真相,也不符合敦煌学国际化发展趋势,而且我们也自己白白浪费了敦煌学走向世界的最好人脉。所以,我坚决认为,不论是出于哪方面考量,都应该还历史一个公道,还斯坦因、伯希和的本来地位。有他们对敦煌学的贡献,实在是敦煌的荣幸,是敦煌的机遇。如果能够为他们在敦煌故地修建纪念馆,邀请他们的后人和学术追随者到敦煌来,不仅有助于提升敦煌的国际声誉,而且有助于敦煌文物以各种方式回流国内,有助于世界性的敦煌文化交流。甚至也通过这样的学者大师纪念馆,吸引英国、法国以及其他对敦煌学研究有卓越贡献的国家的政府和民间力量,来敦煌出资办学、文化交流,加深国与国、人民与人民的理解和信任,从而形成具有开放视野、包容胸怀的文化大敦煌和敦煌大文化。如果可能,我甚至建议不妨也为那个著名的王道士修建一座纪念馆,王道士在我心目中从来不是一个小丑式人物,他对敦煌莫高窟的保护不可谓不尽心尽力,他不仅是发现藏经洞的历史第一人,而且名扬四海的莫高窟九重楼就是他筹集善款主持修建的,且已成为敦煌莫高窟最显赫的标志。像王道士这样的历史小人物,虽然没有大人物的高贵身世和传世贡献,但作为一个时代的缩影,他身上那种平民百姓的草根意识和纯朴心愿,也对敦煌的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影响。承认不承认,王道士就在那里,成为敦煌史上的一个翻不过去的页码。我倒是觉得,如果我们能够给王道士建一座小小的纪念馆,让更多敦煌本地人和外来人一起到纪念馆里看一看他的幸与不幸,体验一下他当年的困难丛生的处境,感知一下旧时代底层百姓的种种艰辛,不是也可以很好地将人们融入到敦煌的如烟往事之中吗?正因为历史给了王道士这样一个小人物想都不敢想的历史机遇,让他无意之中发现了震惊世界的藏经洞,从而促成了斯坦因、伯希和等大师的出现,这也应该算是他的一个并不卑微的贡献吧,我觉得历史也不会忘记他的。(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多年来,我深深感到敦煌文化这张牌打得并不好,主要原因是:缺乏创新发展的思维,缺乏全球化的意识,缺乏科学的理性的包容心,缺乏从全局和战备的角度开发运用敦煌文化的能力,缺乏有世界影响的顶尖敦煌学研究领军人物,缺乏新生代的敦煌学研究后续力量……,因而我十分担忧敦煌文化在甘肃、在中国乃至在世界的可持续发展。

作 者:雒青之

电 话: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710635/

面向世界、做大做强敦煌文化的三条建议的评论 (共 11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