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远去的乡村堡子

2014-10-13 11:05 作者:溪水一石  | 12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远去的乡村堡子

文/溪水一石

堡子,在我心目中占有重要位置,这是因为我家老屋对面的塬边沟弯处就有座堡子,少年时常去那里玩,听老人们讲与堡子有关的故事;刚参加工作,又是在一个叫蒋家沟的马泉堡子教书。一个是我出生地,一个是我走向社会的第一站,由此我便与堡子结下了情缘。

眼前的堡子,在上良乡蒋家沟村 ,与当年我第一次见时相比,面目全非,毁损十分严重,这真叫我有点不敢相信。三十年前这座堡子里还是个有近200名学生的学校,北、西、东三面深沟,正南是又高又厚实的城墙,这城墙成了隔绝学校与外界的屏障,只有城墙正中有个可容一辆架子车出入的门洞,用相当结实的硬木作门,除此别无出入口。城墙内五亩多大的院子,除了几座土红色拱门圆窗的民国老房子外,城墙的内侧朝北,还挖了两孔不大的窑洞,一只用于住人,一只用作伙房,可见城墙是多么的厚。当年办学时,为了安全在三面沟边还修了围墙,每当放学后,校园里寂静无声,沟边松鼠野兔乱串,凄凉不堪。可如今房子全被拆除,城墙亦被挖得支离破碎,院子耕种农作物,周边参天巨树也不见了踪迹。据说住在附近的村民因为饲养家畜,为了方便,就在城墙上取土,久而久之,原本雄伟壮观、牢不可破的城墙被逐渐损毁成这般模样。

我家老屋对面的堡子,规模要比马泉堡子大好多,大概有近百亩。堡子外侧不知何时挖的窑洞,住着一户人家,城墙中间被开挖了一个有三米宽的豁口,算是进出的门了,想这堡子原本不会是这样的吧。城墙内早先住着好几户人家,后来慢慢搬迁只剩一户仍住于此。堡子内靠沟边是几孔窑洞,靠南的一孔窑洞敞口没按门窗,那是大众碾米的地方;靠北的几孔窑洞是生产队专门榨油的老油坊,当年兴盛时,养有不少骡马,乡间百姓从豁口处进入,去油坊卖油籽、买(换)清油或买油渣。每到秋时节,从油坊窑袅袅升起的白色烟雾中总能闻到一股油香味。而今两座相距10多公里的堡子却是同样的命运——残败不堪,并逐渐走向毁灭。

像这样的堡子,在灵台乡间随处可见,绝大多数是三面临沟、周围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看上去甚是壮观。有些堡子是以地形而定,形制不规整,修建也不是多么精致,但绝对的坚固。(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那么乡间许多堡子究竟是修建于哪朝哪代呢?

民间有种说法是:北宋时期,为了对付西侵略,朝廷命在西北各地修筑堡子。宋代著名文学家范仲淹在陕西任职时,给朝廷上的折子《奏陕西河北画一利害事》第五条就是“缘边弓箭手,逐一两指挥,各筑堡子居住”。还有种说法,堡子是明末时期修建的。李自成起义军的一支在宝鸡天水平凉庆阳定西等地活动,社会动荡不安,崇祯皇帝号召百姓修筑堡子求自保。民间有传言“汉冢唐塔猪(朱)修圈,满清挖个稀巴烂”,这里的“猪(朱)修圈”说的就是朱明王朝末期修建城墙堡子的事。

由此看来,我们乡下的堡子,往远说,得有近千年历史,往近说,也有三四百年了。

过去的封建时代,盗匪流寇时常烧杀抢掠,侵扰百姓,为了不受侵害,保命求生,人们受到长城抵御外寇的启发,一个村庄或几个村庄联合起来,在村庄或附近的地方筑土夯墙,修建成一个可容纳数百或上千人的土城,这土城便是堡子。堡子常是由本地地主、富商、绅士或在族人中有威望的人带领下修建的,来敌侵犯时躲避,敌退后又回归原地耕作生息。在冷兵器时代,非常坚固的堡子是相当有效的防御工事,小小的堡子,在关键时刻基本可以抵挡土匪叛军的袭击,千人以下的乱匪是不会正面攻破堡子的。每座堡子都有堡长负责,遇到匪情,堡长率青壮年乡民守城 。堡子一般有一个开口,乱匪来袭时,村民们聚集在堡子中,还要把自家的粮食等赖以生存的东西搬进去,为了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堡子里都挖有水井。当村民们聚集在堡中躲避危险时,堡门就用土石堵得非常严实。在堡墙上,存放着巨石、大木等武器,后来有些堡子还备有土炮。有些堡子内建有神庙,祈求神灵保佑,将人与神的命运共同捆绑在一起,这也算是村民们的一种虔诚信仰。因此,民间常有传说,在与匪贼流寇搏斗中,堡中的老百姓往往会产生神灵出现的幻觉。比如,敬奉的是关公,他们就会看到一个骑着赤兔马的将军在堡墙上轮刀守卫;敬奉的是观音菩萨,堡中的村民便会看到一个端庄的新娘子,身骑高头大马,手执蝇甩,在堡墙上护卫着堡中的村民…… 堡民打败了盗匪的进攻,愈加对神明虔诚敬仰。

堡子历经了三四百年乃至近千年,经风吹淋和人为破坏,现在还依然能看到其大致原貌,那是因为当初在修堡子时,人们先将基础挖深,用石头垫底 ,筑墙所用的土经过了特殊处理,将黄粘土晒干拣除杂物,在烈日暴晒下,用水浇透,再反复击打搅拌合成泥,增加土的密度和粘度,然后晾晒到一定程度,用很粗的木椽夹挡,里边填上半尺厚的泥土,由几个人用石夯一层一层打压修建起来,墙体之间的土中还要添加麻丝,防止墙体干透前裂缝,这就是堡子上看不到墙缝的秘密。堡子修起来还得将墙面用利器修光,为的是墙面遇水能够迅速下流,减少雨水侵蚀。检验墙体是否合格,则由壮汉用锥子在刚筑起的墙体上使劲扎,“入不过寸”就算合格。城墙顶部的女儿墙边栽种冰草,人行道兼着水道功用,在靠近墙头处安置木水槽,将水排到沟里。再说西北干旱少雨,气候干燥,这么多年堡子也就遗存下来了。

堡子由于在乡村分布较多,功用单一,且是民间所建,地方志书少有记载。我们今天看到的几处堡子都地处险要,与周边地势浑然天成。在人口相对稀少、生产力低下、贫穷落后的灵台,当时修建堡子无疑是一件相当艰巨庞大的工程。

透过分布在乡村间的堡子,我觉得这堡子和长城是一样的伟大, 长城是中华文明的象征,是防御外来侵略的军事堡垒,是那个时候国家的战略防线;而堡子也是防御流寇盗匪的乡村防御工事,是老百姓免遭伤害安身立命的堡垒,它在保护民众安全、传承文化、凝聚民心、促进社会进步等方面发挥过重要作用。国家一体,国建长城,民修堡子,其实质意义完全是一致的。因此,我们在赞美长城的同时,不应忘记这些乡间堡子。

今天我们望着城墙堡子的遗迹,除了尽显岁月的沧桑外,剩下的便是满目苍夷、不忍细看的残躯。当然,堡子如今只能承载我们的乡愁,早已失去了它原本防御的功用,它像人的生命一样消失那是迟早的事,只是没想到会有如此快速,这不禁令我们喟然长叹。

看来记住乡愁,不是一句空话,我们确实任重而道远。

2014年10月9日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699941/

远去的乡村堡子的评论 (共 12 条)

  • 心静如水
  • 雪儿
  • 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 推荐阅读并说 关于堡子的历史,由于时代较近,乡村分布较多,且是民间所建,地方志书少有记载。我们看到的几处堡子都地处险要,与周边地势浑然天成。堡子的修建在人口相对稀少、技术低下、贫穷落后的灵台来说,无疑是一件相当艰辛的工程。欣赏,问好作者!
  • 纤纤柳絮
    纤纤柳絮 推荐阅读并说 推荐阅读
  • 剑客
    剑客 推荐阅读并说 推荐阅读!
  • 三月风

    三月风欣赏佳作,点喜欢。问好!

    赞(0)回复
  • 白水

    白水呐喊。欣赏。

    赞(0)回复
  • 老桥

    老桥欣赏好文 ,赞!

    赞(0)回复
  • 梦里花飘零

    梦里花飘零远去的记忆,远去的情,欣赏!

    赞(0)回复
  • 溪水一石

    溪水一石回复@梦里花飘零:谢谢文友的鼓励。遥祝冬安!

    赞(0)回复
  • 心静如水

    心静如水

    赞(0)回复
  • 北斗星

    北斗星看来,保护民间历史文化遗产,记得住乡愁,我们确实任重而道远

    赞(0)回复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