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浅谈中国教育的危机

2014-09-11 14:14 作者:何忠华  | 9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文/何忠华

2012年4月

写这个的时候,是大一下学期,为完成李洪平老师写作培训课的期中作业----“写什么都行,格式内容不限,只要不少于三千字”的任务而写这些。可能当时老师目的是为了鼓励我们多写故意刺激我们----“三千字都叫成这样(老师说三千,下面学生嚎成一团),我看你们根本没有人能写超过5000字”,我就果断中招,出于对学生哀嚎的反映的失望和李老师的刺激,我决定写一万字左右,于是拉拉杂杂写了这个,现在想想当时自己既天真又幼稚,有些好笑。现在我对文中的一些观点有所改变,其中一些言论去年被删除,但为保留曾经的一些东西,留下来的就没有做改动。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就进行着各种各样的改革,包括政治、经济、法制和土地的改革,教育的改革也在其中。然而教育的改革一直畏缩不前,呈现出一种越改越糟糕或者说改来改去还是一样糟糕的现象和趋势。

我国现在的教育问题很多,一时说不清楚,我就个人的所见所闻,论述现在教育存在的问题,浅谈自己的观点。

第一、强制学外语的危机。(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教育中加了强制学习外语这一教育政策和措施。当时制定这一政策的目的很明显:提高国民教育的整体素质;与世界潮流接轨;加强与西方各国的联系,促进我国的改革开放……

但是,几十年的教育发展下来,给我们,或者说给我的认识是:

1、阻碍了高科技人才,当然更阻碍了各种各样的人才的培养。学外语俨然成了现在我国大多数学生的负担,学生把大多数精力和时间花在学外语之上,导致了学生所学的功课和成绩以及学科能力形成既不全,也不尖的后果。很多学生其实很有天赋,有的对化学十分感兴趣,有的对物理很有研究,而且学得很好,有的喜欢学文,有的喜欢考古,有的擅长地质研究。而且这些人对他们所擅长的领域的研究,非一般人可以比拟。但是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就没有很伟大的世界级学术家、科学家诞生。即使你说有熊庆来、华罗庚以及陈景润等一批大家来反驳这个观点,这显然有些底气不足。首先,这批人之中很多人在教育阶段并没有然他们强制的学习外语,而且陈景润和华罗庚除了数学之外,很多功课是很糟糕的。其次,他们的成就和贡献纵是伟大,然而和世界顶级数学家比起来高斯,费马等比起来,似乎没有那么耀眼。中南大学的刘路于2010年破解世界数学难题,成就很大,但是十几亿的中国人,出了这么一颗独苗,自然在兴奋之余,也千万不要觉得中国的教育了不起,因为这和教育制度实在是无多大关系。倘若刘路在师大或云大或者昆工,学校几乎不可能奖励他100万的奖金,破格提拔他为正教授,获得硕博连读的资格。

而在物理和化学界等领域的科学成就更是糟糕,我国甚至都不用说有人在这些领域获诺贝尔奖,即使是大一点的成就也寥寥无几。原因之一就是,很多学生不擅长学外语,而且可能很糟糕,而外语在考试制度的成绩中占的份额实在太大。外语不好,导致总成绩相对下降,从而使这些学生上不了好的大学,自然也就相对少了好的教育,要产生伟大的人物,很多人早就被拒之门外,总的人才资源损失实在是太大了。

而西方的一些大国,如美国,德国等,假使让他们国家的学生也强制的学中文,中考过二级,高考过三级,大学过四级,要读研究生,必须过六级,硕士过七级,博士过八级的话,这些国家还有这门多的高科技人才吗?他们的国力还会有如此之强吗?很明显的回答是:没有,绝对没有。因为中文的难度大大超过其他外语的难度,而中国学生的学习能力居世界第一(并不是创新能力,也不是创造能力。中国学生学习能力强,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却很弱,而且学习创新和创造的能力也与学习其他东西时候的学习能力成极不相称的走势)。

有人不以为然,说要全面发展。清华大学教授陈丹青因为学生英语不过关四年未曾招到研究生,无名博士读了一年因为英语考不过最终只得退学。当时陈丹青因此辞职引起不小的议论,但议论过后,还是如一潭死水。陈丹青曾就此问题呼吁社会引起关注,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还是屋檐水年年滴旧窝,所以陈说,在中国说了也没用,这么多年,根本没改变嘛。

也有人说学好英语,到外国引进先进技术。这真是滑天下之大稽,你到外国,别人也不会把核心技术交给你,更何况,这么多人,多出国,怕是太多了。

2.坑害小学生。一个小学生,那么单薄和稚嫩的身体承受着那么大,那么重的一个书包,受苦受累不说,时间一久,会导致脊椎变形 ,这个学生也就成了个半残废,再倘若医治不及时的话,那这个人在很大程度上就已经废了。现在为何整天出些广告,矫正脊椎变形等等,都是些治标不治本的东西。

而其中的原因,和强制学外语有着密切的联系。现在的教育中,过分重视外语,也过分抬高了外语的地位,自然,与外语相关的书籍也是很多。所占的分量相当可观!有读写的教程,听说的教程,语法教程,口语练习教程……(大学生的课本中,中文专业的专业课课本最多的有六本,英语一共有十二本之多)实在不能想象,小学生除了在肉体上的压力之外,还要承担多少精神上的压力。可见这强制学外语和过分太高外语的地位的危害有多大了。

3.浪费青。现在很多学生被迫强制学外语,花去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有的学得好,有的学的差一些,然而这些只是为了多年后完全的忘记,或者是完全的闲置。很多人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使用不到外语的,譬如说,考古研究,物流管理,历史研究,行政管理,古代诗词学,文献学,美学等等以及大部分的非外语教师之外的师范生。有的人会说,人都有和外国人接触的机会,现在非教外语的老师和其他专业人员也是要用外语的,那我只能说,你是以现在的这种问题很大的教育制度下的教育环境来钻牛角尖,这和以一架会把五十两的砝码称成四十两的天平来称一百两的砝码称到八十两来推导出这个一百两的砝码标码错误的结论在某种程度上是一摸一样的。这些学生,花了六七年的时间来学外语,到头来却还是竹篮打水,不禁让人觉得有点悲伤

4.使得自己的优秀文化遭到遗弃。前面也说过了,由于花了较大的精力和时间学习外语语,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必须去学习外国的文化,并在交流中实践,从而使很多学生很少有时间去学习自己的优秀文化。有些人会觉得这是泛泛而谈,其实你也许真的错了。外来文化入侵,现在很多人张口就来一句I love you.My God!Shit!Fuck!等等之类,随之而来的是各种各样的解放,性解放,超前消费,导致的就是小小年纪堕胎无数,闹着要和父母平等,要和老师平等,而他们所谓的平等,不过是脱离了道德束缚的自由,狰狞而丑陋。但是这些人却不会背出一句《弟子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虽然这不太明显,但是无形之中,自己的优秀文化就被不自觉地侵蚀和遗弃了。

等等诸多的弊端,在此不一一细说。

当然,我并不反对学外语,甚至我只一部分人学外语。我的观点反对的是强制学外语,人人都要学外语,反对教育中的强制,并不反对学习外语。外语学院,也要重视并且办好。国家有如每年浪费几十亿的资源和精力来强制大家都学外语,不如把这些钱拿出来好好帮助那些喜欢学习外语的同学和其他方面有特长的人身上。

当我说几十亿的时候,有人不以为然。其实,细算下来,只怕还会超出许多。试想,每年中国上千所高校所印制的英语教材:每人每学期四大本,一年八本,每学期的四六级教材,每人十套模拟卷(按平均算),一年二十套,每学期真题五套,一年十套,随教材配置的光盘,一学期一套,一年每人两套。2007年高考报名人数突破1000万,每年递增,按平均值1000万计算,每年使用高校英语教材达到2000万左右(大一大二的学生使用),一个人每年花费的以上不包括课外教材等等按最低值100元每人计算,就是20亿,简直是个天文数字。假如还把其他的各种资源算在内,这笔浪费真不可想象。

对外语感兴趣和要走导游之类的路子的学生,作为个人,我是一直从精神上支持他们去学习外语的。因为我们迫于国力和经济的原因,国家到底还是是需要一部分不太多的外语精英的。除非有一天,各国的外汇储备都用人民币来衡量。

二.教师素质的问题。

很多教师,素质存在问题。具体的就是基本素质和专业素质,再者就是道德素质(虽然道德素质可以包括在基本素质中,但在此我要加以区分,强调道德素质)。

1.专业素质。这对于多数老师来说不存在,当然这是基于学生普遍水平不高,对知识的掌握不够好。譬如本人,很少发现老师的错误,总是在同学指出之后,才恍然大悟,后知后觉。但是有的老师的专业素质和能力,真是让人捏一把汗。我上高一时,上学期的物理老师是一个年轻女老师,她是研究生毕业,相当有水平,学校好多老师都向她请教物理知识,我们班月考一直是前三,多次考年级第一(尽管老师书教得好与老师的学历不成正比)。下学期换了一个老师,讲的也很好,当然这是基于他知道的范围之内。晚自习好几次还几个同学问他作业,老师竟然多次无法当面回答和讲解,以至于部分学生对该老师丧失信心,后来有一次就考了年级倒数第一。虽然这样的结果主要是由于学生本身导致的,但也充分说明老师的专业素质对学生的影响。

2.教师的基本素质的问题。这主要反映为普遍的非中文老师和少部分中文老师的中文水平差。本来在我个人的理解中,中文专业老师和非中文专业老师的差别只在于:中文老师可能会写点诗,多了解一些有关文学的东西,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比其他专业的老师强,说话比其他专业的老师流利一些。甚至其他专业有的老师在这些方面比有的中文专业老师还强。然而,有一部分老师的中文水平差到令人担忧。

某些奇怪的老师总有一些奇怪的举动。他们在课堂上很少讲普通话,总是操着一口地道方言。他自己说他读书时在课堂上可以讲方言,所以就形成习惯,现在都不会讲普通话了。我们认为他是会讲普通话的,但他自己都这么说,我们只好认为他真的不会讲普通话。由于老师以身作则,很多学生形成在课堂上讲方言的习惯,一时改不过来,现在有的学生普通话二级乙等都很难过去。

有一位化学老师,在鼓励他的学生时这样说:“同学们这次考差了,但是不要灰心,要有百折不挠的精神。周恩来总理曾说过,大压青松,青松挺且直嘛,大家努力,下次一定会进步的。”没想到,受老师的误导,某同学再一次作文中就应用化学老师的话,写到:周恩来总理曾说过……结果被语文老师批了一通,说这是基本常识,最低级的错误等等之类的话。

当然,还有很多老师的错误堪称离奇。我初一时的语文老师,总是把鲁迅读成“Nu Xun(努迅)”,经过其他同学多次纠正,终于改了过来。还有一位老师在某次讲课中这样说:“大家都知道,人的正常体温事37.5摄氏度,但是人死了,体温就会下降,最终就没有温度了,冷冰冰的。”据现在的科学研究,尚未发现没有温度的物体存在。高三时候的政治老师总是给我们训话:“同学们,认真点,不要再人浮于事!”隔壁班的数学老师说:“平时叫你们认真些,你们总是做豆腐渣工程,你们这叫马尾穿豆腐!!”开始我们都居于老师的权威,对这些话深信不疑。不幸的是,那几天,高三复习,语文课上正好猛攻“成语、熟语以及一些常用词和短语的复习和纠正工作”,我们才明白,原来“人浮于事”是指人多事少,事情不够做的意思,而“马尾穿豆腐”则是一个谦词,在别人表扬自己时,谦虚地说这句话,意思是提不得,不值一提。即使是异译和延伸,也和老师的语境实在是联系不起来,相去甚远。

其他诸如书写水平之类的,更是糟糕至极。现在我们学校的很多师范生,基本功(专业知识和讲课能力)还可以,可是到黑板上写一个字,就让人刮目相看,大跌眼镜。本来可能一些好一点的学校或单位打算要录用了,结果因为书写问题告吹,不得不让人叹惜。这些人的书写问题,是比较棘手的。我们不要一来就去把这个问题拔高到书法的地步,这不现实,也不要求写的很好看,但是,作为教师这个特殊的职业,规范是必须的。看看那些交给老师的手写体作业,乌漆吗黑,乱作一团,且不说书写能力与水平,我看这态度就有问题,想想这些人毕业后走到小学和中学的岗位上,教出来的学生会是什么样子。

3.教师的道德素质问题。多数老师的道德素质没有问题,但是有一部分老师在这方面相当糟糕。有的甚至不敢相信她/他是一个老师,有的人不相信,其实这样的老师大有人在。小学三年级时,我是在山村读书的,当时是复式班,一年级的学生和三年级的学生在一个教室,二年级和四年级的在一个教室。当时我们的班主任对于调皮的、某次考试考差了的、上课讲话被发现的、到河里摸鱼的、张家的娃娃摘了李家的桃子的……老师教育的办法就是---严惩,暴打,拳打脚踢,用棍子打手背(打到流血)、摔笔盒、撕书等等暴力手段。当时的学生是这样的:从不知道维权,从来不会把老师暴行告诉其他人。我们这些人,有的是手背上有几条疤的,有的是被老师打了以后会无意中经常流鼻血而止不住的,有的是被老师把牙齿打掉后被老师带着到医院看病的,各种情况,举不胜举。而我是被老师拳打脚踢过的。原因是这样的:老师让我们站成一排背课文,之后他就走了,我们大约背了一个小时,便在哪里站着小声讲笑话,吹散牛,至于课文,其实老师还没有布置的时候,我就背的滚瓜烂熟了,那时候是虚荣心的驱使我以背书能力远远超过其他同学为光荣。我们确实讲话,但都是好好的站在那里,拿着书本的,我并没有很调皮,甚至是属于最听话那种学生,从来都是规规矩矩(行为上来说是这样,思想我还是有点独立的),“听话、努力、认真、踏实”是所有从小学到高中给我上过课的老师给我最多的评价,即使我的英语很糟糕,老师让其他同学像我一样用功,虽然后来让老师有些失望。结果一年级的一个小同学去老师寝室向老师告状,老师冲过来,二话不说,揪起我和我同桌的头发,把我们的头往墙上撞,相互撞,接着就是火辣辣的巴掌扇过来,再接着就是乱拳,脚踢,我顿时只感觉到两眼金星,昏天黑地。最后老师咬着牙甩出一句话:“考得这么差,还敢给我在这点讲话!!!”但是试卷发下来,我是全班顺数第一,包括语文和数学,两科都在九十分以上,我同桌数学第八,语文第六,虽然当时我们只有一共将近20人。但即便如此,我们这些人依然没有多少怨言,更不会对别人讲,即使是父母也不例外。有的人可能会认为这是我胡编乱造的,但是我要说的是,这些话句句属实,我将会为我所说的这段话的真实性负全部责任。这件事,一辈子都忘不了。尽管我对那个老师没有怨恨,见面的时候虽无不像其他的老师那样怀着感激之情,但也会真心笑着问声老师好,但是这种暴力的阴影还是伴随我很多年。

还有一些老师,脑子里充满反动和恐怖思想。公然在一百来人的课堂上,大骂前辈先烈和伟人,进行完全颠倒。而对李鸿章和慈禧太后等一类人大加赞赏,推崇备至,有的人甚至吧袁世凯抬到伟人的地位上加以崇拜,对学生进行大肆宣传。对于袁世凯的推崇,经过我的考据,依据来自于一本书--《还你一个真正的袁世凯》(我们学校图书馆有),里面对袁世凯和孙中山等人进行大量的颠倒,这类书籍,有很多。我并不会说这样的思想有什么问题,甚至认为也许老师说的是对的。而且思想要自由和独立,你有什么样的思想是你自己的自由,这些东西,私下讨论,我觉得也是有必要的,长长见识,换种思维和方式看待我们所认识的事物。

但是,作为一个老师,居然没有这样的思想:对任何历史言论(非史料),先有一种思想和观点,在自己看到和之前的思想观点相矛盾时,不要轻易盲从后面的观点,尤其是在时间先后顺序上在后面出现的言论和观点,自己应该先查找史料,考查核定,要有自己的历史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对有争论的观点和言论,要三思,现弄明白再说,不能乱加宣传。而不能是前年张三这么说,听了,信了,今年李四这么说,又感觉有道理而且之后就非常的肯定:原来历史是像李四说的这样的,原来李四才是真正的给了我们一个真相。作为一个老师,给学生宣传这样的思想,一是造成学生思想的混乱;二是老师失去了自己的气量;三是唯恐天下不乱。个人对历史有个人的见解并不奇怪,但站在老师的角度上,站在讲台上,就要对学生负责。作为老师,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是权威的,必然会有一种心理----认为老师说的就是对的,所以课堂上不论老师说什么,都会对学生形成权威的教育,反而使学生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进而变成一种胡乱的鼓吹。要让学生有独立之思想,不在于向学生宣扬自己的观点,而是要让学会自主的去怀疑书本上的和别人的东西。

更有一些老师,莫名其妙,居然在其他老师的背后,当着一大帮学生的面攻击和中伤他不喜欢或是阻碍他发展的同事。甚至是一些私生活的事,议论别人离过几次婚,某某老师讲课其实不行之类的,如果是真实的还情有可原,问题是往往会在议论时添油加醋,让很多学生造成对另外一个老师的误解。

像上面的而这些例子,真是太多了,在此不一一细说。

三.教育的投入问题。

一直以来,我国对教育的政策就是一个:口号支持+表面重视。所谓的科教兴国,提高对教育的投入,只是一个口号,用来麻痹广大人民群众。

首先是教师的待遇问题。

老实说,我国现在给教师的待遇实在是太低了,而给公务员的待遇又普遍过高。上面说到,现在老师的素质不高,这和国家对老师的待遇有直接的关系。现在我国的很多教师,养家糊口成问题,很多人不愿意当老师。除了少数喜欢当老师的和一些有特殊原因而选择当老师的人除外。只有那些为临时的生计迫不得已的,在做教师方面没有多少才能的,只是为了得到社会的尊重(也许很多人还不尊重老师)的人,才会去选择做老师,由此可知很多老师是被逼无奈的,有的是浑水摸鱼,其实他们也不愿意,由此可见,这些老师所以教不出好学生在所难免。

现在的一个基本情况是:苦死了人民教师,闲死了公务员,有点夸张,但至少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是这样。

当年鲁迅这样的泰斗级教授,一个月的工资就可以在北京买一栋四合院。当然,和这样的文坛泰斗没法比。但是和当时一个老师教书可以养活一家子的情况来说,这差别悬殊。

我个人觉得,应该把公务员的的待遇和老师的待遇换一下。让社会上的人都争着做老师,而让公务员去拼死拼活的为人民服务。人才都争着去当老师,有好老师,就不怕教不出好学生,有好学生,就有人才,有人才,就有科技,有科技就有经济,有经济就有国力,有国力就有实力,有实力,就有富强,国家富强,人民才会幸福安康。这也正好体现“科教兴国”的重大战略。可是说来说去,还是一个泡影,我们说的,都不算。

第二则是资金的投入问题。

我国历来在教育上的投入都很小,和西方的大国相比,可以说是差多了。但是我们会看到一个假象:每年对教育的投入都很大,增幅很大,有时甚至会翻倍。但这是因为之前的投入太少了,假如去年五千万,今年一亿元,明年一点五亿,增幅自然是大。但是这在国家的预算当中的比例,实在是太少了,比起美国,德国,日本这些教育大国,少了好多个倍。教育基础设施落后,学校的基础设备落后,居住条件和学习条件差。具体表现为:宿舍过于拥挤、网络设备过于陈旧,伙食过于昂贵、学费过于偏高、校园网网速着实不给力……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国家不重视甚至是懒得重视而投入过少引起的。

我们的政府现在不缺钱。政府可以为了只提高8分钟而花4000亿元去修世界一流的磁悬浮轨道;也可以为了面子而花掉4000亿元去举办世界博览会,当然政府会说这是为了带动经济的发展,并且我们也不能否认其中的作用;还可以无条件的无休止的借钱给美国,现在已经接近00(一万亿),尽管其中有N多个理由。却实在拿不出几千亿来支持教育的发展。

这,不得不说是中国教育的悲哀。

四.人民对教育的信心的丧失。

清朝的时候,大臣张之洞上书慈禧,废除了科举制度。结果很多读书人,从此不再读书。我并实说赞成科举制度,只是没了科举,读书人入仕的机会没了。穷人不可能再做官,穷人的仕途就绝了,教育曾一度遭冷清。

而随着我国大学包分配制度的废除,很多人对上大学不感冒,对上大学丧失了信心。当然,这只是一部分人的想法。现在很多人大学毕业,就不了业,社会上读书无用论刮出一股风,在农村尤其盛行。当然,我在这里说的不能就业的大学生,是那些在大学里“混日子”的除外。国家就对教育不重视,人民还能怎么重视呢?国家就如此,很多家长也如此,很多学生自然也就如此了,自然而然,社会上也就长出了一股淡视教育的风气。

很多人读了几年的大学,花去了几万元钱,换来的,只是找到一份每个月一千多元的工资的工作,一辈子无出头之日不说,花去的钱就如打水漂,泡都不冒一个。对于这些人来说,读大学,真的是血本无归。而他们想想自己的同龄人,很多早已投入工作,现在有的已经有了一番事业,等到自己开始打拼时,他们已事业有成。那些人有的虽收入不高,却也是有了自己的归宿,虽然苦点,但是一家人,有老有小,累点也开心。自己读了大学,农活干不动,工资低了太委屈自己,工资高的公司,人家瞧不上你。有的人又有意见了,说,才毕业,待遇低点怎么了,努力了,迟早会上去的。可是,假如你的头顶着官二代和富二代的话,你永无出头之日。这就导致有的人心里不平衡,仇富心理出现,后悔读书。

上面是客观的分析,但是我的立场上,读书无用论,永远是错的。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都应该朝着自己的理想奋斗。

对于多数人而言,接受教育,读书,无论能不能给自己带来好的工作和一个光明的前途,我想都应坚持去完成它们。增长自己的见闻和学识,学技艺之长,以备来日之用。

五.社会和国家对人才的不尊重。

随着社会的进步,也许是退步,拜金主义十分严重,唯钱是图已经成为很多人的生存手段。名利成为生命之树的唯一果实,而我,却还能为自己的想孤注一掷。我有这句话,我有我的行动,我认为我是幸福的,我也因为这点点的不值一提而感到自豪。

生活中,不论一切,有钱的当老大,这也正常,也有一些不正常。当知识分子,应该是知道分子,因为知识分子对社会有责任,而很多人是不负这个责任的。当这些所谓的知识分子去找工作时,又被官二代和富二代挤在外面,而它们的前面,却还有官二代和富二代的朋友圈,亲戚圈,各种圈,很多有识之士不得不给官二代和富二代当奴隶。当然,那也是你情我愿的。

商场上,知识分子没地位,官场上、政治上,他么一样没有地位,连有地位的机会都没有。好不容易去找个工作,好不容易笔试的成绩取得面试的资格,好不容易去面试,结果又被官二代和富二代的金钱、权利、人脉和一些我们永远不知道的东西给挤下去了。即使再有本事,没有人脉和金钱做后盾,一切都是空谈。

而国家的很多领导却不愿去改变现有的制度,因为这可能会导致他们领导地位和某些地位的丧失,导致恶性循环。知识分子遭到打压和排挤却无能为力。

由于本国不尊重知识分子和有识之士,就使得外国有机可乘,乘机挖走本国人才,做他们企业的生力军,来进攻本国的企业,以至于与我国的企业在和外企的较量中总是失利,或处于劣势。本国培养的高科技人才,都投靠了外国人来进攻本国的企业,像北大清华的很多学生,毕业后都选择了外企。

有人管这些投靠外企的人叫汉奸。其实,很多人是被逼无奈,这也并非他们所愿意的。有的人宁愿少拿钱也不愿进外企,可世事无奈,他们敌不过官二代和富二代,国企和一些有实力的本国企业,他们根本进不去,即使进去了,也是一块边角料,没有他们想要的公平。如果本国的企业公平地对待人才的话,是不会有多少人趣味外企卖力地。吃饭,必须的;养家糊口,必须的;出人头地,必须的。对于很多非官富二代来说,生存很难,有体面的生活着,更是难上加难,对于这些人来说,生活都谈不上,很难再谈国。

他们只能向天呼喊:

进入外企非我意,只愿祖国重人才。

不是我不爱国,是国不爱我。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684758/

浅谈中国教育的危机的评论 (共 9 条)

  • 听雨
  • 老党
  • 心静如水
  • 雪儿
  • 春暖花开
  • 荷塘月色
  • 晓晓
  • 馨香落凡
  • 雪灵
    雪灵 推荐阅读并说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就进行着各种各样的改革,包括政治、经济、法制和土地的改革......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