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清粼粼的西河水

2014-06-03 09:18 作者:沐風  | 31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我的老家就在西河畔上,可以说西河是我的母亲河。谁不说俺家乡好,作为生在和长在西河的人,总会由衷的赞美西河。

前天,我回老家了,傍晚时分,趁着凉意来到西河大堤上散步。如今的西河大堤高大而又结实,巍巍长堤如一道长城自北向南廷展而去,长堤一侧,依依杨柳如一道绿色的屏障笼罩起十里烟雾。大河的河水温顺的流淌着,夕阳照在水面上,闪着金子般的光亮,显得波光粼粼。掬起一捧河水放到嘴里,依然是那样清洌而又甘甜,这河水的味道比起商店卖的矿泉水更美。此时,心里很庆幸这几十年来,西河流域没有发展什么工业,不然,怎么还有如今这么良好的水质。河里边的田野禾苗茵茵,一片浓绿,田野之间还见几只白的白鹭伫立在稻田中,正伸着脖子紧张的望着周围,很害怕有什么动静会惊动它。远望西河两岸的远处,只见群山起伏,如黛的青山依偎广袤的田野和笔直的西河,如同一幅展开的山水长卷,虚实相生,千里勾连。

我虽是年近花甲之人,对昔时的西河景象的记忆还是很清淅的。儿时的西河完全不是现在这个样子,那时的河道弯弯曲曲的,河堤是支离破碎的。让我记忆忧新的西河景象还不止这些。还记得在我年幼时,喜欢看西河放树的景象,可能那时还没有公路运输,西河上游大山里砍伐的木材,只能利用西河流水,将木材成排的流淌到县城附近的两河口,这可是一种很原始的运输方式,体现了解放初期英山运输条件的落后。每当河里放树木时,木筏上插着旗杆,排工站在木排之上,用着长长的竹杆推或带动着周围的散放的树木顺流而下,此情此景,诗人李白笔下“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诗情画意也莫过如此。小时候,我经常和垸里的小伙伴到大河里玩,特别是在天,喜欢在河里堆河沙,围河水,捉鱼虾,洗凉澡,晚上和大人们一起到河沙坪上乘凉,躺在细白柔软的河沙上,望着天上的月亮,数着天上的星斗,这种童真般的幸福已是一去不复返了。 在乡村,不同的时代,会呈现不同的农忙景象。记得在大集体时,象我们这儿的河畈田,每一块的农田面积都非常大,每逢插秧割谷等农忙季节,一个生产队男女老少几十个劳力总是集中在一起,成一字长蛇阵般游动在田野里,一边说说笑笑,一边争先恐后地欢快的劳动着,这是农村大集体时代所特有的生产景象。那时十几岁的我,跟着也学会了不少的农活儿,成了我家一名主要的劳动力。

上天不只会赐给西河人民那风调西顺的平淡的农耕生活,有时也会将恶劣的自然灾害突然降临到无辜的农民头上。据县志记载,1954年西河流域就经历了一次百年未遇的自然灾害。再就是1969年的5月30日这次巨大洪灾,这是我亲身经历的一次灾害,这天真是个该诅咒的日子。那特大的暴笼罩着整个西河流域,凌晨时分,我被垸里人的喊叫声惊醒,出门到看家门口一看,大河和小河平日那显得慵懒而柔顺的流水,突然在一夜之间暴涨,从上游横冲而来的洪峰一路摧枯拉朽席卷而下,狂野的巨浪无情的吞噬脆薄的西河堤岸,大水涌向了等待收割的稻田,涌进了村庄及庄子里的土砖老屋,霎时间,一向吉祥平和的西河两岸已尽成泽国。在这恐怖的凌晨,除了河水的咆哮声,还时而听到房屋倒塌时发出沉闷的轰鸣声和人的哭喊声。一场前所未有的灾难遂然间降临在措手不及的人们头上,这次洪灾让西河流域十几万人受灾,几万亩农田被水打沙压,庄稼全部绝收,几万间房屋倒塌,几千户人家流离失所。洪灾过后,县区乡各级都派出了救灾工作组,组织农村劳动力,发挥大集体人多力量大的优势,经过近百个日夜的奋战,堵住了被冲毁的河堤缺口,退出了被沙压的大片农田,算是暂且恢复了洪灾灾害。

如何从根本上治理西河流域,是个象山一样沉重的问题摆在全县人民面前。由此,县里经过反复策划,提出了先修建张家咀水库,再进行西河百里换新天的改造工程。修建张家咀水库时,我也有幸参加了这项伟大的水利工程建设。为了加快工程建设,全县共组织了十几万劳动力,县里成立了指挥部,下面的区管理区及大队分别成立团营连等指挥机构,这种用半军事化机制来组织农村劳动力来进行大型水利工程建设,是大集体时代集中劳动力,增强劳动强度,提高工程效率的一种有效形式,具有独特的时代特色。建成后的水库确实发挥了很好的蓄洪作用。现在,如果让你站在张家咀水库那雄伟高大的堤坝之上,放眼一望,真有种“截断天堂云雨,高峡出平湖”壮观感。

大概在八十年代初,我县按照“大河一条线,小河靠边站……”的构想,即开始了西河百里换新天的治理工程。通过一年多时间的努力,终于完成了西河流域治理工程。这项工程的完工,为上抵张家咀,下至八仙畈的百多华里西河大堤,共填筑土方几千万立方米,砌河岸几百万立方米,河堤的高度由过去的几米增加到近二十米,堤面宽度达到三十米,竣工后的河堤可以说是坚如磐石,河道笔直划一,农田排灌通畅有序。随后不久,将原来走在山边那九曲回肠般的公路,改道到笔直的西河大堤上,为改善了西河流域的公路建设发挥了很好的作用。近几年,处在石头咀和金家铺镇所在地的河堤边,已经建成了沿河一条街道和河堤景观带,今年,省内一家企业在孔坊乡的神峰山边建起了一座千禧农业生态观光园,据悉,不久的将来,千亩奶牛场和高端奶制品加工业,也会落户在西河流域,由此,西河将会变得越来越更加美好(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西河,这条滋润着西河流域辽阔而又肥沃土地的河流;这条昔日河道弯曲,河堤支离破碎,河水宣泄不畅而洪水泛滥成灾的河流,这条曾迫使沿河两岸农民种田靠天,收成靠运气的河流,现在终于成为造福西河人民的生命河,生态河和景观河。此刻,站在这雄伟高大的西河大堤之上,望着清粼粼的河水向南淌去,河边不时掠过叫声婉转的水,堤坡上的花草已是葳蕤一片,远处的农家别墅依山临水而建,此时此景,看得真是让人心旷神贻。一条西河长又宽,对于西河流域,这里既有代表英山浓郁的风情特色,且又带有现代文化和现代生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景观元素;这里,将来可能会成为英山实现小康水平的社会形态的主轴线,生活在这里的人民会永远幸福;随着英山的经济的社会的不断发展,这里,明天会更加辉煌。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657482/

清粼粼的西河水的评论 (共 31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