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四库全书》与藏书阁

2014-04-26 18:17 作者:秋天的雨  | 13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2014年4月17日现代快报报道了一则新闻:耗时12年,用了宣纸6000刀、楠木函盒6144个 ,由扬州一家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复制的原大原样原色文津阁本《四库全书》,将于4月18日在扬州天宁寺文汇阁向公众免费开放。看到此新闻,令人兴奋不已:《四库全书》在扬州“复活”了!扬州天宁寺文汇阁迎来了阁宝回归。

回顾历史,在中国的藏书阁中,《四库全书》7部手抄珍藏品饱经沧桑。多份抄本在战火中被毁,多份抄本“背井离乡”,历经了太多的故事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十一月,安徽学政朱筠提出《永乐大典》的辑佚问题,得到乾隆皇帝的认可,接着便诏令将所辑佚书与“各省所采及武英殿所有官刻诸书”,汇编在一起,名曰《四库全书》。这样,由《永乐大典》的辑佚便引出了编纂《四库全书》的浩大工程。1773年5月1日,清朝开设《四库全书》编纂馆。由总纂官纪昀(晓岚)穷毕生精力,率三百六十位一流学士成书于公元1782年,该书包括经、史、子、集四部,3461种书目,卷,总字数将近10亿,可谓超级文化工程。

《四库全书》编纂不久,乾隆皇帝就考虑到了《四库全书》修成后的存放问题。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受到宁波天一阁藏书楼启发,开始“克隆”专门的藏书楼,先后建成了北京皇宫内文渊阁、京郊圆明园文源阁、承德避暑山庄文津阁、沈阳故宫的文溯阁。工程完工后,乾隆下令分藏各地抄写完毕的《四库全书》,第一部为“文渊阁藏本”,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藏进北京故宫文渊阁;第二部为“文溯阁藏本”,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秋、四十八年(1783年),分5批陆续运抵沈阳故宫文溯阁;第三部为“文源阁藏本”,于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藏于北京圆明园文源阁;第四部为“文津阁藏本”,于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藏于河北承德骊宫文津阁。这就是历史上所谓的“北四阁”。

此后,应江南硕儒、士子的要求,朝廷又复命续缮三部,分藏在镇江金山寺文宗阁、扬州天宁寺文汇阁、杭州圣固寺文澜阁,以便士人就近抄录传观,成为公益性图书馆。这就是历史上所谓的“江浙三阁”。至此,7部《四库全书》分别珍藏在“北四阁”与“江浙三阁”之中。值得一提的是:已进入刻本书时代的清朝,硬生生地出现了7部写本书,《四库全书》便显示出了弥足珍贵的身价。(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余秋大师在谈到书的生死冤家问题时有这样一段话:“二百年的积存,可散之于一朝;三千里的搜索,可焚之于一夕。这种情形,实在是文明命运的缩影。在血火刀兵的历史主题面前,文明几乎没有地位。”这,是对历史上书籍命运的精辟总结。事实上,乾隆皇帝做也不会想到,他所缔造的盛世,不到半世纪就成了强弩之末。乾隆去世41年后,鸦片战争降临到古老的中华大地上。镇江金山寺文宗阁从道光二年(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就遭受了从浙江上岸的英军的洗劫,苟延残喘了一时。咸丰三年(1853年),太平军先后攻破镇江、扬州,文宗阁、文汇阁所贮《四库全书》在战火中同那些美轮美奂的书盒化为灰烬。

江浙三阁中最后一座文澜阁,在咸丰十年(1860年)李秀成攻杭州、破江南大营时,还安然无恙。第二年,李秀成再破杭州。这一次,文澜阁在劫难逃。江浙三阁,自建成起,只在世间挺立了70多年。

让人感到庆幸的是:战火中文澜阁《四库全书》大量散佚。杭州藏书家丁申丁丙兄弟收集残余,得到8140册,仅及原书四分之一。1864年太平军退走,丁氏兄弟又不惜重金从民间收购。光绪六年(1880)在旧阁原址上重建文澜阁。丁氏兄弟将书送还,并陆续抄补。民国后,归浙江省图书馆收藏。1914年、1923年,政府两次组织人力就丁氏兄弟钞补未全者予以补抄。文澜阁本《四库全书》始渐复其原。抗战时曾运至青木关,胜利后运回浙江,现藏浙江省图书馆。目前《四库全书》大部分内容已经恢复。

与“江浙三阁”藏书相比,“北四阁”藏书的命运算得上有悲有喜。咸丰十年(1860),英法联军入侵,大肆焚掠圆明园,文源阁本《四库全书》化为灰烬。今天,文源阁遗址已不可寻。刻《文源阁记》石碑尚存世间。

文津阁修建在热河行宫(今河北省承德市)的避暑山庄中。一直保存完好。文津阁本于1950年由中国政府下令调拨到中国国家图书馆,这是目前唯一一套原架原函原书保存的版本。

而抄本“背井离乡”的《四库全书》为文溯阁本和文渊阁本。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东北沦陷,沈阳故宫文溯阁本《四库全书》也落入日本人手中。日方曾假借所谓“国立图书馆”的名义代为封存。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文溯阁本《四库全书》才又回到人民手中。

1950年,沈阳故宫文溯阁《四库全书》,作为国家珍贵文物受到特殊保护。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将《四库全书》运往黑龙江省北安保管,至1954年运回沈阳故宫,仍藏于文溯阁中。

1966年“文革”期间,为确保全书安全,国家文化部决定,将文溯阁《四库全书》移往甘肃省兰州市收藏,存放于兰州市郊区的书库中。直至现在,已达40多年,造成长期“书阁分离”的遗憾。

至于位于北京紫禁城内的主殿后,第一部存放的文渊阁本与沈阳故宫文溯阁本有着相似的经历。民国时期,该本由故宫博物院接管。1933年春天,日寇侵略热河,北平地区形势十分危急。故宫博物院将文渊阁本《四库全书》连同所藏其他历代文物装箱南迁,运至上海。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又辗转数千里运抵蜀中。抗战胜利之后复运抵南京。国民党政府从大陆撤退时,由故宫博物院图书专家梁廷炜护送,运往台湾,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而梁廷炜的儿子梁匡忠则留在了北京故宫。

从上述史实中可以得出结论:“背井离乡”也好,竭力“复活”也罢,中华儿女对藏书阁中《四库全书》的共同守望,延续着华文明的传承与希望。

湖北省荆门市龙井大道86号

荆门市审计局王春江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645368/

《四库全书》与藏书阁的评论 (共 13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