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七夕遐想

2011-06-24 10:56 作者:心楚依  | 5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七夕遐想王平华

七夕来临,商家不遗余力地打起了七夕牌,想把眼球指向情侣们,她们在中国情人节里凄苦柔蜜、亲亲我我,快乐在七夕这个美丽的日子。享受着民间传说那份浪漫色彩。

每年七夕,我都是一个人,父母去逝;独自在家,按家乡风俗,每逢农历七月初七,我这个做女儿的也不能提着猪脚、母鸭、鸡蛋、花生这类的礼品来回娘家祝贺节日了。母亲去世后,儿子怕我孤单就来陪我,今年他早早准备好礼物,给我打来电话要我等他过节。他刚参加工作,手里不是很富裕,只给我买了件黑色连衣裙,要我别嫌弃;他今年刚贷款买了房,经济压力大,真不想让他再为我破费;过来看看我就高兴。”儿子非常懂事,还能记得为我过七夕,也真难为他了。儿子的话让我欣慰,虽然现在经济拮据,但尽不能忘记,送母亲礼物也是应该的。在我印象里,小时候如果赶上节日是周末,妈妈就会带我去看电影,妈妈也是个性情中人,她喜欢的电影大多都是情内容,那里面的情节至今我还历历在目。后来电影票涨到五十元一张了,母亲就不再看电影了。

我真想如果母亲健在,我一定在七夕这个节日带她去看爱情电影,我一直回忆与妈妈一起看电影的美好。今天我接到儿子的电话,他要请我去看电影,我知道他很忙,所以谢绝了他的好意,答应了儿子请我吃饭,他问我行不行去听戏?我心里很想去听越剧《十八相送》可我还是拒绝了儿子。电话还没有挂,我的眼眶却已流了下来。最伟大的爱该是付出,不能让对方感觉到,不要给儿子增加负担。一定把快乐的感觉留给他,不要让他牵挂

牛郎织女的故事那是神话,最早起源于原始对星辰的崇拜,是人们把天上的星神化为人格化的结果。那二十八个星中北方玄武七宿第二宿,成为“牵牛星”、“牛郎星”、“织女星”、“扁担星”;位于银河东,那六颗星,其中的三颗星好像一个人挑着担子走路的形状。“织女星”又称天孙星”,在银河西,的那三颗星,成等边三角形,细看好像织布用的梭子。“牛郎星”与“织女星”隔着银河相对,使人产生无限遐想。为他们着急,为他们惋惜。在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小雅?大东》中,就已经有了牛、女二星的记载:“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睆彼牵牛,不以服箱。”的说法,意思是说,天上一条银河,像镜子一样发出光亮。三只角的织女星,一天来回移动七次。虽然移动七次,却不能织出好看的花布锦。看牵牛星闪闪发光,却不能用来驾车。虽然诗歌的本意不在于此,但从中领略出牛郎织女的故事雏形。汉代时期,牛、女二星已经完全人格化。《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本诗进一步歌描述了织女隔着银河遥望牵牛的愁苦,表现了他们所受的爱情折磨和痛苦。牛郎、织女虽然每年只能在七月七日这一天相聚,但他们以矢志不移、追求幸福爱情的精神,成为人们的楷模。唐代诗人元缜《决绝词》:“乍可为天上牵牛织女星,不愿为庭前红槿花,七月七日一相见,故心终不移。”寥寥几笔,描绘出了诗中主人公对牛郎、织女忠贞的爱情无比地羡慕。而最为脍炙人口、传诵不衰的宋代词人秦少游的《鹊桥仙》。他在词中写道:“仙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道出了爱情真谛,意思是,即然相爱就能经得起长久分离的考验。如今人们更渴望着真爱,真情的出现和拥有。牛郎、织女的故事不但在文人和民间广为传唱,围绕这一故事就形成完美意愿的期盼而形成吉祥了美好的节日。由于织女是织造云锦巧手,少女们都希望在这个晚上,乞巧织女赐给她们智慧和灵巧。这种风俗在唐代最为盛行。在民间,闺女们对镜梳妆,设案铺锦焚香,陈设瓜果、鲜花,仰望银河,朝月穿针,一派节日景象。真实“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霄。”啊而在朝廷,节日气氛更加热烈,宫中以锦织成高达百尺“楼殿”,上容数十名妃嫔,称“乞巧楼”。王建《宫词》中:“每年宫里穿针,敕赐诸亲乞巧楼。”我并不迷信,只是喜欢痴迷地幻想,幻想他人的美好,痴迷自己的快乐,希望得到真诚的爱情,和真爱的幸福。所以我更喜欢想幻想和想象一些有意义的故事,有意思的情节,来丰富自己孤独的情怀。完成自己向往的爱情美好,尤其在着浪漫神奇的日子,所以,我遐想,享受遐想快乐和美好。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127809/

七夕遐想的评论 (共 5 条)

  • 陌小安__
  • 女特务
  • 张继
  • 井水蓝
  • 冰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