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神境仙山

2011-06-24 10:54 作者:心楚依  | 4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神境仙山

心楚依原名王平华

由于工作之便,经常出访写生,一次去安徽,随便走走;于是来到齐云山,齐云山与黄山对峙,虽相隔不远,但地质形态相差悬殊。黄山是花岗岩峰林地貌,齐云山为丹霞地貌;黄山直立险峰怪异,齐云山横生岭脉端稳;黄山古称黟山,岩黑石青,而齐云山古称白岳,却是赤崖紫壁。只有登临两山的人,方能明白黄白地质的差异。看着山下的天然太极图不由得让人想起道家的阴阳之说,一南一北,一赤一黑,一阴一阳真是天然的造化。我更喜欢追溯历史,齐云山最早为佛教,至今后山云岩湖一带还留有佛教寺院的残垣断壁。道家进入齐云山的年代无从查证,但有神医华佗曾在白岳与道人切磋炼丹术之传说。

唐乾元年间,张天师弟子天谷子道人在山上设醮开坛,并在石桥岩创建了石门寺,开创了白岳道教基业,成为道教活动的开山鼻祖。行成前后山的释道共存。不久,天谷子门徒余氏六三娘由武当山来此传道,并生四子,文生、耀生、志生、立生,成为白岳最早四大房头。此后,道人龚栖霞云游至此,隐居山中栖真岩苦行修炼50载终成正果,于83岁时羽化成仙。据说,明嘉靖四年(1525年),嘉靖帝派汪天官上山求子灵应,龙颜大悦,御赐鎏金匾额“齐云山”,并拨黄金白银数万两,大举修缮山上的道宫道观,将宫、观、祠内的道教诸神重新开光,至此。

齐云山道教香火逐年兴旺起来。由望仙亭到一天门的路上,有一处遗址往往被游人忽视,那就是“洞天福地”。我是在上山的次日专程去那里的,那条通往洞天福地的石板路,坑坑洼洼,残缺不全地延伸到一片废弃的屋宇墙基下,四周悄静无动,给人空寂孤零之感。其遗址是昔日齐云山道人(相传中的张三丰弟子)所建的洞天福地祠,据说毁于兵匪之乱。拾级而上便可以看到一座古墓,这就是邋遢仙张三丰之墓。这位不修边幅的邋遢仙人传说能知往卜来,道术高妙,一生仙踪不定,神秘莫测;他喜欢齐云山的自然环境,这里符合其修炼。

明太祖、成祖二皇帝都曾在武当山大兴土木,希望他能现身一睹真容,谁知他隐归齐云修道,直至羽化成仙。据志书所载:“明嘉靖、隆庆间,有一位百岁人居此,坐卧石床,无姓名,不立文字,人称邋遢仙。有自峨眉归者,谓又在山中见之。”后来听道长说,此墓实际只是张三丰衣冠冢,真身在何处也待考证。邋遢仙游弋不定,也符合后人对其传说。我来到栖真岩下,哪有两面石墙,听说齐云山最初仙馆就建此地,残留的石门上石狮依然俯冲状立于门的两侧,风化的狮头面目可辨,浑身披满了绿茸茸的藓苔,当你置身于门前时,一种时空感悠然而生。此道观应是纪念道人龚栖霞而建,虽仅留遗迹,也不难看出道家建宫选址所遵寻的依山自然理念。(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再看齐云山曾有9宫8殿72道院之说,这些建筑无一不体现道家师法的自然和修身养性的羽化成仙之道。在唐宋元明清历朝历代,齐云山都有建筑落成,如今留下的建筑为明清时期颇多。更值得一提的是太素官,乃齐云山正殿,选址玄妙为,左有钟峰,右为鼓峰,后倚玉屏峰,面对香炉峰,正好对应着道教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灵兽的格局,典型的山包屋形态。其位设在齐云山环中之环的中心点上,山岭间有象征五行的五股清泉相聚于殿前汇为一流,是风水中的穴,堪称神点。原殿为石木结构,立于穴眼几百年不遥,文革期间整座殿宇被彻底损毁,只有门前一尊石狮幸免于难。齐云山的观、庙建筑基本是依山就势,没有像佛教那样富丽堂皇,大部分遵循道教的天人合一、都是按照道法自然观念来筑就。

太素宫是复建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为混凝土仿古建筑。看上去十分陈旧,已露破败迹象。栖真岩西有“拱日峰”高耸,沿路拾级而上,便能看到天然石洞门,其后面很像大象鼻子,所以,有个旅游名称叫“象鼻岩”,自古登山至此才算渐入佳境,谓之“一天门”。过石门便是“天开神秀”之境,是我国少见的丹霞山。三面赤色崖壁围抱一潭碧水,崖壁自下而上大小石窟层层叠叠,山泉溪流凌空而落,仰目望去,似珍珠玉帘垂挂,晶莹剔透涟涟玉滴,是齐云山真仙洞府之地。听导游说,此崖为黑虎崖,真如徐霞客所说,玉珠挂壁赞为:“奇为第一”。

其实,最为奇的应是“真仙洞府”。那天然幽深的山洞和古道观内地和谐氛围更叫人动容。齐云山道教供奉的是玄天真武大帝,山上所有宫观正位均是玄武,真仙洞府也是如此。门楣上书“衆玅之门”,再仔细观察,妙就妙在真武大帝两侧洞壁上站立的护法神是佛家十八罗汉。白岳风水历来佛、道两家相争,佛家先入后山,随后道家盘踞前山,道家香火逐年兴旺,而佛家渐渐消隐而去。两家相争但又并存,真仙洞府内的景象说明此况。类似真仙洞府以石窟为宫室而建的道观还有玉虚宫,虽也经历了破四旧风暴的洗礼,除石雕神像没了头颅,宫殿完好无损。正如道长所说,不求华丽,遵从自然,这倒是好事。因我就居附近,清晨,沿着月华街走到西端浮云岭高台上,刚过的清晨空气格外清爽。

根据经验,我站在长生楼前的石栏杆旁眺望。瞬间,只见一阵雾团在千山万壑之间徐徐腾起,无垠的天际飘起团团白云,随风萦绕山间;群峰忽隐忽现,在云海中沉浮飘渺,近处的香炉峰被真仙洞府飘来的仙云托起,仿佛从天宫降下灯塔;脚下万丈深涧游移着云雾忽聚忽散的妙境,我犹如在云海中行舟……如果你到了齐云山,遇上夜间下雨清晨停的天气,一定要在清晨登高,寻块视野开阔之地,没准你会意想不到地升入云海,神奇地观到仙境的升腾出现在你的眼前。

月华街长生楼下方,隐藏一处绝壁仙境,那就是“小壶天”,如果没有指路牌,你很难找到。沿浮云岭前石阶岔道而下,经过一曲折的巷道即可看到一座宝葫芦古石坊,这就是小壶天的所在地了。它是高悬于危崖之上的石窟,容纳2,30人,尽头有一涓涓细流的清泉(一线泉)从岩缝中流入石案圆石池内,犹如神水注入壶内。有可能你会听说,葫芦在道教中的器重,说明了葫芦不是一般器物。因此,自古以来,这里都是道士修炼的场所。

葫芦石坊建于何年无从考核,但最早的小壶天肯定是没有石栏保护。据说,道士们面对前方的万丈深渊潜心修炼,一旦成功,既可在此羽化成仙。因为这里有纯净甘洌的山泉,齐云山上产的茶叶,道士们自然会用神赐的原液泡茶。而文人墨客来齐云山时,这里又是一个天然茶室;“对景品茗,浅斟薄饮:思接千载,驰极数年。”大旅行家徐霞客居然在季坐在小壶天品茶赏,“阁在崖侧,水柱垂垂,大者竟丈,峰峦灭影,近若香炉峰,亦不能见。”明人邹德溥写到:“岩岩紫石悬,淡淡香溪绕;慢说小壶天,壶天无大小;泉水泻岩麓,清如注玉壶;人间携一勺,中有夜明珠。”如今人们咀嚼的小壶天有两处摩崖石刻,“飞身所”和“退思岩”。

前者曰,此处为道士修行得道飞身之地,后者则是道家崇尚的至高境界。站在小壶天内,视野开阔,面对黄山,眼前平畴沃野,万山耸翠,脚下烟霞万重,沟壑纵深。假若幻想成仙,只需纵身一跳。可齐云山从没记载哪位高道在此纵身羽化,即使传说张三丰在齐云山羽化,那也是在洞天福地而坐化。望着令人胸襟开阔的景致,退一步想,更加海阔天空,万事释然。其实,齐云山还有许多景致令人叫绝。所以,自古以来上自天子下至百姓,凡登临齐云山者,无不赞不绝口。文人墨客登山,更能激起情致,于是为齐云山留下了许多墨宝,又被雕刻在崖壁和石碑上,从而形成了齐云山宝贵的金石史书。最值得一看的就是一天门碑林、真仙洞府和天生桥的摩崖石刻,而紫霄崖下江南才子唐寅游齐云山应养素道长约请写下了《紫霄宫玄帝碑铭》,成为齐云山碑铭中的镇山之宝。游后感:

齐山云雾绕山涧

云中行舟赛神仙

日出珠帘剔透挂

身轻心爽神怡然

溪流清甘注神壶

饮上一滴身心好

至山莫留憾终身

清晨登高胜台仙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127808/

神境仙山的评论 (共 4 条)

  • 梦天之蓝
  • 张继
  • 井水蓝
  • 女特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