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也说高考这些事儿

2011-05-16 09:12 作者:东方胜利  | 7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乔漫

说到高考,我有一肚子话想说。本想在儿子高考的那年,从一头到尾讲个痛快,可妻子怕影响了孩子,本人也点怕被当成小品里“粮票的故事”。一来二去,自觉得多少有些不合时宜,再加这些年经营渗淡,生活漂泊,几次想说,话又下咽,自以为是些多余的话罢了。如今人闲念旧,往事揪结,千肠百转之际,觉得埋在心头这些话,还是说出来罢。

我是特殊年代造就的那代特殊人。生在困难时期,长在灾荒年月,学在动乱年代,工作在改革时代。小学到高中没读过一本正规的课本。小学是《毛泽东选集》、《老三篇》和《毛主席诗词》,但我悟性很好,许多红宝书我至今可以倒背如流。初中、高中的语文和数学从来没有下过90分。世代拥耕,八辈文盲的我,居然与文化考试有了些机缘。

那时候,书念到高中就断了档。二十岁那年,我带着一沓百分考卷,一叠奖章,还有许多的红色书籍,怀着“磨两手老茧,练一副思想”的恢弘大志,踌躇满志地回了村。不久便和乡亲们风里来里去,在土坷垃里摸爬滚打在一起。

当时劳动很繁重。日锄地,秋里割田,两头不见太阳,抢黄田的时候披星戴月是常事。粮食入库,地冻荐干,人还不闲。十腊月担沙垫咸,身上的扁担一直压到大年三十那一天。说来很苦很累,但心里很甜。一来毕竟是农民的后代,二来读书考大学的心事儿还未完全泯灭。

那时上大学不凭考试,全凭群众推荐。推荐主要看广阔天地劳动煅练。城里的下乡知青细皮嫩肉,真也够一壶子喝。而我这个生就的泥腿子,只有没享过的城里福,哪有没干过的农田的活儿。这也算是“海阔任鱼跃,山高任飞”吧。于是一年三百六十五天,舍不得歇一天工,重活抢着干,累活不计较,旨在以辛勤的汗水博得乡亲们的一个好评。这是当时心里的小九九,也不敢向别人吐露,因为这在当时是典型的小资产阶级思想,如果捅破了这层窗户纸,这辈子的大学算是没有指望(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不料辛苦的劳动换来的却是泡影。头一年的指标让城里的知识青年用了,而城里下来的这位只来村点了个卯,身上连乡下的泥土都没沾。据说人家有大人物,拿了个一个二寸宽的纸条,县乡村便一路开绿灯,公社大队盖了大印,村里头的老贫协代表全村的贫下中农违心地摁了手印。就这样第一名进城念大学的指标,轻而易举地走了后门了。开始我有些愤愤不平,后来在亲戚朋友开导下,很快平静下来,又和往常一样又扑倒身子参加集体生产劳动了。

事隔一年又来了两个专门给回乡务农的青年的读书指标,一个是区内的中专,一个是京城的大学,我为之暗暗叫好,心想大学纵然轮不到,中专该是当之无愧了吧。结果在一个灯笼火把照得通红的群众大会上,一念文件我傻了眼,大学招考的政策放宽了,学生念书没有学历限制了,唯一的要求就是出身好,思想好,劳动积极。听罢传达我倒吸了口凉气,差点淌出泪来,读书的希望瞬间变得渺茫。果然不出所料,会上我再一次被两位刚念了小学的公社、大队干部儿子和女婿,给挤在了大学的门外。事后我一整天吃不下饭,好几天没脸出门,委屈的泪水不停地从心头往出涌。

心情平静下来后,转而一想,群众的的推荐也不无道理。如果剔除女婿和儿子这层关系,论劳动、凭力气、说干活,尽管我已经是拚了命,但还是自愧费如,我应当心服诚悦。可国家挑选的是上学读书,为什么不看文凭,不看考试成绩,偏偏要在出身、劳动和思想弄斤两,看高低,比输赢了?这堂堂的人民大众天下,怎么连当年封建帝王科举乡试都不如了呢?我好为之叫悲,叫苦,心里的构建理想王国哗啦啦地倒塌,眼前一片迷惘。

又过了一两年,说是大学招去的学生二四减不清,老师没有法子讲,学生没有法子学,只看出身和思想的招考政策有了些松动,开始试行政审、推荐和考试三合一的招生方法。那一年,我破天荒地获准参加公社组织的升学预选考试,终于可以走进神圣的考场,接受国家的挑选,一股短甜丝丝荣誉心,暖融融的成就感在心底升腾,高兴的劲真是无法用语言形容。

当时盛行的是开卷考试。考生可以带书,拿资料,还可以一起讨论商量。考试的科目只有政治和语文两门,考题也很简单,大多都是政治和时事。最难的和最有文彩的一道题,就是解释回答“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这句古语。全考场没有几个答得上来。我的考卷在全考场飞遍了,心里不仅不介意,反而感到很有几份自鸣得意。

没有几日考试的成绩下来,我的成绩全公社第一,村里人都为我高兴,亲戚朋友们已经开始为我吃喜,母亲把心的老母鸡也宰了。可是到了正式录取的时候,上面突然窜出位白卷英雄,大学的再一次搁浅。

至此,我上学读书这份心变得愈加遥远和朦胧。于是一味地、清心寡欲地在我祖辈耕耘的天地里作为着,好生重复着我父辈们面从黄土背朝天的农耕生活,完成他们未曾完成的生命续曲。可作梦也没有没到,华夏神州在于无声处突然响起了“恢复高考”的历史惊雷。消息传开,神州的学子们热泪盈眶,奔走相告,我真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听了收音机,又找了报纸,还打电话询问老师和同学,才算是一颗心落在了肚子里。

好消息前脚刚来,好事情后脚就到。在我欣闻恢复高考,成日陶醉其中,连神还没有来得及缓过来的时候,高考的时日真的就痛快淋漓地到来了。

那是一个冬天,可是这一年的冬是个暖气融融的冬,我和我全国几百万的望眼欲穿的芸芸学子,兴高采烈地迈进了恢复高考的第一年考场,接受党和国家的检阅和选拨。就在那一年天我被录取了。当拿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已是三十而立的我,抑制不住的热泪象泉水一样地往外涌,直把录取通知书上的字迹打湿了好几处,日日夜装在衣兜里,唯恐这张来之不易的通知书不翼而飞了,每天不知道要看多少遍,一直到现在,我还把它作为人生的一个留念珍藏着。

迟到的春天总算是到了,几辈子的大学的梦终于还是圆了。但是期间波澜起伏的曲折心历,是当今学子们未曾想象的。现如今高考在我们的国度已是极平常、极公平、极透明的的事情,凡是中国公民,不论农村城市,不分高低贵贱,只要有这个志向,有这个才华,即使是年逾花甲的老者也都可以堂而皇之的进考场,念大学,并享有贷款、食宿多种国家和地区的优惠,贫困地区的学生还可以减免学费,这和我们那代人高考的境况是怎样一个不可同日而语的变化啊!

这几年我看着孩子们一伙又一伙兴高采烈的走进了考场,又一批又一批步入大学殿堂,一个个如愿以偿地实现大学梦,真是既羡慕又感慨,羡慕的是每位考生都拥有考试择学的自由和权利,感慨的是这一代年轻的学子们赶上千载难逢的和谐盛世,党和国家他们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这一代的年轻学子,青春韶光不枉为,美好年华不虚渡,中国的八0后、九0后,我为你们感慨,为你们羡慕!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118533/

也说高考这些事儿的评论 (共 7 条)

  • 梦天之蓝
  • 伊若雪
  • 既往不咎
  • 依儿
  • 凉夏果青
  • 赠花卿
    赠花卿 审核通过并说 注意段落之前的空格。写的不错,真情实感。
  • 王一社
    王一社 审核通过并说 这一代的年轻学子,青春韶光不枉为,美好年华不虚渡,中国的八0后、九0后,我为你们感慨,为你们羡慕!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